㈠ 浙江省各市名字由來
1.杭州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2.寧波
寧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代。據志書上記載: 「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後加邑為鄞。」赤堇山有兩處,一在今鄞縣天童、寶憧一帶 ,一在奉化境內。「鄞」的名稱最早就是這樣來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設郡縣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個縣,歸屬會稽郡。據說,當時海外人民到寧波來集貨貿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今育王寺附近),並在此設立鄮縣。鄮即「貿邑」兩字的合寫,意即貿易的地方。漢朝時,這三個縣的范圍大致是:鄞縣包括現在的市區、西南郊和奉化東南一帶,縣治在今奉化白杜;鄮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鄮山以北的地方,縣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帶,縣治在今江北區乍山鄉城山渡附近。自漢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圍沒有大的變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兩縣都並入句章,縣治設在小溪(今鄞縣鄞江橋),唐武德年間又將句章改為鄞州,不久又改稱鄮縣。直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稱為明州,把鄮縣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縣)四縣、歸屬明州。州治開始在小溪,後來就遷到三江口。元和年間,又在鄮縣東面設一望海鎮。五代時,州縣合治,鄮縣也改稱鄞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又改為定海縣(即今鎮海縣),又把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國縣(即今定海縣)。這樣,明州范圍就大體上包括後來寧波的鄞、慈、鎮、奉、象、定幾個縣。唐、宋間的明州,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海口,《四明志》就有「 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的記載,1974年和義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經由寧波港出口的外銷瓷。唐代在明州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外貿的機構——市舶司。當時從明州登陸來朝貢和貿易的,包括日本、高麗和一些東南亞的國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廣州並稱為全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又是全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以容納五、六百人的大噸位海船。
南宋理宗時,把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又改稱慶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因「慶元」有慶賀元朝的意思,又改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國號相同,就改為寧波府。由於當時的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又緊靠鎮海,取「海定則波寧」之意。這就是「寧波」命名的由來了。
3.溫州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4.紹興
「紹興」的由來:紹興古稱越、會稽,曾有過浙江第一大城市的越都時代,也有過中國40「大邑」的宋都時代。南宋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1131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5.湖州
湖州----太湖之洲
6.嘉興
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
7.金華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8.衢州
「衢州」最初是作為州級政區名稱出現的,元朝始才成為專用名。唐朝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於信安縣地置州,州治依廓,實行州領縣體制。州領信安、定陽、須江三縣。「衢」是信安之地置州的專名;「州」是政區級的通用名。州是以「衢」字因。
衢州,一說以今常山境內的「三衢山」得名;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鄂國公尉遲恭,新擴信安城(今衢州城),新城規模初具,深得當朝賞識,令其上報新城域名,一介武夫為新城名冥思苦想,一時六神無主。後聽說信安境內有座三衢山,且風光綺麗,為天下名勝,心中大喜,便欣然命信安為衢州。
一說以路通三越(閩越、揚越、吳越)命名。筆者認為後者較為可信。首先從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義,《爾雅釋宮》稱「四達謂之衢」。《楚詞·天問》謂九交道之意。《太玄經》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說。從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陸所會,四通八達,南際歐閩,北抵歙睦,東達滬杭,入於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匯合衢江,構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路。在以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為「三衢」,對此,《大明一統專》便作出定論:「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衢州」一名以交通得名無疑。有的文獻中累次出現衢州一名以「三衢山」因,這是一種誤導。
「三衢」一名作為衢州的別名出現和廣泛使用,大量的文獻證明是在唐朝武德四年之後,是「衢」字的引申。管子《輕重甲篇》言「聞子三衢」,「三衢」一詞古語中早有,很明顯,「衢」非「三衢」之簡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衢州」一名的文化內涵將會愈益豐富而外延。
9.台州
台州歷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秦始皇時設立回浦鄉,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置臨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稱海州,次年改稱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開始。
天台山之名也有由來。該山在天台縣之西,仙霞嶺山脈東北端。本名鎮亭山,又稱天梯山,或稱靈越,或稱台岳。山之形勢高大,西南接括蒼雁盪,西北接四明金華,蜿蜒東海濱,如衣之有緣。以山形如八葉覆蓮,有八支八溪及上台、中台、下台等,似三星之台宿。《十道志》謂之「頂對三辰」,故稱天台。一曰「大小台」。按陶弘景《真誥》:「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又顧野王《輿地誌》雲「天台山,一名桐柏,眾岳之最秀者也」
總之,台州因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山又因上應台宿而得名.台州的得名與台宿當有一定的關系
10.麗水
麗水縣最早名稱為栝蒼,因地處栝蒼山西麓,故以山名為縣名。因避唐德宗李適(kuo)的諱,改縣名為麗水縣,為何縣名取「麗水」至今還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因流經麗水的好溪古稱惡溪,隋朝時改稱惡溪為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另一種說法是麗水之名來源於麗陽坑,麗陽坑別名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總之兩種說法均和水有關。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麗水縣改名為麗水市,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麗水地區,升級為麗水市,原麗水市更名為蓮都區。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麗水正式設州。因古人常以天上的星宿來指配州郡,而麗水地區地處少微星座,少微星共有四顆星,最南一顆星名為處士星,所以就以處州為州名。據明代的《名勝志》載:「隋開皇九年,處土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但在歷史上,處州的名字也有過多次變更,先後用過栝州、縉雲郡等名稱,至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回處州,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11.舟山
「舟山」之名,本始縣治前的一座小山的名稱。元大德《昌國州圖志 》這樣記載;「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海禁」之後,舟山群島荒夷一片,僅存有547戶居民因鄉賢王國祚的請免獲准留守舟山島。由於這些留守島民主要聚居在舊縣治所在地附近,聚落前的泊舟之山名稱也就逐漸演變成了舟山島上小城的名稱,繼而隨後來「海禁」的鬆弛,居住地的擴展,發展成為對整個舟山島乃至舟山群島的稱呼。至嘉靖年間胡宗憲撰《舟山論》時,「舟山」地名的處延已基本上同於現在了。
㈡ 揚州富春包子的由來
富春茶社最初並不是茶館,而是一家「花局」,即現今說的花圃。清末揚州素有「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之風。1885 年(清光緒十一年) 揚州人陳靄亭租賃得勝橋巷內十幾間民房和幾分空地,創設「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創作各式盆景應市。到民國初年,富春花局為揚州商會會長周谷所得。周谷擔心自己年屆七十的老父周穎孝天天上茶館影響自己的聲譽,便聽人建議,在自家花局裡自辦茶館,專供老太爺和朋友享用。茶社開張後,改名為「藏春塢茶社」,後又改名「富春茶社」。富春茶社聲名在外,鹽商士紳文人墨客常常錯身而過,賞花、品茗、弈棋、吟詩,盡得風流。因除供應茶水外,又請來了高手師傅,僱用堂倌、伙計,增加供應包子、點心等,生意愈發興隆。
㈢ 富陽一些地名的由來
1、富 陽
富陽古謂富春,系古越語地名。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縣。東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為避簡文帝生母宣太後鄭阿春之諱,更名富陽,以縣治在富春江之北故名,富陽之名始於此。
2、萬市鎮
明代,南安有貞女萬月娘出資興建石拱橋,時稱萬壽橋,後改稱萬氏橋。到清代和民國時期,水上交通靠竹筏。裝載貨物的竹筏,逆葛溪而上,至萬氏橋卸貨,生意人便在這里開店,逐漸形成了集市。因「市」與「氏」同音,故改稱萬市橋,鎮名由橋名而得。
3、洞橋鎮
明萬曆年間,在里仁溪的出口處建造了一座單孔的石拱橋名為洞橋,因橋得名。
4、里山鎮
因轄區有一座小山,繞山一周剛好為一華里路程,稱里山,鎮因山得名。
5、漁山鄉
境北富春江段,古稱漁浦。晉·顧野王《輿地記》與宋·范成大《吳郡記》中均雲:「富春東三十里有漁浦。」康熙《富陽縣志》:「漁浦,在縣東南三十里靈峰村東流入江處。」光緒《富陽縣志》:「漁山街,距城三十里。
」宋·楊萬里詩中有「漁浦山」之名。明萬曆七年《杭州府志·富陽縣圖》此地標有「漁嶺」地名。從上知:境北大江當為有名漁浦之地,本境是漁浦南之山區,故名漁浦山。漁山實漁浦山之簡稱。鄉
6、龍門鎮
因境南高山上有落差達八十餘米龍潭瀑布,民間俗稱瀑布為龍門,宋代有龍門山記載。地以此名,鎮以地名。
㈣ 中國各省的簡稱及由來
中國各省簡稱及由來:
1、北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里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上海
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從這里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重慶
重慶,古名稱巴。隋改為渝州,不久廢,唐復置。北宋改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後封其三子趙惇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惇繼皇位,半年後,升恭州為府,認為真是「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自此後始有「重慶」一稱。
5、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遼寧省
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 河北省
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大禹治水時,曾以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九州」中頭一個就是冀州),所以簡稱冀。
8、河南省
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山西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山東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湖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湖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浙江省
境內的浙江盤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江西省
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陝西省
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安徽省
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江蘇省
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甘肅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貴州省
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四川省
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里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雲南省
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廣東省
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 、福建省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台灣省
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25、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黑龍江省
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27、海南省
簡稱瓊。在我國南部的海南島。原為廣東省海南黎族自治州。1984年改為海南行政區。1988年設立海南省。因海南島而得名。因唐、宋時置瓊州,明、清置瓊州府,故簡稱「瓊」。
28、寧夏回族自治區
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9、廣西壯族自治區
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30、西藏自治區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內蒙古自治區
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33、香港
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為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
34 、澳門
一說澳門半島有南台、北台(即今日西望洋山,東望洋山),兩山相對如門;一說澳門半 島之南有(乙加水)仔島、路環島與大、小橫琴島四山分立,成十字形,曰十字門,亦稱澳門。
(4)富春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簡稱解釋: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歷史變革: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
1954年以後撤銷大區,大區實際上屬於軍事政區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即30個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後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3年分六個大區和西藏、內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4年調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即25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65年全國調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即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㈤ 富春山居圖,為什麼叫無用師卷、剩山圖 我知道兩幅畫的來歷,只是不知道名字的來歷。
因為《富春山居圖》曾被火燒過,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所以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而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所以被稱為「無用師卷」。
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千字文》,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忽然竄出來,愣是把畫搶救出來。
(5)富春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制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
深入的觀察,真切的體驗,豐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有了扎實的生活基礎,加上他晚年那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因此落筆從容。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㈥ 電視劇人物名字叫富春
電視劇人物名字叫富春是《天生要完美》,望採納哦
《天生要完美》是由中央電視台、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影視集團、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等聯合出品的青春軍旅勵志劇,由劉家成執導,朱亞文、李佳航、萬茜、楊紫、孫紹龍等主演。
該劇以90後為切入點,聚焦這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問題。80後與90後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強烈沖突讓他們之間既矛盾重重又引發共鳴。
該劇已於2015年1月11日在央視八套播出。
㈦ 富春江的由來是什麼
富春江就是錢塘江從浙江桐廬到蕭山縣聞堰段的別名。習慣上把桐江和七里瀧也包括在內。這一帶兩岸山色青翠,江水清碧見底,古來就以山川秀美著稱。南朝梁代文人吳均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與宋元思書》,所描寫的就是從富陽到桐廬的景色:從建德縣梅城鎮雙塔到桐廬縣嚴子陵釣台,全長23千米,叫做七里瀧,又叫七里灘或七里瀨。兩岸高山連綿不絕,都是絕壁削立,水流迅急。無風時一日船可行36千米。人坐船中,像在半空中行走。七里灘和嚴子陵釣台在古代詩歌中是常用的典故。嚴子陵名嚴光,會稽餘姚人。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少年同學。劉秀即位當皇帝,他就改變姓名隱居起來,不再與光武帝相見。後來光武帝四處尋訪他,把他找到後,他堅決不肯做官。光武帝便和他敘舊情,晚上一起睡覺,嚴光把腳擱在光武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說客星犯御座。光武笑著說:是我和老友嚴子陵一起睡覺。雖然光武帝一再要嚴光出山,嚴光始終不為所動,最後還是回到富春山。後人把他釣魚的地方稱做嚴陵瀨。釣台在富春山上,又稱嚴陵山。李白在《古風》第十二首詩中稱贊他說: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雲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清風灑六合,邈然不可攀。
㈧ 浙江名字的由來
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相關介紹:
唐肅宗時以浙江以西(長江南)十州置浙江西道節度使,以浙江以東八州置浙江東道節度使。明置浙江省以其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而得名,曲折之意。
元朝元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兩浙都督府於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明朝浙江作為省名的開始,行政區域從此開始穩定少變。
(8)富春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今浙江省以富春江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兩浙指浙江省。
安史之亂後,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浙江西道領長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蘇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潤、常、蘇、湖、杭、歙六州。
浙江東道領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台、明、處、溫八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浙江
㈨ 中國各個城市名字的由來
1.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里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上海: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從這里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黑龍江省: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遼寧省: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河北省: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河南省: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山西省: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山東省: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湖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湖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浙江省:境內的浙江盤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江西省: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陝西省: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江蘇省: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甘肅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貴州省: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里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 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雲南省:因為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廣東省: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代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福建省: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台灣省: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寧夏回族自治區: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7.廣西壯族自治區: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28.西藏自治區: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0.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各省簡稱索引: 北京 京 天津 津 河北 冀 山西 晉 內蒙古 內蒙古 遼寧 遼 吉林 吉 黑龍江 黑 上海 滬 江蘇 蘇 浙江 浙 安徽 皖 福建 閩 江西 贛 山東 魯 河南 豫 湖北 鄂 湖南 湘 廣東 粵 廣西 桂 海南 瓊 重慶 渝 四川 川 貴州 黔 雲南 滇 西藏 藏 陝西 陝 甘肅 甘 青海 青 寧夏 寧 新疆 新 香港 港 澳門 澳 台灣 台
㈩ 富春江的歷史
富春江(Fu-ch'un River ,Fu-ch'un Chiang,Fu chun Jiang) 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桐廬至蕭山聞家堰段的別稱。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縣。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
富春江下切中生代火山岩,形成長達24公里的著名七里瀧峽谷。兩岸岩石陡立,層巒疊嶂,山水相映,景色秀麗。1969年在七里瀧峽谷建成富春江大型水庫和發電站。富春江由北支新安江和南支蘭江在建德縣梅城匯合而成。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境內。蘭江由來自浙江省中部的金華江和來自浙贛、浙皖邊界山區的衢江匯合而成。富春江水系很早就是杭州、上海通向浙江內地、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的重要水道。 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為浙江省一黃金旅遊線路,新安江、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市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1982年,富春江作為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這一段風景區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 富春江
風景區東線以富春江七里瀧風光帶和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有「嚴陵問古」、「雙塔凌雲」、「子胥野渡」、「七里揚帆」、「葫蘆飛瀑」等景點,有「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之妙趣,是富春江回歸自然旅遊線; 南線以「地下藝術宮殿」--靈棲洞天、「江南懸空寺」--大慈岩為主,其中「東海龍宮」、「中國第一天然立佛」等景觀世之罕見,是科普考察和佛教文化觀瞻旅遊線; 西線以「華東明珠」--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為旅遊點,其中千島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於一身,堪稱天下奇觀,是千島湖山水風光旅遊線;而新安江城又以「風涼、水清、霧奇」三絕聞名,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城鎮避暑勝地。 錦綉新安江被譽為中國的「多瑙河」。新安江龍舟漂流、新安江九姓漁民水上婚禮、月亮島等旅遊項目、景點與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組合成新安江城郊水上旅遊線路。
黃公望曾作名畫《富春山居圖》,表現了富春江一帶的美麗風景。
編輯本段有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
富春江美景(10張) 作者: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我乘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桐廬至富陽,一百來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於飛箭,洶涌的江浪勢如奔馬。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看到那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高位的人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於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 此文現已選入人教版初二下語文教科書
編輯本段有關詩句
夜宿浙江 孫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風高氣蕭索。 富春渚上潮未還,天姥岑邊月初落。 煙水茫茫多苦辛,更聞江上越人吟。 洛陽城闕何時見,西北浮雲朝暝深。
和進士張曙聞雁見寄 崔塗
斷行哀響遞相催,爭趁高秋作恨媒。 雲外關山聞獨去,渡頭風雨見初來。 也知榆塞寒須別,莫戀蘋汀暖不回。 試向富春江畔過,故園猶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東江 王維
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 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 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釣瀨水漣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鳴,谷中清響合。 沖網忽見羈,故山從此辭。 無由碧潭飲,爭接綠蘿枝。
重憶山居六首·釣石 李德裕
嚴光隱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釣不在魚,揮綸以自適。 余懷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富春江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歸杭州 韓翃
歸舟一路轉青蘋,更欲隨潮向富春。 吳郡陸機稱地主,錢塘蘇小是鄉親。 葛花滿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 早晚重過魚浦宿,遙憐佳句篋中新。
富春 吳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雲低遠渡帆來重,潮落寒沙鳥下頻。 未必柳間無謝客,也應花里有秦人。 嚴光萬古清風在,不敢停橈更問津。
送陸判官歸杭州 皎然
芳草潛州路,乘軺憶再旋。 余花故林下,殘月舊池邊。 峰色雲端寺,潮聲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應見謝公船。
送文會上人還富陽 皎然
悠悠渺渺屬寒波,故寺思歸意若何。 長憶孤洲二三月,春山偏愛富春多。
送孫願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憶與暮潮歸。 擢第人多羨,如君獨步稀。 亂流江渡淺,遠色海山微。 若訪新安路,嚴陵有釣磯。
送奚賈歸吳 郎士元
東南富春渚,曾是謝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過客,霜葉落行舟。 遙想赤亭下,聞猿應夜愁。
早發杭州泛富春江寄陸三十一公佐 權德輿
候曉起徒馭,春江多好風。白波連青雲,盪漾晨光中。 四望浩無際,沉憂將此同。未離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見觸餌鱗,仰目凌霄鴻。纓塵日已厚,心累何時空。 區區此人世,所向皆樊籠。唯應杯中物,醒醉為窮通。 故人懸圃姿,瓊樹紛青蔥。終當此山去,共結蘭桂叢。
秋日富春江行 羅隱
遠岸平如剪,澄江靜似鋪。 紫鱗仙客馭,金顆李衡奴。 冷疊群山闊,清涵萬象殊。 嚴陵亦高見,歸卧是良圖。
泛富春江 陸游
雙櫓搖江疊鼓催,伯符故國喜重來。 秋山斷處望漁浦,曉日升時離釣台。 官路已悲捐歲月,客衣仍悔犯風埃。 還家正及雞豚社,剩伴鄰翁笑口開。
讀史 陸游
人間著腳盡危機,睡覺方知夢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厭釣漁磯。
功名 陸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來一發輕。 金甲雖如朝邑尉,羊裘終愧富春生。 連娟落月依山盡,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識放翁新得意,蓼花多處釣舟橫。
遣懷 陸游
秋風策策冷吹衣,謝病經年晝掩扉。 絕世本來希獨立,刺天不復計群飛。 圖畫富春江(4張) 細思萬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誰與歸? 葬近要離非素意,富春灘畔有苔磯。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編輯本段富春江自助游攻略
第一天:
火車上海23:43出發,到蘭溪6:20,出站後在火車站廣場對面乘1路到客運中心下車。富春江邊的姑娘清秀水靈,窈窕的身材,不管是公共汽車售票員也好,還是其他什麼人,讓人有驚艷的感覺,不過你能遇到多少要看你的福份了,到此方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站內乘到諸葛的中巴RMB3。5元/人。在諸葛往山上走2里許到八卦村,此地是諸葛後人聚居之地,值得一游。而我因為原來計劃中並沒有此地,只好忍痛割愛了。 游畢下山在中巴下車處的對面乘農夫車RMB2。0元/人到大慈岩。大慈岩位於建德市白沙鎮西南25公里的檀村鄉。主要有江南懸空寺、大慈寺地藏殿、玉華湖等勝景。」從大慈岩山腳,沿千級石階直達大慈寺。大慈寺鑲嵌在高586米的大慈岩主峰一拳峰中部岩腹之內。並列有3間大殿、4間廂房、7間禪房。寺依山崖壁龕而建,半嵌岩腹,半懸凌空,有長廊相接,石欄相續,因勢布局,與峰崖融為一體。 大慈岩門票RMB23元/人,上山有索道,也可登山而上,上下二個小時就夠了。山勢平淡無奇,但是頗幽靜。下山後在公路邊攔過路車,可到建德RMB5元/人,既可從建德到新安江作一日游,也可直接坐到楊村橋RMB10/人,再換乘中巴RMB2/人到梅城住下。
第二天:
從梅城開始到富春江大壩稱為「七里瀧」是新安江的精華所在。江水平闊、奇峰對峙,絕多險灘。古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一說,即詠此。RMB2元雇輛三輪車上城樓可遠眺雙塔凌雲,走過去也不遠。在輪渡口花幾毛錢過江到南塔,不用乘快艇。在南塔可眺望北塔。 我只是匆匆隔江眺望了一下南塔,便沿著北岸的江堤往下遊走,路上向當地人打聽能否走富春江,但每個人都說現在路都荒了,沒法走。我不死心,後來問到一個老者,他非常熱心地向我介紹了路線。說可沿江邊可走到三都碼頭,最多還可往下走4-5公里,往下就不能走了。看來我也只能這樣了。 天灰濛蒙的,空氣中的水氣很大,遠方的山彷彿籠罩著一層面紗,感覺有點悶熱。沿江都是新修的江堤,已全然沒有了想像中的意境,剛開始堤壩內還有幾家小工廠,甚至還有一家酒廠,我不得不時時繞過這些單位,又花了不少時間。江堤邊白色垃圾比比皆是,由於江水的富營養化,水草隨波盪漾。富春江的水資源保護是刻不容緩了。這么心情有點沉重地走到了三都碼頭。 在休息時與擺渡的大叔閑聊,又問起路來,船老大說路是有的,可先擺渡過江,沿著江邊小路到江南林場,再下就可到葫蘆瀑布了。聽後大喜,看來出門要多問啊。 過江已是下午四點多了,當天已趕不到江南林場了。於是在一地勢開闊處找一塊平地支起帳篷,對面是寬闊的江面,再遠處,江面在兩岸青山的夾峙中,江面驟然收縮,確有點三峽的味道。不料晚上居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起初也不以為意,可到了半夜雨越下越大,外邊大雨,帳內也下起了小雨,沒法子只好起來罩上外帳,這也算是得個教訓吧。 雨一夜未停,第二天早上待雨稍小一點,掀開帳門一看,頓時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不知何時縷縷白雲如潔白的哈達輕輕地繚繞在山腰上,擁著她,抱著她,宛若親密愛人。一會兒卻又調皮地漫上山頂,山頂便雲深不知處了。雨點輕輕地敲打著江面,富春江在兩岸迤逶的群山擁抱中靜靜地流淌,江面上漁夫披著蓑衣,駕著小舟,在煙雨迷離的江上捕蟹,整個情景宛若一幅流動的國畫。此刻我方才領悟到中國水墨畫的魅力所在。也只有中國的水墨丹青才能真正地表達這樣的美景,因為她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土壤中。 在小雨中趕緊收拾帳篷,不知不覺中雨倒停了,面前的青山不再似剛才那麼朦朧,雲彩愈發地潔白,雨後的空氣也份外的清新。於是順著鄉間的小道,趕往白塔碼頭,碼頭實際上只是岸邊的一塊約定俗成的地方,路很不好找,如去的話一定要向村民多打聽。 二點船准時來了,二層的機動船。站在船頭,讓小雨打在我的身上,船頭犁開道道青波,兩岸山巒鬱郁蔥蔥,不時可見青瓦白牆的人家掩映在茂密的樹林中。不知不覺中船一個拐彎,駛入了一個山灣,原來是葫蘆瀑布到了。 葫蘆瀑布位於七里瀧中段,深藏於「窗外雲峰似畫屏,密林修竹色青青」的盆柏灣中,農舍林居,緣山面江,一灣江水,如琉璃碧玉,平滑如鏡,充滿著天然古樸的情趣。沿溪南行,一路兩山夾峙,一水流碧,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往內走20分鍾就到了葫蘆瀑。 葫蘆瀑高約百米,寬約2米。在陡峭光滑的石壁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出了上下相連、上小下大的兩個大洞,極像一個巨大的葫蘆。瀑布從陡壁瀉下,先瀉入葫蘆口,再從底部噴薄而出,然後飄然而下,飛珠散玉,沖擊在一級級外凸的山石上,迸散出一顆顆水花。潭下又有大小不等的小瀑20餘處,如再沿小溪而進,還可觀看桃花瀑和高梅瀑,也是佳境。 此時是下午四點,在溝口的小店稍作休整,便向山裡出發,這一帶的人好,要熱水泡麵,用人家的開水都是不要錢的,山裡的日子悠閑自在,小店除了每日上午遊船的生意外,其它時間幾乎沒事可作,於是養了一家貓,貓在路中打盹,見了人只當沒看見,倒是來往的人要讓著她,老來能在這樣的地方頤養天天年應是福份了,無怪乎金庸要在杭州置地退休了。 山谷中空無一人,瀑布很近,只要一刻鍾就到了,可是我跑錯了路,轉到了山後,待回來到瀑布已是六點半了。瀑布分成幾縷,參差錯落地從百米多高的懸崖上掛下,像一位羞羞答答的少女。 趁著天光還亮,安營紮寨。半夜忽然發覺濤聲如雷,在帳篷邊洶涌而過,在瀑布邊扎營有個缺點,水聲太大會睡不著,帳外又是風雨大作,漫漫長夜如何渡過,於是高唱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歌曲,直到凌晨才稍稍睡著一會兒,背包出遊也不盡是浪漫的事喲。
第三天:
第三天早上天光漸亮,掀帳一看,不由得驚叫起來,昨夜的少女已變了模樣,瀑布好象一群羈驁不訓的野馬從山頂一躍而下,聲勢如雷,在潭中激起漫天水霧,隨風飄散,昨夜的濤聲即源於此了。 七點收拾帳篷,回到小村莊,稍事休息,便沿著江邊的小路向林場方向進發。從江南林場到葫蘆瀑布現在還有人走,如果你喜歡大自然,體力好的話,還是走吧。 山路上濕漉漉的,一條山道順著半山腰蜿蜒向前,野草和樹枝不時拂過我的身上,讓人感到與大自然的親近。今天天雖然還在下雨,雲霧仍繚繞在山頂,但景緻已不如昨天了,可見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 小路不時被下雨形成的小溪打斷,水清澈見底,踩在清涼的水中,愜意異常。在一個地勢開闊處,站在岩石上望著腳下江中上游駛來的遊船,自有一股豪情在心中。待船兒都已遠去,一個人靜靜地聽著大自然的聲息,此等的好處自然是那些遊客所無法享受的。 走了大約三刻鍾,我便往回趕,回到村口,碼頭上已停滿了遊船,我向導游打聽能否搭船下去,結果他知道我的經歷後,連船票也不收,就叫我上船。應該說他們是真正了解我們這些背包族的,也正是這些好心人給我們的旅程增加了許多動力,也非常感謝他們。 11點一刻船出發了,不一會便到了嚴子陵釣台。釣台門票RMB25/人,她位於桐廬市西15公里富春江之北岸的宮春山上。相傳是東漢高士嚴光 (字子陵)隱居垂釣之地,故亦稱嚴陵山。釣台分為東西兩處,均為高約70米半山上的磐石,相距80餘米,在登山石徑岔道上有「雙清亭」,民國年間所建,亭聯為:「登釣台南望,神怡心曠;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東台為嚴垂釣處,有巨石如筍,傳為嚴以此支撐垂竿,石亭為乾隆年建,甚古樸。側有平台如礬,在此遠眺,青山擁春江,儼如畫卷。 遊船隻停一個多小時,匆匆游完就往回趕,最後隨船到富春江大壩下船。下船後往前走到七里瀧車站花RMB3元/人到桐廬。到桐廬後乘1路車到底換乘到藻溪的班車,RMB2元/人在桐君山公園門口下車,門票RMB10元/人。桐君山沒什麼特別可看的,可站在山頂眺望富春江,視野開闊。 綜上所述,你可乘中巴到三都碼頭,花一元過江到三都,走三刻鍾到白塔碼頭,下午二點有小班輪到葫蘆瀑布,就像三峽中的小船隻需RMB 2.5元/人,價廉物美。也可中途在江南林場下船,沿著江邊的小路2個多小時順江而下可抵葫蘆瀑布,路不太好走,要小心,第三天:早上游覽瀑布,然後搭中午的遊船約10:30離開,一路上可游七里瀧等。下午4點到5點左右公園門口有許多過路車到杭州,到此便可結束此次旅行。
編輯本段富春江旅遊介紹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瀧,其旖旎的風光如一首清新的詩,一幅淡雅的畫;又象一條歷史的長河, 富春江
包孕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瀧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為主要特色,享有 「小三峽」之譽。 富春江七里瀧全長23公里,分為「一關三峽」即「烏石關、烏龍峽、子胥峽、葫蘆峽」,沿 途有梅城古鎮、雙塔凌雲、胥江野渡、葫蘆飛瀑、七里揚帆、嚴子陵釣台等名勝古跡,是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 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的詩情畫意,自有一番怡然之情……「兩岸畫山相對出,一脈秀水迤邐來」。富春江小三峽就是以其「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魅力吸引著古今中外的遊人。歷代文人墨客如謝靈運、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陸游等1000多名詩人不僅游歷了富春江小三峽,而且還留下了2000多首傳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小三峽又被稱之為「浙西唐詩之路旅遊線」。 七里瀧上游有一道溪流從北岸匯入,這就是著名的胥溪,相傳春秋時楚國伍子胥避楚平王謀害,逃奔吳國,後經此渡口吳國都城姑蘇。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個大字。 此處江面開闊,悄悄寂寂,古道縈回,故名「胥江野渡」。 「葫蘆飛瀑」在七里瀧南岸坌柏灣內。沿坌柏溪行500米,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飛瀑,瀑高百米,從陡壁直瀉而下。壁間有一形似葫蘆的石窟,瀑布先瀉入葫蘆口中,再從底部沖出,飛珠拋玉,直注深潭,騰起層層白霧雨花,璀璨濯目。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富春江七里瀧,秀麗的山水風貌與璀璨的古跡文化相映,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優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