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槍名字由來

槍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8 13:19:39

Ⅰ 槍的來源是什麼


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性別、年齡而異。槍纓的長度不短於20厘米。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為要法,故有" 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單扎、對扎的訓練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與表演的效果。攔、拿槍法,是擋撥防禦之法,動作繞圈不宜大,防對方兵乘虛而入。此外,還有崩、點、穿、劈、圈、挑、撥等,都是槍術常用方法,要求纏繞圓轉,勁力適當,方法正確。練槍時,身法要求靈活多變,活動范圍大,步法要輕靈、快速、穩健,故有"開步如風,偷步如釘"之說。腰腿、臂腕之力與槍要合為一體,並要勁透槍尖。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槍的套路內容也十分豐富,如楊家槍、犁花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口槍、五虎斷門槍等等。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已。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宋史·李全傳》:李全「以弓馬矯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全妻楊氏,「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戚繼光《紀效新書》說:「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圓精用不滯,又莫貴於靜也,靜而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變幻莫測,神化無窮。」金庸的《神鵰俠侶》中,楊康用的就是楊家槍法。

明代是武術發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槍術在這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有明顯的提高,各家槍法,相競爭艷。何良臣《陣紀》說:「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長短能兼用,虛實盡其銳,進不可擋,速不能及,而天下稱無敵者,惟楊氏梨花槍法也。」當時推崇楊家槍法,是因為楊家槍「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明崇禎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畢懋康《軍器圖說》,載有一幅噴火燒灼的梨花槍,並說明道:「梨花槍以梨花一筒,系縛於長槍之首,發射數丈,敵著葯昏眩倒地,火盡則用槍刺敵。」這種槍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現之前,顯然是一種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長槍趨於簡單,偏重扁鏃形刃,圓底筒,直到今天武術運動就是使用這種類型。目前流行的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槍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

Ⅱ 為什麼步槍叫做步槍呢這個名字是源於什麼

為什麼步槍叫“步槍”?其實這只是基於英文的中文翻譯而已,而且還翻譯的比較籠統。

我們常稱的“步槍”是個涵蓋性較大的詞彙,直接意思就是“步兵用槍”,它直觀的表達了這是“軍火”,是步兵戰斗用的主要武器。

槍械的發展是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人類曾經使用了幾百年的滑膛槍管,為了讓槍管與子彈擁有更好的氣密性,讓飛出去的子彈擁有更好的彈道性能,人們開發出了有凹凸分槽的線膛槍管,通過這種槍管發射的子彈威力更大,更精準,也飛得更遠。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膛槍管的技術隨即成為步槍的標准加工技術,並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還直接導致了滑膛槍被淘汰;今天幾乎所有的步兵用槍都有膛線,所以用“army rifle”這個詞兒指代“步槍”是沒有錯的。

在槍械的發展過程中,軍用步槍的泛濫讓“army rifle”很快就變成了“Rifle”,“步槍”在某些地方演變成了“長槍”的指代名詞。比如過去的民間狩獵和打靶活動,除了使用“獵槍”(sporting gun 即體育運動槍)外,也會大量的使用各種軍用步槍,像毛瑟98k、春田M1903、莫辛納甘等知名軍用步槍都曾經做過這些活兒,被當做運動步槍使用,這不可避免的推動了槍械名稱的混亂化,到最後只要不專門說明是“army rifle”,那麼這把“Rifle”就有可能是桿打獵用途的槍械。

當然,你非要叫它“狩獵步槍”也沒轍,詞語的內涵是隨時間轉化和疊加的,還有“氣步槍”(air rifle)、“高斯步槍”(Gauss Rifle)“激光步槍”(laser rifle)等一大堆“步槍”等著你,“Rifle”這個詞兒已經在某些方面完全指代了“步槍”的含義,所以人們只要遇到能端在手上的長苗子,且區別於機關槍、沖鋒槍、霰彈槍的武器,就會稱之為“步槍”(Rifle)。

不然呢?你說激光槍有膛線嗎?它混進去“Rifle”個毛線啊?還不都是人叫順了嘴?

聽著有些亂,那麼最後總結下,“步槍”這個詞兒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都給“概念泛化”了,人們除非用標准用詞,否則是搞不清楚這些“步槍”或“Rifle”指的是什麼槍械,僅僅只能明白它們是一類“拿來干單兵通用活計的長槍”,還是上面那個話,現代步槍的含義里,只要不屬於機關槍、沖鋒槍、霰彈槍這類的長槍,就會被稱之為“步槍”(Rifle),甭管它是軍用的還是奧運會用的,是打人的還是打飛碟的。

Ⅲ 槍字的簡介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字源字形● 槍 qiāng〈名〉
(1) (形聲。從木,倉聲。本義:二樹的枝條互相抵拒)
(2) 古時長柄有尖頭的刺擊武器。槍,歫也。——《說文》。按,歫人之械也。
槍,謂木兩 頭銳者也。——《蒼頡篇》
剡木傷盜曰槍。——《通俗文》
挾其槍刈耨刈。——《國語·齊語》。注:「樁也。」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槍刺應元。——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紅纓槍;槍纓(槍上用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4) 武器名。火銃,火槍;發射子彈的火器。同「槍」開槍者。——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槍聲隆然。——清· 徐珂《青稗類鈔·戰事類》
眾槍齊發。
發槍之號。
都帶著洋槍,還怕什麼呢?——《老殘游記》
(5) 又如:槍火(指槍支彈葯);槍把子(槍柄。比喻權柄);槍材(製作槍柄的木材);槍枝(同「槍支」);槍竿(豎立的槍身);槍疤(槍傷後留下的傷疤);槍珠(炮彈);槍柱(槍上可以推送子彈進槍膛的機件)
(6) 指槍形的東西。如:槍蒲(菖蒲);煙槍;茶槍(茶葉的嫩芽);電子槍;注油槍,注干油槍;水泥噴槍;焊槍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槍籬(竹籬笆);槍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籬、柵欄)
[編輯本段]詞性變化
● 槍qiāng〈動〉
(1) 通「搶」。觸,撞,碰撞。槍榆坊而止。——《莊子·逍遙游》
見獄吏則頭槍地。——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2) 又如:槍榆(形容識淺志小,亦指識淺志小的人)
(3) 請人代替考試。如:槍替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槍
--------------------------------------------------------------------------------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說文】距也。
【周禮·秋官·職金】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注】用金石者,作槍雷椎槨之屬。
【揚雄·長楊賦】木雍槍纍,以為儲胥。又【玉篇】木兩頭銳也。【類篇】剡木傷盜曰槍。又曰器也。見槈字注。又抵也。
【前漢·路溫舒傳】見獄吏,則頭槍地。又【前漢·天文志】紫宮左之星曰天槍。又姓。【姓苑】漢槍傳。又【集韻】【韻會】楚耕切【正韻】抽庚切,音崢。
【爾雅·釋天】彗星為欃槍。亦葉音鏘。
【宋·謝瞻·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鴻門銷薄蝕,垓下隕欃槍。
考證:〔【周禮·秋官·職舍】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謹照原文職舍改職金。
[編輯本段]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槍
--------------------------------------------------------------------------------
歫也。從木倉聲。一曰槍,欀也。七羊切
[編輯本段]二、古代兵器
槍矛,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於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性別、年齡而異。槍纓的長度不短於20厘米。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為要法,故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單扎、對扎的訓練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與表演的效果。攔、拿槍法,是擋撥防禦之法,動作繞圈不宜大,防對方兵乘虛而入。此外,還有崩、點、穿、劈、圈、挑、撥等,都是槍術常用方法,要求纏繞圓轉,勁力適當,方法正確。練槍時,身法要求靈活多變,活動范圍大,步法要輕靈、快速、穩健,故有「開步如風,偷步如釘」之說。腰腿、臂腕之力與槍要合為一體,並要勁透槍尖。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槍的套路內容也十分豐富,如楊家槍、犁花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口槍、五虎斷門槍等等。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已。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

Ⅳ 槍的起源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字源字形● 槍 qiāng〈名〉
(1) (形聲。從木,倉聲。本義:二樹的枝條互相抵拒)
(2) 古時長柄有尖頭的刺擊武器。槍,歫也。——《說文》。按,歫人之械也。
槍,謂木兩 頭銳者也。——《蒼頡篇》
剡木傷盜曰槍。——《通俗文》
挾其槍刈耨刈。——《國語·齊語》。注:「樁也。」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槍刺應元。——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紅纓槍;槍纓(槍上用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4) 武器名。火銃,火槍;發射子彈的火器。同「槍」開槍者。——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槍聲隆然。——清· 徐珂《青稗類鈔·戰事類》
眾槍齊發。
發槍之號。
都帶著洋槍,還怕什麼呢?——《老殘游記》
(5) 又如:槍火(指槍支彈葯);槍把子(槍柄。比喻權柄);槍材(製作槍柄的木材);槍枝(同「槍支」);槍竿(豎立的槍身);槍疤(槍傷後留下的傷疤);槍珠(炮彈);槍柱(槍上可以推送子彈進槍膛的機件)
(6) 指槍形的東西。如:槍蒲(菖蒲);煙槍;茶槍(茶葉的嫩芽);電子槍;注油槍,注干油槍;水泥噴槍;焊槍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槍籬(竹籬笆);槍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籬、柵欄)
[編輯本段]詞性變化
● 槍qiāng〈動〉
(1) 通「搶」。觸,撞,碰撞。槍榆坊而止。——《莊子·逍遙游》
見獄吏則頭槍地。——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2) 又如:槍榆(形容識淺志小,亦指識淺志小的人)
(3) 請人代替考試。如:槍替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槍
--------------------------------------------------------------------------------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說文】距也。
【周禮·秋官·職金】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注】用金石者,作槍雷椎槨之屬。
【揚雄·長楊賦】木雍槍纍,以為儲胥。又【玉篇】木兩頭銳也。【類篇】剡木傷盜曰槍。又曰器也。見槈字注。又抵也。
【前漢·路溫舒傳】見獄吏,則頭槍地。又【前漢·天文志】紫宮左之星曰天槍。又姓。【姓苑】漢槍傳。又【集韻】【韻會】楚耕切【正韻】抽庚切,音崢。
【爾雅·釋天】彗星為欃槍。亦葉音鏘。
【宋·謝瞻·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鴻門銷薄蝕,垓下隕欃槍。
考證:〔【周禮·秋官·職舍】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謹照原文職舍改職金。
[編輯本段]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槍
--------------------------------------------------------------------------------
歫也。從木倉聲。一曰槍,欀也。七羊切
[編輯本段]二、古代兵器
槍矛,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於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性別、年齡而異。槍纓的長度不短於20厘米。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為要法,故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單扎、對扎的訓練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與表演的效果。攔、拿槍法,是擋撥防禦之法,動作繞圈不宜大,防對方兵乘虛而入。此外,還有崩、點、穿、劈、圈、挑、撥等,都是槍術常用方法,要求纏繞圓轉,勁力適當,方法正確。練槍時,身法要求靈活多變,活動范圍大,步法要輕靈、快速、穩健,故有「開步如風,偷步如釘」之說。腰腿、臂腕之力與槍要合為一體,並要勁透槍尖。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槍的套路內容也十分豐富,如楊家槍、犁花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口槍、五虎斷門槍等等。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已。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漢代長兵器,側重戟、矛。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在以槍為主要裝備的部隊中,最有名的要屬明代的秦良玉統率的白桿兵。白桿兵一律使用白蠟樹(即小葉枔)作柄的長槍,故此的名秦良玉是中國戰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她率領的白桿兵,在鎮壓楊應龍之亂和抗禦後金(後來的清)以及評定奢崇明之亂和張獻忠之亂中,屢立戰功,被傳為佳話。

Ⅳ 巴槍名字的由來

巴槍」系統利用中國移動成熟的網路平台,以手機或PDA終端作為數據存儲的載體,連接條碼掃描槍,形成一套數據採集傳輸系統。實現方式是通過將外置掃描槍通過數據線或直連的方式連接到支持「巴槍」功能的手機上,在物品配送至客戶處後,首先外勤人員對運單號上的條碼進行掃描,由PDA/手機作為數據收集的載體,將相關信息進行存儲,如客戶姓名,簽收時間,貨物狀態、異常信息等,並可使用客戶電子簽名簽收功能,及時更新後台系統貨物簽收,電子簽名保留的筆記可便於識別客戶身份,提高了客戶的安全性。然後通過GPRS實時在線功能,外勤人員及時將物品簽收情況傳送至數據中心,使信息流高效,實時的雙向傳遞,方便客戶端能實時了解到物品的狀態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過程的透明度。

業務特點有:
1、 數據採集和查詢,可隨時隨地記錄並傳輸各種形式的數據;
2、 安全便捷接入企業資料庫,實現數據前後台無縫整合;
3、 終端小巧,成本低,方便攜帶;快速、低成本的實現高效移動遠程管理
4、 客戶電子簽名,保障簽收的安全性,提高信息錄入的准確性;

其系統結構簡圖如下:

業務功能:
利用GPRS的在線功能,管理中心可以把收到的收件單、派件單及時的下發到各業務員的PDA上,以便業務員跟進。

收件信息管理:
業務員依據管理中心發來收件信息,到客戶處收取快件,並在現場把掃描採集到的運單號碼(條碼)、收件時間以及填寫的貨物總重量、件數、申報價格等信息通過GPRS網路傳送到管理中心。

貨物中轉信息管理:
貨物在運輸途中,每個中轉站的人員都通過掃描儀將貨物信息數據採集,並實時通過GPRS網路傳到管理中心,使管理中心可實時掌握貨物的位置等信息,並可將這些信息實時反饋給客戶,使客戶對自己的貨物交給招商局物流感到放心。

到貨檢驗:
業務員將快件送到客戶處後,可在現場把掃描採集到的運單號碼(條碼)、派件時間等信息通過GPRS網路傳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及時的將到貨信息反饋給發件人。同時可實現遠程聯網貨物校驗,包括:貨物完整性檢驗、貨物目的校驗、收貨人檢驗等。

簽收同步:
收貨人收到貨物後,應在送貨單據上簽字確認,並在手寫PDA終端上簽名。客戶的電子簽名及貨物信息等將通過移動GPRS網路與後台系統實時同步。

Ⅵ AK47名字的由來

AUTO-卡拉什尼科夫-1947

AK47

一下來自網路:

АК-47是俄語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第一個字母的縮寫,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設計的自動步槍。

"АК"在俄語的發音可音譯為「阿卡」,所以把其俄語縮寫按英文讀法讀出是錯誤(無所謂的)的。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設計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可連發射擊的樣槍(稱為АК-46),他設計的回轉式閉鎖槍機,成為此後設計的АК系列槍械閉鎖機構的原型。同年參加靶場選型試驗。經過一系列試驗,並改進了導氣裝置與活塞系統,設計而成АК-47,在風沙泥水環境中經過嚴格測試,1947年被選中定為蘇聯軍隊制式裝備,1949年最終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在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生產。1951年開始裝備前蘇聯軍隊,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動卡賓槍。在1953年АК-47改變了機匣的生產方法,由沖壓工藝變為機加工藝。АК-47開始大量裝備蘇聯軍隊。蘇軍所裝備的AK-47於50年代末由其改進型AKM所取代。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蘇聯軍隊和華沙條約組織國家軍隊制式裝備。在1980年代5.45mm口徑的АК-74系列裝備前蘇聯軍隊後,7.62mm口徑的АК-47系列逐漸從蘇軍制式裝備中退出(實際上AKM一直沿用,從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圖片中可以看到俄軍有使用AKM)。
АК-47半解剖圖АК-47突擊步槍屬於自動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突擊作戰的戰斗。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7.62mm口徑,發射7.62×39mm M1943型中間型威力槍彈,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保險/快慢機柄在機匣右側,可以選擇半自動或者全自動的發射方式,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AK-47的保險非常有特色,從上至下一般突擊步槍都是「保險,半自動,全自動」,而АК-47卻是「保險,全自動,半自動」。在應對突發狀況時士兵們總會把快慢機扳到底,扣住扳機不放而射出全部槍彈,AK-47則只會打出一發,大大節約了子彈提高了安全性。АК-47的槍機動作可靠,即使在連續射擊時或有灰塵等異物進入槍內時,它的機械結構仍能保證它繼續工作。可以在沙漠、熱帶雨林、嚴寒等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保持相當好的效能。據說在越南戰爭中把它放入水中幾個星期然後從水中拿出來上膛後仍能射擊。而且它的火力大,適合短兵相接。結構簡單,分解容易;容易清潔和維修,勤務性好;操作簡便。АК-47主要缺點是,由於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槍管較短導致瞄準基線較短,瞄準具設計不理想等等缺陷,影響了射擊精度,300米以外無法保證准確射擊,連發射擊精度更低,而且AK-47拋殼拋得很遠,將近2米。實際上它可以滿足以遭遇戰為主的較近距離上突擊作戰的要求。
1959年投產的改進型號АКМ(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改進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缺點。它的槍口是一個斜切口,以達到槍口制退器的作用。同時,進一步採用沖壓、焊接工藝,合成材料,減輕重量,生產成本低,利於大量生產,除了退殼時針偶爾會斷外,故障率低越南戰爭新聞圖片中出現的АК-47。
АК-47系列步槍名聞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戰爭,АК-47和其中國的仿製品大規模地武裝北越正規軍和游擊隊。這種自動武器在叢林環境中深受士兵信賴。在越南戰爭時期,據說許多美國士兵丟棄手中的不適應熱帶雨林惡劣條件下的笨重的M14自動步槍或者故障頻出的M16自動步槍,轉而使用繳獲的越南士兵的АК-47,只是因為АК-47系列步槍擁有非常優良的可靠性、容易控制而密集的火力。
蘇聯將АК-47系列步槍及其及製造技術輸出到世界各地。由於АК-47和其改進型令人驚詫的可靠性,結構簡單,堅實耐用,物美價廉,使用靈活方便,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甚至西方國家的軍隊或者反政府武裝都廣泛使用的АК-47系列步槍。某些地區沖突的各方都非常樂意使用АК-47。另外,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其中包括東德(仿製型號為Mpi-47),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國(中國仿製型長時間被稱為56式沖鋒槍),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古巴、朝鮮等,進入21世紀它仍舊在生產。АК-47的設計思路也影響了以色列、芬蘭、中國等多個國家步兵輕武器設計:如以色列加利爾突擊步槍、中國的81式自動步槍。АК-47系列步槍是使用最廣泛的步槍武器之一。其廣泛程度在輕武器歷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槍和柯爾特左輪手槍可以相比。而卡拉什尼科夫則因為АК系列步槍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使用也被譽為「世界槍王」。

Ⅶ 槍的由來五十字

自從火葯發明後,人們開始在竹竿里塞進火葯石子,通過點燃火葯把石子發射出去,這個原理至今仍被大多數槍械和火炮採用。只後的改進都是圍繞更快更方便更准確地發射子彈所進行的。在點火方式上,從最初直接用明火點燃,經過其他形式的使用,演變成用擊針撞擊底火發射;原來的竹竿成了現在各種各樣的金屬槍管。

Ⅷ 步槍的由來是怎樣的

有關步槍最早的記載是我國南宋時期出現的竹管突火槍。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人們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

15世紀初,歐洲開始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即火繩槍。16世紀,由於點火裝置的改進發展,火繩槍被燧發槍取代了。

16世紀至18世紀,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的限制,步槍都是從槍口中裝彈的前裝槍,使用起來極為麻煩。

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對螺旋形線膛槍作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槍,並且發明了長圓形彈丸。德爾文的發明對後來步槍和槍彈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射擊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稱德爾文為「現代步槍之父」。但是德爾文步槍仍是前裝式槍。到19世紀40年代,德國研製了德萊賽擊針後裝槍,這是最早的機柄式步槍。

19世紀80年代,由於無煙火葯在槍彈上的應用及加工技術的發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德國的毛瑟步槍就是當時的代表之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性能和作用獨特的步槍,如無殼彈步槍、液體發射葯步槍、箭彈步槍、未來先進戰斗步槍等,為步槍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Ⅸ 槍的由來

早在1259年,中國就發明了以黑火葯發射彈丸、竹管為槍管的第一枝「槍」—「突火槍」。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葯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其發射時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石塊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葯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這種原始的火槍真正所能起到的,
比利時FN SCAR步槍
也只有心理威懾作用,首先,由於火葯的原料配比問題,其推力相當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為射擊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運用現代的「三點一線」式瞄準方式,再因為其槍管為竹管,在射擊了大約四到五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為火葯爆炸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會折斷,更有甚者,射擊的時候因為膛壓過高乾脆炸膛,竹子哪裡撐的住那樣的爆炸,很少能成功開火,所以只有心理威懾作用。
到了元朝,先是火葯的配比被重新調整,導致同樣體積的火葯,其在相同空間內所引發的爆炸氣流壓強比原來的壓強提高了約三倍,即是說,彈丸的加速度變為了原來的三倍,出膛速度變為了原來的1.732倍;而與此相對的,竹管制的槍管被換成了生鐵管,能承受的膛壓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火槍的使用價值由於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彈,主要以石塊和鉛彈為主,所以這種新式的火槍被命名為「石火矢」。不過,由於它的體積大,且十分的重,並不是替代弓箭的優秀裝備。同時代,元朝也製造出了早期的手槍,其雖然便於攜帶,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憐,基本上沒有戰術上的價值。
火繩槍至於西歐方面,出現同類武器是在十四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其名叫「火門槍」,其實基本類似以後的「火繩槍」,但體積和重量都遠勝後者,而殺傷力似乎和火繩槍差不
大口徑狙擊步槍
多,所以,這種武器主要是用於城堡要塞的防禦。當時騎兵也裝備了火槍,德意志的槍騎兵們就曾用「火門槍」把法軍打得驚恐萬分。騎兵用的火槍要短一些,小一些,射擊時先用繩子把槍拴在脖子上,在馬鞍上支一個「Y」形的架子架住槍管,後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鐵甲,右手點火。
到了十五世紀初期,戰場上出現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門槍」的木製握柄被重新設計過,射擊時能夠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從而,步槍的定義被正式確定為: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而且,工匠們在新式火槍的槍膛內裝進了一種能夠控制點火的機械裝置。但是,這種武器只有在近距離,亂槍齊射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較大的威力。
到了十五世紀中葉,在日本戰場上小放異彩的「火繩槍(Arquebus)終於出現。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是一個簡單的呈「C」型的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的火繩。火繩是經過硝酸鉀或其它化學葯物處理的麻繩捻成的,到了後期,也有用火棉(纖維素硝酸酯)拉成絲與浸過蓖麻油的麻繩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區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繩製作火繩。彈丸採用鐵或者鉛做成,一般來說,因為鉛軟且易變形,所以在裝填時和命中目標時,都有相當的好處,否則的話,裝填彈丸時,需將鐵彈丸放到膛口,用木鎯頭打送彈棍,推鐵彈進膛,非常的浪費時間。火繩槍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里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葯,繼續點燃發射葯。這樣,射手可以一邊
德國G36步槍
瞄準一邊推火繩點火。火繩槍使用了滑膛技術。不過,由於其是前膛單發填裝且彈丸與推進葯分裝,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約為30秒一發,而且是經過訓練的高級火槍手。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繩非常容易被風吹滅或者雨澆滅,射擊非常容易失敗,槍手還需要用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繩,所以射擊失敗之後的重新射擊也非常的麻煩。
隨著技術的發展,需要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的問題被圓滿解決,西歐的工匠們在槍的後部增加了一個由扳機所帶動的小火炬,這個小火炬在戰斗的時候一直燃燒著,當需要開槍的時候,就扣動扳機使小火炬向前運動,接觸到前面插著的火繩,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團揉成,上面燃燒著的火不易熄滅。這樣一來,火繩槍手在射擊失敗之後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摺子,射程起來方便了許多。這種新式的扳機擊發式火繩槍的口徑一般為15至20毫米,管徑比一般為40到45毫米,而最大射程一般為60至80米,它在1543年傳入了日本。「Musket」火槍——於1500年前後誕生於德國紐倫寶地區的螺旋式線膛的扳機擊發火繩槍,也稱「步槍」(Rifle),由於內刻的膛線有效的加強了槍的准確度,槍管的長度也有所提高,能對彈葯受力後的運動進行較好的導引,也就是說,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達了200米之多!而且,這種火繩槍還具備了由準星和照門組成的瞄準裝置,所以,准確度大大提高。總之,可謂是槍界一大革命也,不過,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線膛火繩槍並沒有能夠廣泛的被採用,只有德意志聯邦中的普魯士,奧地利和巴伐利亞三個比較強大的邦國把它正式裝備了部隊,這也是德意志聯邦內這三個邦國能夠充分壓制漢諾威等小國,以及"威懾"義大利,法蘭西等大國的原因之一。不過很顯然,這種線膛式火繩槍並沒有傳入日本,直到以後的燧發槍誕生,日本才進行了火槍的換代。之後,火槍技術又在兩個領域中不斷的發生著革命,一是擊發技術,另一則是彈葯技術。前者的發展,先是在16世紀後期,歐洲發明了一種「****請健康聊天****點火」的方式。技術原理是,在一個小管里放一個「****請健康聊天****」或一節短火繩,槍手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請健康聊天****,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請健康聊天****」式火繩槍就是後來隧發槍的先驅。而燧發槍則在不久後的十
XM8步槍槍族
七世紀由是法國人發明。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葯。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葯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槍口,用木鎯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周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這種方法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如果說燧發槍的出現標志著純機械式點火時代技術的結束,那麼隨之而來的爆炸式點火技術就是瞬間點火時代的開始。首先進行爆炸式點火技術激發試驗的是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福希斯的蘇格蘭牧師。福希斯開始用的是器皿裝雷汞粉。後來把雷汞粉鋪在兩張紙之間。在進一步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
[編輯本段]19世紀

1808年,法國機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並使用了針尖發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一來,擊發槍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紀,針刺擊發槍也誕生了。其最早出現在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故又稱為德萊賽針刺擊發槍。其技術特徵是:彈葯從槍管後端裝入,並用針擊發火。這種武器首先由普魯士軍隊裝備,在普魯士的三次王國統一戰爭中,其大放異彩,令丹奧法三國騎兵聞槍色變。與擊發技術的發展同步的是裝彈技術的發展。
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英軍標准配備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並非英軍上尉派垂克·佛格森於1776年就發明成功的後膛裝彈來福槍,該「佛格森」後膛裝彈來福槍是佛格森上尉在參加英軍鎮壓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在美國的前膛裝葯的肯塔基式線膛來福火繩槍的基礎之上研製成功的,英軍曾生產了100支這種新槍,裝備了由他本人率領的一支百人隊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鍾六發,但因他本人戰死,這種槍一直到1853年也沒有在英軍中推廣。而後來,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開創了彈夾的先河。此槍槍托里有一個彈簧供彈艙直通槍膛。子彈可以由此一發一發裝進,自動輸送入膛。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閱讀全文

與槍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