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房子名稱,比如:xx閣,求那樣名字
古代房子名稱:
1、凌煙閣
凌煙閣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後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可惜毀於戰亂。
2、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3、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4、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
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坐北面南,閣制仿自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詔征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華殿後之皇宮藏書樓建成,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用於專貯第一部精抄本《四庫全書》。
5、天一閣
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網路-凌煙閣
網路-滕王閣
網路-蓬萊閣
網路-文淵閣
網路-天一閣
『貳』 寧波范氏天一閣,藏書凡五萬 文言文
一座樓,可以庇護生靈。一座藏書樓,可以詩意地棲居。一座偉大的藏書樓,則具有教堂和醫院的雙重功能,她提供一個完全自足的精神家園,拯救人類恓惶躁動的靈魂,因此,她常常以天堂的模樣出現,並且從不拒絕芸芸眾生的頂禮膜拜。天一閣,正是這樣一個充滿神性的所在。始建於公元1561年至1566年之間的寧波天一閣,是中國藏書史上留存最久、保護最好的藏書樓之一。這座藏書樓的創建者是明代的一個兵部侍郎、著名藏書家范欽,這是一位篤信「沒有書,世界會大亂」的了不起的中國知識分子。天一閣的命名來自於易經中的「天一生水,水以克火」,為的是藏書樓能躲避火光之災,所以這座書樓的結構也是按「天一」這個名字來修建的。樓共兩層:上為一大間,是謂「天一」;樓下六間,是為「地六」。這樣的建築結構後來被乾隆皇帝欽定為天下藏書樓之樣本。自范欽以後,范氏歷代子嗣莫不恪守「書歸天下,天下太平」之祖訓,精心搜羅、看藏、修繕其所擁有的天下名著珍本,並使之成為一個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載體。天一閣,事實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成長。正如一件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帶來與之相伴的所有東西一樣,天一閣傳至動盪不安、兵荒馬亂的20世紀,註定也要伴隨時代的動亂而經歷多事之秋,甚至會鮮血迸濺!1913年,天一閣主人范榛擔心受到牽連,一怒之下將參加革命黨的二弟范棱逐出家門,但收留了他襁褓中的兒子叔涵以及范棱的一位日本朋友藤澤的女兒,後取名韻漣。其時,范榛的夫人素影剛好為他生下了次子仲淇,長子名叫伯清,時年10歲。仲淇與叔涵同齡,少年時代皆頑皮惱人,惹下無數事端,後因一冊天一閣藏書,仲淇不幸落水夭折。范榛遷怒於叔涵,一通家法伺候,叔涵愈加冥頑,放浪形骸,自蓋「涵淇樓」與父親對抗。范榛好友林正公早年混跡於名利場,妻早亡,育有一子一女,子名少卿,女名若雲,與伯清、韻漣、叔涵兄妹為發小。後少卿、若雲留學法國,歸來大家見面,彼此正是青春激情、展翅欲飛的嘉年華。少卿暗戀韻漣;韻漣暗戀子文;而身為天一紙坊修書先生的方子文則已有婚配。與時,伯清一心追求若雲,而叔涵因了仲淇當年與若雲許下的一段約定,也奮不顧身投入了這一場愛情混戰。於是,在伯清與若雲的定婚當晚,叔涵攜若雲私奔,終因歹徒行凶,在火車上斷送了若雲性命,伯清從此落下頭痛病,沾上了煙土。是時,天一閣藏書被盜,幾經輾轉,落入林正公之手。林正公原本也是書痴,一念之下,將書據為己有,從此種下了禍端。而范榛遭此大劫,憂憤交加,一夜白頭,既而嚴懲叔涵。叔涵遂負氣出走,在遠洋航船上做了水手,結識了小偷出身的阿松,而後偶遇猶太混血美女明妮,兩人一見鍾情,一發不可收……卻說少卿歿了妹妹,倍受打擊,與叔涵一番痛毆之後,終日借酒澆愁,不能自拔,且怨憤父親林正公。林正公一念之差,痛失愛女,眼見少卿萎靡墮落,又愧見老友范榛,郁悶之下,在1931年新年的鍾聲里落寞去。少卿不情願之下繼承了父親的事業,與日本特務宮本正一做生意,打得火熱。此時,天一閣因年久失修,慘遭風雨劫,范榛心急如焚,積勞成疾,卧床不起。此時,時局動盪,倭寇作亂。叔涵陪明妮到上海尋根,未果,期間偷回天一閣看望父親,不期回程中被抓了壯丁,拉到前線與日本軍隊作戰。幾經生,叔涵僥幸得還,卻帶回了弟弟季泓的骨灰——這個勇敢的青年學生自願參軍抗日,結果成了炮灰。「一·二八」事件後,上海灘幫會黑龍會老大姜先生為了避開日本人追殺,遠走南洋,其女敏怡投靠同學韻漣,由於先前認識伯清,後又幫他戒煙,早已互生好感,於是在范榛去世前結為夫婦。而韻漣與少卿也一並拜了天地。叔涵在范榛臨前回家,受父親囑托,從此留在天一閣,而明妮見叔涵一去不返,與阿松尋至寧波,負氣而去,最後嫁給了上海猶太人商會的會長伊澤克,而叔涵也由哭瞎了眼睛的母親素影做主,與敏怡收留的一個丫頭芮潔完婚,天一閣換得了短暫的平靜。1937年,宮本正一一夥日本人拉攏利用林少卿,威逼利誘,為「七·七事變」的出籠文過飾非。少卿擔心宮本加害自己,與之達成條件以換得一條生路,即將父親林正公當年占據的天一閣藏書交給日本人。一步走錯,少卿從此身敗名裂,加之韻漣在得知實情後與子文出軌,他在悲憤之下索性墮落,投靠日本人,做了漢奸,而後頻頻製造事端,逼迫伯清與叔涵將天一閣藏書交給日本人。此時,明妮陪同丈夫來寧波洽談投資,與叔涵在天一閣不期而遇,兩人心生感懷,卻不得不約定從此不再見面。獲悉日本人慾接管天一閣的陰謀後,叔涵連夜將書偷轉運至天一村,伯清則一直裝瘋賣傻,被拘押在寧波的一所醫院里。直至抗戰勝利,大家才得以團聚,而芮潔和孩子卻遭日本飛機投彈致,叔涵大慟……韻漣則再次拯救了陷入人生絕谷的少卿,並通過父親藤澤的幫助,由少卿本人將當年落入日本人之手的那一部分天一閣藏書親手送還天一閣,以換得大家的原諒。戰後又逢內亂,天一閣每況愈下,伯清與叔涵艱難維持,苦苦支撐。一天,叔涵無意中在一張舊報紙上看見明妮的照片,得知她被德國納粹關進了集中營,遂與生父范棱取得聯系,打聽詳情,後失望歸來,萬念俱灰。此時,韻漣與少卿陪父親回日本照顧母親,而後敏怡夫婦也經以前父親的得力助手、當時中統局的處長許先生幫助,一起遠渡南洋養病,天一閣於是剩下叔涵孤零零一人。思忖再三,他毅然踏上了找尋明妮的旅程,所幸明妮活了下來,抱病來寧波見他最後一面,兩人結為夫婦,三個月後,明妮因肺結核病故。1949年寧波解放後,當年的地下黨員范棱回到天一閣,與叔涵一起整理藏書書目。其後,經歷了種種政治運動,叔涵頑強生存下來,期間再婚,生兒育女,以天一閣為人生最後的信仰與歸宿,直至87歲高齡無疾而終。——人生的故事千奇百怪,無巧不成書;人的命運變化莫測,誰又能掐算?一座天一閣,牽動了多少人的命運與人生?!多少故事,多少愛恨,多少悲歡,都在這里匯聚、凝結。實際上,它記錄下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國家巨變時個人命運的曲折坎坷和飛墜浮沉。一座天一閣,映射的正是20世紀普通中國人豐滿復雜的心路歷程……天一生水!萬物終將歸於寧靜。
『叄』 寧波天一閣傳說
范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如女子不得上樓。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志》等數十種古籍。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肆』 一部武俠小說,有兩個世外高手,一個叫太白妖,一個叫紫金魔,還有個地名叫天一閣,請問小說名字是什麼
一部武俠小說,有兩個世外高手,一個叫太白妖,一個叫紫金魔,還有個地名叫天一閣,請問小說名字是什麼?一部武俠小說,有兩個世外高手,一個叫太白妖,一個叫紫金魔,還有個地名叫天一閣,請問小說名字是什麼?
『伍』 天一閣為什麼不叫天二閣,天三閣
來自《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含義是什麼?
它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是為「河圖」。
河圖和洛書,乃由天象觀察中產生的,在三代時期就成為帝王的寶貴之物。河圖和洛書構造簡明,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經學家廖平,曾將詩經,易經,內經三者反復印證,證實了內經的理論本於易經,而易經之數理又取則於河洛。
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並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所以圖式結構分布為:
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運行,以二十八宿舍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見,河圖乃本五星出沒的天象而繪制,這也是五行的來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於北方,正當冬氣交令,萬物蟄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七月夏至後,火星見於南方,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見於東方,正當春氣當令,草木萌芽生長,所謂"春到人間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見於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殺伐之氣當令,萬物老成凋謝,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見於中天,表示長夏濕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陸』 天一廣場 名字由來
應該是得名於寧波著名的天一閣吧。
天一閣位於浙江寧波市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柒』 有關天一閣的歷史
天一閣於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珍稀。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
范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如女子不得上樓。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8年(嘉慶十三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志》等數十種古籍。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范欽的私人藏書歷經十三世,保存四百餘年,雖然也有過幾次大的失竊,但事後范氏族人又會想方法不惜重金贖回。歷代藏書家很多,其藏書能保存百年以上的並不多見,而范氏藏書卻保存至今,這與范欽對藏書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閣藏書制度規定:「煙酒切忌登樓」、「代不分書,書不出閣」、還規定藏書櫃門鑰匙由子孫多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不得開鎖,外姓人不得入閣,不得私自領親友入閣,不得無故入閣,不得借書與外房他姓,違反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還制訂了防火、防水、防蟲、防鼠、防盜等各項措施。正因為如此,天一閣的藏書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閣」一條,使得天一閣的藏書不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才有幸成為外姓人登閣第一人。允許黃宗羲登閣的是范欽曾子孫(四世孫)范光燮。自此以後天一閣才進入相對開放的時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學者才會被允許登天一閣參觀。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范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清代思想家,歷史學家黃宗羲曾獲准在天一閣翻閱了全部藏書,把其中流通未廣者編為書目,另撰《天一閣藏書記》留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波市人民政府先後將緊鄰天一閣的陳氏宗祠、聞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雲庄、銀台第、鼓樓、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單位(點)納入天一閣統一管理,並在陳氏宗祠內增設《麻將起源地陳列》、白雲庄設置了《浙東學術文化陳列》、銀台第開設官宅博物館;秦氏支祠、白雲庄相繼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捌』 寧波為什麼那麼多名字叫「天一」的景點,比如天一閣、天一廣場等等
因為有天一閣,其他的諸如天一廣場什麼的都是由天一閣引用而來。
至於天一閣,據說是取意「天一生水」,以水克火,寓意藏書閣里的書能遠離火災;
『玖』 天一閣 名字的來歷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