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九州」都是哪些地方以及此名稱的由來
http://..com/question/5452933.html?si=1
B. 九州這個名稱有什麼意義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並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C. 中國古代稱九州,我想問都是那九州,這個稱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並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己亥雜詩》)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昆侖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D. 日本的九州名字的含義和由來。
九州,日本第三大島。位於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與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舊為築紫、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遂稱九州。州在日語中為區域之意。
2月5-19日:長崎燈節。
2月20-4月25日:金山祭。
4月3-4日:西海橋觀潮會。
4月29-5月5日:稻佐山杜鵑花祭。
5月22-23日:九十九島春祭。
5月7-9、17-19、27-29,6月7-9日:阜岐茶市。
7月24-25日:長崎飛龍選手權大會。
7月31-8月1日:西海美國節。
8月13-15日:九十九島夏祭。
8月15日:精靈放水燈。
10月7-9日:長崎日本舞祭。
10月16-17日:島原溫泉不知火祭。
11月1-3日:佐士保日本舞祭。
福岡市民盛典—博多咚打鼓海港節
每年黃金周的5月3日和4日舉行,屆時市內各地可見化裝遊行和集體舞蹈等表演隊伍,整個城市洋溢著一派節日歡樂氣氛。
小倉祗園大鼓
該祭典活動可謂小倉夏日一道奪目的風景,活動為期4天,其中第三天在小倉城舉行的大鼓表演競賽將活動推向高潮。
博多祗園花車
每年盛夏來臨之際博多總守護神廟—櫛田神社舉行的的祭典活動,也是日本三大祗園祭典之一。
佐賀國際熱氣球節
亞洲最大規模的國際性熱氣球節。節日期間五彩繽紛的熱氣球將佐賀的天空裝點得美輪美奐。
唐津宮日節
唐津神社的秋季大祭。巨大的「曳山」(有著各種造型的巡遊車) 伴著雄壯的號子聲聲豪斯登堡 鬱金香節
100萬株、400個品種的各色鬱金香競相綻放,將園內裝點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勢浩大地通過市內各個街道。
對馬阿里郎節
政府和民間聯手舉辦的日韓交流活動之一。由青年人負責活動策劃和實際運行。
長崎宮日節
長崎市內的諏訪神社舉行的祭典活動。每年輪流由5至7個鎮擔任祭神舞蹈的表演。
阿蘇火字篝火節
阿蘇山上燃燒起「火」字形的篝火。同時還將表演當地自古傳承的民俗歌舞。
山鹿燈籠節
熊本縣山鹿的夏季活動。姑娘們頭頂用金、銀紙糊成的精美燈籠翩翩起舞,幻想之美讓您陶醉。
天領日田女兒節
公開展示日田市世家名門自江戶時代保存下來的偶人及各種道具。其奢華絢麗讓人嘆為觀止。
別府八湯溫泉節
別府春季舉行的盛事。在站前大道開辟的會場上舉辦有溫泉舞蹈大會和抬神轎等祭典活動。
大分七夕節
可謂大分夏季里的一道絢麗風景。商店街到處裝飾著色彩鮮艷的「七夕彩飾」,最後一天的煙花大會更讓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宮崎花卉節
花卉節的副主題為「光和風的幻想曲」,共有100萬株80個品種的鮮花嬌艷綻放。
宮崎神宮大祭
宮崎縣內最大的祭典活動。活動中您可以欣賞到夜神樂、鼓樂和民俗歌舞等眾多著名的舞樂表演。
夜神樂
11月底至2月上旬期間在高千穗舉行的祈禱豐作的祭典儀式。該儀式還被國家指定為重要的無形民族文化財產。
初午節
接近農歷初午的星期日在鹿兒島神宮舉行。約有30匹由花和鈴鐺裝飾起來的「鈴掛馬」踏著節拍踢踢踏踏地跳舞。
小原良節
伴著「小原節」和「鹿兒島和雅節」等地方小調,舞蹈隊伍聲勢浩盪地穿行於各個繁華街道。活動為期兩天,共吸引約2萬2千人參加。
彌五郎節
大隅鎮岩川八幡神社的大型祭典活動。身高4米85的巨大的彌五郎人偶乘坐木車威風八面地通過大街小巷。
E. 常說的「九州」的來歷是什麼
在民歌和民謠里經常有九州的說法,那麼九州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呢?夏朝的時候,九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西周的時候,又多了幽州與並州,卻少了徐州與梁州,因此還稱其為九州。看來,九州指的是春秋戰國以前的行政區域,這種稱呼一直流傳到現在,以九州來表示中國的疆土。事實上,自從秦朝以來,中國的行政區域經常變動,秦朝初年設立了郡縣,漢朝又實行郡國並置。三國的時候又出現了州制,魏十二州、吳四州、蜀二州,一共十八州。晉朝的時候增加到二十一州。南北朝的時候,州的數目大增,總共有二十八州。唐宋時期,中國行政區域是道。從元朝開始實行省制,道、省官轄范圍以內,有些城市的名稱繼續稱做州。目前中國有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另外還設有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目前稱州的城市名稱,省會一級的有廣州、福州、杭州、鄭州和蘭州,其他的市、縣稱州的也有很多。
可是目前的州,除了自治州外,都已經不是行政區劃了,而變成了城市名稱的一部分。
F. 中國古代九州的名字是什麼
「九州」是中國的別稱之一。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但根據古書的不同,具體的「九州」也就不同了。
G. 中國九州的來歷
出版物中,「九州」誤為「九洲」,「五洲」誤為「五州」,是常有的事。漫步街頭,九洲商廈、九洲餐廳、九洲公司,更是隨處可見。甚至有一家出版社,曾以「九洲」命名。可見,州、洲不分已成為漢字使用中的一種常見病。 「州」是象形字,字形由一個「川」字和三個小點組成。「川」字代表水;三個小點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個小圈,到小篆中化為三個小圈,後來再由圈變點,代表高出水面的土地。《說文解字》釋「州」:「水中可居者曰州。」這是「州」字的本義。 「九州」一詞是怎麼來的呢?「禹分九州」是一個流傳很久的傳說,說是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分成了九部分,其實這一傳說並不可靠。遠古時代,初民擇水而居,我們的祖先想來最初聚居在九塊陸地上,這些陸地被水包圍著,故統稱為「九州」。從此以後,「九州」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九州」的名稱,歷來說法不一。《尚書·禹貢》中記載的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釋地》中有幽州、營州而無青州、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氏》中有幽州、並州而無徐州、梁州。這些州本是以水文為標志的地理區劃名稱;秦、漢統一中國以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了郡縣制,則成了行政區劃名稱。今天不少地名中的「州」字,無疑是歷史上行政區劃的遺存。 既然「州」字已移作他用,於是人們又創造了一個「洲」字,專指水中的陸地。「洲」是「州」的後起字。這個「洲」字指稱的對象可大可小,大的如歐洲、亞洲,小的如鸚鵡洲、橘子洲,它們或者被海水包圍,或者被江水、河水包圍。《詩經》的用字變化,也許可以看出州、洲的演變過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里的「洲」字在最初的版本中作「州」,指水中的沙灘,《說文解字》「州」字字頭下引的便是「在河之州」;「洲」字出現以後,逐漸以「洲」代「州」,現在《詩經》的通行版本均為「在河之洲」。
H. 在古時候的中國,為什麼會有九州這個名字呢
按照先秦那時間的古籍來說,從戰國的那時候開始,九州就開始變成中國古代那時候的代稱,到了晉朝時代就成了漢族的稱號。九州它指的就是冀兗、青州、徐州和揚州、荊豫梁三個州以及雍州。實際上九州的劃分就是個很大的九宮格,從版圖來看,橫著看就為兩條線,豎著看為兩條線,這樣看的話就是一個井字,剛好是劃分成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在古代九州代表的就是漢地,在古代就是「天下」了。而山東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歷史上也都是華夏文明的中原地區,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I. 中國古代號稱神州又稱九州,九州這個名字是何來歷
古代人把亞洲大陸劃分為9塊,神州五行而得名,後人就稱九州,
J. 九州的歷史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范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像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
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而「九」可能是確指,而不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是指九個大型的地理人文區劃的總稱,也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的作品。具體的證據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貢》中所記的不少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的現象。
(10)九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又有 一說,為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范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范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 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其中冀州的范圍極大,按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並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即並州、幽州、營州是由冀州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為十二州。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
《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