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黃道婆名字由來

黃道婆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8 20:48:16

A. 黃道婆被後人稱為什麼

黃道婆,又名黃婆或黃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評價:封建正史對科學技術有著一種無知的輕蔑,再加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頑固偏見,所以對黃道婆這樣一位偉大的紡織革新家及其傑出貢獻,正史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這是我國歷史學的普遍性的遺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這是上海一帶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一首歌謠。這首歌謠歌頌的就是表達了人們對黃道婆為我國棉紡織技術作出卓越貢獻的感激。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深情的熱愛和永久的紀念。黃道婆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泥涇鎮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為她修建祠堂,(上海縣港口鎮建有黃母祠)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業的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解放後,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新中國成立後,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了黃道婆的墳墓,種了樹,建了墓園。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還陳列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後人瞻仰。黃道婆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勤奮、聰明、慈愛、無私的傑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留在廣大人民的記憶中。
望採納

B. 黃道婆生卒年代依據「黃道婆」名字來源黃道婆是因戰火逃難的嗎

宋末元初人,原籍江蘇松江,她原本是個童養媳,為逃離婆家的凌辱,不小心上錯了船到了海南,把海南少數民族那裡學到紡織技術帶到了中原,被人稱為黃道婆.(參考:余秋雨<<山居筆記.天涯故事>>)

C. 黃道婆有什麼故事

】黃道婆 又稱黃婆,生於南宋末年淳佑年間,約1245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徐匯區東灣村)人。黃道婆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壓下,十二三歲就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白天她下地幹活,晚上她紡織布到深夜,還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難摧殘著她,也磨煉了她,有一次,黃道婆被公
黃母祠婆、丈夫一頓毒打後,又被關在柴房不準吃飯,也不準睡覺。她再也忍受不住這種非人的折磨,決心逃出去另尋生路。半夜,她在房頂上掏洞逃了出來,躲在一條停泊在黃浦江邊的海船上。後來就隨船到了海南島的崖州,即現在的海南崖縣。在封建社會,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婦女隻身流落異鄉,人生地疏,無依無靠,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當時黎族人民生產的黎單、黎飾、鞍塔聞名內外,棉紡織技術比較先進,黃道婆聰明勤奮,虛心向黎族同胞學習紡織技術,並且融合黎漢兩族人民的紡織技術的長處,逐浙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在當地大受歡迎,和黎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黎族地區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但是,黃道婆始終懷念自己的故鄉。在元朝元貞年間,約1295年,她從崖州返回故鄉,回到了烏泥涇。黃道婆重返故鄉時,植棉業已經在長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紡織技術仍然很落後。她回來後,就致力於改革家鄉落後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她根據自己幾十年豐富的紡織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故鄉人民。一邊教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雖然她回鄉幾年後就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勞動對推動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在紡紗工藝上黃道婆更創造了新式紡車。當時淞江一帶用報答都是舊式單錠手搖紡車,功效很低,要三四個人紡紗才能供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黃道婆就跟木工師博一起,經過反復試驗,把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三錠棉紡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這種新式紡車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帶很快地推廣開來。黃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紡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以外,她還把從黎族人民那裡學來的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比較先進的「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織造技術、熱心向人們傳授。因此,當時烏泥涇出產的被、褥、帶、帨等棉織物,上有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等各種美麗的圖案,鮮艷如畫。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附近上海、太倉等地競相仿效。這些紡織品遠銷各地,很受歡迎,很快淞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歷幾百年久而不衰。16世紀初,當地農民織出的布,一天就有上萬匹。18世紀乃至19世紀,淞江布更遠銷歐美,獲得了很高聲譽。當時稱淞江布匹「衣被天下」,這偉大的成就其中當然凝聚了黃道婆的大量心血。

D. 黃道婆譯文

原文:閩廣多種木綿,紡績為布,名曰「吉貝」。松江府東去五十里許,曰烏泥涇。其地土田磽瘠,民食不給,因謀樹藝,以資生業,遂覓種於彼。初無踏車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線弦竹弧置按間,振掉成劑,厥功甚艱。國初時,有一嫗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以做造捍彈紡織之具;至於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織成被褥帶帨,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人既受教,競相作為;轉貨他郡,家既就殷。未幾,嫗卒,莫不感恩灑泣而共葬之;又為立祠,歲時享之,越三十年,祠毀,鄉人趙愚軒重立。今詞復毀,無人為之創建。道婆之名,日漸泯滅無聞矣。

譯文:
福建廣東地區大多種植木綿,紡織成布,叫做「吉貝」。松江府(今上海)向東大約五十里地,叫做烏泥涇。這里的土地貧瘠,百姓種田不夠吃飯,因此學習種植木棉,藉以謀生,所以到福建廣東地區尋求書種。起初沒有踏車、椎弓等設備,全部用手剝掉棉籽,用線作弦,用竹子做弓,放在兩手間,用手指彈撥成皮棉,費的力氣很大。元朝初期(一般說南宋末年),有一個老婦人叫做黃道婆,從崖州(今海南)來到松江府,教給人們製作方便彈棉、紡織的工具;至於紡織不同的棉紗、配置顏色,布置紗線組成圖案,都有辦法。所以織成的被褥、衣帶、手絹,上面的折枝、團鳳、棋局、字樣,清清楚楚就像寫上的一樣。人們被她教會以後,爭相操作;轉賣到別的地方,家裡就殷實富裕了。沒多久,黃道婆去世了,人們沒有不感恩哭泣的,共同安葬了她;又給她立祠,逢年過節就祭祀她,過了三十年,祠堂毀掉了,當地人趙愚軒重新給她立祠。現在祠堂又壞掉了,沒有人在給她創建了。黃道婆的名字,漸漸消失不被人聽說了。

E. 黃道婆的真名是什麼呀

小時候叫黃道女,結婚後叫黃道嫂,老年後叫黃道婆

F. 關於『黃道婆』的介紹。

生平】
黃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紡織家。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縣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6)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涇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捍(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她所織的被褥巾帶,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由於烏泥涇和松江一帶人民迅速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廣傳於大江南北」。當時的太倉、上海等縣都加以仿效。棉紡織品五光十色,呈現了空前盛況。黃道婆去世以後,松江府曾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順帝至元二年(1336),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後因戰亂,祠被毀。至正二十二年(1362)鄉人張守中重建並請王逢作詩紀念。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張之象塑其像於寧國寺。清嘉慶年間,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小廟。黃道婆墓在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於1957年重新修建並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上海豫院內,有清咸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在黃道婆的故鄉烏泥涇,至今還傳頌著:「黃道婆,黃道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二匹布」的歌謠。
[編輯本段]【簡介】
黃道婆 又稱黃婆,生於南宋末年淳佑年間,約1245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徐匯區東灣村)人。黃道婆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壓下,十二三歲就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白天她下地幹活,晚上她紡織布到深夜,還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難摧殘著她,也磨煉了她,有一次,黃道婆被公黃母祠婆、丈夫一頓毒打後,又被關在柴房不準吃飯,也不準睡覺。她再也忍受不住這種非人的折磨,決心逃出去另尋生路。半夜,她在房頂上掏洞逃了出來,躲在一條停泊在黃浦江邊的海船上。後來就隨船到了海南島的崖州,即現在的海南崖縣。在封建社會,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婦女隻身流落異鄉,人生地疏,無依無靠,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當時黎族人民生產的黎單、黎飾、鞍塔聞名內外,棉紡織技術比較先進,黃道婆聰明勤奮,虛心向黎族同胞學習紡織技術,並且融合黎漢兩族人民的紡織技術的長處,逐浙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在當地大受歡迎,和黎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黎族地區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但是,黃道婆始終懷念自己的故鄉。在元朝元貞年間,約1295年,她從崖州返回故鄉,回到了烏泥涇。黃道婆重返故鄉時,植棉業已經在長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紡織技術仍然很落後。她回來後,就致力於改革家鄉落後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她根據自己幾十年豐富的紡織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故鄉人民。一邊教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雖然她回鄉幾年後就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勞動對推動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在紡紗工藝上黃道婆更創造了新式紡車。當時淞江一帶用報答都是舊式單錠手搖紡車,功效很低,要三四個人紡紗才能供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黃道婆就跟木工師博一起,經過反復試驗,把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三錠棉紡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這種新式紡車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帶很快地推廣開來。黃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紡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以外,她還把從黎族人民那裡學來的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比較先進的「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織造技術、熱心向人們傳授。因此,當時烏泥涇出產的被、褥、帶、帨等棉織物,上有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等各種美麗的圖案,鮮艷如畫。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附近上海、太倉等地競相仿效。這些紡織品遠銷各地,很受歡迎,很快淞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歷幾百年久而不衰。16世紀初,當地農民織出的布,一天就有上萬匹。18世紀乃至19世紀,淞江布更遠銷歐美,獲得了很高聲譽。當時稱淞江布匹「衣被天下」,這偉大的成就其中當然凝聚了黃道婆的大量心血。
[編輯本段]【評價】
封建正史對科學技術有著一種無知的輕蔑,再加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頑固偏見,所以對黃道婆這樣一位偉大的紡織革新家及其傑出貢獻,正史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這是我國歷史學的普遍性的遺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這是上海一帶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一首歌謠。這首歌謠歌頌的就是表達了人們對黃道婆為我國棉紡織技術作出卓越貢獻的感激。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深情的熱愛和永久的紀念。黃道婆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泥涇鎮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為她修建祠堂,(上海縣港口鎮建有黃母祠)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業的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解放後,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黃道婆的墓,並且樹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銘刻著她的光輝業績。黃道婆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勤奮、聰明、慈愛、無私的傑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留在廣大人民的記憶中。

G. 黃道婆的故事是怎樣的

距離現在約摸七百年前,上海春申江(即黃浦江)附近,烏泥涇(現華涇)村子裡,有一個童養媳,姓黃,因為從小死去爹娘,沒有名字,村上人都叫她黃小姑。

講起黃小姑做童養媳,生活可實在苦呵!春天,小姑一時未能早起,婆阿媽就扯耳揪頭發。夏天,小姑想去樹陰下透口氣,婆阿媽一棒頭把她趕下水田裡。秋天,小姑想把單衣翻成夾衣,婆阿媽卻把一捆稻草塞到她手裡,惡狠狠地說:「先搓繩,慢翻衣,等到落雪來得及。」冬天,下雪了,小姑見婆阿媽穿起了新棉衣,也想把自己夾衣翻棉衣,婆阿媽卻拿出幾籮筐棉花對她說:「落雪還是烊雪冷,先剝棉花再翻衣。」過了幾天,雪烊了,小姑想,那麼總可翻棉衣了。誰知婆阿媽臉一板,眼一彈:「口害?烊雪勿是出太陽,再翻棉衣無用場。」黃小姑只好挨凍受餓剝棉籽,十隻手指凍得紅腫發紫,凍瘡爛得像胡蜂窩。一年做到頭,說人不像人,說鬼像三分。

可是,事情還不這樣簡單,這時正遇上朝廷招雇官妓,地保見小姑已經長大成人,便同她婆阿媽商定身價,不日就要拐騙小姑送官。這消息被隔壁三嬸嬸聽得,偷偷地指點小姑,還是早想出路為好。

一天,小姑趁著婆阿媽外出未歸,就逃離虎口,來到了江邊。只見江潮翻滾,白浪滔天,北風呼嘯,天色就要黑下來了。可是,眼前沒有擺渡船,害怕後面有人追來,怎麼辦?這時,幸虧開來一艘過路客船,幫她擺渡到了江對岸。

天黑下來了。小姑心想,到啥地方去過夜呢?忽然,聽得附近傳來叮——篤、叮——篤的聲音。她就順著聲音尋過去,見有一所道院,山門還半掩著。小姑擠了進去,走到佛殿大門口,見裡面有一位老師太在敲磬誦經。她不敢驚動老師太,輕腳輕手地走到佛像前供桌邊坐了下來。老師太念完經,回到佛像前跪拜祈禱時,突然看見困著一個人,嚇了一跳,想啥人膽敢在黃昏黑夜闖進道院!再仔細一看,像是個小姑娘,老師太這才定了定心,輕輕把她叫醒。老師太是個好人,非常同情小姑娘的遭遇,就把她收留下來。從此,這道院里多了一位道女,大家叫她黃道姑。

冬去春來,一年很快過去了。黃道姑的心總不能平靜下來。她想,離婆家雖有一江之隔,但天長日久,萬一給婆家曉得了,非但自己又要吃苦,還要連累人家,怎麼辦?

瓶口好封,人口難封。黃小姑落庵做尼姑的事,終於給她婆阿媽知道了。婆阿媽幾次上門尋找,多虧老師太幫忙,把黃道姑關在禪房內,拒絕了她婆阿媽的搜尋。

一天,道院里來了一位四十來歲的婦女。黃道姑又匆匆躲進了禪房。可是不到半指香的工夫,老師太叫人把黃道姑從禪房領到住院,要道姑拜見新來的這位師父,還要道姑叫她師姨。黃道姑這時才知道,這位師姨是從海南島出發,千里雲游,到此探親的。黃道姑聽師姨談論海南風光,聽出了神。她想,原來我們國家還有這么好的地方?特別聽到海南島盛產棉花、棉布,又看見師姨穿的一身衣服,的確同本地棉花不同。她想到自己在婆家用手剝棉花,剝得指甲脫離的痛苦情景,很想親自去看一看海南島百姓是怎樣種棉織布的。她想:要是我能去海南島,即可避開婆阿媽的追查,又能學到種棉織布的本領,那該有多好啊!她把這個想法向師太、師姨提了出來,得到了她倆的同意。於是,揀了個好日子,黃道姑就跟師姨,到海南島去了。

黃道姑來到海南島就以師姨的道觀為家,很快就和當地黎家姐妹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黃道姑和她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和她們一起種棉、摘棉、軋棉、紡紗、染色、織布。黎家姐妹織出的五彩繽紛的「黎錦」花被,她更是愛不釋手。黃道婆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後來還同黎家姐妹們共同研究改進紡織技術……

黃道婆在海南島定居下來,一住就住了三十多年。她也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老婆婆了。

一年春天,她和姐妹們一起在地里種棉花,突然,一個小姐妹叫了聲:「黃道婆,你看呀,天上那些鳥兒飛得多整齊呀!」黃道婆抬頭一看,原來是一群鴻雁結伴北歸,頓時勾起了她思鄉之情。她一面隨口回答了一聲這是「雁鵝北歸」,一面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可恨南宋朝廷,腐敗無能,兵荒馬亂,逼女為娼,弄得我遠離鄉井,幸虧黎家姐妹幫助,學了點手藝……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現在我該回去看看家鄉的變化,把我學得的這點織棉本領向鄉鄰親友傳授傳授,也算我一點借花獻佛的心意吧!她主意打定,就告別了黎家姐妹,回故鄉上海烏泥涇來了。

黃道婆千里迢迢,餐風飲露,半路上得知元朝統一了中國,元世祖設立了「江南木棉提舉司」徵收棉布,家鄉松江一帶已廣種棉花的事,心裡非常高興。黃道婆回到烏泥涇,還認得幾條老路,幸喜隔壁三嬸嬸還在。不過人們已叫她「三阿婆」、她的老男人也叫三公公了。三阿婆見黃道婆回來,免不了要暢敘舊情,從小姑出逃講起,講到官府限令一年要向朝廷交納十萬匹棉布和逼租催稅的悲慘情景,三阿婆說:「小姑啊!你想想,老百姓起早落夜連用手剝棉去籽都來不及,怎麼能織得出那麼多布呵!……」黃道婆聽到這里,不覺嘆了一口氣,問道:「怎麼,日子還是那樣難過?」三阿婆說:「有啥辦法呢?官府只知道要布收稅,勿管百姓死活。」黃道婆聽了三阿婆講的一番苦情,就同她這樣長、那樣短地商量如何改革軋棉紡紗的事情來了。黃道婆要改革紡織技術的消息,很快便傳到四鄰八舍,鄉親們也都來向她求教。

三阿婆的老男人是個老木匠,聽得黃道婆有一手紡織本領,心裡很高興,主動來幫助。黃道婆見有老木匠來協助自己,就決定先從改進軋棉籽這道工序著手。她根據海南島用兩根細長鐵棍轉動,軋去棉籽的方法,同老木匠一起商量,畫出了圖樣。老木匠看了十分佩服:一個沒讀書、不識字的孤女,在外頭走了幾十年,居然會設計畫圖!他對黃道婆講:「黃婆婆,你真是木匠師傅的墨斗線——班母。」黃道婆搖搖手說:「咳,我不過是班門弄斧,只是急鄉親們所急罷了。」老木匠按照圖紙加工製造,黃道婆又忙著去串鄰走鄉了。

三天以後,黃道婆又來到了老木匠家,見木製手搖軋棉車已經做好,兩人手搖,一人下籽棉,功效既高,剝得又干凈,又省力。黃道婆很高興,向老木匠拱手作揖,表示感謝;急得老木匠連喊「不敢,不敢」。這時門外匆匆走來一個壯年男子,手裡拿著一張四尺多長的木製彈弓,看見黃道婆,就連聲呼喚:「黃婆婆,你教我製造的彈棉繩弦大弓做好了,一天能彈十多斤棉花。你看!……」

原來,黃道婆一面叫老木匠改制軋棉車,一面又開動腦筋。她想如果軋棉車改製成功,那麼再用原來一尺來長的小竹弓來彈棉花,仍舊是老牛拖車,步子緩慢。所以她趁老木匠製造軋棉車時,又去找彈棉的師傅,商量改革彈棉工具了。

老木匠接過四尺多長的木製繩弦大弓,看了又看,壯年人站在軋棉車前,也用手摸了又摸,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黃道婆,你的本事真高呵!」兩人抬頭一看,面前站著的勿是黃道婆,而是三阿婆。後來,黃道婆又把海南島人民的紡織技術加以改進,織出「錯紗」、「配色」、「提花」等五光十色的棉布,很快傳遍了松江府一帶。

「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這個民間歌謠,也跟著流傳開來了。

H. 黃道婆是不是紡織業開山鼻祖

黃道婆不是紡織業的開山鼻祖!她是一位女紡織技術革新家、科學家! 黃道婆 又稱黃婆,生於南宋末年淳佑年間,約1245年。
封建正史對科學技術有著一種無知的輕蔑,再加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頑固偏見,所以對黃道婆這樣一位偉大的紡織革新家及其傑出貢獻,正史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這是我國歷史學的普遍性的遺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這是上海一帶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一首歌謠。這首歌謠歌頌的就是表達了人們對黃道婆為我國棉紡織技術作出卓越貢獻的感激。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深情的熱愛和永久的紀念。黃道婆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泥涇鎮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為她修建祠堂,(上海縣港口鎮建有黃母祠)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業的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解放後,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黃道婆的墓,並且樹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銘刻著她的光輝業績。黃道婆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勤奮、聰明、慈愛、無私的傑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留在廣大人民的記憶中。

閱讀全文

與黃道婆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