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辛棄疾的名字型大小由來。。。。。。。。
詞人辛棄疾,重視農業,做官時提倡力田,獎勵耕戰,晚年退居農村,「更從老農以學稼」,自號「稼軒」。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
(1)辛棄疾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醉里挑燈看劍」的《破陣子》,讀來豪氣沖天;「清風半夜鳴蟬」的《西江月》,則是愜意平淡;「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青玉案》,卻又柔情似水。辛詞以其悲壯而深情的獨特魅力,數百年來不知觸動了多少讀者的情懷。
辛棄疾臨死之前,沒有交待家事,而是望著中原的方向,大聲呼喊了幾聲「殺賊!」史書記載,他死後,家無余財,僅僅留下了平生所寫的詩詞、寫給朝廷的奏議,以及滿屋的藏書。
② 辛棄疾為什麼稱為稼軒居士
辛棄疾晚年的故居遺址,位於上分公路鉛山縣稼軒鄉瓜山山麓,故稱為稱為稼軒居士。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人所佔,二十一歲時即參加抗金義軍。歸宋以後,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念奴嬌·賦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軒詞》等。
③ 辛棄疾為什麼叫辛棄疾
我看過一本書,上面說他祖父辛贊希望他成為大將之才,很崇拜西漢的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疾」
④ 辛棄疾詞的由來
需要了解辛棄疾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具體可參見辛棄疾吧的帖子
⑤ 辛棄疾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辛棄疾和霍去病的名字蘊含的意義是一樣的,可能都是家人取名的時候取其遠離疾病的意思,至於後來附加成「為國去病」、「為國棄疾」應該是後人感念其偉大情懷和功績而升華贊頌的。
當然了,也不排除家人起名的時候除了對孩子自身的祝福之外,也隱喻希望孩子能對國對家有一番貢獻。
⑥ 辛棄疾名、字、號的由來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斗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鬱、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他善於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像,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並有所寄託。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議論過多而顯得晦澀、呆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突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是「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范開《稼軒詞序》)。和陸游一樣,是南渡後堅決主張北伐恢復的代表人物。他還能用以民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業,他說:「恢復之事,為祖宗,為社稷,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與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顧豈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議》)他還能用戰略家的眼光,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提出抗敵救國的三原則:「一日無欲速,二日宜審先後,三日能任敗。」(《九議》)
辛棄疾雖沒留下系統明確的文學主張,但從一些詞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學傾向。他說:「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鷓鴣天》)說明他不但重視文學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強調文學應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又說:「詩在經營慘淡中」(《鷓鴣天)》,「詩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調歌頭》)說明他提倡嚴肅的寫作態度。又說:「有意雄華泰,無意巧玲瓏。」(《臨江仙》)說明他特別推崇豪放風格。他還對陶淵明在靜穆恬淡之中帶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氣深表推崇。這種審美情趣也直接影響了他的詞風。
⑦ 辛棄疾名字型大小的由來..級!!!
先推薦辛棄疾簡介:
http://www.quanyo.com/xinqiji/news/20/2005-8-9_13305860786.html
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言官彈劾落職,退居江西上饒的帶湖,並取"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的意義,自號稼軒(見《宋史·辛棄疾傳》)。
⑧ 辛棄疾名字的來歷
辛棄疾名字的由來:
祖父辛贊希望他成為大將之才,很崇拜西漢的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8)辛棄疾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
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⑨ 辛棄疾的原名是什麼
問辛棄疾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辛,姓。棄,丟;疾,病。棄疾即無病之意,緣父母對子女健康成長的企盼。
成大業,不被困難所搬倒
成大業
⑩ 辛棄疾本來叫什麼名字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南宋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餘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關於更名一事,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斗過程中,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之事,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