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名字的由來
上海之名,最早見於《宋會要輯稿》中北宋設置的上海務,之後熙寧年間成書的《水利書》記載了上海浦。宋代,吳淞江下游有一條名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詞原指河川匯合之所或入海處,但在吳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
「上」一詞,在江左地區的河流名稱中,又常指靠近源頭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區。在今虹口的提籃橋地區尚有下海廟的地名。宋朝經濟發達,催生了酒業的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征酒稅,稱為上海務,上海一名由此傳播。
此外,上海的簡稱「滬(滬)」來源於古時當地人創造的一種名為「扈」的捕魚工具,東晉時松江入海口稱之為滬瀆(今上海市青浦區東北舊青浦鎮西)。《晉書》和《梁書》就曾多次提到過「滬瀆」。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1)外灘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上海務——
上海本是河流名。後來在這一帶設置了專門管理酒稅的機關——酒務。因地近上海浦,就稱為上海務。上海務濱江臨海,人流眾多,交易繁忙,稅收大增。因為酒,上海務的名氣也像酒一樣逐漸有了度數。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榮起來,竟然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都會之一。
從一條小河,變成收稅的辦公場所,再變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這是上海的經歷。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卻是另一條道路。明初,因吳淞江河道已經嚴重淤塞,另外開挖了一條新河,這條河大致是現在的蘇州河下游。
於是,下海浦被拋棄了。清末,黃浦江西岸被辟為租界,興建船塢、碼頭、堆棧、工廠,下海浦漸漸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來的下海浦變成街路,就是現在的海門路。下海沒有了。只有一個殘破小廟——下海廟,記著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經上海市和虹口區宗教事務部門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協會籌建修復下海廟。1992年1月30日正式開放,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有意思的是,廟中有一塊紀念碑,落款處刻的是「上海下海廟」。上海、下海肩並肩,又坐在一起了。
❷ 「上海灘」的來歷
我們都叫上海為「灘」。那麼,「上海灘」是怎麼形成的?最早的上海陸地又是怎麼樣的呢?
一萬年前,上海陸地還沒有出現,太湖也不過是長江口旁邊的一個海灣。長江、錢塘江東下所攜帶的大量泥沙,到河口受海潮的頂托沉積起來,長年累月,長江南岸沙嘴就逐漸由西北向東南伸展,終於和錢塘江口的沙嘴連成一體,從此太湖跟大海分隔。沙堤的外沿是海岸線,西邊是一片瀉湖。這時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然後,至四千多年前,海浪將大量近海泥沙與介殼類動物的殘骸搬運到沙堤上面,堆積成一條貝殼砂帶,後人把這條貝殼砂帶叫做「岡身」。它就是我們上海地區成陸最早的地方,具體位置從今上海西北的嘉定、外岡一帶到南面的漕涇以東,長約130公里。從岡身形成後四千多年來,太湖由於泥沙淤積及人類的不斷圍墾而逐漸向西退縮,成為內陸湖,岡身東南面則在長江和錢塘江的沉積作用以及建築海塘等人為因素的作用下不斷向大海延伸,就這樣慢慢形成了上海陸地的現狀。現在,上海陸地還在繼續向東南大海伸展。
所謂「岡」,是上海地方對高顯地勢的叫法。岡身長長,具體形成於不同時期的各段岡體有其不同的特徵,於是就有了紫岡、東岡、石岡、淺岡等一批來自「岡身」 的派生地名。嘉定鎮西有青岡、泥岡,南有沙岡,三岡若障於鎮外,故合稱外岡,今演為鎮名。延自「岡身」的現行地名還有石岡門塘、紫江村等。
附:外灘
外灘(Waitan) 位於黃浦區東部,東濱黃浦江。原泛指十六鋪、中山東二路、外馬路交會處至蘇州河之間沿黃浦江西岸的狹長地帶,現南端約起自新開河。這里原是黃浦江灘地,上海開埠後,殖民主義者在此築路,西人稱之為The Bund,中文寫作外灘或黃浦灘,南段稱法蘭西外灘。築路後,銀行、洋行集中,著名的有匯豐銀行大樓、海關大樓、中國銀行大樓等,這些大樓建築風格各異。現外灘是上海市的金融中心之一,設有海關、中外銀行等。1989年以來,各幢建築都安裝室外照相設施,增添了外灘瑰麗的夜景。經過拓寬改建的中山東一、二路是上海市南北向的交通幹道之一。南端的隧道、輪渡站,北端的外白渡橋、吳淞路閘橋,以及相交會的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構成集散遊人的交通網。
❸ 外灘27號羅斯福公館名字的由來
外灘27號的羅斯福公館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家族旗下的高級公館,是上海灘的時尚新地標。所以直接就叫羅斯福公館。
現任主席德爾·羅斯福先生是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曾孫,也是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侄子,同時也是美國國會於1920年特批成立的西奧多·羅斯福協會的主席。
羅斯福公館內設亞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集結世界各地珍饈百味,擁有黃浦江岸最佳景緻露台餐廳酒吧。
❹ 上海的外灘為什麼叫外灘呢
上海的外灘為什麼叫外灘有兩種說法:
1:史料記載,「上海」之稱最早見於北宋《水利志》,因當時吳淞江(現在蘇州河的前身)南面有18條大支流,內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而上海人又以形成彎的陸家浜為界,將浦江上游稱為「里黃浦」,下游稱「外黃浦」,里黃浦的河灘叫「里灘」,外黃浦的灘地叫「外灘」,「外灘」名稱由此而來。距今720餘年前,在我們生活的浦江兩岸土地上,正式出現了「上海縣」的行政建制。上海的歷史,開始書寫。
2:外灘之「外」外灘的「外」應是「外國」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灘叫黃浦灘。到1860年,咸豐皇帝開始把外國人叫外洋國人,李鴻章在上海辦了個外國語學院,稱為外國語學堂,「外國」這個詞開始在社會上廣泛使用。19世紀末,寶順洋行登了一則廣告,使用「外灘」代替「黃浦灘」。外灘之「灘」按照中國傳統,河流兩旁的延伸部分被稱為「灘」,外灘的「灘」就是這個意思。
❺ 外灘的命名理由
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辟為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著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為遠東最大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瞭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為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裡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築建於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大樓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築,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築英國人曾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為講究的建築。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為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築,建於1927年,為當今世界所罕凶。大樓上面的大鍾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鍾奏響一段短曲,鍾聲悠揚深沉,聲聞10里。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後,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為「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志之一。
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均稱為和平飯店。坐南朝北的這幢樓建於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它可作為一座歷史建築,屬英國文世復興式。該樓的最大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
外灘的這些建築,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如今為了讓人們了解這些建築的歷史,每幢大樓門前均掛有中英文對照的銘牌。
對於外灘,上海人給她的稱呼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灘叫舊外灘,解放後稱作外灘,現在人們贊她為新外灘。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搶占外灘的情景,但每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意義。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東的開發和振興使上海走到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春風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灘,中外金融機構也紛紛搶占外灘。上海作出了「清巢引鳳」的重大舉措,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吸引海內外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為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為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於外灘一帶,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為上海旅遊觀光的標志性景觀。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濱江大道頗有特色。它不但集文化、綠化於一體,而且早晨是人們習文練武的好地方,白天是國內外旅遊者觀光游覽的天地,晚上則是對情侶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聽說有許多外國朋友都慕名前來體驗生活呢。
各位來賓,漫步在新外灘觀光區,您是否感覺到,新外灘不僅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在熱鬧繁華中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大家請看:在延安東路外灘設置主題為「為了明天」的藝術景觀,以6根圓柱相擁抱,與具有80多年歷史的氣象信號台相組合成為一組對景。海關大樓與電子瀑布鍾也是頗有新意的對景。電子瀑布鍾呈階梯式,長27米,高3.5米,設10全台階。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約有1000多個噴頭水柱組成各種顏色的阿拉伯數字,使世界各地既是那麼的遙遠,雙是多麼的親近。觀光區名副其實地成了一條容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特色文化的風景線。
漫步外灘,我們不知不覺已進入了黃浦公園。提到這個公園,每個中國人都忘不了昔日外國列強掛在公園門口那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塊臭名昭著的牌子,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如今,看眼前那60米高的上海人民英俊紀念塔,矗立在面臨水之處。威武壯觀的三柱黃崗岩塔體彷彿在告訴人們,民永遠緬懷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和解放戰爭以來,為洗刷民族恥辱,為上海的革命事業而獻身的英雄們。
黃浦公園面對的就是聞名海內外的黃浦江。「月上黃龍浦水黃」,十分生動地描繪了黃浦江水的顏色。改善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它發源於無錫太湖,是上海境內最長、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流,全長114公里;平均寬度400米,深7至9米。它的原名叫東江,又有春申江,黃歇江等別稱。相傳在2000多年以前,上海當時屬楚,那時楚國有位大將叫黃歇,他很有治國才能,被楚王任命為宰相,並封為「奉申君」,管轄上海這塊土地。由於當時東江上游淤塞,,他就帶領上海人民進行疏浚,並且修正了航道,使上海的水上交通和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後人為了紀念黃歇的功績,就把東江改稱為「春申江」和「黃歇浦」,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定名為「黃浦江」。
黃浦江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浦東,另一個叫浦西。新中國誕生以前,她們一家子深受三座大山壓迫,母親河身上停泊著的盡是外的軍艦和商船,「兩個孩子」也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跳黃浦」我句上海人的口頭禪,就是指舊社會實在無法活下去的老百姓,到這兒來投江自盡。
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遙遙相望,其功能為金融、貿易和對外服務,它將是新上海的核心與象徵。「東外灘」濱江大道,總長2500米,集旅遊、觀光和娛樂等為一體,沿道設有6個頗具特色的廣場。雖然現在只聞到隆隆的打樁聲,但聲聲入耳,是五線譜上最華麗的樂章,預報著外灘更美好的未來。
❻ 上海黃浦江的來歷
關於黃浦江的開鑿,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其中央蜿蜒流淌著一條淺河。雨水多了,就泛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們深受其害,咒之為「斷頭河」。
戰國時楚令尹黃歇來到這「斷頭河」河畔,不辭辛勞地弄清其來龍去脈,帶領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長江口,一瀉而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不怕旱澇,安居樂業。
人們感激黃歇的恩德,便將這條大江稱作黃歇江,簡稱黃浦。後來黃歇被封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南宋出現記載,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別名黃龍浦、黃歇浦、春申浦等。
(6)外灘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明代以前,吳淞江(蘇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黃浦江(鴉片戰爭前名「黃浦」)是其支流。當時的吳淞江下游大致從北新涇經今曹楊新村至潭子灣向東北接虯江路至虯江碼頭,再沿今復興島以北段黃浦江出大蹌浦口(後改稱吳淞口)匯入長江。
而當時的黃浦原經上海浦(今虹口港)在今嘉興路橋附近流入吳淞江(此處曾稱黃浦口)。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吳淞江南北兩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掣淞入瀏」),又疏浚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即今黃浦江外白渡橋至復興島段),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此後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據清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永樂中戶部尚書夏原吉疏浚大黃浦,匯合吳淞江,通范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東江(時通稱橫潦涇)金匯港口東側修壩建閘港,使上游來水大多北折改走黃浦,沖刷了吳淞江下遊河床,使吳淞江淤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三江」之一的吳淞江也成為黃浦的支流。橫潦涇水北流後始成今日的黃浦江,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過閘港走舊水道直接入海,使古東江下遊河道不斷淤積,以後這段河道也通稱閘港。
❼ 外灘是什麼
是一個地名。
外灘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辟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
天津也有外灘,稱為天津塘沽外灘。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於2003年綜合開發海河的龍頭工程,外灘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是塘沽城市建設的一大手筆。於2003年2月開工,當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集休閑、娛樂、購物、上鏡、美食於一體的景觀區,是天津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閑廣場。
(7)外灘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天津塘沽外灘,既有氣勢魂雄的建築架構,又有小巧別致的多組建築小品,這一切無不體現了設計者們的精心構思和高超技藝。漫步在海河外灘,可謂景中有景,景外有景、移步換景,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外灘的迷人夜景。
入夜,景觀效果燈,固定地面燈,移動掃射燈,建築裝飾燈,街面廣告燈,船上流動燈……萬盞燈火齊明,天上繁星,地上燈火,水面倒影,波光漣漣,燈、光、水、電高科技組合構成絢爛多姿的繁華燈光世界,其豐富的色彩和燈光變換令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一般。
外灘坐落在海河「U」字形轉彎處,水面寬闊,波光漣漪,景與水交融,每個景區均有水系縈繞,瀑布、流泉、湖水、沙灘。遊人曾說過「河流是城市的眼睛」。塘沽因有海河而秀美,海河因有外灘而靈動;橋與河輝映,海河大橋和即將興建的提升式大橋近在外灘兩側,高架海河之上。
借景效果明顯,其適中距離與外灘十分和諧;動與靜結合,固定的建築群體雖為靜物,其造型所反映出的內涵卻生動靈活,蓬勃張揚,水上噴泉,大橋的起上落下,周圍的高樓林立,岸上的車水馬龍,河中船舶往來穿梭,無不展現現代城市生活的節奏和韻律,似一幅城市現代市景圖陳列於海河岸邊。
❽ 上海外灘為什麼叫外灘,這個稱呼有什麼緣由
以前的外灘是叫做外黃浦灘,當時外灘也沒什麼建築,只是一個灘塗而已,但是到了晚清的時候,上海開埠引入了外國資本,於是上海一躍而起就成為了遠東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外黃浦灘就改名為了外灘,外灘因此也開始進行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成為了上海的精髓所在,各大銀行和金融企業都入駐了外灘。
在以前外灘這邊還不是市中心,當時的人在這里都是抓螃蟹抓魚的,都是灘塗地帶,所以說和現在城建面貌沒法比,但是等外國金融資本進入以後,這里就成為了上海最具有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相當於現在的陸家嘴,後來就用外灘這個名字代替了外黃浦灘,其實現在大多數上海的年輕人也不知道外灘這個名字的由來,大多數都是聽父母說起的,如今的外灘也不僅僅是一個金融中心,還是上海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來到外灘欣賞上海美景的人可謂是人山人海。
❾ 上海外灘為什麼那麼有名
萬國建築博覽群~以前租界的時候,各個國家建得建築,然後現在有外灘觀光平台,對面是陸家嘴,夜景很漂亮
❿ 外灘的由來是什麼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僅是江南沿海的一個中等縣城,航運事業很不發達,人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在沿江修築堤岸,所以除東門黃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隻就須拉纖行走。幾百年來,纖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習慣把虹口港上的漢陽路橋叫作「堅虹橋」,把長治路橋叫作「中虹橋」,把大名路橋叫作「外虹橋」,就是根據橋所在河流的位置來取名的。同樣,今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第一座橋叫作「外白渡橋」,依次向里的橋也俗稱「里白渡橋」(今乍浦路橋)、三白渡橋(今四川路橋)。如以縣城為依據時,距城近的地方稱為「里」,距城遠的地方稱為「外」,今南市區的「里成瓜街」和「外成瓜街」;「里倉橋」和「外企橋」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進入上海縣城附近的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為界,其上游稱為「里黃浦」,下游稱為『外黃浦」。里黃浦的河灘叫作「里黃浦灘」,又稱「里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又稱「黃浦灘」或「外灘」。
根據上述,「外灘』它該指從陸家深至蘇州河的黃浦灘地,這原來是不錯的。清康熙二十二年,清軍收復了台灣,鄭成功之孫鄭克埃投降,標志著沿海反清武裝全部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年),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頒布了《馳海禁令》,即放鬆和放寬了從明初開始實行的禁止近海航運和貿易的「海禁」政策,中國近海航運和貿易又開始活躍起來了。位於中國南北海岸線中點的上海,是長江的出海日,又背倚中國最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很快成為中國沿海的重要港口,與上海縣城小東門、大東門、小南門相近的黃浦江灘相繼建起了碼頭、堆棧、商行,從而促進了上海的城市經濟和建設的發展。大概在康熙四十年後,從陸家浜到方浜(今方浜路)的黃浦江灘地逐漸消失在不斷興建的各種建築中,從此,『外灘」的實際區域就是今方浜路到蘇州河邊的黃浦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