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知道你們所在的村子名字的由來嗎(僅限三河市)
雙村呢??樓主 你不要說是兩個村合並了才叫雙村的..
Ⅱ 饒陽縣南岩村由來為什麼叫南岩村,是怎麼來的這名字。
傻子么?出門左拐 饒陽吧
Ⅲ 誰知道饒陽東·西·南·北合的來歷
看看是不是你要的那個地方····
饒陽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商周始有先民居住,漢初置縣,以長安君封饒而得名。民風淳樸,人才輩出。有西漢《毛詩》作者毛萇、宋《太平御覽》主編李昉、魏「儒宗」劉獻之、五代太師李崧等。當代有全國勞模耿長鎖、抗日英雄許佩堅、作曲家田光、電影藝術家葛存壯、外交家田增佩等。饒陽為抗戰老區,賀龍、呂正操、楊成武等曾領導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兩千多名英雄兒女英勇獻身,白求恩大夫曾在此搶救傷員。日寇製造了「楊各庄、影林、史村」等慘案。以農業為主,是全國蔬菜之鄉。礦產有石油等,古跡有詩經台等多處。大詩人李白曾留下壯美詩篇。
Ⅳ 饒陽縣留楚村名怎麼來的
留楚,位於縣人民政府駐地東南偏東11.5公里處。現有2785人,耕地5128畝。以農為主。唐朝時,村名叫元香,是一個小村莊在,位於今留楚西南角。明成化年間, 在該村東北角修建一座留眾寺,元香居民每求神拜佛,常降香於留眾寺。後居民遷居大寺旁,元香遂與大寺連成一片,有留眾廟之稱。留楚,由留眾傳訛而來。該村現為留楚鄉政府駐地,有集市。註:留楚來歷另外一說,相傳楚漢相爭時期,楚太子曾戰死在該村西北角,並葬於此。人們為了紀念楚太子,村名留楚。
Ⅳ 衡水市饒陽縣郭村村名的由來
郭村村名的來歷與魯囗城有關。
魯口城位於饒陽縣城西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據《三國志·魏武本》記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公(曹操)將征蹋頓,鑿滹沱入今瀦龍河名曰平虜渠,築鎮渠口,曰虜口鎮。」《元和郡縣志》雲:「饒陽縣理,即今虜口鎮也。」此地為光武城遺址,劉秀走國曾經過饒陽,劉秀稱帝後,為紀念光武中興,於東漢初年在滹沱河邊建一光武城,築有內外二城,又稱羅城。
此時的光武城雖已廢棄,但風水仍存,於是在光武城廢墟上建了虜口鎮。作為水陸重鎮的虜口,千軍萬馬所需的軍用物資,都從這里裝船北運,行人客商絡繹不絕,這里的人越聚越多,城鎮越來越繁華。
32年後,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公孫淵叛亂,那時曹已作古,司馬懿領兵平叛,他首先讓人疏通平虜渠用它來運輸糧草。司馬懿還在虜口鎮的基礎上擴建虜口城,魯為虜字轉音,後世逐漸演變成魯口城。
天寶元年(742年)改深州為饒陽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復改饒陽郡為深州,州治由饒陽魯口城遷至陸澤縣城(今深縣舊州村),饒陽仍屬之。
由於縣治搬遷,縣城毀棄之後,村民在城邊【就是城郭】建村莊,起名郭村,這里的郭是城郭的郭,與郭姓沒有半點聯系
Ⅵ 唐山個地區、縣名字的由來
玉田之名源於「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
遵化」二字據《遵化縣志》記載含義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遷西縣,因位於遷安市之西而得名。
遷安春秋為山戎令支,戰國歸燕地,漢為令支縣,北齊時令支入陽樂。隋朝入盧龍,唐朝屬平州,至遼時,遼太祖從安喜縣俘獲大批民戶,遷至今遷安東部青山院至盧龍一帶置安喜縣。其後金滅遼,長江以北均屬於大金國,於是出現了兩個安喜縣,因此在金大定7年將安喜縣遷至今遷安城關一帶,改稱為遷安,其含義為遷自安喜,屬平州,其名延續至今,今為遷安市。
豐潤,位於還鄉河兩岸,故亦稱「浭陽」。過去的豐潤縣境,正如舊志所載;北枕燕山,南為平川,傍泥河,環浭水。「負山帶水,涌地成泉,疏流導河,隨取而定」又有縣產鹽場,實在是「潤澤豐美」因此得名。
豐南,位於豐潤之南二得名。
開平區:史書記載,開平在唐、虞、夏的時候為冀州地,商朝為孤竹國。後來相繼屬於燕、遼西、北平、石城、契丹,明朝永樂元年(1403)設開平中屯衛,永樂二年建開平鎮,開平由此得名。
灤縣古稱灤州。據《遼史·地理志》載:「本古貢洛城。灤河環繞……」太祖以俘戶置灤州(治今城關鎮)。1913年改灤州為灤縣,州、縣均因灤河得名。
灤南,位於灤縣之南二得名。
古冶區:由「古代千金冶鐵之地」演化而來。古冶早在商代就有人居住,地屬孤竹國,春秋為山戎地,戰國時屬燕國
樂亭縣:因古樂安亭得名。據考今樂亭縣城所在地在三國時期就有行政建制,成為樂安亭。
唐海縣(現為曹妃甸區):取自「唐山沿海」之意,
Ⅶ 說說你村落的名字的由來
謝家營:朱元璋大敗元軍,元將哈大倫率殘部落荒於此,卸甲為農,稱卸甲營,諧音改之。這,就是民族融合的有力證據啊,有興趣的可以實地考察下,歷經七百年,看看村民還有沒有蒙古族特徵。
Ⅷ 饒陽縣的歷史
西漢高祖年間,饒陽始建縣,以縣在饒河之北,故名饒陽。曾先後隸屬河間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屬瀛州,後改屬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屬河北道西路深州,後改屬河北道東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廢深州,先後改屬南平州、河間帥府深州、真定路晉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屬直隸深州,1912年為直隸省深州,1913年屬直隸省范陽道,後改屬保定道,1928年6月,改直隸省為河北省,饒陽縣隸屬河北省,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饒陽縣屬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先後隸屬滄縣專區、天津市,1960年改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置衡水專區,饒陽縣改屬衡水專區,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屬衡水市至今。
饒陽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商周始有先民居住,漢初置縣,以長安君封饒而得名。民風淳樸,人才輩出。有西漢《毛詩》作者毛萇、宋《太平御覽》主編李昉、魏「儒宗」劉獻之、五代太師李崧等。當代有全國勞模耿長鎖、抗日英雄許佩堅、作曲家田光、電影藝術家葛存壯、外交家田增佩等。饒陽為抗戰老區,賀龍、呂正操、楊成武等曾領導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兩千多名英雄兒女英勇獻身,白求恩大夫曾在此搶救傷員。日寇製造了「楊各庄、影林、史村」等慘案。以農業為主,是全國蔬菜之鄉。礦產有石油等,古跡有詩經台等多處。大詩人李白曾留下壯美詩篇。
中文名稱: 饒陽縣
外文名稱: RAOYANG
別名: 因置縣饒河之陽而得名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饒陽鎮、五公鎮、大尹村鎮等
政府駐地: 饒陽鎮
電話區號: 0318
郵政區碼: 053900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面積: 573平方公里
人口: 30萬
方言: 普通話、北方話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詩經台及饒邑古城、光武城、魯口城、饒陽老十景等遺址遺跡。
機場: 省會石家莊機場
火車站: 京九鐵路饒陽站
車牌代碼: 冀
支柱產業: 農副果業、大棚蔬菜、飼養業等
地方特產: 金絲雜面、綠色蔬菜、豆腐腦等
愛國教育基地: 烈士陵園、慘案舊址等
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穀子、花生、棉花等
鄉情概況
郵編:053900 代碼:131124 區號:0318 拼音:Ráo Yáng Xiàn,Raoyang Xian 饒陽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111.7千米,北距京、津均240公里,東臨秦、唐、滄開發區,總面積573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2004年),耕地58萬畝。 饒陽縣縣轄3個鎮、4個鄉:饒陽鎮、大尹村鎮、五公鎮、王同岳鄉、大官亭鄉、留楚鄉、東里滿鄉。縣政府駐饒陽鎮。 地勢平緩,西高東低。滹沱河自西向東流經縣境。年均溫12.2℃,年降水量510毫米。京九鐵路、肅衡公路過境。石黃高速饒陽出口距縣境僅10公里。
Ⅸ 潁陽鎮名字的由來
潁陽鎮名字的由來
北宋慶歷三年 (1043)廢潁陽縣置,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潁陽鎮。四年 (1044) 復為潁陽縣。熙寧二年 (1069) 廢縣為鎮。元祐二年 (1087) 復為縣。金又廢縣為鎮。
(1)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面積89.5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潁陽,人口6480。因古時曾屬潁川郡,縣在狂河之北,故名。漢為綸氏縣治,北魏為潁陽縣治,隋為武林縣、輪氏縣治,唐為武林縣、潁陽縣治。1961年建潁陽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煙葉等。有煤礦和硅鐵、燒鹼等廠。鄭盧公路經此。名勝古跡有潁陽遺址、崇法寺和寶林寺。(2)在河南省襄城縣東北部。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馬庄,人口470。潁河流經境內,西漢時曾為潁陽縣地,故名。1958年成立潁橋公社,1966年改東方紅公社,1971年復潁橋公社。1984年改潁橋鄉,1985年改潁陽鄉,1994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甘薯、大豆、煙葉等,特產粉皮、粉絲。有制磚、化工、金剛砂、麵粉、棉紡等廠。311國道經此。古跡有四侯冢、小河遺址等。
Ⅹ 朱解鎮名字的由來
北 朱 解[村莊概況]該村為朱解鎮駐地,在諸城東10公里,薛館路南側,聚落呈東西長方形,主街東西向。南鄰南朱解,東鄰王家我樂,北鄰蒼子溝,西鄰劉家村。泰薛公路橫貫鎮駐地東西,交通便利。全村630戶,1960人。面積1736畝。該村村民以宋、張兩姓為主,其次是董、王、李、正、鄭、解徐、高、周等近三十多個姓氏。均為漢族。農歷四、九逢集。[村名由來]該村以朱姓與解姓兩姓氏命村名,後有村人南遷,逐漸形成村落取名南朱解,後來加以地理方位改村名為北朱解至今。[知名人物]該村知名人物周寶山,現任青島市膠州某地鎮委書記。[名勝古跡]唐山在村莊的東南角有座小山,山上林木繁茂,植被覆蓋,鬱郁蔥蔥,是人們田間勞作休息納涼的好去處。[朱解水庫]在村莊的東南方向,有座水庫,即朱解水庫。用土石堆積成壩,廣積水源,是附近農田灌溉之源。在大壩的後面還有一眼清泉,水質甘甜,清涼可口。附近村民常到此泉取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