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始皇之子胡亥和扶蘇名字的含義
扶蘇名字的由來是因其母鄭襲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秦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而胡亥名字的由來也許是因為他的生辰,也許是因為他在亥時出生所以叫這個名字,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葬於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
扶蘇素有賢名,所以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抗秦二世暴政時,陳勝說:「天下受暴秦的統治已經很久。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的緣故,秦始皇就派他領兵駐守外地。現在傳聞扶蘇並沒有罪,秦二世卻把他殺害。百姓都聽說扶蘇賢明,卻不知道他已死。
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下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已死,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藏起來。現在要是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有很多人響應。」
⑵ 我姓花,名字扶蘇.想找的祖先的由來
有個叫花無缺的人...
⑶ 扶蘇是誰,為什麼要叫扶蘇為「公子扶蘇
扶蘇是大秦的一位翩翩公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想必說的就是像扶蘇這樣的人。扶蘇被稱為「公子扶蘇」或「扶蘇公子」。扶蘇在歷史上是一個悲劇形象,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因此,在文人筆下扶蘇已經成為了古今文人哀憐的對象。
扶蘇是一個仁義之人,作為秦始皇的長子,他與他父親的脾氣似乎大相徑庭,他的父親是眾人口中的暴君,就是這樣一位暴君,他卻有一個與他的性格迥然不同的兒子。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就算是奸臣趙高也是如此評價扶蘇:「長子(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他曾是大秦最有希望的繼承人,公子撫蘇正直仁義,結局卻不甚如人意。慘遭奸臣迫害,他的遭遇令無數人為之惋惜。
扶蘇(前241―前210),秦始皇長子,嬴姓,趙氏,名扶蘇。古時候的名字跟現在的不一樣,古代的男子稱氏不稱姓。公子扶蘇雖然是趙氏、贏姓,卻不被稱呼為趙扶蘇、嬴扶蘇。而是被稱作公子扶蘇,或扶蘇公子,公子扶蘇是一位正直之人,關於他的名字,還是有一些故事。
影視劇中的公子扶蘇
扶蘇,秦始皇長子,嬴姓,趙氏,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做《秦謎》,這本書里說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扶蘇這個名字就來自於《山有扶蘇》,秦始皇便將其取名為「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的喜愛,寄託著他無限的期望。
扶蘇不幸的人生,開始於他對焚書坑儒這件事的勸諫,當初秦始皇沉溺於求仙問葯之中,不可自拔,在秦始皇屢次尋求無果之後,盧生、侯生因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而逃亡,秦始皇一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並審問所有的儒生,但是儒生們相互自己的檢舉揭發,牽扯出了一群儒生,秦始皇也更生氣了,把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其實,盧生、候生「亡去」的真相,多半是因為知道這世上,沒有研製出不死之仙葯,騙術敗露他們沒有任何辦法,找不出理由了,唯一的活路就是逃跑。作為始皇帝的長子,扶蘇此時就向皇帝進言。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可以說公子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都是極其不妥的行為,因而勸諫始皇帝不要沖動。
本來秦始皇會在氣頭上,公子扶蘇好在這個時候勸諫,無異於雪上加霜,之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公子撫蘇對於秦始皇的暴政是有深刻認識的。秦始皇將他派往邊陲,以監督大將軍蒙恬的名義與他共同駐守邊防,防禦外敵。似乎,公子扶蘇就此遠離了政治的是非之地,但是即使公子遠在萬里之外,他卻一直都沒有從秦國的政治風雲里抽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天下,行至沙丘時,病情復發。自知沒有多少時日的秦始皇,便寫下遺書給公子撫蘇,要他前往咸陽主持喪事。書信還沒發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趙高與二世、李斯主宰了秦始皇的遺照,若胡亥繼承大統,對趙高是極為有利的。於是,趙高便篡改了詔書,立二世為太子,為了不致使公子扶蘇往後對自己不利。趙高假借秦始皇的名義寫遺詔賜公子扶蘇和蒙恬自盡。
⑷ 扶蘇是什麼意思
扶蘇(前241—前210),秦始皇長子,嬴姓,趙氏,名扶蘇。{也就說贏扶蘇也叫趙扶蘇和趙國王族一個祖先,贏是周天子賜的}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一稱公子扶蘇,或扶蘇公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⑸ 扶蘇是什麼寓意
茂盛的大樹
⑹ 公子扶蘇的名字出自詩經哪裡
山有扶蘇
⑺ 扶蘇為什麼要叫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扶蘇是大秦的一位翩翩公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想必說的就是像扶蘇這樣的人。
扶蘇被稱為「公子扶蘇」或「扶蘇公子」。扶蘇在歷史上是一個悲劇形象,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因此,在文人筆下扶蘇已經成為了古今文人哀憐的對象。
扶蘇是一個仁義之人,作為秦始皇的長子,他與他父親的脾氣似乎大相徑庭,他的父親是眾人口中的暴君,就是這樣一位暴君,他卻有一個與他的性格迥然不同的兒子。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
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後,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⑻ 公子扶蘇的名字出自詩經哪裡
出自《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一詩出自《詩經》,為《國風·鄭風》的第十首。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
原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裡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8)扶蘇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毛詩序》以為:「《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也,」也就是說,這首詩可以看作是對齊女文姜的諷刺之詩,齊僖公一心想將二女兒文姜嫁於鄭昭公忽(鄭庄公之子)曾三次向鄭昭公忽提親,鄭昭公三次拒絕,使文姜因此而鬱郁寡歡而成疾。
所以詩文指出,沒見到這個美男子卻見到了氣勢猛烈之人,沒見到這個美男子卻見到一個狡猾的頑童,所以鄭昭公忽才不願意娶文姜為妻,文姜就沒有嫁給鄭昭公。
另一種說法是,此詩並非為諷刺鄭昭公而作,「鄭風」在歷史上被當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詞,當時鄭國男女的交往是比較開放和自由的。詩中的「狂且」、「狡童」並不是真實意義的諷刺,而是一種開玩笑式的嬉鬧。
袁梅《詩經譯注》「這是一位女子與愛人歡會時,向對方唱出的戲謔嘲笑的短歌」。崔述《讀風偶識》:「昭公為君,未聞有大失道之事。君弱臣強,權臣擅命,雖誠有之,然皆用自庄公之世權重難移,非己之過。厲公欲去祭仲,遂為所逐。
文公欲去高克而不能,乃使將兵於河上而不召。為昭公者,豈能一旦而易置之?此固不得以為昭公罪也。如果鄭人妄加毀刺,至目君為狡童,悖禮傷教,莫斯為甚。」以為此詩是譏刺鄭昭公忽的,就有失牽強。
⑼ 扶蘇是誰 為什麼要叫扶蘇為「公子扶蘇」
扶蘇(前241—前210),嬴姓,名扶蘇。 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機智聰穎、敢於直諫、驍勇善戰、體恤百姓、頗有政治遠見,是秦朝皇位的繼承人 。
秦朝初創 ,還沒有完整的政治體系 ,沒有 「太子」 這一稱呼 。春秋戰國時代 ,國君的兒子都叫做 「公子」 ,那時候的人一般不稱呼姓 ,所以叫做 「公子扶蘇」 。
北方的匈奴是新帝國的巨大威脅 ,抗擊匈奴就是鞏固皇權的頭等大事 。秦始皇就派大兒子公子扶蘇和愛將大將蒙恬率領大軍 30 萬 ,北擊匈奴,並加固長城 。
秦始皇東巡病死 ,趙高夥同李斯假造遺囑 ,害死了扶蘇 、蒙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