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瑪遜的名字由來
亞馬遜(Amazon)一族是一個迷一樣的女戰士族,她們與無數希臘英雄的戰斗流傳在不同的傳說之中。亞馬遜一族發源於小亞細亞蓬托斯(Pontus)的特爾摩冬地方(Thermondon)的峽谷和森林之中。她們的首都是尤克森(Euxine)沿海的特彌斯庫拉(Themiscyra)(今天土耳其黑海沿岸的特爾密)。根據習俗,男人是不能進入亞馬遜人的國境的,但亞馬遜人每年都會到訪高加索的戈爾加利安斯(Gargereans),為的是傳宗接代…在這個聯婚盛會上生下來的女嬰都會交由亞馬遜一族養大成人。每一個亞馬遜女戰士長大成人時都會燒掉或切去右邊乳房,以便投擲標槍或拉弓射箭。但在聯婚大會上誕生的男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一生下來就會被殺死或送回父親身邊。另一說是亞馬遜人會囚禁一些數目的男人,以作「播種」之用,而且這些人都是奴隸的身份,並且在任務完成後就將他們處死。相傳這些可憐的男人會被砍斷手、腳,以防叛亂。
無論有沒有男人在亞馬遜的國家中都好,確實只有女人在亞馬遜的軍隊之中。她們不只負責保衛國家,而且還入侵相鄰的國家。亞馬遜軍隊有騎兵和步兵,她們打使時手持有新月圖案的盾牌,揮舞著長矛、弓箭和戰斧。她們的一生都充滿了爭戰和為了戰爭的訓練,要不就是訓練未成年的亞馬遜小戰士。她們在女王的統治下,崇信戰神阿瑞斯(Ares),因為她們相信自己是戰神的後代;除戰神外,她們也崇信狩獵女神阿爾特彌斯(Artemis)。
最廣為人知的有關亞馬遜女戰士的故事,要算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中所記載的了。偉大的詩人荷馬用了很多筆墨去形容亞馬遜女戰士的英姿,令她們的故事流芳百世。但當古希臘史學家們找到了特爾蒙頓地區,卻連亞馬遜女戰士的頭發也沒找到一條的時候,他們也只能猜測是不是海格力斯(Hercules)已經將她們屠殺殆盡呢?還是她們被趕到了其它地方呢?所以在後來的神話傳說中,亞馬遜族總是不斷地搬離她們的故鄉,但她們總是住在希臘人腦海中世界的邊緣。也有人說亞馬遜族有一支是在南高加索的科爾卡斯(Colchis)一帶的緒提安人( Scythian)。更有人認為在非洲也有亞馬遜族的支族。但不管怎樣,亞馬遜人在希臘人眼中都是野蠻的民族。
⑵ 亞馬遜人的亞馬遜河來由
關於為什麼希臘神話的亞馬遜人會和南美的亞馬遜河有關系,便是來自西班牙的征服者的「傑作」。事件的主角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Francisco de Orellana)是著名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同鄉,據說還有點親戚關系,他跟隨皮薩羅一路探險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皮薩羅視為心腹。1540年,他和貢薩羅·皮薩羅(F·皮薩羅的弟弟)一起去尋找肉桂之鄉並獲得成功,然而貢薩羅貪心不足,在聽說了El Dorado(黃金鄉)的傳說後又一頭鑽進了亞馬遜叢林。殘酷的環境使西班牙人的隊伍減員近半,在科卡河(Coca,亞馬遜支流)邊他們造了一艘船,由奧雷利亞納帶領57名同伴去探路並尋找食物,時間是1541年12月26日。但是奧雷利亞納並沒有依約回航(在亞馬遜河逆流而上是極其困難的事),而是一路順流而下,同行的一位叫做加斯帕爾·德卡爾瓦哈爾(Gaspar de Carvajal)的神父記載了全過程。西班牙人在航行中不斷地劫掠沿岸的印第安村莊,在6月24日他們故伎重施時,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反抗,而且沖在最前面是一些手拿強弓硬弩的女戰士,打得征服者們落荒而逃。於是,亞馬遜人這個名字被奧雷利亞納安到了萬里之外的印第安人頭上,同時還把這條大河也命名為亞馬遜河。9月11日,他們終於駛出了亞馬遜河並北上到達了西班牙殖民地庫巴瓜島,而奧雷利亞納也成為了第一個發現亞馬遜河的人。
至於被拋棄的貢薩羅,在苦等補給不至後只能繼續前進,後來居然也走出了亞馬遜叢林,不過350多人的隊伍此時只剩下80人,滿懷憤怒的貢薩羅向國內寫信控告奧雷利亞納,但最後沒有起到效果。
⑶ 亞馬遜叢林為什麼出名
亞馬遜雨林,也叫亞馬遜原始叢林,覆蓋面積達7百萬平方公里,其森林面積本身達550萬平方公里,地處9個國家中。亞馬遜包含了世界上存余雨林的一半以上,擁有全球在一個單一熱帶雨林內所包含的最多生物種類。以流量做統計單位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它超過了世界其他十大河流流量的總和。沒有一座橋梁橫跨亞馬遜河。因為有很多新的物種在哪裡被發現。對外界來說很神秘,人就是這樣,越是神秘的東西,就越有興趣知道。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亞馬遜了。。另外就是哪裡有一個文化起源。
⑷ 有沒有關於亞馬遜叢林的資料
亞馬遜森林是一個熱帶的奇跡,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熱帶雨林。遠窩都市的塵囂和人類工業、商業的文明使得亞馬遜熱帶叢林成為一座返璞歸真的孤島綠洲,它覆蓋了南美洲2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積,佔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秘魯和蓋亞那的部分領土,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哥倫比亞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一片廣袤的地域,那兒潮濕、炎熱、大樹參天,茂密的樹冠使陽光難以透進,動物種類繁多,植物不計其數;。形成一個稠密的網。2000萬的土著世世代代以亞馬遜河流域為家,他們從未與現代社會接觸,森林是他們惟一賴以為生的家園。那兒層至還有一些赤身裸體的印第安部落至今尚不為世人所知……總之,那是一個與我們的現代文明相距幾個世紀的神秘的世界。
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個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植物王國。這個王國中的每一分子,無論它是一棵參天的大樹還是一片嫩嫩的幼芽,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無疑,不是所有植株都能順利生長到開花結果、枝繁葉茂,但每個生命都曾為此頑強地拼搏過。有的植株生命短暫,有的只能縣花一現,但它們都在亞馬遜生存過,都為亞馬遜奉獻過。記得在攝影師Devaise拍攝的《努里格生態站》一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隻灰刺脈鼠將一個碩大的種子埋藏在一棵大樹下;兩周後,動物再來光顧樹下時,種子已發育出一尺高的小苗。脈鼠不由分說將小苗連根拔出,咬斷莖後將種子叼走了。一棵植株就這樣夭折了: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個體的悲劇,在大自然歷史的長河中所有的個體都終究要銷聲匿跡,真正存在和不斷延續的只有生命的本質——基因。而這種植物的基因正是在脈鼠的幫助下不斷地延續和擴散。一棵植株的夭折換來其他同類的生存,每個生命都為大自然的繁茂起著應有的重要作用。
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個波瀾壯闊、博大精深的動物世界,這個世界充滿了母愛的溫馨、弱肉強食的殘暴、同類相殘的兇狠以及犧牲自己保護同伴的悲壯。有些動物的行為在人類的眼中也許不可理喻,但這就是大自然法則。比如說,捕食者獵殺被捕食者的過程看起來慘不忍睹,其實前者通常只能捕到後者中的老弱病殘個體,才能使被捕食動物種群中強壯的個體存留下來並參與生殖,因此保證了種群優良基因的傳遞與後代的健康。倘若沒有捕食者的作用,被捕食動物種群中一些體弱的個體也 勢必繁衍後代。如此以來,一方面動物的數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動物種群質量不斷下降,兩個副作用會導致種群有朝一日大難臨頭:爆發瘟疫或食物枯竭。這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整個物種的滅絕。與人類的情理相比,自然法則似乎殘酷,但卻更深沉和富有哲理。
如果說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一部書,那麼我敢說它的每一頁都能講述許許多多真實而又神奇的故事。它還是一組交響曲,那裡的鳥獸魚蟲都是天才的樂手。我所撰寫的以上這些淺陋的文字充其量不過是這部巨書中的幾個注腳,這首神曲中的幾個音符。而且我也相信,即使有一枝生花妙筆,也無法盡述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美麗、豐饒和神奇。
然而不幸的是,鬱郁蔥蔥、廣袤無垠的亞馬遜以及生存在那裡的形形色色的動植物正面臨人類強加給它們的滅頂之災。20世紀80年代,亞馬遜每年採伐200。300萬公頃森林,照此速度,過不了多久,亞馬遜就將從一個鬱郁蔥蔥的大森林變成一片茫茫的黃土地。
⑸ 亞馬遜雨林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肺
因為亞馬遜森林植被覆蓋率非常高,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森林。
亞馬遜叢林是冒險家和遊客的天堂。坐一艘小木船在亞馬遜河中間看日出是個不錯的選擇。當顏色從黑色變為灰色和變為灰色和白色時白色時,可以看到太陽升起時,白色里有一點紅色。當陽光普照,然後沖破雲層,從水中升起時,河水已經很明亮了。在亞馬遜河上游。河兩岸有茂密的熱帶雨林。一場狂風暴雨過後,天氣立刻變得晴朗多彩。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支流上,可以看到一條奇特的黑白水交匯處。一條支流渾濁的河水中加入了很多牛奶,這是從河水中提取的。一條支流流過沼澤,沖洗了森林的水質。水的顏色很深。這是黑水河。當兩個水源相遇時,不會立即融合,而是形成一個兩色平行的金岩幾里,所以又稱為黑白水。
⑹ 亞馬遜雨林是某人名字命名的嗎
亞馬遜雨林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在亞馬遜河的旁邊,這是一條河流。
⑺ 亞馬遜雨林的來歷是什麼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森林,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⑻ 亞馬遜雨林是怎樣的存在,為何被稱為地球之肺
亞馬遜雨林是怎樣的存在,為何被稱為地球之肺?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亞馬遜叢林的具體位置吧,亞馬遜叢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面積約為550萬平方公里,因為佔地面積太大橫跨了9個國家,但是巴西是最多,約占森林面積的60%,這就是亞馬遜叢林位置以及佔地面積,亞馬遜叢林之所以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哪裡的熱帶雨林占據了世界雨林50%,佔地球植物覆蓋的20%,是全世界最大以及植物最多的熱帶雨林,因為亞馬遜叢林植物較多,光合作用不斷的吸收二氧化碳,與此同時氧氣製造量也非常巨大,至少可以給地球供給20%左右的氧氣,所以被植物學家,生物學家,命名為地球之肺。
雖然亞馬遜雨林被認為是「人類生命的禁區」,但是近年來,隨著人類的過度開發,已經導致了雨林面積在不斷縮小,而且生態環境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如今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植被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被大量砍伐,這使得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森林覆蓋率已從原來的80%減少到了58%。不僅如此,現在的亞馬遜雨林也已開始頻繁出現了火災。我們要知道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地球之肺」的安危應該得到更多關注!
⑼ 亞馬遜叢林的歷史 急求
亞馬遜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佔地700萬平方公里。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占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
成因
1. 位於赤道附近,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多降雨。
2 .亞馬遜平原面朝大西洋的東側有缺口,且北部是蓋亞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有利於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3. 南赤道暖流增溫增濕。
4.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從大西洋帶來水汽
5.西側受安第斯山脈的抬升,多地形雨。
生態資源
位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流域,為大熱帶雨林,面積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蓋巴西總面積40%。北抵蓋亞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中央高原,東臨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東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寬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處,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反映出該地氣候特點:多雨、潮濕及普遍高溫。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類樹種,包括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桃花心木與亞馬遜雪松可作優質木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紅鹿、水豚和許多齧齒動物,亦有多種猴類,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也因為面積佔全球雨林的一半,所以被稱為「地球之肺」。
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有的專家估計每平方公里內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 科學家指出,單單在巴西已約有96,660至128,843種無脊椎動物。亞馬遜雨林的植物品種是全球最多種性的,有專家估計,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過75,000種樹及150,000高級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噸存活的植物。亞馬遜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鳥都居住於亞馬遜雨林。現時,大約有438,000種有經濟及社會利益的植物發現於亞馬遜雨林,還有更多的有待發現及分類。
環境問題
森林砍伐
20世紀60年代,巴西迅速增長的人口定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各主要地區。居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致使雨林急遽減少。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國際組織開始致力保護部分雨林免遭人們侵佔、開辟和毀壞。
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依靠亞馬遜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亞馬遜河和她的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公里,但海拔只有44米。
一些環境學家提出保育雨林不單只有生物學上的動機,亦有其經濟動機。若以可持續方式耕作水果、橡膠及木材,每1公頃的秘魯亞馬遜雨林價值約US$6820;若以非持續性方式耕作商業木材,則值約US$1000;若將林地改作牧草場,則只值US$148,但這個假設被廣泛地質疑。
巴西空軍一直以來利用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R-99監察機監測亞馬遜雨林,此為SIVAM計劃的一部份。於2004年7月的一個會議上,科學警告雨林將不能夠維持以往每年吸收以百萬噸計的溫室氣體,原因是雨林遭破壞的速度正在加劇。單單於2003年,已有9,169平方英里的雨林被砍伐了。
單單在巴西,超過90個原住民部族於1900年代被殖民主義者摧毀,數百年來累積對雨林物種醫學價值的知識亦隨之散失。由於領土持續被森林砍伐破壞及生態滅絕,例如秘魯亞馬遜,本土的部族不斷地消失。
洪水泛濫
亞馬遜河季節性的降雨使亞馬遜河和其支流經常泛濫,在雨季河道平均深達40米,寬展到平均38公里,從11月份開始漲水,直到第二年6月份,然後回落到10月份。其支流內格羅河的漲落和幹流還不在同一時間,雨季是從2月或3月開始,漲到6月開始和主幹流一起回落。另一個支流馬代臘河的漲落要比主流提前兩個月。
在雨季里,亞馬遜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時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奧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臘河是4米。
氣候轉變
有證據顯示亞馬遜雨林的植被在過去21,0000年,經歷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簡稱LGM)及冰蝕期(deglaciation),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析過亞馬遜盤地古湖(paleolake)及沖積扇中的沉澱物,顯示出盤地在末次盛冰期的降雨量比現時的為少,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盤地潮濕的熱帶植被減少所造成。對於當時植被減少的廣泛程度,科學家有不同的爭論。有科學家認為雨林萎縮至細小及分離的物種遺區(refugium),被空曠的森林及草原分隔著;有科學則認為雨林依然完整,只是北部、東部及南部沒有伸延至如現時的這么遠。這個爭論實難以解決,原因是雨林研究工作實際上的限制,意味著數據取樣可能與中央的亞馬遜盤地出現偏差。以上兩個的見解,都有合理的數據支持。電腦模擬預測未來因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顯示在降雨量嚴重減少及溫度上升的情況下,亞馬遜雨林可能無法維持,導致盤地上的雨林於2100年後幾乎完全消失。但是,不同的亞馬遜盤地氣候模型得出不同的降雨量估計結果,由輕微上升至嚴重下跌的結果都有。結果指示出雨林在21世紀可能受到氣候轉變及去森林化的危害。
乾旱影響
2005年,亞馬遜經歷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2006年7月23日,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結指出,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遜乾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一個「引爆點」(原文:"tipping point"),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
全球暖化
環境學家所憂慮到的不單是森林遭破壞後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更憂慮到森林遭破壞後植物所釋出的碳元素可能會加速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的常綠森林佔全球陸地主要碳元素產量的10%及生態系統碳元素儲存量的10% — 約為1.1 x 1011公噸碳元素。於1975年至1996年間,亞馬遜雨林的每1公頃面積每1年估計積存達 0.62 ± 0.37 噸碳元素。因火災而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為其中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巴西每年排放約3億公噸二氧化碳,當中2億來自砍伐及焚燒亞馬遜雨林。
⑽ 亞馬遜叢林到底有何神秘之處
亞馬遜叢林位於熱帶地區,緯度低,氣候炎熱,雨熱同期,有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息,亞馬遜叢林里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有很多稀奇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