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男生更傾向於哪個
我更傾向於日久生情。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即使是一見鍾情,最後也是要由雙方的內涵支撐,才能走下去。日久生情,是在雙方已經互相了解了,認可對方的人品才華,才產生的情愫。一見鍾情在我眼裡太膚淺,也不穩定,很有可能在雙方了解之後,就會崩盤。
❷ 姓陳的男孩名字中間帶一字的
陳一然 陳一倫 陳一熙 陳一博 陳一佑 陳一歐 陳一軒 陳一輝 陳一浩 陳一宇 陳一昌 陳一鵬 陳一明 陳一睿 陳一嘯 陳一城 陳一龍 陳一澤 陳一楠 陳一馳 陳一瀚 陳一德 陳一祺 陳一昊 陳一天 陳一誠 陳一野 陳一彬 陳一文 陳一傑 陳一宸 陳一強 陳一豪 陳一偉 陳一朋 陳一淵 陳一煊 陳一松 陳一寒 陳一懿 陳一霖 陳一堯 陳一瑞 陳一傲 陳一超 陳一遠 陳一磊 陳一思 陳一琪 陳一濤 陳一樺 陳一柏 陳一材 陳一舟 陳一棋 陳一楷 陳一南 陳一彤 陳一瑜 陳一弘 陳一逸 陳一洋 陳一海 陳一雲 陳一新 陳一星 陳一元 陳一東 陳一菲 陳一仁 陳一鳴 陳一藍 陳一瑋 陳一震 陳一翔 陳一江 陳一尚 陳一浪 陳一潤 陳一喻 陳一福 陳一賢 陳一柳 陳一青 陳一毅 陳一帆 陳一辰 陳一雨 陳一觀 陳一寶 陳一鶴
❸ 千錘百煉聲名鵲起
關懷備至,略見一斑,寬宏大量,伶牙俐齒 備受青睞,挑撥是非,杯盤狼藉,心頭煩躁 惹是生非,胸無城府,千錘百煉,聲名鵲起 良辰美景,觸目驚心,若即若離,與日俱增
❹ 張旭萌是什麼意思
1)【張旭萌】是人名;
2)人名解釋,多是從單個字出發理解;
3)【張】字表示姓氏。
4)【旭】字表示晨曦、光明、朝陽。
5)【萌】字表示發芽、萌牙、萌茁。
6)【張旭萌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朝陽 • 發芽」。成語旭日東升 見微知萌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❺ 一個男孩姓陳,媽媽姓章,可以叫陳章什麼好呢
陳章宇 上下四方的所有空間,泛指世界
陳章哲 有思想的人。
陳愛章 陳—父,章—媽,愛—小朋友。
❻ 百家講壇蘇軾2 梗概
這有講稿
百家講壇 蘇軾
康震《蘇軾》系列節目(二)初出茅廬
畫外音:
上一講說到,蘇軾進京趕考金榜題名,二十多歲的蘇軾即將走進官場、步入仕途,那麼初出茅廬的蘇軾在應試時一舉成名,在官場上會不會一帆風順呢,自古雄才多磨難,蘇軾與歷史上文人從政相比有那些獨特之處,他的為官之路到底是平坦還是坎坷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康震與我們一起品讀蘇軾,探秘他鮮為人知的為官之路。十集系列節目《蘇軾》第二集《初出茅廬》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康震:
蘇軾這輩子,實際擔任的第一個官職叫什麼呀,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點長。大理評事是個什麼官,就是負責審理案件的京官。這個官不是蘇軾實際擔任的官職,這是個虛銜,掛名的,表面身份的,他實際的官職是簽書鳳翔府判官。鳳翔府,就是現在陝西省的鳳翔市,他這個官的意思就是協助鳳翔府的知府,也就是鳳翔市的市長處理公務,大體相當於鳳翔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簽書鳳翔府判官辦公廳主任這個職務不是隨隨便便給的,那得有相當的資歷才能擔任,蘇軾能夠在20多歲的時候,第一次走入仕途就得到這個官職,原因大家都知道,因為他的禮部考試和制科考試成績太優秀了所以當這個官。是啊,成績優異給了個重要的官職,接下來就看你在做了。
蘇軾是打定主義決定打響人生的這第三炮,也得來個一舉成功。可這個時候有一件事讓他吃不下飯,怎麼回事,他跟他這個頂頭上司不對付,關系處理得很緊張,他的頂頭上司是誰?鳳翔府的知府,鳳翔市的市長陳公弼。你想蘇軾是干什麼的,他是辦公廳主任,他天天都跟著市長打交道,跟他的關系處不好那不是添堵嗎?陳公弼是個什麼人,又黑又瘦的小老頭,面若冰霜,不苟言笑,鐵面無私,那些王公大人見了他都順著牆邊走,年輕人看見他就害怕,蘇軾是什麼性格,性格本來就很開朗,豪放、外向,想到什麼我就說出來,可是這個陳公弼才不管你是什麼第一名第二名,你到了我這鳳翔府你就好好地做你的主任科員,做你的科長,別一天到晚在我這跟前擺你這點小小的資格。老陳一上來就給這小蘇幾個下馬威,第一,蘇軾當年考制科的時候他有個名頭,我們知道你考這個制科的時候它分了很多種的科目類型,他這個類型叫什麼呢,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賢良方正是說他這文章寫的好,品格很端正,能言極諫意思是說他善於寫策論文章,敢於向皇帝提意見,這就是個科目名字。有的同時很尊重蘇軾,就尊稱他為蘇賢良,這沒什麼啊,一見面,蘇賢良好。讓老陳聽見了,老陳說,你多大個人你就賢良開了,我這還沒弄上一陳賢良你就蘇賢良了,把稱他蘇賢良那位拖出去,拿板子打屁股。那你想蘇軾這臉上真是掛不住,挺尷尬的;第二,北宋它有一個規定,每年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叫做中元節,官府按照慣例市長、副市長、其他的一些官員,到了這一天大家來一個聚餐會,談談體會,談談感想,放鬆一下。前面不是剛把那位拖出去打了板子了嗎,蘇軾心裡就不高興,賭氣,我不去。你不來是不是,不來好啊,不來交錢,我罰你的款,按規定你不來我就可以罰你的款罰了蘇軾整整八斤銅。大家聽了很奇怪,怎麼罰銅啊,北宋的時候,一千文銅錢合五斤,八斤銅,算盤一打,一千六百文銅錢。這錢其實也不多,但是讓人弄得又沒面子,還沒怎麼工作呢就被罰款了;第三,蘇軾是因為什麼出的名,寫文章,可他的這個工作老要寫一些公文,這公文蘇軾也很擅長寫,可是有一樣,他每次把這個公文寫上去交給陳市長的時候,這位陳市長拿著這個公文,上面改一下,底下改一下,左邊改一下,右邊改一下,總得改你個七八不離,然後才定稿。這蘇軾就覺得納了悶,我的文章皇上都說好,當今文壇大腕歐陽修都說好,你個五品的知府,又不是什麼大文人,在我的文章上改來改去,這不是倚老賣老嗎,心裡頭很不痛快。
畫外音:
此時此刻的蘇軾只有二十多歲,年輕氣盛,由於才華出眾,科場成名,就連仁宗皇帝都對他倍加賞識,這更加使得蘇軾對前程充滿了自信,可是初涉官場蘇軾偏偏遇上了陳公弼這樣嚴厲的上司,陳大人的百般挑剔讓他難以忍受,那麼,面對苛刻嚴厲的上司,他是逆來順受還是針鋒相對?蘇軾的上司陳公弼難道真的想讓這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官兒舉步為艱嗎?
康震:
你想蘇軾這個人是愛憎分明全都在臉上寫著呢,找個機會把這個乾瘦老頭報復一下以泄我心中之氣。機會來了,陳公弼雖然對下屬非常的嚴厲,可他也懂得一張一馳的道理,有一次,他就在官府的後花園修了一座亭台,亭台修起來挺漂亮,平時同事們沒事,喝點酒啊,品品茶啊,彼此交流交流工作經驗啊,這不挺好嗎。檯子蓋好以後起了個名叫凌虛台。蘇賢良不是會寫文章嗎,您給咱寫篇作文吧,就寫一篇《凌虛台記》,把這個凌虛台怎麼蓋起來的,有什麼功能,將要發揮什麼作用,表現咱們官府里頭團結奮進的精神狀態寫出來。讓我寫凌虛台記啊,好,沒問題,我肯定寫,你看我怎麼寫。他這個凌虛台記怎麼寫的,給大家翻譯一段大家聽一下,他說,這個萬事萬物,包括人生,都是變化無常的。你聽他這個開頭,說凌虛台建造的地方當年可是一片廢墟啊,反過來說,這個凌虛台將來總有一天也會變成一片廢墟,你看看凌虛台周圍,歷朝歷代的宮殿的遺址哪一個不比凌虛台大一百倍大一千倍呢,現在不都是殘垣斷壁嗎?蘇軾說建築尚且如此何況人世的變化呢?現在有些人仗著自己有權有勢自鳴得意,殊不知,這樣的想法是很錯誤的,我要告訴你,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句號,寫完了。他當然不可能直接跟他的頂頭上司叫板,但是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一看這篇文章就知道,這是小蘇壓抑了很長時間的怒氣通過這篇文章,像一支小小的諷刺的箭射向了老陳,這個老陳看到這篇文章什麼反應,非常出乎我們的意料。平時不苟言笑的老陳,看到了這篇文章,笑了,他說,哎,蘇軾這個人啊,這個小夥子少年成名啊,出名很早啊,我平時對他要求嚴格不給他好臉色看,就是擔心這樣的年青人成長的太順利了,不知道生活當中有挫折,有曲折,長此以往下去,太過順利,遲早有一天把握不住自己,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我就是敲打敲打他,沒想到這小傢伙還挺在乎,對我挺有意見,瞧這小文章寫的,還社會歷史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陳公弼是個嚴厲的上司,但他的心胸非常的開闊,他告訴下級,這篇文章一個字都不要動,原模原樣地刻在凌虛台旁邊的石碑上,我就要讓它流傳下去,所以我們現在才有可能了解到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多年以後,蘇軾回憶起這段往事,非常地後悔,他為了表達對陳公弼的敬意專門為陳公弼寫了一篇傳記,在傳記中他寫到,想我年青的時候,在鳳翔府做官,少不更事,經常跟我的上司陳大人發生沖突,有時候甚至怒形於色,臉上就不好看了,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後悔,蘇軾這一輩子寫了十篇傳記,其中只有兩篇涉及到他當代的人物,陳公弼就是一個,而且陳公弼的這篇傳記在這十篇傳記里邊篇幅最長,記述得也最為詳盡。
畫外音:
蘇軾寫《陳公弼傳》的時候已經四十六歲了,歷經波折的他自然也就理解了當年陳大人對自己的一番苦心,而寫凌虛台記的時候蘇軾只有二十八歲,他對世事對官場的認識應該是十分感性的。在鳳翔工作了三年之後,三十歲的蘇軾被調往朝廷任職,但意想不到的是他竟與當朝宰相王安石在政見上發生了沖突,蘇軾身為一個年青的小官員,膽敢得罪當朝宰相,這不是以卵擊石嗎?初出茅廬的蘇軾為什麼非要與宰相針鋒相對呢?
康震:
他在鳳翔府做了三年的簽判之後,任期就到了,被調回中央擔任了一個官職,叫判官誥院。這是個什麼官呢,就是負責給官員頒發他的任職憑證資質的這么一個機構,蘇軾調回到中央做了那個官。這一年,宋神宗就正式地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什麼叫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具體負責主持改革變法的事宜。
王安石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可能大家對王安石變法的一些背景並不一定了解,我很簡略的談談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北宋王朝建立之後,開國皇帝趙匡胤吸取了唐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比如說他不重用軍人,軍隊由他自己直接控制,他大批地重用文職官員。你重用文職官員你就得投入,提高工資待遇。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當時的北宋王朝財政負擔之重,因為北宋,包括南宋,可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官員俸祿最高的王朝了,當時一個宰相一個月的俸祿有多少呢?雜七雜八的算下來一個月50多萬文,大家說50多萬文沒概念啊,在北宋,一斗米50文,這算是高價米,這50萬文能買多少高價米呢?我們能算出來,一萬斗,也就是12萬斤。我們算算看自己的工資能不能一個月買12萬斤米,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上面頂層的設計就很高,你想想再往下排的話也會很高。這還不包括每年要向他的鄰國西夏國和遼國進奉幾十萬兩白銀、幾十萬匹絹帛,來換取邊境暫時的和平。所以這個負擔加到誰身上呢?加到老百姓身上。當時的北宋的王朝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得不改革了。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宋神宗繼位,決心要勵精圖治,改革變法。改革變法得需要一個主持大計的人,宋神宗的研究就鎖定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畫外音: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屢任地方官員,了解民生疾苦,多次上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興利除弊減輕百姓負擔,他的想法與宋神宗不謀而合。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主持改革變法事宜,改革的大幕剛剛拉開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朝廷之上,主張變法的新黨和反對變法的舊黨展開政見之爭,剛剛踏上仕途的蘇軾不可避免的陷入這場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那麼蘇軾的立場究竟站在哪一邊,他對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會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康震:
我們說蘇軾對改革變法是反對的,他是一個反對派,為什麼他反對改革變法呢?我們用簡略概括的語言來講應該主要有三點:第一,蘇軾向來認為朝政改革的關鍵在於用人制度,而不在於變革制度本身,體制本身;第二,蘇軾主張循序漸進的改革,反對狂風暴雨式的改革,他認為王安石的改革變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休克療法,他堅決不贊成;第三,蘇軾跟許多反對改革變法的元老大臣有著特別密切的淵源關系,這些反對派的人物對於蘇軾的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蘇軾是什麼呢,是屬於反對改革變法。那麼對王安石呢,蘇軾什麼態度呢,王安石當時為了積極地推進改革變法,他要在思想輿論上統一大家的思想,王安石帶了一批年青人對古代的傳統的典籍進行重新的闡釋,而且他規定,我闡釋的結果就是科舉考試的標准答案,蘇軾對這個東西非常反感,非常討厭,當時流傳著很多蘇軾嘲笑王安石學術觀點的這些笑話,有真有假,但是很能說明問題。王安石發明了一種文字學,對於一些中國的漢字進行重新的闡釋,有些可能有道理,有些就未必有道理。有一次蘇軾就問王安石說波濤的「波」怎麼解釋,王安石說「水之皮」,那不就是水的皮嗎,三點水過來一個皮,水之皮。蘇軾接著就說那滑冰的「滑」不就是水的骨頭嗎,說得也很有道理啊,你葯這么解釋下去都可以一直這么解釋下去,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滑還是波它本意並非如此,他們都是形聲字。蘇軾就是用這種辦法涮王安石的,實際上就是對他的這套所謂文字學嗤之以鼻。當然了,這只是流傳在民間的一些笑話,但是這些笑話背後都有影子啊。王安石可能並不在乎這些笑話對他學術聲譽的損傷,可是他真正不能容忍的是蘇軾反對變法的言論。因為蘇軾在當時文人的學術影響力很大,他想盡一切辦法要把蘇軾的影響力降低到最低點。
畫外音:
根據史料記載,蘇軾並非是徹底的保守派,其實他也積極主張改革,可以說,在限制豪門權貴實行富國強兵等政治大方向上蘇軾與王安石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不主張王安石採用強硬的政治手段進行改革,此外,以大文人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人物,也影響著蘇軾的政治立場。那麼對蘇軾來說,他與王安石政見的對立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蘇軾的仕途會因此受到影響嗎?
康震:
宋神宗曾經有兩次要提拔蘇軾在朝廷裡面擔任非常重要的官職,王安石是宰相,堅決地拒絕。在王安石看來,你要是提拔他做了官,特別是在宋神宗身邊做官,那還不等於在我眼皮子底下安排個搗亂分子,那我這個改革變法還弄不弄了。他跟宋神宗說蘇軾這個人學問是有的,可是這個人路子不正,皇上對這種人不必過分地在意,不用搭理他,這一來二去話說得多了,宋神宗對蘇軾的印象就不太好了。我們都知道當時反對變法里頭有一個領袖人物,司馬光,宋神宗對司馬光非常的敬重也非常的信任,他就對司馬光說你說蘇軾這個人,人品不好,皇帝說這個話那就是很重的,皇帝尚且如此,那些革新派更是不遺餘力的打擊攻擊蘇軾。時間長了,蘇軾覺得自己在這個是非之地再呆下去麻煩就大了,弄不好就會引火上身,他主動提出離開朝廷,我不在這兒幹了,我到地方上去,我與其整天在這朝廷里頭鉤心斗角、口舌大戰,我不如在地方上做點實實在在的,給老百姓有用的工作。神宗皇帝說實在的是非常欣賞蘇軾,但是你欣賞他沒用啊,他不能為改革變法所用,只好批准他的請求,神宗寫的批示是派蘇軾去咱們現在安徽的穎州這個地方做知州,也就是做市長。可是這個批件到了宰相那裡給變了,變成在穎州做通判,就是副市長。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它還奇怪,等這批件又回到皇帝這兒來,宋神宗一看怎麼改成通判了,既然改成通判我也不改了,把地方改了吧,到杭州做通判。那這個值啊,你到杭州做一個副市長也比到穎州做市長要劃算,這是一大美差,為什麼呀,杭州那是當時北宋王朝的一個重鎮,就是做通判也是很重要的位置。皇帝對蘇軾的心態是非常矛盾的,很欣賞他,想用他,可是蘇軾在這個問題上他是個刺頭,不服軟,他反對改革變法,沒法用,沒法用那就放到地方上用他,就想給他安排一個妥當的位置。
畫外音:
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道不同不相為謀,蘇王之間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面對著這種態勢,盡管神宗皇帝愛惜蘇軾的才學,但為了實現自己的改革主張也只能忍痛割愛,讓蘇軾去地方為官。那麼對於政治斗爭力不從心的蘇軾來到地方會有所作為嗎?這次,他經得起去地方當父母官的考驗嗎?
康震:
我們說,在八年的地方工作中,前後八年的時間,蘇軾這位科舉考場上的成功者他要接受這個考驗,他是考成功了還是考糊了?我們以前講的李白杜甫都是大詩人大文人,但是一到具體的行政工作崗位上就不靈了,蘇軾呢?他在杭州任期滿了之後,按照朝廷規矩三年任期一滿一調任,他先後又在密州,在徐州,後來又到湖州擔任知州,後來擔任的都是正職。我們只來看一個典型的事例,他在八年的地方工作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是在徐州做知州的時候,徐州這個地方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黃河水患,蘇軾剛一到徐州正碰上發大水,把徐州城給圍了,圍到什麼程度呢,水位高達兩丈八尺,比城裡面的平地要高一丈零九寸。一張零九寸,民信能承受這一丈零九寸的差距嗎?特別是那些有錢人,一聽說一丈零九寸了,紛紛的要出城去避難,那蘇軾是堅決不允。他提出的口號是,只要我蘇軾不走水就沖不垮徐州城,你們都回去。給這些人都勸回去了,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這些富戶、商戶一旦全部遷移走,整個城裡面民心全亂了。這是第一步,抓住了民心。第二,緊急調動了五千民夫,搶修城牆,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可是你知道,這個洪水圍住之後你老這么堵他,這不是根本之道,你得怎麼樣呢,你得把它疏導出去,怎麼疏導啊,他招集水利專家把徐州城北有個地方角清冷口,把那兒給鑿開了以後,把水想辦法逐步的引到黃河的故道上去,引到黃河故道,然後再流到海里去,這就是釜底抽薪的辦法,否則你調十萬人來堵,越堵水越高。你要知道這是徐州知州,他是第一把手,他要決策要具體組織實施,這是對蘇軾一個很大的考驗,而且這不是一般的事情,人命關天。大水圍困了七十多天,最後終於被疏導到黃河故道上。蘇軾這個時候一直都是七十多天里戴著斗笠,穿著蓑衣,拄著木杖,屜拉著木板鞋很辛苦。這是在徐州城的一個突出的表現。其實我們講徐州他的抗洪搶險工作,這只不過是蘇軾在八年的地方行政工作當中一個很小的側面。你比方說在杭州的時候,當地有六口水井全部因為年久失修坍塌了,用不成了,吃水成了大問題,蘇軾和其他的官員一起商量修復了這個水井,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可以說,這八年的實踐證明蘇軾不但是一個好官,處處為民著想的好官,這是首先的前提,而且他還是一個有能力的好官。大家也許要問這八年行政工作這么繁重,蘇軾還寫詩嗎,我們特別關心的是他寫詩的事,抗洪搶險我們沒聽過,寫詩我們聽得多了。應該說正是由於走出了京城到了地方,開闊了眼界,鍛煉了他的思想情感,所以他的詩寫得更好了。
我們知道有一句俗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城太美了,蘇軾到杭州做通判有足夠的時間來領略杭州的美景,特別是杭州城的美麗的眼睛-西湖,他在詩中寫道: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個詩寫得太好了,為什麼呢,我們一想到西湖就本能地會想到這首詩,這首詩已經變成我們對西湖想像當中的一個本能的反映。在天氣非常晴朗的時候,西湖是這么樣的明媚明麗,就好像一個美麗的女子裝扮了濃妝一樣;在下雨天的時候,她依然是那麼空靈那麼縹緲,就好像一個女子化了淡妝一樣,不管西湖是濃妝還是淡妝,在詩人的心中永遠都是像西施一樣無比的完美。所以後來我們知道西湖還有一個名字叫西子湖,就是從蘇軾這詩里來得,所以你說大詩人寫詩他一不留神就會締造一個新的風景名勝的這樣一個名字。
我們可以說,初出茅廬的蘇軾不僅是一個得民心的官,而且是一個得民心的有能力的好官。即便是在工作之餘,他依然能夠非常瀟灑而自如地展開自己的文學的情思,他惹人喜愛,他很幽默,又很超脫,這是蘇軾的迷人之處。現在蘇軾又要去他的另一個新的任所,這就是宋神宗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44歲的蘇軾將要調任湖州知州,當他帶著老婆孩子去湖州的時候他做夢都不會想到一個巨大的惡夢也將伴隨著他到達湖州。那麼蘇軾到底得罪了何方神聖?又遭遇了怎樣的滅頂之災呢?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大難臨頭》。
主要是講蘇軾初出仕途時陳公弼對他的影響和對王安石變法的反對。
❼ 張字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張開,伸張!!
❽ 張字是什麼意思
張
zhāng
①使合攏的東西分開或使緊縮的東西放開:~嘴丨~翅膀兒丨~弓射箭丨一~一馳。
②陳設;鋪排:~燈結綵丨大~筵席。
③擴大;誇張:虛~聲勢。
④看;望:東~西望。
⑤商店開業:新~丨開~。
⑥量詞。a)用於紙、皮子等:一~紙丨兩~畫丨十~皮子丨三~鐵板。b)用於床、桌子等:一~床丨四~桌子丨七~犁。c)用於嘴、臉:兩~嘴丨一~臉。d)用於弓:一~弓。
⑦二十八宿之一。
⑧(Zhāng)姓。
❾ 名在壯士籍,不德中顧私。曹植的詩作何解
白馬篇
白馬篇[1]
曹植[2]
白馬飾金羈[3]連翩西北馳[4]。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5]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6]。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7]。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8]。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9]。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10]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11]。長驅蹈匈奴[12],左顧陵鮮卑[13]。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14]?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1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注釋】
[1]本篇屬《雜歌曲·齊瑟行》,又名《游俠篇》。 [2]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丕同母弟。封陳王,謚曰思,故世稱陳思王。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受曹操寵愛,嘗隨征伐,詩文多寫其安逸生活和建功立業的報負;後期備受曹丕父子迫害,鬱郁而終,詩文多表現其憤抑不平之情及要求個人自由解脫的心境。 [3]羈:馬絡頭。 [4]連翩:接連不斷,這里形容輕捷迅急的樣子。魏初西北方為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居住區,馳向西北即馳向邊疆戰場。 [5]幽並:幽州和並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陝西諸省的一部分地區。游俠兒:重義輕生的青年男子。 [6]揚:傳揚。垂:邊疆。"少小"二句:青壯年時期即離開家鄉,為保衛國家而揚名於邊疆。 [7]宿昔:昔時,往日。秉:持。楛(hù戶)矢:用楛木做箭桿的箭。何:多麼。"宿昔"二句:意思是說昔日良弓不離手,箭出盡楛矢。 [8]控:引,拉開。左的:左方的射擊目標。摧:毀壞。與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與"馬蹄"都是射貼(箭靶)的名稱。接:迎接飛馳而來的東西。猱(náo撓):猿類,善攀緣,上下如飛。 [9]剽:行動輕捷。螭(chí痴):傳說中的猛獸,如龍而黃。 [10]虜:胡虜,古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數:屢次。 [11]羽檄:檄是軍事方面用於徵召的文書,插上羽毛表示軍情緊急,所以叫羽檄。厲馬:奮馬,策馬。 [12]蹈:奔赴。 [13]陵:陵蹈,以武臨之。 [14]懷:顧惜。[15]中:心中。顧:念。
【譯文】
白馬裝飾上金色的羈頭,
結著伴兒向西北飛馳;
請問這是誰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並州的游俠?
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
揚名在邊陲;
隨時准備好弓箭,
箭桶里箭很多,
左右開弓射中目標,
揚手接住飛箭,
俯身可以抓到馬蹄
比樹上的猿類還敏捷,
比林中的豹螭更勇悍輕捷;
邊陲告急的消息一旦傳來,
虜騎多次騷擾我們,
徵召的檄文從北方來,
策馬登上高坡;
長驅直入打敗匈奴,
向西攻打,擊潰鮮卑。
我們既志身流血的事業,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顧,盡心,
何況妻兒?
名字被記在壯士名冊中,
不能顧及私人!
為國獻身,去血灑疆場,
我們視死如歸!
【提示】
這首詩描寫和歌頌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強又富有愛國精神的青年英雄,藉以抒發作者的報國之志。本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詩歌以曲折動人的情節,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生動感人的青年愛國英雄形象。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一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
❿ 「張」文言意思有埋伏的意思嗎
張
zhāng
①使合攏的東西分開或使緊縮的東西放開:~嘴丨~翅膀兒丨~弓射箭丨一~一馳。
②陳設;鋪排:~燈結綵丨大~筵席。
③擴大;誇張:虛~聲勢。
④看;望:東~西望。
⑤商店開業:新~丨開~。
⑥量詞。a)用於紙、皮子等:一~紙丨兩~畫丨十~皮子丨三~鐵板。b)用於床、桌子等:一~床丨四~桌子丨七~犁。c)用於嘴、臉:兩~嘴丨一~臉。d)用於弓:一~弓。
⑦二十八宿之一。
⑧(Zhāng)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