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漢光谷屬於武昌嗎
截至2020年2月,武漢光谷不屬於武昌,武漢光谷屬於洪山區。
武漢光谷即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洪山區,江夏區境內,在東湖、南湖和湯遜湖之間,東起武漢外環線,西至卓刀泉路,北接東湖,南臨湯遜湖,面積518.06平方公里。
由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東湖綜合保稅區、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光谷智能製造產業園、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光谷中心城等八大園區組成。
(1)光谷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武漢光谷的歷史沿革:
1984年,東湖高新區開始籌建。1988年,東湖高新區創建成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24平方公里)。
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2006年,被科技部列為全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試點之一;被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
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全國17個國家自主示範區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蘇南等)。2016年5月,光谷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㈡ 湖口和二妃山的名字由來
湖口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門」,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
㈢ 為什麼武漢被稱為中國光谷
光谷是一個企業,然後他很有錢,什麼都投資
所以有很多下屬企業,什麼足球都是他投資的,所以有什麼武漢光谷隊啊,什麼武漢的名字後都加上他名字,米辦法,有錢北
㈣ 武漢光谷經濟技術開發區名稱的由來
你好我也是武漢的哦~光古那邊應該屬於商業區,購物什麼的特別多,地帶較好,在地域上有一定優勢,所以很多投資商願意在這塊開發,因此有此稱呼。
㈤ 武漢為什麼叫中國光谷啊
2000年5月,武漢市向世界宣告:湖北將集全省之力,依託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中國第一個光電子產業基地———「武漢·中國光谷」。
2000年5月8日,「中國光谷」領導小組正式在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漢成立。按照規劃,武漢市將在5年內使其光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我國最大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武漢是我國光電子信息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地區,技術門類齊全,部分單項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50平方公里范圍內,聚集了武漢郵電科學院、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717所等一批從事光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高校院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0萬多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科技人員從事光電子信息技術及相關領域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武漢地區有「兩院」院士42名,其中10名是我國光電子信息技術的學科帶頭人。
在產業化方面,武漢光纖光纜、光電端機、光電器件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設備、激光醫療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
(5)光谷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專家指出,「中國光谷」將成為我國經濟格局中承東啟西的經濟亮點,它將帶動中部地區形成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群,為東部地區和外商開辟廣闊的投資空間,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同時也將大幅提高我國光通信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21世紀是光電子的世紀。光谷已確立了「十五」期間產業發展重點,一是信息光電子,二是能量光電子,三是消費光電子,四是軟體產業。另外,在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節能與環保產業上形成多元支撐的格局。
㈥ 江夏區藏龍島這名字的由來,有不有什麼傳說
藏龍島記 華中重鎮武漢東南,碧波萬頃的湯遜湖畔,有奇島隱於水天一色之間。父老雲:昔天龍吞吐呼吸,湖泊充沛而不滿溢,草豐魚肥,民樂陶陶,競相膜拜天龍。惡神嫉之,誣於玉皇大帝,帝貶龍為木,限時腐爛,民群起掘潭,隱其木於潭底,令其休養生息,回復龍形,繼續施澤於民。此地因名「藏龍島」。 龍聚蛇身、馬首、鹿角、魚鱗、鷹爪於一體,乃中華先民崇拜的多種圖騰之統合,透現出華夏族集眾部落而成的歷史真實。作為華人鍾愛的首選圖騰,龍匯天地自然之精華,得人文倫常之妙道。莊子曰:「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養於陰陽。」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欲小則如蠶蟲,欲大則函天地。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播雲施雨,造福蒼生。龍固神通廣大,然其飛升作法,須得憑借,所謂「雲從龍,風從虎」,龍騰虎躍,皆仰仗際會風雲。千百年來,側身都會通衢的藏龍島,沉睡於一片水鄉澤國,鮮為人知。時至新世紀,改革開放春風暖,吹綠江南芳草地,藏龍蘇醒,有因風奮烈、舒捲九天之慨。《周易》占龍之變化數態: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今之藏龍島,已從漫長的「潛龍勿用」走出,正處於雄心萬里,蓄勢待發的「見龍在田」階段,島內道路通達、土木頻興,投資者雲集、建設者競力,正演為「武漢·中國光谷」之重要拓展空間,昭顯出「或躍在淵」的勢頭。 龍賴水而生,乘水則神立,失水則神廢,荀子曰:「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清澈如鏡的湯遜湖,乃天龍棲息、升騰的依憑,為藏龍島命脈之所系。保護水質,珍視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藏龍島科技開發區人之共識。讓天龍見證:此島開發,決不破壞大自然,定當預防「亢龍有悔」,永葆白雲碧水、天人和諧之佳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昔此島藏龍而得名,今科教興國之和風,將開辟「龍飛在天」之輝煌遠景。
㈦ 文谷的文谷由來
08年12月, 湖北省文化產業商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湖北省政協多功能廳隆重舉行。湖北省文化產業商會是由武漢九州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個單位,在2008年1月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湖北省文化產業商會的成立,是為了整合湖北文化產業資源,發揮民營企業在文化產業方面主力軍的作用,解決發展中存在的行業結構不合理、主攻方向不突出、行為不規范、協調作用不明顯等問題,構建湖北省文化產業利益代表和溝通的平台,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發展創意經濟。 據了解,湖北省文化產業商會是湖北省成立的第一個文化產業商會組織,也是湖北省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一個形象窗口。首批入會企業會員達300多家。 據悉,湖北省文化商業會成立後,將以建設「武漢·中國文谷」為突破口,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四大文化產業基地和十大文化產業集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創大品牌,興大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國內競爭力。通過整合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城市圈豐富的優質文化資源,壯大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催生千億元新產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打造出與「武漢·中國光谷」齊名的新品牌——「武漢·中國文谷」。會上,代表們還進行了投票推選,武漢九州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丹被選為第一任會長。
㈧ 街道口的名稱由來及未來發展
街道口之名始於清代,當時的街道口為武昌城東北部的一小鎮。因小鎮東有一村莊,名曰杏花村,由村通往小鎮的道路形如鑰匙,街道口遂又有「鑰匙頭」之名,不過一般人更喜歡將其稱為「街口頭」。解放後,武漢市地名委員會正式將此地命名為街道口。
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街道口為土路、湖塘、田地,一派典型的鄉村風味。1986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洪山區由郊區改為城區,原屬武昌區管轄的街道口改由洪山區管轄。這樣,街道口一下子由武昌區的偏遠地區成為了洪山區的中心地區。
但真正給街道口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卻是科技一條街的建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興起電腦熱,許多經營電腦、耗材、配件的小企業來此扎堆經營,加上宏觀政策的傾斜,便形成了街道口廣埠屯科技一條街。
隨著武漢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街道口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投資金額越來越大,大型的商業賣場、寫字樓、商住樓也尾隨而來,街道口商圈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頗具規模,近年來,街道口商圈的發展不斷加速,街道口區域猶如一顆在武漢市脫穎而出的新星。 街道口區域的繁榮不是偶然的,是有著深刻原因的。
街道口位於武漢市的最南端,並且接近武昌的核心地帶,同時它又處在中南商圈和魯巷商圈之間,在交通上承前啟後,是往來中南和光谷的必經之地。它的自身條件非常優越:該區域是一個重要的科教基地,經濟已經頗具規模,並且靠湖(東湖、南湖),夾山(珞伽山,大、小洪山,桂子山),植被豐富,環境優美,適合居住和商務。
重點一提的是,街道口同時是武昌的交通樞紐之一,它是武漢市二環線的重要支點之一,規劃中連接江南、江北的2號、8號地鐵也將由街道口通過。「環線經濟」和「地鐵效應」一起發力。
在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支撐下,街道口區域的經濟迅速發展,這里已然將「科教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和「商業中心」集於一身。而未來,隨著以街道口為中心的「創意大道」規劃的實施,若干年後還會把「創意中心」的帽子戴上。
㈨ 武漢被稱為"江城",其來歷為何
「江城」是武漢的美稱,出處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南宋詩人袁說友《游武昌東湖》:「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
千年之前,武漢便有江城別稱。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系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武漢叫江城是因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是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㈩ 武漢歷史的由來是什麼
武漢,也被稱為江城,座落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根據考古發現和記載,人類五千年前就居住在這里。這個城市的發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
這個古鎮的舊址位於黃陂縣,這是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商代的第一個城市。東周時期(公元前770-221)武漢被楚國統治很長一段時間。因而,楚國文化成為了今天武漢文化的基礎。
由河流劃分,武漢分為武昌、漢陽、漢口鎮,它們的歷史、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各有不同。
武昌
武昌是在三國初期建立的。吳國准備和蜀國爭奪荊州,並且將吳國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到了鄂縣,改名武昌。舊時武昌擁有先進的手工業,例如造船、冶金、鑄造硬幣、青瓷和白瓷製造業。值得一提的是自三國開始黃鶴樓的興與衰。這座塔的每次修繕都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特點,說明了武昌的歷史文化轉變。
漢陽
漢陽的名字是和漢江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中國古代文化里,陽(相對於陰)表示山的南面,河的北面。漢陽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位於龜山的南面漢江的北面。這個名字是在隋朝606年改名自漢津。漢陽在唐朝年間(618-917)迅速發展。漢陽,尤其是鸚鵡島(鸚鵡洲)地區一直是長江中游商人的貿易中心,有著繁榮的商業和手工業。
漢口
歷史上,原與漢陽相連,是漢陽縣屬地,直到明朝1474年。在當時,漢江改道,在龜山的北面山腳下匯入長江,分離了兩個城市。之後漢口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貿易口岸,在名聲上和發展速度上大大超越了武昌和漢陽。
當代武漢
武漢在中國現代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約在17世紀,漢口就像「東方芝加哥」,位列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在它1861年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後,漢口成為了最大的內陸貿易港。很多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和日本都在這里設立了租界,其中大部分設立了領事館。
後來,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曲,這標志著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1926年,武昌、漢口和漢陽合並成了現代的武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漢被批准為命脈工程和冶金工業城市。八年後,第一個橫跨長江承載公路和鐵路的雙層大橋通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