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詳細介紹各個中華老字型大小的起源、店名的含義、發展歷史
1、在北京大柵欄商業街上,有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商店,每日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吸引著八方來客。這就是名貫京城、馳名中外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瑞蚨祥綢布店。 2、要說「瑞蚨祥」店名的來歷,可就鮮為人知了。相傳是瑞蚨祥當年的掌門人經過反復推敲、多處考證後引用了「青蚨還錢」這一典故。可見這個老字型大小創業初始就是有著相當深厚的文化底蘊。
3、據說,店名中的「蚨」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形似蟬的昆蟲。晉代《搜神記》卷十三記載,青蚨「生子必依草葉……取其子,母必飛回,不以遠近……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這里說的是錢用完了又能飛回的故事。因此當年老闆取店名瑞蚨祥就是借 「祥瑞」的吉祥之寓意。現在瑞蚨祥就是以一對母子蚨圖案申報注冊為自己的商標,可見瑞蚨祥人對傳統商業文化的高度肯定。 4、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始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它是由山東章邱舊軍鎮以賣「寨子布」(土布)起家的孟氏家族出資開設的。業主是孟子(孟軻)後裔第六十八代孫孟洛川。
B. 中國老字型大小分別是:( )允上 ( )正興 ( )雲軒
中國老字型大小分別是:雷允上、老正興、朵雲軒。
1、雷允上
吳門醫派名醫雷大升(字允上)於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在蘇州的七里山塘畔,古城閶門邊設立了「雷允上誦芬堂」老葯鋪,並以「雷允上」醫名坐堂行醫、配製方葯,始創了集醫葯一體的雷允上葯業。
2、老正興
老正興清代起源於上海,約創建於同治年間。現存的「老正興」為創建於1933年的「西字型大小老正興」由一位姓尤的廚師從上海來到南京夫子廟,以經營浙紹風味菜餚著稱。
3、朵雲軒
朵雲軒是中國收購、經銷、出版、收藏書畫及其他藝術品的機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開設於上海。
(2)各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公司品牌源於擁有近三百年歷史的「雷允上」,1860年自蘇州遷至上海並逐步發展壯大,民國期間已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中成葯品牌。解放後逐步合並轉制為「上海雷允上葯業有限公司」,繼承了上海雷允上傳承百年的制葯精華和建國以來上海中葯制葯業的衣缽。
民國十一年(1922年),雷允上已發展成擁有十幾個門類,幾百個品種的龐大的中成葯體系,與北京同仁堂齊名於海內外,時有「南有雷允上,北有同仁堂」之說,其商標「九芝圖」成為我國最早的注冊商標之一。
蔣介石、張學良、於右任等當時的政要名流服用雷允上成葯後,因感其療效卓著,均專為雷允上題詞贈匾,盛贊有加。建國後,原衛生部陳敏章部長專門為雷允上題詞嘉勉「名聲如雷、允稱上乘」。
C. 中華老字型大小排名第一名是誰
好像是全聚德
D. 中國老字型大小,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品牌都有哪些
1、北京同仁堂,同仁堂創建於1669年,以前是專門供用給皇室用葯,經歷過八代皇帝,歷史悠久。同仁堂秉承著「弘揚中華醫葯文化,領導「綠色醫葯」潮流,提高人類生命與生活質量。」的企業使命和「同心同德,仁術仁風。」的管理信念服務於大眾。同仁堂獲得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譽。
2、北京烤鴨,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北京烤鴨分為「全聚德」、」便宜坊燜爐烤鴨」、「大董烤鴨店」三個流派,以肉質細膩、味道醇厚為特點,老少皆宜,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喜愛。
3、茅台酒,茅台酒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茅台酒也是國家級首批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茅台主要以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為特點,被稱為「國酒」。
4、老鳳祥,老鳳祥成立於1848年,是中國五百強企業,主要以銷售鑽石、鉑金、翡翠、黃金為主。老鳳祥秉承「營銷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的經營理念和「共創經典、共享品質」的企業目標。
老鳳祥發展至今,已有首飾廠、銀器廠、禮品廠、型材廠四個專業分廠、60餘家連鎖銀樓、300多家專賣店和1000多家經銷商的大型首飾企業集團。
5、青島啤酒,青島啤酒成立於1903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2008年曾是奧運會的贊助商。青島啤酒的特點是清澈透明、呈淡黃色,泡沫清白、細膩而持久。青島啤酒的經營理念是銳意進取,做到奮發向上、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永不滿足。
E. 中國有那些老字型大小,他們的名稱都是什麼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遠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區即成為周朝的封國--燕國的都城。漢唐以後,為北方重鎮,成為當時經濟貿易的樞紐。公元1125年,金滅遼後,正式在北京建都,稱中都城。此後,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使這里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北京作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中華多民族文化在這里創造出了燦爛的人文景觀,而其中"老字型大小"商貿文化現象,就是這人文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老字型大小"的誕生,源於商貿的興盛。明定都北京後,永樂年間修築了"內城",嘉靖年間(1553年)又加築了"外城",基本形成了北京數百年的城市格局。 當時,大運河航運直達城內,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全國客商雲集而至,形成了以"西單、東四、鼓樓前"為鬧市的商貿中心。 據《明宣德實錄》記載,為活躍京城商貿,曾從南京動遷2.7萬商戶,於前門、鼓樓等地"招商居貨",建店置鋪,使各地商貨於京產銷。如今的蘇州胡同、鎮江胡同、陝西巷、山西街等,這些自明初至今未改的地名,印證了這一舉動。這時一些間鋪的"字型大小"也隨之產生。據傳,由明宰相嚴嵩寫匾牌的"鶴年堂"葯店、"六必居"醬園,是至今仍經營的"老字型大小",已有近500年歷史了。 清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北京的商貿經濟發展到鼎盛時期,如今馳名中外的老字型大小:"月盛齋"清真醬牛羊肉馬家老鋪、"烤肉宛"清真飯庄、"同仁堂"葯店、"馬聚源"帽店、"榮寶齋"及"湖廣會館大戲樓"等,均在那一時期聲名漸著,且數百年不衰。北京800多年特有的古都經濟中心的優勢,使眾多老字型大小得以生存發展,成為全國老字型大小著名而集中的地點之一。 "老字型大小"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文化現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使"全聚德"成為北京的象徵。而京城民間"歇後語",如"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葯--貨真價實"、"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等,生動地表述了這些"老字型大小"的"品牌"特色。 北京作為數朝古都和新中國的首都,歷代名人幾乎都在這時留下了蹤跡,而許多"老字型大小"都與這些歷代名人有著種種干係。遠至封建時代的皇帝重臣、學人名士,近到當代的國家領袖、社會名流,都為"老字型大小"增添了獨有的色彩,使北京的"老字型大小",成為"京城文化"的一脈。一些"老字型大小",已經編成了書,演成了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老字型大小"已成為北京的特色文化現象。 北京是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匯的大都市,北京的"老字型大小"並非"土生土長"。 大多數"老字型大小"都是山南海北、全國各地的人在京創建的,他融匯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種"大商業"景觀。這里既有蘇杭的綢緞、安徽的茶葉、江西的瓷器、廣州的海貨,也有山東的飯館、東北的烤肉、山西的葯店、山東的糕點……無論何方人士,來到京城,不僅能尋找到家鄉特色的"老字型大小"。 正是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型大小",匯聚成了京城"老字型大小"大商業文化的魅力。 "老字型大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創出了獨特的經營之道,成為一種知名"品牌"。這種"老字型大小"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它的"含金量"是難以估算的。過去,北京人有"頭戴馬聚源,腳蹬內聯升,身穿八大祥"一說。這就是品牌的魅力。 可惜,對"老字型大小"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文革"中,曾一度將這些老字型大小"更名換姓",其經營特色也被"批判"掉,使"老字型大小"受到慘重損失。 新時期以來,大部分老字型大小都恢復了原名,各自挖掘傳統品牌優勢,走上發展之路。 近些年來,有關部門對"老字型大小"的繼承和發揚,做了積極大量的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老字型大小"的市場競爭優勢,正越來越顯現。 開展對京城"老字型大小"傳統文化的研究,繼承和發揚"老字型大小"的特色經營之道,激發"老字型大小"在市場競爭中的活力,讓"老字型大小"成為京城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F. 中華老字型大小的來歷!!!!!!!超急!!!!!!!!!!!!!!!!!!!!
中華老字型大小(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的中國大陸的老牌企業。在1991年全行業的認定中,有1600餘家老牌企被授牌。2005年6月,中商合公布中華老字型大小認定范圍11222222222222徵求意件稿,表明中華老字字的認定工作在暫停14商務部在全國范圍認定100000家「中老字」,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名義授予牌匾和證書123
G. 中華老字型大小食品歷史
狗不理包子歷史簡介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的新點子:即使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凈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里錢的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於是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流傳到今天,真可謂久盛不衰呀!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