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景山的來歷
說一下民間的另一種說法,大家不妨大家聽聽,交流交流~
石景山的位置,在首鋼院內。為什麼叫石景山,傳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此地,經書被雨水打濕,情急之下,將經書攤開放在小山上晾乾,而此地就是位於首鋼院內的那個小山。 原名叫石經山 濕經山 取名為詩經山,石景山由此而來。
北京日報是這么說的:「石景山上的孔雀洞應當是藏經洞」,市文保協會的李新樂、翟連學、門學文把他們的論證結論告訴了記者。
據考證,首鋼院內的石景山有9個名字,如石經山、濕經山等,至今在山上留存了400年的碑刻中就稱之為石經山等,這些地名與石經暗合。
有人說孔雀洞是因為形狀像孔雀而得名,實際上孔雀洞名字的由來與佛教相關,孔雀王是佛教的護法神,而起這樣的名字是寄希望護法神保佑所藏石經萬載永存。石景山孔雀洞在半山腰,石室達不到20平方米,石室的樣子很奇怪,屬金剛寶塔型。「這樣的布局構造表明下面很可能有藏經,法門寺地宮也是這種格局。」門學文告訴記者。而最有神秘意味的是石室中的石佛,明顯屬於唐代風格,但石佛的手指卻指向下方,這是否意味著地下是真正藏經的孔雀洞呢?
是誰在石景山鑿洞藏經,現在這些經書還保存完好嗎?三位研究者告訴記者,有資料表明,石景山孔雀洞藏經是幽州盧龍兩節度使劉總所刻,但劉總本人殺父殺兄口碑很差,他藏的石經應當很難留下來,加上明朝嘉靖皇帝大規模滅佛,石經保存下來的可能性很小。三位研究者說,《佛說菩薩本行經》末尾提到了「馬鞍山洞」、「京西三十里小石經」和「盧溝橋東垠」等一些藏經地點,結合京西南雲居寺大規模藏經情況,這些說明古代京城應當存在一條藏經線路。這還有待於專家學者們的考證。
Ⅱ 石景山古城名字的由來
古城路:即古城大街。位於石景山區中部。南起石景山路,北接楊庄大街。因該路西鄰原古城村(今名老古城)得名。
Ⅲ 北京石景山區有一座叫石景山的山嗎
中國銀行北京市石景山區支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西街229號
乘坐399內環399外環472路527路598區間598路 到 八角西街北口 下車步行102米
乘坐318路 到 八角路 下車步行141米
乘坐399內環399外環472路527路598區間598路 到 石景山科技館 下車步行179米
乘坐527路 到 八角北路 下車步行322米
乘坐318路 到 八角路東口 下車步行353米
Ⅳ 北京各個區縣名字的來歷
北京市共有18 個區縣,現在的區域劃分和名稱大多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經調整後而確定的。談及各區縣名稱的由來,多有掌故。
四個城區的名稱是以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東城區: 位於明清時北京內城的東半部,大部分地區在東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東城區」;
西城區: 位於內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區在西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西城區」;
崇文區: 位於外城的東半部,在崇文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崇文區」;
宣武區: 位於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宣武區」。
四個城近郊區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區: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澤之地,並有人定居,被稱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積之處。以後這一帶逐漸形成集鎮,故名「海淀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而得名。
朝陽區: 解放初期叫東郊區,1958年改名為朝陽區,其得名源於地處朝陽門外之東。
豐台區: 在金朝時就出現別墅群,名曰「遠風台」。明朝時此處已出現村落,名曰「風台村」。另說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台,豐台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台之「台」,清朝稱「豐台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石景山區: 因境內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設區時因山而得名。 十個遠郊區縣原屬河北省,從1956年至1958年劃歸北京市,1960年開始重新定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除密雲、延慶兩縣外,其他八個「縣」逐步改為「區」。
通州區: 在金代時設州,是運河北端的終點,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漕運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順義區: 因隋朝文帝開皇年間突厥率領八部歸附(順從),朝廷將其安置之地命名為「順州」。另有一說是順義的「順」是根據地理形勢(地貌)而得名的,順義縣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盤,四周為平坦的田地,磨盤之上亦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順以此得名」。
平谷區: 因其地形三面環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房山區: 在金定都後,於大房(防)山建陵寢,後置「萬寧縣」,再後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
門頭溝區: 原名京西礦區,1958年設區時,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
大興區: 在金代設大興府,意思是宏大而興盛。元忽必烈把大興府的治所遷到今天的東城區大興胡同。清時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東城及東郊屬大興縣。
昌平區: 於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為昌盛平安之意。據《昌平山水記》所記:「漢齊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於此。」說明昌平的地名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
延慶縣: 早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改年號隆慶,由於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
密雲縣: 於春秋時在此建漁陽郡,東魏時因臨近密雲山(今河北省豐寧縣境內的雲霧山),得名「密雲郡」,以後曾被稱為「檀州」、「密雲縣」等。
Ⅳ 石景山區為什麼取名叫石景山區填地名
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
另一種說法,大家不妨大家聽聽,交流交流~
石景山的位置,在首鋼院內。為什麼叫石景山,傳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此地,經書被雨水打濕,情急之下,將經書攤開放在小山上晾乾,而此地就是位於首鋼院內的那個小山。 原名叫石經山 濕經山 取名為詩經山,石景山由此而來。
北京日報是這么說的:「石景山上的孔雀洞應當是藏經洞」,昨天,市文保協會的李新樂、翟連學、門學文把他們的論證結論告訴了記者。
據考證,首鋼院內的石景山有9個名字,如石經山、濕經山等,至今在山上留存了400年的碑刻中就稱之為石經山等,這些地名與石經暗合。
Ⅵ 石景山為什麼有山
地質原因啦,石景山好像有座石景山所以叫石景山!
Ⅶ 石景山除了是區名,還有座叫石景山的山嗎
是的石景山除了是個區名外,還有一座山叫做石景山,位置在西長安街的盡頭,廠東門繼續向西走,進場後到五一劇場,可以看到一個山的山頂又做類似於亭子的地方,那座山就是石景山
另外下八寶山地鐵後北面的山就是八寶山,據說山上曾經有八個寶貝,至於有哪些就不清楚了
Ⅷ 請教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區名的由來
從石景山出土的某塊墓誌銘上看,石景山原來叫"石經山",沒准有個象
雲居寺
一樣的
藏經洞
.
Ⅸ 石景山的由來
石景山,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的中西部,永定河的東岸,海拔183米。在歷史上曾有人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點歷史上描述為:「東臨帝闕,西瀕渾河」。其實「帝闕」即為紫禁城,「渾河」即為永定河(古稱桑乾河、盧溝河)。石景山在歷史上又被稱為石井山、石徑山、石經山、濕經山。
石景山歷史悠久,該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公元前311年。戰國時期,燕昭王建碣石宮(位置在今衙門口村北)招賢納士,樂毅等各國賢才相繼投奔,輔佐昭王復興大業。石景山之名被人們叫響應該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據石景山上1615年的《重修天主宮碑記》記載:「惟山雄峙一方,高接雲漢,鍾靈秀之氣,郁造物之英,真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因此,可以說石景山之名聞達四方應自此起。後來冠以區名也就理所當然了。
回12萬個為什麼: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應該不會路過北京,那時候的都城是西安,呵呵。
Ⅹ 北京石景山區衙門口的來歷是什麼
原名衙門口村:位於石景山區東南部。北起老山,南至永定河,為京西交通要道,清代此村設有一衙署,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