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婆餅」的名字的由來
而關於老婆餅的另一個傳說則源自於廣州的蓮香茶樓。去過廣州的人都知道蓮香茶樓是廣州名店,而潮州老婆餅則是它的看家點心。清朝末年,當時蓮香樓請了一位潮州籍的師傅。有一年他探親回家帶了許多蓮香樓的點心給家人,誰知他妻子在吃了點心之後大為不滿:「你們蓮香樓的點心還比不上我娘家炸的冬瓜角呢。」點心師傅聽了妻子的話,很不服氣:「那就把你娘家的冬瓜角做出來,跟我們蓮香樓的點心比一比!」第二天,妻子准備了一鍋冬瓜茸,用白糖、麵粉來做餡料,再用麵粉皮包成小角,放在油鍋里炸至金黃色。點心師傅嘗了一口,連聲贊好。回到廣州後,他把妻子做的冬瓜角帶給茶樓的師傅們品嘗。蓮香樓的師傅什麼樣的點心沒見過?可是,他們吃了冬瓜角後,都贊不絕口。蓮香樓的老闆知道了,也來嘗了一個。老闆說:「嗯,味道很好!這是哪裡的名點啊,叫什麼名字?」潮州師傅一時也回答不出來,其中一個師傅便說:「這是潮州師傅的老婆做的,就叫它『潮州老婆餅』。」
② 曲奇的來歷
曲奇的來歷和製法
曲奇餅在美國與加拿大解釋為細少而扁平的蛋榚式的餅干。它的名字是由德文koekje來的,意為"細少的蛋榚"。這個字在英式英語主要用作分辨美式餅干如"朱古力餅干"。第一次製造麯奇是由數片細少的蛋榚組合而成。據考據,是由伊朗人發明的。
製法
不同的種類的曲奇會有不同的軟硬度。有些曲奇甚至沒有完全煮透。曲奇有很多不同風格,如糖味, 香料味, 巧克力味, 牛油味, 花生醬味, 核桃味或干水果味.
曲奇的製造方法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的理論。盡管不同的曲奇各有特色,它們的煮法卻大同小異,皆是以大量的水作凝聚力量。這些水份用來使底餅變得盡可能薄(在這種情況下稱為"batter"),並能容許泡泡出現。而且在之後會加入大量的牛油和蛋,因其含有大量的油,這使得曲奇能在微波爐煮完。
烘過的蛋榚沒有太多的水份。與其蒸發及增厚混合物,不如讓其留下,使泡泡飽和而由蛋中的少量水份處逃離,而二氧化碳會因加熱而釋放。這個飽和過程製造了曲奇最吸引人的特性,就是爽快的口感。
種類
曲奇餅的製法有以下數種,
* drop cookies,需將餅干糊用湯匙舀起滴落烤盤上;
* rolled cookies,是將拌好的餅干糊用桿面棍桿平,再用cookie cutter(切壓餅乾的模型)切壓出各種形狀;
* refrigerator cookies,是較乾的餅干糊滾成棒狀放入冰箱冰過之後才做成餅;
* filled cookies,是餅干糊用手揉成圓球再包入果醬餡心。
③ 車輪餅由來故事名字
說到車輪餅,還真的要從清朝的乾隆皇帝和宰相張書玉說起。原來那個鎮上有個三巧店,全家三口。店主巧師傅手藝高明,待人和氣。顧客和鄉鄰特地送給他家一幅對聯。就是這幅對聯,差點給他家惹出事情來。
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遊山玩水,一路上興致高漲。這天,聽人說洋河鎮上風景秀麗而且還有美酒佳餚,就和張書玉二人,喬裝成有錢人模樣,乘著馬車趕過來。乾隆用眼睛一掃,發現這家店門口掛著副對聯:
善做江北面點,
巧作淮南佳餚。
乾隆鼻子里一哼,心裡有店不爽,「我那御膳房的名廚,也不敢誇此海口,真是太狂妄!」轉身就對張書玉說:「蠻子,把這幅對聯撕掉!」
張書玉急忙諫倒:「人家是小酒店,就算了吧。」
乾隆不理,走入小店,招呼巧師傅過來。巧師傅就滿臉堆笑地說:「客官,小店要是有不到地地方,還請過海涵。」乾隆道:「明天中午,我要在這里用餐。」巧師傅又笑到:「不知道客官要吃點啥,小店也好去采辦。」乾隆冷笑幾聲:「照我的車輪去做塊餅,要金黃酥甜咯吱,好看好吃又好聽,做的好,我就有賞,做不好,就砸掉對聯。」
多年來,不管啥名菜名點,巧師傅做的何止千種?可從來沒有看過又好吃又好看又好聽的車輪餅,他和老闆巧大媽商量了半天也沒有辦法。這時天色已經晚了,剛好女兒巧姑從外婆家回來。一到家,只見爹娘悶座在床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可把巧姑急壞了,這邊推推爹,那邊拍拍娘,催他們快吃飯。好一會巧師傅才有氣無力的說:「孩子,飯碗都快被人砸了,還吃什麼飯啊。」巧大媽接著把白天發生的事情講了一遍。
「說一千到一萬還是要吃飯啊,」巧姑娘邊笑著邊拿了兩塊冰糖硬塞在爹娘嘴裡。巧師傅那有心情慢慢化糖啊,三嚼兩咬好響。巧姑娘一聽來了主意,高興地說:「好了,別犯愁了,裡面可以放點冰糖哦!」「對,等餅做熟了在放,不然會化掉的。」巧師傅一下子開竅了,下床要動手。巧大媽說:「不忙,餡餅要加切碎了的生豬大油,才能鼓溜溜的好看。」巧師傅笑到:「也對,要用麻油和面,擀薄皮包餅,炸出來才香脆。」巧姑又想了個妙點子,說:「老用油塘太膩,餡餅摻些核桃仁,瓜子仁,紅綠絲,那就更好了。」
第二天中午,闊佬裝扮的乾隆和張書玉果然准時到店,巧姑把車輪餅輕輕的端上了桌。乾隆板著臉,夾起一塊左看右看,金黃溜圓,他咬了一口,甜穌香脆,嚼了嚼,果然嘎吱響。他本來想找借口砸店的。那知道卻落個老虎咬刺蝟--無從下口了。
張玉書輕聲說:「店家手藝高明,該賞啊!」乾隆找了台階下,「哈哈哈,好好,給賞。」於是,車輪餅便在這一帶名揚起來。
④ 狗澆尿的來歷傳說
說起狗澆尿的來歷,還和一名土族阿姑有關。從前有一個新媳婦過門,按照傳統,第二天早餐時都要露一手,但是有個新媳婦卻忘了從娘家帶來美食,只得匆匆忙忙進了廚房。她將面和油准備好,放在灶台上的面板上,剛准備和面,一隻小狗跳上灶台,一腳就把油壺踢翻了,清油在案板上流得到處都是。怎麼辦?新媳婦急中生智,連忙將麵粉倒在案板上將油吸干。然後和成油麵,撒上香豆粉,澆少許清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製作成螺絲狀,切成小段,擀成薄薄的餅。在燒熱的鍋中倒上約半兩清油,將餅放入,沿鍋邊澆上一圈清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顏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趕緊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清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就出了鍋。
熱騰騰的餅子端上桌,大家品嘗後,都說特別香,就問新媳婦是怎麼製作的,新媳婦不好把狗踢翻油壺的事情說出來,就說是狗把尿澆在上面的緣故。於是,人們就把這種薄餅叫做"狗澆尿"。也有人說,新媳婦在做這種餅的時候,一隻腳踏在灶台上,然後拿著一個小油壺一邊澆油,一邊烙餅子。被旁邊的鄰居看見了,戲稱她像狗撒尿一樣,所以把她烙出來的餅叫做狗澆尿。
當然,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解釋是,由於那時候油特別珍貴,人們捨不得多用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又稱狗澆尿油餅。青海地區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菜籽煎的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
初來青海之人,一聽「狗澆尿」還真弄不清到底是指什麼,只知道這是一種薄餅,而不知道為何會有如此「不雅」的一個名字。青海因受青藏高原地理條件和氣候的影響,糧食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因此,當地人的飲食也多以麵食為主,「狗澆尿」便是其中之一。
這「狗澆尿」雖說名字不雅,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在當地受歡迎的程度。要知道,它可是家喻戶曉的美食。為什麼一張薄餅會叫做「狗澆尿」呢?有一種說法是由它的特殊製作方法得來的。烙制「狗澆尿」時,要邊烙邊沿鍋的四周澆少許青油(青海當地產菜子油,青海人親切地稱之為「青油」),而且要反復地澆油,這一動作就酷似狗在撒尿一般,所以就有人戲稱這是「狗澆尿」。
在土族人家中,勤快的主人們往往不一會兒工夫就端上黃澄澄的狗澆尿,讓你吃一口餅,品一口醇香的奶茶。
現在很多餐廳招待客人都會隆重地推薦狗澆尿,一是由於餅色金黃美觀、甜香柔軟,二是能滿足賓客一探究竟的獵奇心理,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體驗青海的美食。
在2010年世博會時,狗澆尿作為青海風味小吃參加世博會,因名字不雅而改為「青海甘藍餅」。
製作方法
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菜籽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菜籽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菜籽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菜籽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
⑤ 信玄餅的由來是什麼
公園1568年明穆宗夢見同太祖共游南京夫子廟,行至王謝遺址烏衣巷,風雲變色,只見一隻猴頭身著鎧甲黃衫,手持兩柄太刀殺了出來,於是找來解夢先生........(省略1萬字解夢先生的烏龍解說)於是南下南京,無意間嘗秦淮綠豆酥,認為極為好吃,於是將綠豆酥出口到霓虹..........天皇又將神聖綠豆酥分賞賜諸侯.......然而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例如信長偏好蛋糕,對之不屑一顧;家康喜歡醬油拌的蕎麥面;但是信玄卻非常喜愛綠豆酥,就鼓勵領民建立斗酥工坊,綠豆酥工業就從甲斐地區茁壯成長起來...........................漸漸地人們發現綠豆酥加糖漿會使人安全感,就將糖漿澆與酥上,命名為「信玄餅」以感激信玄對霓虹豆酥工業所作出的不朽貢獻
來源http://tieba..com/p/1157354789?bd_source_light=1563095
⑥ sandwich和biscuits名字的由來(最准確!)
大約160年前,大不列顛人駕駛一艘帆船進入法國比斯開灣。突然海面颳起了風暴,帆船在驚濤駭浪中觸礁沉沒。船員們漂泊到一個荒島上。
人雖然活過來了,但是馬上面臨飢餓的威脅。小島上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充飢的食物。船員們有氣無力地躺倒在地上休息。突然有人想到沉船上還有不少麵粉,砂糖,和黃油,他們把這些東西搬下船,但是已經被海水浸透,都變成濕乎乎的漿糊了。面對漿糊,大家難以下咽,這時有一個船員想到用陽光曬大概是一個好辦法,他們把濕麵粉,砂糖,黃油攪拌均勻,並且捏成一個個小圓餅,放到岩石上暴曬,不過半天功夫,強烈的陽光把這些小圓餅都曬的又干又脆,船員們一個個吃的又香又甜。他們還給這種小圓餅取名叫做「比斯開小餅」。
一個月之後,一艘過往船隻終於發現了他們,遇難船員就用小圓餅招待他們。從此以後,小圓餅傳遍了全世界。現在英文仍然把餅干叫做「比斯開」(biscuit)。
三明治的由來
三明治——賭徒伯爵的午餐
我們都知道三明治是什麼。基本上就是用兩片麵包,中間夾了火腿、乳酪、蔬菜等,快速、營養又方便的食物。它不需要經過繁復的切洗烹煮的料理過程,是忙碌的現代人最容易打發一餐的方式。其實,當初發明三明治的人,的確也是個大忙人,不過他不是忙著工作,而是忙著賭博。
關於三明治的故事,得要追溯到1762年的英國。三明治(Sandwich)原是英國一個地名,這個地方有一位伯爵名叫約翰蒙泰格(John Montague),是個惡名昭彰的賭徒,終日流連在牌桌上。有一天,他已經馬拉松式的在倫敦的一傢俱樂部里賭了一天一夜,飯也沒時間吃。雖然肚子餓,可是嗜賭如命的他,手氣正好,當然捨不得離開牌桌去吃飯。由於這傢俱樂部也是個牛排館,於是他差人送來一些烤肉和乳酪,並且要用兩片麵包夾著,如此他才能用一隻手拿著吃,另一隻手還可以握牌,又不會把牌弄臟。
三明治伯爵四世的這個點子很快就流傳開來,大家紛紛要求要吃「跟三明治一樣的東西」,三明治這種食物因此而誕生。
到了1827年,經由伊麗莎白萊斯禮(Elizabeth Leslie)所寫的食譜,將三明治介紹到美國,也因此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
現在無論到任何一個美國的超級市場,都會有一個專櫃,專門賣用來夾三明治的切片火腿、火雞肉、烤牛肉、乳酪等的肉乳類製品(dairy);甚至美國的冰箱,也都有一個專門存放這些食品的抽屜。沒有時間做飯時,就花一兩分鍾做個三明治當午餐;父母都忙著上班的小朋友們,也可以很輕易地就自己做個三明治充飢。
三明治的始祖雖然是個賭徒,不過他的後代三明治伯爵十一世,卻很有做生意的野心,最近才跟好萊塢星球餐廳的創始人羅勃厄爾(Robert Earl,多巧,他的姓正好也是英文「伯爵」的意思)合作,在佛羅里達迪士尼世界開了第一家「伯爵三明治(Earl of Sandwich)」餐廳,並且正准備擴展成全國連鎖速食餐廳的計畫,下一家分店預計開在紐約的時代廣場。
在伯爵三明治餐廳里,承襲了伯爵四世當初自創三明治的概念——現點現做,客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麵包,然後由廚師們現做裡面的夾餡,熱騰騰的烤牛肉、融化到麵包里的切達(cheddar)乳酪,或是冒著香氣的蘋果煙熏培根,讓三明治不再只是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冷食,讓再忙碌的人們,也可以享受到有質有料的美味。
⑦ 餅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餅是各種麵食的總稱,由麵粉製作的食物,大多可稱作餅。 上古時期,祖先們以稷、黍、麥、菽、稻(五穀)等各種糧食為主食,由於尚未發明磨 盤,吃麵食的現象很少。 至西漢初年,有關麵食的文字記載就多了起來。相傳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將其父劉太公接至長安皇宮里安享清福,可本是山野村夫的老爺子過不慣錦衣玉食的皇家生活,整日里悶悶不樂。無奈中,兒子一道諭旨,按老家的格局,在京城裡建了一個村邑。不僅街道房屋、狗窩雞舍一仍其舊,就連酒肆餅鋪也原樣復制,可見當時吃餅的習俗已經十分盛行了。 魏晉以後,餅的花樣漸漸多了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種是籠屜蒸熟的,也就是蒸餅。開始時是死面的,之後人們發明了發面的方法,面餅就變得松軟可口多了,這就是今天饅頭的雛形。但蒸餅這個稱呼卻一直延續了很久,直至北宋時期,宋仁宗的名字叫趙禎,蒸與禎字音接近,為了避皇帝老子的名諱,於是蒸餅就改叫炊餅。《水滸》中,武大郎沿街叫賣的就是這玩意兒。之後人們又在其中夾了餡,就成了今 天的包子。 另一種是在火上烤熟的,叫做爐餅。後又撒上胡麻(芝麻),故又叫胡餅或麻餅,也就是今天的燒餅了。經過改進後,又出現了餡餅。 還有一種是直接下到水裡煮熟的,叫湯餅。就是把面揉制好了,直接揪下來,放到水裡煮熟就可以食用了,又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就成了今天的面條。 此外還有油炸的油餅、春餅、月餅之類的,都是在原先餅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 手抓餅源於台灣,台灣手抓餅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牽連,其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故名手抓餅。台灣手抓餅採用傳統的清宮秘技與現代加工工藝相結合而成,它不但極具生產效益;抓餅時十里飄香、口感外酥內嫩、色澤金黃、滿街飄香。聞著香、吃著更香,令人垂涎的香氣飛入尋常百姓家中。
⑧ 高笑美餅干名字的由來
高笑美餅干是韓國的
,高笑美餅干是直接採用諧音的 沒有什麼意義。
從字面上翻譯的話(香)( 笑容)
⑨ 青海地區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狗澆尿油餅,這個奇怪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關於「狗澆尿」這個名稱,青海省文史專家楊文盛先生娓娓道來。傳說有一名土族阿姑,是新媳婦過門,按照傳統,第二天早餐時要露一手,但她卻忘記從娘家帶來美食,只好匆匆忙忙進了廚房。面和油准備好,放在面板上,剛准備和面,一隻小狗跳上灶台,一腳就把油壺踢翻了,清油在面板上流得到處都是。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傳說故事。其實, 「狗澆尿」這個名字的來歷,據說和從前烙餅的方式有關,過去青海人家廚房裡的灶台都很高,女人烙餅的時候要一遍一遍用裝著清油的陶制小油壺往餅上澆油,由於灶台高,女人們身子前傾,一條腿便不由自主蹺起來,加之油壺里倒出的清油也是細細的一股,那個樣子看上去猶如狗撒尿一般,於是,青海人便將這種好看又好吃的油餅稱之為「狗澆尿」了。名字生動而形象,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