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崑山三角塔名字的來歷
以前路口有個三角形的塔型建築,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去百貨大樓或者汽車站經過時候還看到過,後來拆除了
㈡ 溫州鹿城得名由來
我們知道東晉著名學者郭璞在郭公山上選址始建溫州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這是一種吉祥的徵兆,這就是我們鹿城得名的由來.
相傳很早的時候,人們剛剛搬到這片土地來,大家都在忙著蓋房子。可很奇怪,房子總壘不起來,壘到一半的時候就會倒塌。人們試了很多的方法,都不管用。後來,一個長者說:我們去祈求神明吧!於是人們准備了很多祭品去祈求神明,相繼跪拜。神明感動了,說:三天後,會有隻神鹿經過,到時災難自然化解。人們聽後很高興,開心地回家了。三天後,真的有隻五彩神鹿口街鮮花,一片祥雲跟隨,奔跑著繞城而過。正如神明所指示,這個地方的災難過去了,人們蓋起了許多房子,開心長久地生活了下去。
㈢ 崑山的來歷
崑山因盛產」昆石「而得名。
很多城市地名由來是根據城市的山川命名的,但實際上,崑山境內並沒有這座山,反而是有一座叫玉峰山的山,而這座山盛產玉石,這種玉石十分被譽為「四大名石」之首,這種玉石叫做「昆石」,而盛產昆石的這座山也就被稱作崑山,「崑山」一詞由此而得來。
(3)崑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秦代設婁縣。南朝梁改崑山縣,以當時境內的小崑山(現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小崑山鎮)而得名;元代曾升為崑山州,明代復降為縣;清代因為人口眾多,稅收任務繁重,分為崑山和新陽兩縣;民國初年又重新合並。
崑山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公里,南北48公里,總面積931平方公里,其中超過24%是水面。
崑山地處太湖平原。全境地勢低平,河湖眾多,吳淞江、婁江橫穿東西。主要湖泊有西北部的陽澄湖,南部的澱山湖,澄湖,傀儡湖。其中陽澄湖是中國最著名的淡水螃蟹產地。
㈣ 崑山震川路的來歷有誰知道
只聽老師說過,與「歸震川」這個名人有關~~如果是崑山本地人的話,可以去東大橋邊上的那個公園看看~~我記得有一個碑的~~
㈤ 崑山為什麼叫鹿城
崑山自秦以來先後有過6個地名:婁(疁)、婁治、信義、崑山、新陽、昆珊。這些地名來歷考證如下:
1、婁(疁):崑山縣志和清《百城煙水》稱「以婁江得名」。《通典》稱「崑山,漢婁縣地,本因吳之婁門為名」。至正《崑山郡志》載「三江舊跡,謂東北入海曰婁江。今府城東關早婁門,其下七十里即古婁縣,皆以婁江得名。」
疁,較早見載於唐《吳地記》「秦置疁縣」。宋《吳郡圖經續記》稱「秦謂之疁」。紹定《吳郡志》稱「秦婁縣,又謂之疁。」因何而名,無考。康熙《崑山縣志》、道光《昆新兩縣志》則考證為,因與婁音相近而誤為疁。
2、婁治:萬曆《重修崑山縣志》載「漢王莽曰婁治,以縣有婁江得名」。
3、信義:因何而名,無考。乾隆《信義志》序載:「自蕭梁、陳、隋,為郡、為縣、為村、為鎮,世遠湮,無考矣。」 4、崑山:舊志稱「以縣有崑山,故名」。但山何處有兩說:一說境內馬鞍山即崑山。清《百城煙水》載「馬鞍山,在城內西北隅……其形似馬鞍故名。又以產良石(舊稱巧石、靈瓏石、玲瓏石、崑山石,今名昆石)其質如玉,秀巧靈瓏,故縣名崑山。」。二說山在華亭縣內(今屬松江)。崑山舊志俱稱以華亭縣內崑山而名。唐《吳地記》載「山,今在華亭縣西北二十三里,蓋割崑山之境以縣華亭,而縣名仍曰昆。」正德《松江府志》序述「因其他(崑山縣)有馬鞍山,俗誤為昆。」《讀史方輿紀要》載「崑山,在松江府西北二十三里,其西為長谷,亦曰華亭谷……。杜佑曰:華亭縣以華亭谷而名……。山(崑山)之得名亦以陸機兄弟(陸機、陸雲)生於此,取崑山出玉之義。蕭梁置崑山縣於山北,唐天寶中置華亭縣,始移治馬鞍山下」。依據上述二說,縣名因山而得已屬無疑,山在何處?第一種說法似有離史實。
5、新陽:乾隆《崑山新陽合志》、道光《昆新兩縣志》、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皆稱,以境有新陽港(亦稱新洋江、新陽江、青陽江、青陽港)而名。
6、崑山:清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太平軍佔領崑山時期,為避南王馮雲山之諱,改崑山為昆珊。
除以上縣名外,崑山尚有別稱「鹿城」、「玉峰」。
鹿城:相傳吳王壽夢好獵。今縣治西南傢具廠附近(舊稱卜山、亦稱土山),曾是其豢鹿狩獵之處,並建有城邑,名西鹿城,故有此別稱。民國《江蘇六一縣志》載「崑山……別稱鹿城,蓋以……舊有西鹿城而名。又稱玉峰。」
玉峰:源於縣治西北隅的馬鞍山。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載「縣中之山名馬鞍,產玲瓏石,如玉。故又名玉峰。」因昆石獨產於崑山縣,玉峰也就成為縣之別稱。宋朝凌萬頃編纂的崑山縣志就題名《玉峰志》。[/pre]
㈥ 崑山柏廬路名字的由來
網路一下
㈦ 蘇州名字的由來
蘇州名字的由來是隋朝楊堅開皇9年滅掉陳國後因吳州有姑蘇山,取「蘇」重新命名為蘇州。
隋朝建立後,改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隋開皇9年,即公元589年,楊堅消滅陳國後廢除吳郡重新建置,因為城西有姑蘇山的原因,改變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
(7)崑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騷亂頻繁,危及蘇城安全,故楊素於蘇城西南橫山(七子山)與黃山之間另築城廓,州、縣治悉移新廓,至今該處地名仍稱新郭。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復甦州為吳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縣制為郡縣制,吳州復稱吳郡。
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復吳郡為蘇州。7年(公元624年)將隋代遷出的州、縣治遷回原址。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蘇州為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稱蘇州。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蘇州成為吳越國的領地,改稱中吳府。後梁開平3年(公元909年),吳越王錢鏐分吳縣南部地另置吳江縣,吳江建縣自此始。
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元貞元年(1295年)升崑山、常熟、吳江、嘉定四縣為州。元末至正16年(公元1356年)張士誠入據平江,建大周政權,一度改稱隆平府,次年張士誠接受元朝封冊,復改為平江路。
明太祖吳元年(公元1367年),改平江路為蘇州府,隸江南行中二書省。永樂19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成為陪都,以江南為南直隸省,蘇州府屬之。
清以後改南直隸為江南省,置左、右兩布政使。蘇州仍稱府,屬縣不變,隸右布政使。
咸豐10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李秀成進駐蘇州,以蘇州為省會,建蘇福省,實行省、郡、縣三級制。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軍攻陷蘇州,恢復建置如舊。
清宣統3年(1911年)10月10日(公歷,以下同),辛亥革命爆發。11月5日,蘇州宣布獨立,原江蘇巡撫程德全自稱蘇軍都督,設都督府於蘇州。
㈧ 崑山名字的由來
崑山自秦以來先後有過6個地名:婁(疁)、婁治、信義、崑山、新陽、昆珊。這些地名來歷考證如下: 1、婁(疁):崑山縣志和清《百城煙水》稱「以婁江得名」。《通典》稱「崑山,漢婁縣地,本因吳之婁門為名」。至正《崑山郡志》載「三江舊跡,謂東北入海曰婁江。今府城東關早婁門,其下七十里即古婁縣,皆以婁江得名。」 疁,較早見載於唐《吳地記》「秦置疁縣」。宋《吳郡圖經續記》稱「秦謂之疁」。紹定《吳郡志》稱「秦婁縣,又謂之疁。」因何而名,無考。康熙《崑山縣志》、道光《昆新兩縣志》則考證為,因與婁音相近而誤為疁。 2、婁治:萬曆《重修崑山縣志》載「漢王莽曰婁治,以縣有婁江得名」。 3、信義:因何而名,無考。乾隆《信義志》序載:「自蕭梁、陳、隋,為郡、為縣、為村、為鎮,世遠湮,無考矣。」 4、崑山:舊志稱「以縣有崑山,故名」。但山何處有兩說:一說境內馬鞍山即崑山。清《百城煙水》載「馬鞍山,在城內西北隅……其形似馬鞍故名。又以產良石(舊稱巧石、靈瓏石、玲瓏石、崑山石,今名昆石)其質如玉,秀巧靈瓏,故縣名崑山。」。二說山在華亭縣內(今屬松江)。崑山舊志俱稱以華亭縣內崑山而名。唐《吳地記》載「山,今在華亭縣西北二十三里,蓋割崑山之境以縣華亭,而縣名仍曰昆。」正德《松江府志》序述「因其他(崑山縣)有馬鞍山,俗誤為昆。」《讀史方輿紀要》載「崑山,在松江府西北二十三里,其西為長谷,亦曰華亭谷……。杜佑曰:華亭縣以華亭谷而名……。山(崑山)之得名亦以陸機兄弟(陸機、陸雲)生於此,取崑山出玉之義。蕭梁置崑山縣於山北,唐天寶中置華亭縣,始移治馬鞍山下」。依據上述二說,縣名因山而得已屬無疑,山在何處?第一種說法似有離史實。 5、新陽:乾隆《崑山新陽合志》、道光《昆新兩縣志》、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皆稱,以境有新陽港(亦稱新洋江、新陽江、青陽江、青陽港)而名。 6、崑山:清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太平軍佔領崑山時期,為避南王馮雲山之諱,改崑山為昆珊。 除以上縣名外,崑山尚有別稱「鹿城」、「玉峰」。 鹿城:相傳吳王壽夢好獵。今縣治西南傢具廠附近(舊稱卜山、亦稱土山),曾是其豢鹿狩獵之處,並建有城邑,名西鹿城,故有此別稱。民國《江蘇六一縣志》載「崑山……別稱鹿城,蓋以……舊有西鹿城而名。又稱玉峰。」 玉峰:源於縣治西北隅的馬鞍山。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載「縣中之山名馬鞍,產玲瓏石,如玉。故又名玉峰。」因昆石獨產於崑山縣,玉峰也就成為縣之別稱。宋朝凌萬頃編纂的崑山縣志就題名《玉峰志》。
㈨ 有誰知道崑山的特色面奧灶面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奧灶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崑山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綉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虛心徵求意見,精心烹飪製作,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面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此面金口賜了「奧灶」的名字,這是傳說,並無實據。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顏復興面館又小又舊,黑咕龍冬;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語,就是不太干凈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不徑而走。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鮮異常。其次在於餃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鹵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㈩ 崑山論壇的歷史由來
目前崑山論壇ksbbs日均發貼超4萬貼,日獨立訪客人數11萬左右,日PV訪問量130萬-150萬之間。
附崑山論壇國內媒體影響力及獎項介紹:
一年一度的中國互聯網站長年會,是國內互聯網業最高榮譽會議,相當於互聯網界的「奧斯卡」。每屆都會頒發特別榮譽獎項,以表彰過去一年互聯網領域快速成長、成就傑出的優秀站長和地方網站。2009年5月17日,「崑山論壇」榮膺「2009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大地方性互動網站」
2010年12月1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超三千名知名社區站長共聚一堂,參加由阿里巴巴、支付寶和PHPWind在杭州共同舉辦的「2010年度風雲地方門戶評選」活動,崑山論壇又榮獲「2010中國風雲地方門戶」 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創業先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