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38號車評中心
個人感覺38號這種的人這種的節目真是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首先,做測評是件很讓人糾結的事,「客觀中立第三方」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看有些人的回答覺得38號的太主觀,其實這個問題也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38號確實總是在說日本車好,總在說美系性能,但是換個角度,豐田本田發動機的故障率確實就是低啊,美系的肌肉車或者說pony car確實就是高性能啊,那這到底是他太主觀還是他只是在陳述事實?
2. 如何評價38號車評中心
很多人都愛車,更有一些土豪乾脆買一些限量版的車屯起來!這就有點刺激到我們這些窮屌絲啦!但是沒有辦法!來說一說38號。
首先
38號,真的很好,手動駕駛大降檔的先進技術填補石油非常到位,腳趾的解釋雖然他等的是86,它必須比一般民用汽車的性能,我沒有86,我只能談論普通公民司機波降檔填充油,用腳趾的感覺,也是提醒球迷,普通民用車剎車和油門位置設計更加微妙,制動器通常更高。
總結
總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是不被理解的,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對,其實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幫助愛車的人士了解一些車的優缺點真的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
3. 咋上38號車評中心
優·酷。。。微····博!都有
4. 為什麼我覺得38號車評中心,做的挺好
敢於說實話
自己買車測試,不受到廠家限制
他從來不接受廠家的廣告
他把消費的利益擺在最前
個人經濟實力強
5. 38號車評中心主持人李天揚跟哈佛有仇嗎
李天陽做的38號車評中心,自我的標簽就是主觀車評,個人觀點傾向明顯也很正常。38干貨還是挺多的,而且不像其他媒體那樣不痛不癢,不敢得罪人。
在中國汽車評界,難道不應該有一個遵從自己內心的人嗎??若我們每個人都能表達出自己心中的好車標准,才能引發我們對造車、用車、評車更多的思考,讓中國的汽車擁有自己的體系和成長。
6. 38號車評中心什麼樣
個人感覺38號這種的人這種的節目真是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7. 被38號車評中心誇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被認可。
38算是行業里比較客觀的人
不怕得罪人,敢於說實話
如果能得到他的誇贊。說明你在這個領域得到他的高標準的認可。
8. 38號車評中心的介紹
38號車評中心是由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揚)創立的一檔獨立製作並在網路播放的汽車評測類節目。
9. 如何看待38號車評中心對奧迪A4L、寶馬325Li和賓士C260的橫評以及結論
我看到過有的人稱38為「原教旨主義車評人」,當然,沒人准確地給這個詞下過定義,按我的理解,造詞的人大概是想表達一種觀點,即38號在評車的時候更加側重於甚至完全注重於「車」本身,也即把車當做純粹的車,而刨除其他一切因素。
所以38就是這樣一個車評人,他有自己的原則和一整套的標准,如果要我總結一下他對一輛車的評價標准,我認為是:機械素質決定一切。一輛其他方面很好但機械素質不好的車可以說被他一票否決。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以前的38在這一點上貫徹得更加徹底,隨著人氣的增長等等原因,他的風格相比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有的人說他不犀利了,有的人說他妥協了。
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車不止是各個部件的堆砌,作為民用領域結構最復雜、價格最昂貴的工業品之一,無論你樂不樂見,車都不止機械素質一個方面的指標,它就是包含了其他許多東西,比如他在視頻里提到的品牌附加值。
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奢侈品牌的衣服並不一定比地攤貨耐穿耐臟,有時候甚至連樣式都可能是地攤貨更好看,1818報道過很多奢侈品用了沒多久就各種問題的新聞,但人們在掏錢購買奢侈品的時候真正看中的並不是這些實用性上的指標,人們看中的是它的品牌附加值,和這種附加值能帶來的社交附加值,也就是穿了它你更有面兒了,人家看你眼光不一樣了,你的社會地位無形中提升了。
車也是一樣,車仍然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BBA也好,凌志窩窩打折凱也好,身為所謂的豪華品牌,他們賣的不光是成千上萬個零件組合起來的工業品,他們賣的是各類附加值,目標受眾是願意為這些附加值掏錢的人。
看完38的測評你說這些人傻,這些人不懂車,但說到底,什麼是「懂車」?當我們說一個人「不懂車」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說:看啊,他買了一輛機械素質很差的車。這時候的「車」,就是38號心中的那個車,是純粹的車,不帶任何附加值的車,雖然我不是很喜歡貼標簽,但為了便於表述,我想借用開頭那個詞,這些人的觀點屬於汽車原教旨主義。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純粹是想說這樣的人以38為代表,看重一輛車的機械素質。
而當你換個角度想,如果你買車的目的就是獲得它給你帶來的附加值:你可以開著它去把妹;你想開著它去參加同學聚會,然後享受周圍人羨慕的目光和奉承的話語;你想開著它衣錦還鄉,讓父老鄉親都誇你父母有福氣,這時候你正確的選擇應該是什麼?我認為如果這時候你買一輛機械素質很高,但附加值很低的車,才是這種情況下的「不懂車」。
這個不懂,指的是你並沒有想明白這輛車應該給你帶來什麼,究竟是更好的駕駛感受,還是更好的附加值。於是就會出現買了之後心中暗自後悔,卻又無可奈何,只能不斷強化對這輛車優點的認知來自我安慰,這樣的心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也可以用於在意機械素質卻買了豪華品牌的人,這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我的說法是建立在「機械素質」和「附加值」對立的基礎上的,即機械素質好的車附加值一定差,附加值高的機械素質一定不好。
現實生活中是這樣嗎?從現在的車市看好像還真是這樣,至少在一定價位以下是這樣。38在上次視頻里連連發問:寶馬為何要以犧牲機械素質的方式來換取其他方面的提高?在車企普遍通過各種手段(比如平台化生產、家族化設計)來降低成本的當下,這也許還真是一對矛盾。
YYP曾在一期節目里說,一輛車的價格、體驗感、可靠性三者不可兼得,體驗感和可靠性好的車價格就一定不美麗,價格不美麗導致的結果就是銷量不美麗,對各個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車企而言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有人說BBA賣得也不便宜了,為什麼不能兼顧?我覺得這可能和38在最後提到的定價體系有關系,為了維持品牌形象和品牌高度(這和品牌附加值息息相關),BBA既不可能大幅度提價,也不可能大幅度降價(大幅度降價指的是至少要和普通品牌保持一定的價格差),在利潤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其中一個因素的指標,就必然會導致其他因素的指標有所下降,在一定價位水平下有所對立也就能夠理解了。你問那為什麼不肯讓點利做到兼顧,如果你是賓士老總,原來一輛車賺100塊,現在為了兼顧只能賺80,賣一萬輛就少賺了20萬,換你你樂意嗎?在消費者還能忍受的程度下,保持100利潤的同時提高消費者更關心的A因素而降低B因素,何樂而不為?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也是企業遵循利潤最大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