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泰山有哪些景點
泰山的景點有:岱廟、花樣年華景區、泰安老縣衙旅遊文化景區、泰安方特歡樂世界、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等等。
1.岱廟
岱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岳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壇廟建築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體現了漢族作為農業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布局與構建同宮殿建築一致,建築體制略有簡化。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方特歡樂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岱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山花樣年華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老縣衙
㈡ 祖國山川名勝名稱大全
中國的地形起伏很大,有八千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也有低於海平面的吐魯番窪地。總體來看,山地分部廣泛,算是一個多山之國。中國大部分的山脈都起源於最西邊,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由此向東延伸大致可分為北、中、南三支。
北支延伸為貫穿新疆中部的天山,把新疆地方分隔成南北兩個大盆地,北邊叫准噶爾盆地,南邊叫塔里木盆地。南支延伸為喀喇昆侖山,再向東延伸為喜馬拉雅山,是中國和印度、尼泊爾、不丹的界山,其中,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由此向東,山勢轉成南北走向的縱谷區,高山深谷相間排列,井然有序。中支為昆侖山,向東又分為兩脈。北脈進入甘肅為祁連山,由此再分兩股,向東走為秦嶺,是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同時也把中國東半部,分為北方和南方。向北走為賀蘭山,再向北走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南脈進入青海省為巴顏喀喇山,是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由此再向東南繼續延伸,最後成為南嶺,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
除了這些高山外,中國還有許多名山。在東北有和韓國為界的長白山,東南福建的武夷山。另外,山東泰山、陜西華山、湖南衡山、山西恆山、河南嵩山,自古以來就是鎮守地方的五大名山,號稱五嶽。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風景優美,更是旅遊必經的名山。
台灣在亞洲大陸板塊和太平洋地棚的邊緣地帶,是個質地年輕的高山島。島上主要山脈是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這是島上東西河川的分水嶺。其中,玉山是台灣第一高峰,有三千九百五十多公尺。
由於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所以大部分的河川由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中國主要大河由北到南分別是;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
黑龍江是中國與俄國的界河,水量豐富穩定,但是每年冰凍期達半年之久,又是界河,因此航利不大。介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由松花江和遼河所沖積的大平原,土壤肥沃,是中國重要的谷倉之一。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流經北部黃土高原地方,因水色黃濁而得名。黃河上游不能航行,下游因為泥沙堆積,河床高出兩岸平地,春季河水解凍,夏季雨量增多,往往造成很大災害。只有在中遊河套地方才有灌溉、航行的價值。從歷史發展來看,黃河流域是中國文化發源的地方。淮河也有和黃河相同的水患問題,不過由這兩條河流所沖積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也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地區。
長江又叫揚子江,因為長而得名,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亞洲和中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經中國的中部地方,是中國最有經濟價值的重要河流。長江流域是中國糧食主要生產區,其中以四川盆地、洞庭盆地、鄱陽盆地和長江三角洲最有名。四川盆地在長江的西段,因為有嘉陵江、岷江、陀江、長江四大川流經期間,所以叫四川。由於河流多,灌溉容易,加上土地肥沃,物產非常豐富。洞庭盆地在長江中段的西邊,以洞庭湖為中心。盆地內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貫穿其間。鄱陽盆地在長江中段的東邊,以鄱陽湖為中心。盆地內也有贛江、昌江、信江和修水貫穿其間。這兩個盆地與長江下游的三角洲,湖泊、河川密怖,是中國有名的「魚米之鄉」。長江上游在四川和湖北兩省之間,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是長江切割巫山所形成的三個峽谷,蜿蜒曲折、峭壁聳立,風景秀麗,名聞中外。中國政府正在這里築霸,開發長江的水利價值。
珠江是由廣東境內三大河川;東江、西江、北江匯流後的大河。因廣東省簡稱粵,所以又叫粵江。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南方富庶的平原,但因為人口太多,生活不容易,因此從明朝、清朝以後,人口大量移往海外。
另外,中國西南方有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河川,如: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還有許多沒有出海的內陸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便是。
台灣因為地形狹長,中間高山的關系,河川分別向東西兩邊流入太平洋與台灣海峽。西部的河流比東部的長,但最長的濁水溪也只有一百八十六公里,其次是高屏溪、淡水河等。台灣各河流的共同特徵是;河川坡度陡急,雨量影響著流量,大雨時洶涌下沖,乾季時只有涓涓細流,甚至河床乾涸,沒有航行的價值。不過,由於雨量豐沛,河川上游蘊藏著豐富的水力,如大甲溪的德基、谷關等水庫是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系統。
㈢ 山東的泰山是誰起的名字
東岳泰山 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岳遵,岳為東最」。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我國歷代的封建帝王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里流連觀賞,吟詠贊嘆。到泰山,既可以飽覽歷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異峰突起在華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我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准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類型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岩」。泰山雜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岩中的岩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 「泰山天下雄」之譽。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游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布在山後的「奧區」。 岱廟坐落在泰山腳下,為泰山的正廟,創建年代久遠,有「泰即作畤」、「漢亦起宮」的記載,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擴建和重修,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規模設計上,岱廟仿照古代帝王皇宮建造,雄偉庄嚴、金碧輝煌。天觀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共稱我國三大宮殿式建築。我國歷代有72個皇帝在這里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岳泰山之神」加冕封號。殿內現在還存在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東岳大帝出巡和回鑾的情景,其場面陣勢浩大,人物形態逼真,是稀見的藝術珍品。岱廟中古碑刻石如林,書法遺跡密布,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於公元前209年下的詔書,現僅殘存10個字。 登泰山原有東、中、西三條路。自隋唐以來東路逐漸廢棄,僅剩中、西兩路,於是原來的中路就成了現在的東路。到泰山的遊客大多習慣從東路開始登山,沿此線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頂,行程近10公里,有約7000級石階可登。岱宗坊是東路登山的門戶,其餘文物古跡多集中在道路兩旁,主要景點有景色如畫的王母池、富麗堂皇的紅門宮,以及萬仙樓、斗母官、三宮廟等;過了三宮廟,向東北拾階而行,可達經石峪,這里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齊石刻佛教《金剛經》,全文隸書,字大約50厘米,字體遒勁,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雖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現在仍存留著1000多字。從經石峪折回正路,過柏洞後,山勢漸陡,在群峰對峙、峭壁矗立之處有懸崖欲墜的壺天閣,經「回馬嶺」、「峰迴路轉」石坊,邁過步天橋,越十二連盤就是中天門。中天門也叫二天門,海拔847米,正好為旅程的一半,它處在山腰間,仰觀泰山陡立,雲梯高懸,南天門遙遙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蒼翠,汶河流水似一條玉帶;東西中溪山群峰對峙,西面鳳凰嶺蜿蜒起伏,令人心曠神怡。從中天門起山勢越來越陡,過造型古樸的雲步橋,經古樹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陽洞,這里既能看到「斬雲劍」、「飛來石」等奇異山石,觀賞「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緻,又能品味歷代題字刻石。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人們就稱它為「五大夫松」。據說原樹已在明乙歷年間毀於山洪,現在的松樹是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補植的。後人因將五大夫松誤認為五棵松樹,就補栽了五棵,還修一個亭子,名「五松亭」。現在這五棵松樹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傳說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見證,它有「俯望」、「迎人」之態,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陽洞,因其朝陽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對松山,也叫「萬松山」,這里雙峰對峙,萬松疊翠,下臨千仞深淵,上蔽千年古松,亂雲飛渡,觀松聽濤,景味異常,乾隆曾稱之為:「岱嶽最佳處。」從對松山到南天門,行程不過1000米,卻要攀登石階1954級,相對高度達400米,幾乎垂直上下,這就是登泰山的最艱險之處——十八盤,三個 「十八盤」稱之為「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十八盤始懸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當地有一名俗語:「到了十八盤,遊人心裡寒。」 屹立在十八盤之首的就是南天門,是岱頂第一名勝,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回首俯視,「天梯」高懸,雲濤洶涌,涼風徐徐,遊人似覺悠悠欲飄,進入「仙界」。岱頂景色雄奇壯麗,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廟、日觀峰、瞻魯台、探海石和月觀峰名勝古跡。登泰山極頂,可盡賞 「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四大奇觀。當年孔子游泰山時,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譽。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更是膾炙人口。 岱頂以北的岱陰,有幽徑清溪,怪石突立的後石塢,挺拔奇秀的天燭峰,尤以「石塢松濤」最佳。這里幽深雅靜,人跡罕至,素有泰山「奧區」之稱。 黑龍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勝,三道瀑布飛瀉直下,瀑以潭名,叫龍潭瀑布。潭上的長壽橋宛若長虹橫跨西溪,橋下懸岩百丈,溪水奔騰,像傾倒萬斛珍珠,水花四濺,如雨似霧,水聲如擊鼓撞鍾,山鳴谷應。清光緒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書一幅楹聯雲:「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普照寺位於環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寧靜幽雅的青山懷抱之中,是泰山現存最好的佛教寺廟。位於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靈岩寺,始建於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現在的靈岩寺是唐貞觀中至大寶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羅漢泥塑,它無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態不同,性格各異,膚色、表情、動作、衣著均不雷同,神態逼真,氣質刻畫入微,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線天」、「對松橋」、「五步三泉」、 「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雪」等勝景,難怪明代學者王世楨稱「靈岩為泰山背最幽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其游」。
麻煩採納,謝謝!
㈣ 最喜愛的旅遊勝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點
路線:
自駕車到山東省濟南,從濟南再到泰安市,到了泰安,就可直接到泰山入口。泰安是旅遊城市,交通方便。
推薦行程:
第 1 天
岱宗坊 - 紅門(一天門) - 斗母宮 - 經石峪 - 壺天閣 - 中天門 - 十八盤 - 升仙坊 - 五大夫松 - 望人松 - 南天門 - 大觀峰 - 天街 - 探海石-雲海玉盤 - 日觀峰
早上從岱宗坊開始游覽經紅門觀賞沿路的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直到中天門,下午登千級石級十八盤觀賞升仙坊、五大夫松、望人松等景觀,隨後到南天門觀賞大觀峰、天街、探海石、日觀峰等景觀。
第 2 天
玉皇頂 - 黑龍潭 - 扇子崖 - 普照寺 - 馮玉祥墓 - 岱廟
凌晨在玉皇頂看泰山日出,隨後沿西路下山游覽黑龍潭、扇子崖、普照寺以及馮玉祥墓,出山後可再去岱廟。
購物:
肥城桃、泰山板栗、寧陽大棗,並稱「泰山三大特產」;沉香獅子、溫涼玉、黃釉瓷葫蘆,並稱「泰山三寶」。此外,泰山參、泰山核桃、泰山大貨山楂、泰山紅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稱小白梨)、三岔紅星蘋果、鹿角菜以及「中國八珍」之一的赤鱗魚等,亦小有名氣。
物品准備:
山上很冷,多帶些衣服,雨衣,雨傘,山下晴,但是山上可能會下雨!
餐飲:
白菜、豆腐和水,並稱「泰山三美」,可見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歷史之悠久。歷代帝王來泰山,均「食素齋,潔身養性」,以示虔誠。僅豆腐宴一項就有150多道菜。泰安風味亦小有名氣,著名的有泰安煎餅、巧炸赤鱗魚、白蜜食、醬包瓜、醬磨茄、泰山牙棗、烤地瓜等,不可不嘗。
住宿介紹:
泰山頂上有各種檔次的住宿,三星級「神憩賓館」 標准間門市價500元(淡季可砍到300元),還經常客滿,不過也有照床位算的,每位100元,最好能在上山前打個電話預訂,電話:0538-7937004。此外,岱頂天街還有一家一星級的仙居賓館。山上私人小旅館最低10元的疊床還算干凈,山上經常斷水,要洗澡是不行的,一些旅館以「有水」來招徠生意,可信度值得懷疑。晚上上山可能會沒地方住了,要租軍大衣,5―15元/件,清晨看日出時也可禦寒。泰山腳下的泰安市,無論是價格,還是賓館設施,都要比山上更勝一籌。主要星級賓館有:東岳大街的「泰山華僑大廈(四星級)」、紅門路岱宗坊的「泰山賓館(三星級)」、岱宗大街210號的「泰山大酒店(三星級)」、虎山東路北首的「瑤池大酒店(二星級)」等。
泰山簡介
泰安市境內的泰山,又稱東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它在山東省中部,津浦鐵路的東側。因位於我國東部,故稱東岳。泰山山勢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嶽之首,故古時被稱為「五嶽之長」、「五嶽獨宗」「五嶽獨尊」。泰山直到距今一億多年,才比較快速抬升,到距今約三千萬年左右,泰山的輪廓才算基本形成。泰山,氣勢磅礴雄偉,並以名勝古跡眾多蓍稱於世,歷代帝王對泰山都非常尊崇,相傳古時候有七十二代君主的興起,都是在泰山上會諸候,定大位的。從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九年登上泰山封禪以後,秦二世胡亥,西漢武帝劉徹,東漢光武帝劉秀、章帝劉達 安帝劉戶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等都曾登上泰山進行過封禪。其中漢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歷登山六次。泰山不但為歷代的封建帝王所尊重,也為歷代的文人騷客所敬仰。周朝的孔子,魏時的曹植,漢時司馬遷,晉朝陸機等都在這里留下了贊頌泰山的詩文。歷代文人稱贊泰山的詩詞歌賦約一千餘篇,題字刻石,到處可以見到。泰山,峰巒起伏,幽谷深壑,瀑布流鳴,雄中藏秀。泰山的主要風景名勝有:天門雲梯、萬仙樓、中天門、雲步橋、對松山、仙人洞等。主要文物古跡有山麓的殿廟寺院及以上的玉皇頂、紅門、斗母宮、五松亭、南天門等。泰山的古老歷史,不僅僅表現在泰山本身具有的大量名勝古跡,而且也表現在泰山周圍的文化。泰山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均離泰山很近。泰山周圍的物產也是很豐富的,如在礦藏方面,有煤、金、白石英等,在林木方面 有松柏銀杏等各種樹木二百多種。古老的泰山,群峰拱岱,古跡遍布,文物薈萃,在漫長的歲月中,滲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從而使泰山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它不愧是東方文化的定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 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 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泰山,無論從科研,保護還是從審美價值看,都具有突出的特點,因而它不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也獲得了無數游覽者的喜愛。泰山景觀雄偉壯麗,主峰傲然拔起,環繞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構成了群峰拱岱,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 西溪 三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天燭峰,桃花峪三條大谷,六條大谷溪分別向六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化分成六個不規則區域,六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著名的幽、曠、奧、秀、妙、麗的六大旅遊區。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多從中路緣石級而上,因此中路被稱作「登天景區」,又由於此路深幽,故亦稱「幽區」。泰山岱頂海拔1500餘米,有日觀峰、月觀峰、丈人峰、象鼻峰簇擁著,亦有碧霞祠,玉皇廟 瞻魯台 仙人橋襯托著,站在此處放眼遠望,群山 河流 原野 城市盡收眼底,且時常可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 「黃河金帶」和「雲海玉盤」四大奇觀,是為泰山「妙區」,而泰山之陽的山麓部分,由於古人活動甚多,人文景觀極為豐富,亦是游覽的好去處,人稱「麗區」。「幽 曠 奧 秀 妙 麗」便是泰山神秀精髓,它既是天成,又有數千年無數勞動者的構築。泰山首先以其雄偉恢宏,端莊肅穆,渾厚質朴,清秀娟麗的自然形體,成為人們審美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人們又將自身的審美理想賦予了泰山,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化於泰山的各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之中,使之成了中華民族審美創造的結晶。
㈤ 泰山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1、十八盤
十八盤之於泰山,正如八達嶺之於長城;兵馬俑之於西安,它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更是泰山最值的一走的景點。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山路統稱為「十八盤」,共有1600多級台階。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後473級為緊十八盤。
㈥ 五大名山,五嶽指哪五嶽
五嶽
五嶽(Five
Famous Mountains),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北嶽恆山(海拔2016米,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西嶽華山(海拔2155米,位於陝西省華陰市)、中嶽嵩山(海拔1512米,位於河南省登封市)。五嶽景色各有特點,受到許多遊客的青睞,許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經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三山五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山。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全世界。
俗語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
由來
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周禮》成書於戰國後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們認為五嶽的思想是糅合夏代、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
東岳泰山五嶽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
封禪的理論估計起源於東周春秋戰國時代。而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到了唐代和武周武皇武則天,封禪活動在中原中嶽嵩山。經過封建帝王的封禪歷史,五嶽的地位更高了。
中國的世界名山不少,三山黃山、廬山、峨眉山,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稱,唯獨這五座山尊為「岳」,不是沒有道理。拿東、西、中三岳來說,都位於萬里母親河黃河岸邊,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和繁榮的地方。五嶽在我國雖不是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了。「詩經」中有「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於天」等詩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時,由於受到當時一些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對天下名山全面考察,當然也就無法「擇優錄取」了。
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千百年來,皇帝在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這里修行念經,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願,名人雅客也喜歡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嶽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五嶽更加有名了。難怪人們登五嶽後,會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的慨嘆。
傳說
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說始於漢武帝。唐玄
宗、宋真宗封五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尊五嶽為神。漢宣帝定的五嶽中以安徽省天柱山為南嶽,河北省曲陽縣的大茂山為北嶽,後始改以湖南省的衡山為南嶽,隋以後成為定製。明代又以山西省渾源縣的恆山為北嶽,清代移祀北嶽於此。五嶽均有寺廟名勝多處。
五嶽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開始在五嶽修建佛寺、道觀,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稱「大帝」、「神君」等)作為掌管該岳的最高神祇。這幾座山上的天然風景亦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山信徒游覽。於是,五嶽又成為中國以山嶽自然景觀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觀並存。宋以後,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會勢力彼此展開爭奪。到明清時期,南嶽、北嶽和中嶽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東岳和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國人論風光必曰三山五嶽。「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跡」;而「五嶽」則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雖然五嶽不是我國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顯得格外險峻了。《詩經》中有「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於天」等詩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嶽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嶽既不愧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岳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東周文人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而唐代詩人杜甫則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西嶽華山,險居五嶽之首。「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上天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峰嘆。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寶,「懸空寺」便隱匿其中。中嶽嵩山雄險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在中嶽嵩山留下了覆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奧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貌」互補爭艷。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恆山如行,嵩山如卧。早已聞名於世界。
「五嶽」被譽為中國的「五大奇觀」。
淵源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
「岳」在東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岳」。後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岳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起來了,便出現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據道教典範《洞天記》雲:「黃帝畫野分州,乃封五嶽。」黃帝遠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圖不出中原黃河流域,黃帝是否封岳無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現了四岳是無可置疑的。
歷史上各朝京都雖屢有變遷,均不出豫、晉、陝、三省范圍,其所封四岳都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春秋產生了「五行」之說,戰國時頗為流行。由於陰陽學家鄒衍等人的大力宣揚,「五德終始論」越來越盛。「五嶽」之說才應運而生,故《詩話》曾說:「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嶽。」
中國岳山稱名始見於《尚書》。《尚書》有東、西、南、北四岳,而無五嶽。四岳山名見於經書者唯有東岳岱宗。《周禮·大宗伯·大司樂》始言五嶽,而不言為何山。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才對名山大川較翔實可靠地總結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變過程:「因為夏、商、周的國都都在黃河與洛水之間,所以嵩山為中嶽,其他四岳各隨其方,四瀆都在山東。至秦稱帝,建都咸陽時則五嶽、四瀆均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不可勝紀。及秦並天下後,才有了明確規定:自河南省崤山以東為名山五,即嵩山、恆山、泰山、會稽、湘山;大川二,即濟水和淮河。」
綜上所述,漢之前五嶽之制因勢而異,各有不同。西周建都於豐、鎬,以華山為中嶽:東周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以後,又以嵩山為中嶽,華山為西嶽。只有東岳泰山和北嶽恆山稱呼未變。至漢武帝時,才正式創立五嶽制度,並登禮天柱山封為南嶽。據《漢書·郊祀志》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頒發詔書,確定以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嶽,霍山(即天柱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朝後,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定湖南湘江之濱的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北嶽恆山在漢、唐、宋時,皆在山陽的河北曲陽登禮。至金、元、明、清諸代建都於北京,曲陽之山在京城之南,與北嶽名稱不符。而恆山主峰天峰嶺位於山陰的山西渾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稱渾源恆為北嶽,但因路途遙遠,祭祀仍在曲陽。直到清代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根據禮臣的建議,改招北嶽於渾源。
東岳泰山
「山以岳遵,岳為東最」。我國歷代的封建帝王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里流連觀賞,吟詠贊嘆。到泰山,既可以飽覽歷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異峰突起在華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
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我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准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類型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岩」。泰山雜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岩中的岩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
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游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布在山後的「奧區」。
西嶽華山登泰山原有東、中、西三條路。自隋唐以來東路逐漸廢棄,僅剩中、西兩路,於是原來的中路就成了東路。到泰山的遊客大多習慣從東路開始登山,沿此線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頂,行程近10公里,有約7000級石階可登。岱宗坊是東路登山的門戶,其餘文物古跡多集中在道路兩旁,主要景點有景色如畫的王母池、富麗堂皇的紅門宮,以及萬仙樓、斗母官、
三宮廟等;過了三宮廟,向東北拾階而行,可達經石峪,這里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齊石刻佛教《金剛經》,全文隸書,字大約50厘米,字體遒勁,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雖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存留著1000多字。從經石峪折回正路,過柏洞後,山勢漸陡,在群峰對峙、峭壁矗立之處有懸崖欲墜的壺天閣,經「回馬嶺」、「峰迴路轉」石坊,邁過步天橋,越十二連盤就是中天門。中天門也叫二天門,海拔847米,正好為旅程的一半,它處在山腰間,仰觀泰山陡立,雲梯高懸,南天門遙遙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蒼翠,汶河流水似一條玉帶;東西中溪山群峰對峙,西面鳳凰嶺蜿蜒起伏,令人心曠神怡。從中天門起山勢越來越陡,過造型古樸的雲步橋,經古樹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陽洞,這里既能看到「斬雲劍」、「飛來石」等奇異山石,觀賞「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緻,又能品味歷代題字刻石。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人們就稱它為「五大夫松」。據說原樹已在明乙歷年間毀於山洪,現有的松樹是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補植的。後人因將五大夫松誤認為五棵松樹,就補栽了五棵,還修一個亭子,名「五松亭」。原有的這五棵松樹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傳說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見證,它有「俯望」、「迎人」之態,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陽洞,因其朝陽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對松山,也叫
「萬松山」,這里雙峰對峙,萬松疊翠,下臨千仞深淵,上蔽千年古松,亂雲飛渡,觀松聽濤,景味異常,乾隆曾稱之為:「岱嶽最佳處。」從對松山到南天門,行程不過1000米,卻要攀登石階1954級,相對高度達400米,幾乎垂直上下,這就是登泰山的最艱險之處——十八盤,三個「十八盤」稱之為「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十八盤始懸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當地有一名俗語:「到了十八盤,遊人心裡寒。」
屹立在十八盤之首的就是南天門,是岱頂第一名勝,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回首俯視,「天梯」高懸,雲濤洶涌,涼風徐徐,遊人似覺悠悠欲飄,進入「仙界」。岱頂景色雄奇壯麗,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廟、日觀峰、瞻魯台、探海石和月觀峰名勝古跡。登泰山極頂,可盡賞「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四大奇觀。當年孔子游泰山時,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譽。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更是膾炙人口。
岱頂以北的岱陰,有幽徑清溪,怪石突立的後石塢,挺拔奇秀的天燭峰,尤以「石塢松濤」最佳。這里幽深雅靜,人跡罕至,素有泰山「奧區」之稱。
黑龍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勝,三道瀑布飛瀉直下,瀑以潭名,叫龍潭瀑布。潭上的長壽橋宛若長虹橫跨西溪,橋下懸岩百丈,溪水奔騰,像傾倒萬斛珍珠,水花四濺,如雨似霧,水聲如擊鼓撞鍾,山鳴谷應。清光緒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書一幅楹聯雲:「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普照寺位於環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寧靜幽雅的青山懷抱之中,是泰山現存最好的佛教寺廟。位於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靈岩寺,始建於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靈岩寺是唐貞觀中至大寶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羅漢泥塑,它無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態不同,性格各異,膚色、表情、動作、衣著均不雷同,神態逼真,氣質刻畫入微,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線天」、「對松橋」、「五步三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雪」等勝景,難怪明代學者王世楨稱「靈岩為泰山背最幽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其游」。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是我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國務院於一九八二年 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中國首批5A級風景區。南嶽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素有「五嶽獨秀」和「文明奧區」之稱。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嶽「四絕」。春看花,夏觀雲,秋望日,冬賞雪,為南嶽四季奇觀;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異石,古樹名木,亦是南嶽佳景。風景區內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晉以來南嶽佛道共存,歷代不衰,為宗教史上所罕見。南嶽山高林密,環境宜人,氣候獨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觀冰賞雪勝地。[3]
南嶽又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種樹木和800多種草本植物。其中有東晉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奇異的搖錢樹、連理枝、同根生、金錢松等。這里還有極其珍貴的華南竹雞、杜鵑、鷹嘴龜、娃娃魚等。
南嶽也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文明奧區。古代,這里曾有108所廟宇,現存還有26所。南嶽鎮上,有佔地9.8萬平方米的江南最大的寺廟——南嶽大廟,廟前書有「天下南嶽」的花崗石大牌坊。南嶽大廟規模宏偉,集宋元以來古建築之大成,廟由南至北共分九進,中間是祭祀祝融神殿堂,東西兩廂分別是道教八觀和佛教八寺,以示南嶽佛道並存。祝聖寺為南嶽最大的叢林佛寺,由五進八群院落組成,內有五百羅漢石刻。山上有晉代封為「南嶽夫人」的女道士魏華存修道成仙的黃庭觀和飛仙石;有規模宏大的玄都觀;有「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福嚴寺;有日本佛門曹洞宗視為祖庭的南台寺;有祝融峰上先道後佛的上封寺。
南嶽還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兒子李繁為紀念其父在南嶽隱居十二年修建的鄴候書院以後,先後在此出現了文定書院、甘泉書院、集賢書院等10餘所書院。正如古人所雲:「天下之書院,楚為
感;楚之書院,岳為盛」。
南嶽這塊神奇的土地,為歷代帝王、名人所仰慕。遠古時代的堯帝、舜帝、禹帝均到過南嶽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殺白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齋戒祈求上天幫助,獲天賜金筒玉書,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萬世。乾隆、康熙皇帝曾為南嶽題詞;李白、杜甫、柳宗元、朱熹、魏源、王船山、譚嗣同等歷史名人以及當代國家領導周恩來、葉劍英、陶鑄、郭沫若等均到過南嶽。並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岩石刻。
南嶽還是我國唯一佛道並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形似故宮的岳廟,有為「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福嚴寺,還有日本曹洞宗視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稱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觀。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多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有「五龍朝聖」、「龍池蛙會」、「玉樹瓊花」、「祝融瑩光」。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四時景色各異;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詩林之趣、龍鳳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
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里,並在這里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朝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煙繚繞,木魚鍾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嘗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西嶽華山南嶽的特產有:觀音筍、南嶽雲霧茶、廣柑,蜜桔、獼猴桃、雁鵝菌
南嶽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祝融峰、方廣寺、藏經殿、會仙橋、水簾洞、衡山煙雲。其中,山巔祝融峰,海拔1300.2米,登衡山必登祝融。唐代文學家韓愈詩雲:「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這兩句詩既寫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又寫了衡山煙雲的美妙。登臨其上,可見北面洞庭湖煙波渺渺,若隱若現,南面群峰羅列,如障如屏,東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帶,西面雪峰山頂,銀濤翻騰,萬千景象,盡收眼底。
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
自古一條路」的說法。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台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台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里。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154.9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郁,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里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准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就是連猴子都發愁的意思,可想而知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北峰海拔1614.9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台,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郁,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
華山還是道教名山;《華山記》謂「山頂池中,生千葉蓮,服之羽化,因名華山」。道教稱第四小洞天﹐名其岳神為金天王。其主峰為落雁(南峰)﹑朝陽(東峰)﹑蓮華(西峰)﹐素以奇險著稱。有四仙
庵﹐傳為譚紫霄﹑馬丹陽﹑劉海蟾﹑邱處機修煉處﹐陳摶亦隱居此山。《華岳志》稱陳摶隱於雲台觀﹐歿於張超谷石室﹐葬於玉泉院。有避詔崖﹑希夷祠﹑希夷睡洞和睡像等遺跡。傳華山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跡。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餘篇,摩岩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恆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7.51平方公 里,所轄功能各異、景色紛呈的旅遊小區十五個,由東北向西南綿延五百里,錦綉一百單八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為北國萬山宗主。
恆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在五嶽中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卧」之說,而「恆山如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恆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略
中嶽嵩山
北嶽恆山嵩山位於中國中東部河南省西部,中原腹地,屬八百里伏牛山系,古時曾稱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十三朝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萬里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也是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略
總結
五嶽是道教封的,而五嶽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道教建築群是中嶽廟。中嶽廟始 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皇帝武則天和宋太祖趙匡胤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清朝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故又名「深山故宮」。由此可見,真正的歷史文化五嶽之首為嵩山。在地質學上,嵩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橫跨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世界名山,地球起源和世界地質研究活化石。而泰山僅跨越了兩個地質年代。由於嵩山位於萬里母親河黃河南岸,中原大地天地之中,十三朝帝都洛陽以東,在古代就被尊為萬山之祖。在文化上,嵩山是儒釋道三教聖地,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建築學聖地。嵩山山脈更是孕育了聞名中外的中國功夫-少林武術,以禪宗和武德著稱於華夏大地和世界,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符號和代名詞。
參考資料
1.五嶽是哪五嶽?
http://..com/question/4390731.html
2.五嶽的由來和歷史
http://wenwen.soso.com/z/q213488431.htm
3.五嶽之概述——開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e8ea101013lob.html
4.五嶽 - 搜搜網路
http://ke.soso.com/v272690.htm
6.五嶽_網路http://ke..com/subview/3668/5268274.htm?fromId=3668&from=rdtself
擴展閱讀:
1.東岳泰山的簡介
http://..com/question/48103524.html
2.西嶽華山簡介
http://..com/question/13583484.html
3.中嶽嵩山介紹
http://zhengzhou.cncn.com/jingdian/songshan/profile
㈦ 查《中國地形圖》,說出五嶽的名稱.海拔.所在省份及特色景觀
東岳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
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衡陽市。
北嶽恆山(2016.1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