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流亭名字的由來

流亭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20 19:11:29

㈠ 青島為何稱其為青島因為每個地名都有來歷

【名稱的由來】
「青島」這個名稱,原指小青島(也叫琴島),以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是在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即墨縣志》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一個全面了解青島的人。盡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一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一座小島「青島」,亦被許鋌所提及。
在許鋌編撰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有這樣一段記述:「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馬、曰香花、曰田橫、曰顏武。」這里說的「青」,即是指青島,也就是現在的小青島。在許鋌的眼裡,小小的一個青島,不僅可以設防,抵禦倭寇的侵擾,而且還是可供人居的地方。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小青島最初還是主要用於軍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許鋌所此時所提及的「青島」,是浮山千戶所管轄的一個可以駐軍的小島。而在這個島的對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後宮,也已在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尋到天後宮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來闢建青島村的時代。
據編修於1924年的《胡氏族譜》記載:「吾族相傳自明永樂初年由雲南遷居即墨,世居青島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餘載」。這就是說,在天後宮還沒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經從雲南遷居在現迎賓館一帶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島村」。只是到了後來,村民繁衍愈眾,原來的村址已不能容納,故又分出一支來,搬遷到了現在的湖南路和廣西路一帶。這樣,原先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上青島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下青島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這就基本上給了我們一個清晰脈絡,即「先有青島,後有青島村,最後才有天後宮」。因為我們已知,青島附近的一些島嶼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名稱。估計「青島」之名,最晚也不能晚於明初。後來,胡姓族人從雲南來了,他們除以青島灣里這座小島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還將附近東面的一座山嶺,命名為「青島山」。來青島之後,他們「可樵可漁」,在這里建了一座「媽祖廟」,這就是後來的天後宮。到了天後宮建成的1467年,青島灣一帶就成了整個青島地區最大的漁貨碼頭,被稱之為「青島口」。等有了這么多冠以「青島」之名的地名之後,原先的「青島」就被俗呼為「小青島」了。
而另一個被稱做「青島」的小島,位於今即墨市田橫島的東北方,又名「三平島」。這個小島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縣志》中有過記載,但因與「青島」重名,故自20世紀初之後,便多稱為「三平島」。而這個「青島」,也就慢慢地沒有人叫了。
那麼,什麼時候才將「青島」作為青島地區的總稱呢?現在有資料記載的,就是天後宮內的一塊刻於清同治年間的《募建戲樓碑記》的石碑。此碑文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在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島」一詞,已不是一個島、一個村、一座山和一個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島地區的總稱。對於碑中之「青島開創」和「百有餘年」的斷語,時間當在清乾隆年間,這應該是青島的「開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歷史。

㈡ 青島的由來

青島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又被譽為「東方瑞士」 。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山東省經濟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的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郁蔥蔥而得名「青島」,後於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於王士性的《廣志繹》中。明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記述為:「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這里的「青」,即指青島。青島所在的海灣因島得名青島灣,由此入海的一條小河也被稱為青島河。青島河口於明萬曆年間建港,稱青島口;河兩岸的兩個村落分別得名上青島村和下青島村;河源頭的一座山於1923年也被定名為青島山。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㈢ 青島棧橋的資料及來歷

資料:

青島棧橋,俗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大碼頭。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海濱,青島灣北側,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市重要標志。

棧橋是青島的象徵。位於青島灣中,與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棧橋初建於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碼頭。經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現寬8米,全長440米。

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兩層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頂飛檐,題名「回瀾閣」。棧橋劃波斬浪,像一條長龍橫卧於碧海銀波。循橋漸入,彷彿走進大海的懷抱;佇立閣旁,層層巨浪澎湃涌來,拍打堤壩,擊起萬千碎玉;

進入閣內,沿螺旋樓梯登到樓上,四周盡是寬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風景,「飛閣回瀾」因此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

來歷:

189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山東巡撫張曜的陪同下來當時的膠澳視察,回京後果斷向清廷提議應在青島口一帶設防。

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棧橋,1893年竣工,長200米,寬10米,石基灰面,橋面兩側裝有鐵護欄。

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鐵護欄改為鐵索護欄,在南端鋼制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1年10月7日,小港碼頭建成,運輸物資均由小港碼頭承擔,棧橋的運輸功能也慢慢減弱。

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05年前後,商貨運輸移至青島大港,棧橋遂成為船舶檢疫、引水專用碼頭。

1931年9月,青島市政當局出25.8萬元,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擴建,橋身加長到440米。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將橋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樁改為16排樁,並新建眺望台1座,同時將橋入口處的6根擋車石柱拆除,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台階。

2013年11月2日,山東省青島棧橋的橋身部分實現合龍。2014年4月25日,經過11個月的加固維修,棧橋重新運行開放。

(3)流亭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美景天成。小島原名就叫青島,這個小島因為常年林木蔥郁,對面有黃島,彼黃此青而得名青島,青島市1929年建置,當時也是由這個小島得名而來。其距離海岸720米,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

㈣ 青島的地名來歷

】「青島」這個名稱,原來指的就是小青島(也叫琴島),以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是在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即墨縣志》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一個全面了解青島的人。盡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一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一座小島「青島」,亦被許鋌所提及。
在許鋌編撰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有這樣一段記述:「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馬、曰香花、曰田橫、曰顏武。」這里說的「青」,即是指青島,也就是現在的小青島。在許鋌的眼裡,小小的一個青島,不僅可以設防,抵禦倭寇的侵擾,而且還是可供人居的地方。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小青島最初還是主要用於軍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許鋌所此時所提及的「青島」,是浮山千戶所管轄的一個可以駐軍的小島。而在這個島的對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後宮,也已在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尋到天後宮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來闢建青島村的時代。
據編修於1924年的《胡氏族譜》記載:「吾族相傳自明永樂初年由雲南遷居即墨,世居青島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餘載」。這就是說,在天後宮還沒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經從雲南遷居在現迎賓館一帶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島村」。只是到了後來,村民繁衍愈眾,原來的村址已不能容納,故又分出一支來,搬遷到了現在的湖南路和廣西路一帶。這樣,原先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上青島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下青島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這就基本上給了我們一個清晰脈絡,即「先有青島,後有青島村,最後才有天後宮」。因為我們已知,青島附近的一些島嶼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名稱。估計「青島」之名,最晚也不能晚於明初。後來,胡姓族人從雲南來了,他們除以青島灣里這座小島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還將附近東面的一座山嶺,命名為「青島山」。來青島之後,他們「可樵可漁」,在這里建了一座「媽祖廟」,這就是後來的天後宮。到了天後宮建成的1467年,青島灣一帶就成了整個青島地區最大的漁貨碼頭,被稱之為「青島口」。等有了這么多冠以「青島」之名的地名之後,原先的「青島」就被俗呼為「小青島」了。
而另一個被稱做「青島」的小島,位於今即墨市田橫島的東北方,又名「三平島」。這個小島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縣志》中有過記載,但因與「青島」重名,故自20世紀初之後,便多稱為「三平島」。而這個「青島」,也就慢慢地沒有人叫了。
那麼,什麼時候才將「青島」作為青島地區的總稱呢?現在有資料記載的,就是天後宮內的一塊刻於清同治年間的《募建戲樓碑記》的石碑。此碑文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在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島」一詞,已不是一個島、一個村、一座山和一個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島地區的總稱。對於碑中之「青島開創」和「百有餘年」的斷語,時間當在清乾隆年間,這應該是青島的「開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歷史。

㈤ 青島市名的由來

青島市市名由來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
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市南區 1949年6月2日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為市南區公所,1951年改為市
南區人民政府。因位於青島市市區的南端,故名市南區。
市北區清屬即墨縣仁化鄉,為青島市轄區之一。境域變化多次,因地處青島市老城區北
部而得名。
四方區 四方區建於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滄區 1994年,青島市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後設立。由原滄口區的8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
和原嶗山區的李村鎮(嶗山區政府所在地)合並後設置。
黃島區 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黃島劃歸青島市,為黃島區。因地處黃島而得名。
嶗山區 1988年改設嶗山區,因境內嶗山而得名。
城陽區 1994年5月設城陽區,因處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陽而得名。
膠州市 1987年撤縣設立膠州市,因境內有膠水而得名。
即墨市秦代,即墨始定為縣。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濱(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公
元596年移至今址。1989年9月設立即墨市、
平度市據《重修平度縣志·敘》載,"平度"漢舊縣名也。《通志》引《說苑》閭邱先生
對齊宣王,顧選良吏,"平"法"度"臣得壽矣之言,謂義蓋取此。明始稱平度州,1914年
改平度縣,1989年10月撤縣設市。
膠南市膠南歷史上多分屬膠州、諸城,1946年成立膠南縣,因地處膠縣南部而得名。
萊西市 1941年,萊陽縣先後析出萊東、萊西和萊西南縣。1950年,萊西南與萊西縣合並
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萊陽兩縣合並為萊陽縣。1962年兩縣分立。1991年撤萊西縣
設萊西市。

青島」本是指膠洲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就是今天的小青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可見「青島」這個名稱是由島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區名,最終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島的發展歷程。

㈥ 青島流亭機場 為什麼叫流亭

因為機場所處的位置是城陽流亭村

㈦ 青島地名的來歷

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即墨縣志》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一個全面了解青島的人。盡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一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一座小島「青島」,亦被許鋌所提及。

「青島」這個名稱,原來指小青島(也叫琴島),以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是在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7)流亭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按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

青島海區港灣眾多,岸線曲折,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

尤其是膠州灣一帶泥沙底質岸段,是發展貝類、藻類養殖的優良海區。該海區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經濟無脊椎動物、潮間帶藻類等資源也很豐富。

㈧ 誰能告訴我青島的來歷

青島」本是指膠洲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就是今天的小青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可見「青島」這個名稱是由島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區名,最終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島的發展歷程。
朋友,你看看這個回答好不好?
南無阿彌陀佛……

㈨ 青島地名的由來

青島」本是指膠洲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就是今天的小青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可見「青島」這個名稱是由島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區名,最終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島的發展歷程。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927263.html

㈩ 青島為什麼叫青島

青島」本是指膠洲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就是今天的小青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可見「青島」這個名稱是由島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區名,最終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島的發展歷程。
(轉)

閱讀全文

與流亭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