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承德地名的由來和含義
清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康熙皇帝八十誕辰之際,雍正帝將熱河廳改為承德州,寓繼承康熙帝的德政之意。
清初,定鼎北京後,順治時就有「擇地另建避暑宮城」的擬議。此議因開國之際,百廢待興,無力修建而作罷。康熙初年又有「選擇清凈空曠之地,另建一座『避喧聽證』宮城」的動議。因國家還未統一,仍無力修建。康熙皇帝十四歲親政後,富有政治韜略的太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告誡康熙:「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意思是要康熙注意邊防建設,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事素質,不要忘記武備。為加強北部邊防,康熙主張不築長城,其主要戰略目標是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眾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設置了「習武綏遠」為目的的「木蘭圍場」;並把歲幸秋狩大典立為家法,以期威武遠揚,「塞垣請晏」。這樣,從北京至木蘭圍場,清帝及隨行的皇帝宗室和扈從官員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資也不能只靠馱載、馬運,需要建立行宮來解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武烈河畔建規模宏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每逢春夏之際,清帝便來此駐蹕,處理軍政大事。惟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一次未臨,但他效仿其父康熙不忘皇祖恩德之作法,於雍正元年(1723年)設置行政單位「熱河廳」,並封教子有方的十七弟允禮為和碩親王,賜居小宮(獅子園)。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把「熱河廳」升為「承德州」。從此,承德與熱河之名兼用。 避暑山莊的興建,承德成為清代前期第二個政治活動中心,康熙、乾隆、嘉慶每年來此消夏,處理軍政大事。宗室王公和文武官員,六部大臣也在此理事辦公。為了皇帝安全,便在這里建立官府、衙署。隨之承德出現一些商業和手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出現了城市繁榮景象。人口驟然增加,康熙在詩中寫道「生理農桑事,聚民至萬家。」 乾隆曾寫道:「熱河自皇祖建山莊以來,迄今六十餘年,戶口日滋,耕桑益避,儼然一大都會」。說明承德是隨著「避暑山莊」的修建,而迅速成為「市肆殷闐」的都會。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設熱河總管,隨之地方行政、八旗官兵的駐防也相繼建立。雍正元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升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又由熱河道復設熱河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置承德府,並設熱河副都統管理。嘉慶十五年(1801年)又升為都統,駐防承德府兼管內蒙的昭烏達,卓索圖二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後於1914年改熱河為特別區,管轄區域:東至遼寧嶺南段;南起河北古北口、五指山、喜峰口和都山;北至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和扎魯特旗。至1928年末改為省,承德為省會。承德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是省級建制。1956年撤銷熱河省。從此作為地名的「熱河」已不存在。但承德仍是河北省北部重鎮,又是東北、內蒙與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的一個重要門戶,今為歷史文化名城。
B. 承德名字的來歷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啊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澤」之義,改名為承德州。這就是「承德」名稱的起源。
歡迎你到承德玩啊!
C. 承德名稱由來
承德:原為承受德澤之意
據考證,「承德」一詞最早見於《尚書》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於宗周」。大致意思是說各地諸侯無不承受周王的德澤,歸於周的王都。在這里,「承德」一詞意為承受德澤。此外,「承德」一詞在歷史上也曾作為官職名稱使用,元明清時期有一種官職即為「承德郎」。
有意思的是,「承德」最早在清代作為地名使用,指的卻是奉天(今沈陽)。清王朝入關前曾在奉天建都。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為承德,並設置承德縣,取承受先祖德澤之意。
還有一種,見:
http://www.cdsz.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042
D. 承德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承德」名字的由來
「承德」的名字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代皇帝雍正所命。清統治者進入北京奪取全國政權之後,為了不忘關外「龍興」之地的盛京,康熙四年(1665年)下令把奉天首府邑縣改名「承德」縣,有奉天承運之意。
清初,定鼎北京後,順治時就有「擇地另建避暑宮城」的擬議。此議因開國之際,百廢待興,無力修建而作罷。康熙初年又有「選擇清凈空曠之地,另建一座『避喧聽證』宮城」的動議。因國家還未統一,仍無力修建。康熙皇帝十四歲親政後,富有政治韜略的太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告誡康熙:「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意思是要康熙注意邊防建設,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事素質,不要忘記武備。為加強北部邊防,康熙主張不築長城,其主要戰略目標是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眾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設置了「習武綏遠」為目的的「木蘭圍場」;並把歲幸秋狩大典立為家法,以期威武遠揚,「塞垣請晏」。這樣,從北京至木蘭圍場,清帝及隨行的皇帝宗室和扈從官員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資也不能只靠馱載、馬運,需要建立行宮來解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武烈河畔建規模宏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每逢春夏之際,清帝便來此駐蹕,處理軍政大事。惟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一次未臨,但他效仿其父康熙不忘皇祖恩德之作法,於雍正元年(1723年)設置行政單位「熱河廳」,並封教子有方的十七弟允禮為和碩親王,賜居小宮(獅子園)。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把「熱河廳」升為「承德州」。從此,承德與熱河之名兼用。
避暑山莊的興建,承德成為清代前期第二個政治活動中心,康熙、乾隆、嘉慶每年來此消夏,處理軍政大事。宗室王公和文武官員,六部大臣也在此理事辦公。為了皇帝安全,便在這里建立官府、衙署。隨之承德出現一些商業和手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出現了城市繁榮景象。人口驟然增加,康熙在詩中寫道「生理農桑事,聚民至萬家。」
乾隆曾寫道:「熱河自皇祖建山莊以來,迄今六十餘年,戶口日滋,耕桑益避,儼然一大都會」。說明承德是隨著「避暑山莊」的修建,而迅速成為「市肆殷闐」的都會。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設熱河總管,隨之地方行政、八旗官兵的駐防也相繼建立。雍正元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升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又由熱河道復設熱河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置承德府,並設熱河副都統管理。嘉慶十五年(1801年)又升為都統,駐防承德府兼管內蒙的昭烏達,卓索圖二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後於1914年改熱河為特別區,管轄區域:東至遼寧嶺南段;南起河北古北口、五指山、喜峰口和都山;北至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和扎魯特旗。至1928年末改為省,承德為省會。承德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是省級建制。1956年撤銷熱河省。從此作為地名的「熱河」已不存在。但承德仍是河北省北部重鎮,又是東北、內蒙與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的一個重要門戶,今為歷史文化名城。
E. 有人知道"承德"名字的由來嗎
承德:原為承受德澤之意
據考證,「承德」一詞最早見於《尚書》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於宗周」。大致意思是說各地諸侯無不承受周王的德澤,歸於周的王都。在這里,「承德」一詞意為承受德澤。此外,「承德」一詞在歷史上也曾作為官職名稱使用,元明清時期有一種官職即為「承德郎」。
有意思的是,「承德」最早在清代作為地名使用,指的卻是奉天(今沈陽)。清王朝入關前曾在奉天建都。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為承德,並設置承德縣,取承受先祖德澤之意。
還有一種,見:
http://www.cdsz.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042
F. 哪位知道承德市武烈河名稱由來 急!
名字來源:清朝皇室中一位皇子小的時候經常在此河邊玩耍,一次因為好奇,問身邊隨從,「這條河叫什麼名字?」
隨從不知道,於是該皇子便為了紀念先祖,親自為這條河取名武烈。因為清太祖謚號「武皇帝」,也就是武皇帝列代之河,有紀念先祖懷念英烈之意。
武烈河外修建有12道橡膠壩,是全國最大的橡膠壩群,12道橡膠壩梯級相連的12公里水景觀長廊,共形成水面240萬平方米,使市區居民平均每人享有水面10平方米,呈現出具有承德特色的湖光山色城市景觀帶。
(6)承德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武烈河處於暖溫帶和寒溫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燕山山地氣候,全年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和副熱帶太平洋氣團的影響,四季分明。
春季乾旱少雨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雷雨,秋季天高氣爽晝暖夜涼,冬季寒冷乾旱少雪。年平均氣溫8.0°C,全年無霜期110~170天,封凍期最長89天。
流域內修建有雙峰寺水庫,水庫的建成將成為承德市新的旅遊景觀。水庫與下遊河道水景觀聯合互動,在武烈河幹流形成碧水清泉、川流不息的美麗景觀,使承德這座國際旅遊名城彰顯山水園林特色。
雙峰寺水庫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一項造福百姓、惠及子孫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項助推發展、富民強市的戰略工程。
G. 承德的名字來源
一七二二年舊歷十一月的一個晚上,年近七旬的康熙皇帝極虛弱地躺在金絲楠木的御榻上,他的喉頭呼嚕呼嚕響,一口緊似一口地倒氣,一陣痛苦的喘息過後,他微微睜開滯澀的雙眼,渾濁的目光示意身邊的寵臣隆科多取來暗藏密詔的金匣子,斷斷續續地對隆科多說:「聯……怕是不行了,日後……愛卿……要著意輔佐……新君,掌好祖宗留下的……社稷。大位的安排……都在那裡了……。
隆科多急忙跪下,唏噓著說:「請皇上放心,奴才一定遵旨照辦。」
果然過不多時崇洋媚外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脖子一歪,腿兒一蹬,大駕殯天了,於是,隆科多將康熙遺詔亮出來,諭示於眾。詔書上寫著位於四子胤禎。「欽此」。詔書公而後,當天,皇四子胤禎便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但是,這位嗣君登基不久,立足未穩,朝野內外便捲起了一股風。人們紛紛議論說,先帝的遺詔是被人篡改過了的,本來上面寫的是「傳十四子胤禎。欽此。」但雍正是絕不能容忍這種輿論存在的,於是,他開始大規模地清洗和迫害對自己「不忠」的人。經過殘酷的****,他總算是坐穩了屁股下的寶座。
代俗話說「背後罵皇帝」,輿論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即能根除的。而且,那些舞文弄墨搖唇鼓舌的史官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總要有一個能調順輿論的好辦法。所以,雍正為此事一直是耿耿於懷。
到了雍正十一年,時值康熙八十誕辰,工於心計雍正忽然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但想起康熙在世時曾多次隨父親到熱河行宮巡獵狩圍,消夏避暑,在伴駕的眾多皇子中,只有皇三子誠親王胤祉和自己得到了康熙的賜園。自己賜園並且得到了康熙的御筆親題,這不正足以表明先帝對自己厚愛嗎?於是,他借祭奠康熙八十誕辰之際,效仿當年康熙故事,將熱河賜名為「承德」,意思是告訴天下人,我這個皇帝是奉天承運之真命天子,不是篡位的假皇帝。
歷史的奧秘自有史學家們去研究探討,但是後來幾經更易,「承德」這個地名卻從此因襲下來。
H. 」承德」的原名由來
承德原名熱河 承德的名字是康熙所賜「秉承上天之德」所以後來就叫承德了。
I. 承德又叫什麼,有什麼典故沒
承德? 我想你應該問的是「避暑山莊」吧! 避暑山莊呢又名「離宮」
皇帝居住的正宮是北京的故宮,每逢皇帝出遊或狩獵到承德(當時稱為熱河),走山路或者順河而北上,到熱河居住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就成為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