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定都峰名字的由來
太子朱標學問雖好,但生性儒弱,資質平庸,並沒有大的作為。馬皇後心想,一旦太祖皇帝晏駕,眾皇子一定會同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而很多皇子當年都是跟著太祖打過江山的,實力不可小覷,比如四子朱棣。
正在此時,朱元璋做出了分封諸子的決定。妃子們聞聽此訊,都紛紛前來找朱元璋,要求給自己的兒子封一個富庶之地,只有朱棣之母翁氏沒有前去爭搶。最後只剩下了北方燕地無人問津,就留給了四皇子朱棣。
馬皇後最擔
馬皇後最擔心的就是朱棣,見他生的英俊神武、文韜武略,日後必定是朱標的勁敵。於是就召見了劉伯溫,詢問燕地是一種什麼狀況。劉伯溫只說了一句話:「砂鍋做飯斗量柴。」馬皇後就以為是「沙子攙米一鍋煮,柴草稀少用斗量」的洪荒之地呢,心想,朱棣到了那種窮苦之地,肯定起不了勢,自己就沒什麼可擔心了,也就順水推舟地同意了。
殊不知「砂鍋」是一種坩子土燒制而成的器皿,砂鍋做飯飯更香;宛平縣西山出產煤炭,用制子筐衡量數量,稱為「斗量柴」。煤炭遠比柴草經燒並且火力大,而且價錢便宜,是當時非常珍貴的一種資源。於是朱棣遂被封為燕王,派往北平府。
2劉伯溫殿下進言
朱棣被封了燕王之後心裡很不痛快,因為對當時的明王朝來說,燕地是西北蠻荒之地,大家都認為那裡窮山惡水,不如江南之地富庶豐饒。把自己封到那裡,跟流放也差不多了。
但是劉伯溫卻在下朝之後找了個機會,將年輕的朱棣叫到了身邊,附耳說了幾句話,話音未落,朱棣的臉上就已變換了幾種表情,驚訝、喜悅、興奮,來回轉換,最終朱棣恭敬地朝劉伯溫深深一揖,「多謝軍師贈言。」劉伯溫淡淡一笑,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
原來劉伯溫對朱棣說,「燕王到了燕地,焉知非福也?若想成就一番事業,老臣有一言相贈,還望燕王謹記。文靠姚廣孝,武有常氏後(常遇春)。」朱棣也是個聰明人,當然很快就明白了劉伯溫的意思,這是在指點他用人之道啊。這姚廣孝是父皇指給我的侍臣,聽說是滿腹文采、精於治國之道,而常遇春也是一員虎將,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在心思各異的眾人的目送下,朱棣躊躇滿志地向燕地進發了。
3燕王尋訪姚廣孝
姚廣孝(1335—1418),蘇州長洲人,幼名天僖,字斯道。他不願意按照父親的安排度過一生,想要走仕途之路。在元朝,入仕的途徑較少,於是他在14歲時在家鄉附近的妙智庵剃發做了和尚,法名道衍。
雖然做了和尚,可做官的打算並沒有泯滅,平時不修佛理,一味研習兵法韜略。後來乾脆違反佛規,跑去拜道士席應真作師父,學習陰陽術數之學。一次,姚廣孝雲游到嵩山寺掛單,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袁珙說他是「異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和元初輔佐世祖忽必烈統一華夏的名僧劉秉忠是一類人。姚廣孝聽後大喜,更堅定了入世建功的信念。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大腳馬皇後去世,朱元璋為表示懷念,決定選拔有道高僧侍奉諸子,並輔弼諸王誦經祈福。姚廣孝的朋友,當時已出任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借機推薦了他。姚廣孝到南京後見到燕王朱棣,言談頗為投機。
因為有了劉伯溫的贈言,燕王當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姚廣孝。於是朱棣請求朱元璋派姚廣孝隨他一起回北平,朱元璋就讓姚廣孝做了朱棣的隨侍,和燕王一起去了北平。到了北平,姚廣孝住進了潭柘寺。但平日里卻甚少用心於佛事,倒是燕王經常求訪,兩人往往一談就是大半日。
4燕王喜登定都峰
一日,燕王又如往常一樣,來到潭柘寺找姚廣孝。因天氣極好,姚廣孝提議與燕王同登牛心山頂峰,邊走邊談。燕王欣然往之。
這時正逢穀雨節氣,天空晴朗,碧空如洗,東方日出,紫氣蒸騰,渾河橫亘,龍鱗閃現,萬物生輝,此時的燕王,站在峰上極目遠眺,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不由又想到了當年劉伯溫殿下贈言,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不免心潮澎湃、起伏不已。非常感慨地說:「日上之所,乃我大明千年基業發祥之地!」姚廣孝接著說:「千歲,此正乃我大明萬年基業發祥之地也!」
燕王會心而笑,他繞著這座山峰轉了幾圈,環顧八方。見東方日上光輝下,大都如珠似玉,渾河(永定河)龍形橫卧;東南方,沃野無垠,龍形入海,極樂峰下松林如翠,戒台、西峰二寺佛光與霞光相映增輝;南方,從南大嶺馬鞍山處遠望,良鄉、竇店、琉璃河西周故址依稀可辨,坎方、離位,此峰可為標為靠;西南方,龍潭溪谷成河至周口店龍骨山成勢,玄機無限;西面,西山連著太行起,潭柘勝境聳神佛,又嘆曰:「此峰之位,觀景之妙,無二可代,真乃天賜也!」而這個山峰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定都峰。
Ⅱ 十二峰名稱的由來
巫山十二峰在長江三峽的巫峽中,從登龍峰到聚鶴峰東西綿延25 公里。 巫山十二峰的名稱源於神話傳說。 相傳,大禹在巫山治水時,西王母的女兒瑤姬遨遊東海歸來,駕著彩雲,翩翩來到巫山。她為大禹治水的頑強毅力所感動,從雲端中下來,在授書台上,把三卷天書授給大禹。大禹用三卷天書,降伏了妖魔,疏通了洪水,消除了水患。瑤姬見巫峽水險灘惡,就邀約11 個仙女,一起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安全,為農民保豐收,為樵夫驅虎豹,為病人種靈芝。她們屹立在巫山的12 個山頭上,天長日久,風吹雨打,日曬雨露,漸漸化為了12 座仙峰,每座山上峰都保持了仙女的美麗姿態。 從描寫巫山十二峰的很多詩歌看來,巫山十二峰的名字,在唐代大部分就出現了。唐代儀鳳年間,人們在青石的飛鳳山麓修建過規模宏大的神女廟,廟的大門就是與神女峰相對的。南宋人祝穆《方輿勝覽》上,巫山十二峰的名字是:集仙、聚鶴、松巒、望霞、翠屏、飛鳳、朝雲、起雲、凈壇、上升、聖泉、登龍,這與人們現在稱呼的名字完全符合。元代的《隱居通議·卷29》據《蜀江圖》所列舉的巫山十二峰,是:「獨秀、筆峰、盤龍、仙人、棲鳳、登龍、起雲、望霞、翠屏、松巒、聚鶴、集仙」,部分與祝穆的一致。清光緒十九年,干傅一畫的巫山十二峰圖,各峰的名字則都與祝穆的相同。
Ⅲ 雙龍洞名字的由來 20字簡單一點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雙龍洞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
Ⅳ 珠穆朗瑪峰名字的由來
珠穆朗瑪峰名字由來及典故
珠穆朗瑪峰,又稱聖母峰,英文名Mt.Everest,海拔高度8844.43米,地理坐標為北緯27.98°, 東經86.93°,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為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坐落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的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
它分布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錫金、尼泊爾王國與不丹境內,但主要部分在我國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其中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北坡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的定曰縣境內。「珠穆朗瑪」為藏語「Chomolungma」的音譯。藏語「Chomo」是女神的之意,「lungma」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故「Chomolungma」意為「第三女神」。早在我國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年)編繪的《皇輿全覽圖》中就有對珠穆朗瑪峰的記載,並稱其為作「朱母朗馬阿林」,意為「神女峰」。它的英文名字「Everest」來自於英國人George Everest (喬治‧埃佛勒斯)爵士,他是19世紀中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它在尼泊爾王國又被稱為「Samarghata」,即「薩迦瑪塔峰」,意為「地球制高點」或「天空之神」。
Ⅳ 襲人名字的由來20字
襲人的姓氏叫花,襲人的原名是珍珠,因為服侍賈寶玉的時候,賈寶玉覺得她的名字不好,就依照一句古詩把珍珠這個名字改成了襲人。襲人原名的意思其實含義非常好
Ⅵ 黃鶴樓名字的由來,20字
傳說此地有仙人乘黃鶴而去。
Ⅶ 急需!!地名的來歷!!20字以下11
「徐州」名字的由來
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安徽泗縣一帶),建徐國。其後,歷夏、商、周三代,徐國都是諸侯國之一。從周公旦開始,周成王、周康王幾代中,西周和徐的戰爭是最頻繁的。徐國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殷殘余貴族的叛亂,抵制周公的東征。徐國的駒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黃河邊上,徐的後人為「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而自豪。
魯侯伯禽(周公旦的兒子)經常不斷地與徐戎摩擦,《尚書·費誓》載:魯與徐戎、淮夷有過激烈的戰爭,魯國受到威脅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開國都的東門。至周穆王時,徐國之君徐偃王嬴誕在位,行仁義,結眾心,頗得百姓擁護,四周有32個國家都派人向他朝貢。後來,他曾舉兵進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敗後,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的山中隱居下來。周穆王別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
此後,徐國一直延續數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吳國派出使臣,責令徐國(今安徽泗縣)和鍾吾國交出領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燭庸。二國依仗有強楚撐腰,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投奔楚國。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員隆重迎接二公子,並讓二公子在養地(今河南沈丘縣)暫時住。接著,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重修養城,把養城東北邊的城父、東南邊的胡田兩塊地方封給二公子,企圖利用二公子危害吳國。這正好給了吳王出兵的口實。同年冬,吳王派孫武、伍子胥興師伐罪。徐國才被吳國滅掉。徐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區域先在邳州附近,後遷至泗縣、泗洪。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大到整個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彭城因徐國而改名,成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為東夷集團中最大的國家,《韓非子》說他地域五百里。《詩經·大雅·常武》篇說「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歷史文獻資料中,很少見到徐國的具體經營狀態,如經濟、生產方面的文字。但是我們從出土文物,特別是青銅器銘文考古中,可以獲得一些間接的東西。
古代青銅器出土文物,主要從商朝中、後期開始,到西周達鼎盛期。青銅器的製作標志著古代社會的生產和經濟的發展。現已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有大量的銘文,極其豐富的證實和彌補了傳統歷史文獻資料確切性及不足之處。西周金文中幾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記錄。「孚」相當於獲取和掠奪的意思,「吉金」是優良的青銅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曾伯粟簋銘文載:「克逖淮夷,印燮繁湯(陽),金道錫行」,表明當時(安徽)繁陽以南的淮夷地區盛產銅和錫。《兮甲盤》銘記載西周關市之徵,對南淮夷和諸侯百姓的相應規定,銘文中說:「淮夷舊我帛晦(賄)人,毋敢不出帛、其積、其進人。」「敢不用令(命令),則即刑戴(撲)伐」,就是說淮夷必須向周王朝交納吉金和財物,以及提供勞動力,否則就要討伐。僅在周穆王時代,就發現十五器和淮夷有關的戰爭記錄的銘文。(詩經·魯頌·泮水)寫魯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宮宴慶群僚的情況,以「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珍寶)。元(大)龜象齒,大賂(進獻)南金(質優的青銅器製品)」為尾結之句。
徐國經濟發達,是西周王朝賦稅的主要提供地區,所以「征東夷」「征東國」成為西周立國之後的主要戰事,這在西周早期的許多青銅器銘文上也都有歷史性的文字記載。
徐國有較多的青銅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紀50年代之前,據資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兒鍾」、「徐髂尹鉦」、「義楚鍾」、「徐王義楚鋪」、「王孫遺者鍾」、「徐王庚兒鍾」都是有銘文的。其他還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銘」、「徐偃王壺」、「豆形獸尊儀」、「徐寶蘊」、「大徐王壽銘」、「徐冠卑」、「環頭大刀」之刀頭。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國晚期(春秋時代)的東西,而徐國鼎盛期在西周,那時候的徐器想已在戰亂中被掠奪、進獻或散失,到目前為止尚不見批量出土、聞世、發現。
1965年,山東費縣上冶鎮檯子溝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徑22厘米、重3.2公斤,銘文:「徐子氽之鼎百歲用之」,系徐子「氽」隨葬之品,同時出土的還有銅箭頭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縣出土三件青銅器都是徐國的遺物,其中有一件銘文18字「雁君之孫徐令尹者旨型,擇其吉金,自作爐盤。」爐盆就如現在火盤,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紹興發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銅器中有三件鑄有銘文,這三件有銘文的銅器是鼎、爐、缶。缶的肩部有—周銘文因殘損未能釋讀。爐的底部有銘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樣。鼎的器蓋與器肩各有相同銘文44字,標明徐餚尹自作湯鼎。據考古學家考證,餚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關於青銅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傳說,東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後裔,徐器製作曾經處於領先和承前啟後的位置。徐器繼承了商器的傳統。例如:商器沒有鍾、只有鐸,鐸形狀與鍾已相同,但比鍾小、口是向上的,有柄,執柄而敲鳴,如有銘文一般都刻在柄上。從西周開始才有口向下的鍾出現,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鐸的音變,在浙江紹興出土有越器句鎦,當系受徐器的影響。徐器也善於學習和模仿西周的青銅器製作,仰慕西周的禮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蘇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不同於當時南方青銅器的製作風格,都帶有棘刺類密集的變形動物紋及具有幾何印紋、陶紋特點的細密花紋,徐器的中間過渡是難以否定的。
徐國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從徐器銘文和徐姓家譜及雜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紹興出土的「徐餚尹湯鼎」,「餚尹」是商朝、徐國、楚國設有管理祭祀的官員。(逸周書·王會解)中有:「祝淮氏、榮氏」(注):「淮、榮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當系淮夷,居然當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見淮夷經濟的發達帶來文化的進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這一神聖的職務輕易地授給一個夷人。徐國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國家,已經有十分明確的分工管理這方面的官員。
《詩經.魯頌·炯》是歌頌魯國養馬眾多的篇章,相對來說淮夷地處江淮河網交錯,航運事業占著優勢。《英山徐氏宗譜》載:第三十八世祖先徐暢,「暢仕夢為司楫,主航運之事。周昭王南征,使暢操舟事之,行之漢澤,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於南昌,報父仇也。」「司輯」是管理航運和船舶的官員,聯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辭典》「徐偃王」條下註:「穆王時徐子治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導溝陳蔡之間……。」徐國居然想以航運的優勢,開鑿運河,其國力可想而知。
附:徐國世系(嬴姓)
lz見諒~~我直接搜的~~粘的~~你也沒說要哪的~~
Ⅷ 名人名字的來歷20字
1、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為其取名呦呦。
2、林微音,我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作為民國時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頗有詩意。祖父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3、魯迅,魯迅的魯,取自魯迅的母親的姓。迅,古義是狼子。魯迅的字義可理解為,牝狼一個有勇力的兒子。魯迅為什麼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說過自己甘做舊制度的逆子貳臣,這個名字反映出魯迅勇敢的叛逆精神。
4、徐悲鴻,他幼時由於家境貧寒,衣著儉朴,也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常遭到別人的冷落。後來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於是他便向別人借,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
5、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因為他的家鄉四川省樂山有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其後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Ⅸ 怎麼用20字來寫司馬光名字的由來
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由四川到光山,於光山縣生下司馬光,因為生於光山、所以起名叫司馬光。
當地人說,淮河南岸有個山,山峰疊翠,高聳岸邊,朝霞夕輝,被河水倒映在青山之上,「每有光耀」、「浮光熠彩」,因而叫做浮光山。而光山縣的名字也是因此得名。司馬池覺得光山此名吉祥又有紀念意義,便給兒子取了「光」字為名。
(9)春筍峰名字的由來20字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司馬光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一生誠信。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
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
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後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Ⅹ 珠穆朗瑪峰的名稱由來
藏語「job-mo glang-ma rib」(珠穆朗瑪)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里,gland-ma有兩種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he-ring child ga)所居住的宮室。 不過還有一種英文說法在中學課本裡面多次出現,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尼泊爾語名是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這名字是尼泊爾政府20世紀60年代起名的。由於此前,尼泊爾人民沒有給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於政治原因沒有選擇用音譯名稱。
1258年出土的《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1717年,清朝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1952年中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1952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稱「Mount Everest」應正名為其藏語名字「珠穆朗瑪峰」。該報認為,西方使用英語名稱「額菲爾士峰」前280年前中國的地圖上標志已以「珠穆朗瑪」命名。
台灣傳統上一直以「聖母峰」稱呼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