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古詩詞中「柳」的含義是什麼
柳,姿態婀娜,搖曳多姿,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志的對象。唐詩中的詠柳佳作更是不可勝數。其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尚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❷ 柳有什麼寓意
柳有兩個寓意:
1,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2,柳樹易生速長,用它種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
漢字釋義
柳:liǔ
1.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條。~絮。~暗花明。
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姓。
相關詞語
1.柳暗花明: liǔ ànhuā míng
形容春天繁花似錦的美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2.柳編: liǔ biān
柳條編制手工工藝;也指該工藝的成品,如柳條帽、筐、籃等。
3.柳罐 :liǔ guàn
用柳條編成的罐狀器具。
4.柳江: Liǔ Jiāng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流,為西江支流。河道彎曲,多淺灘。在石龍與紅水河會合,長726公里,流域面積5.84萬平方公里。
5.柳眉: liǔ méi
女子細長的眼眉。柳眉倒豎,二目圓瞪 。
❸ 曾子依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子依是個比較有古味的名字。子,在古代有代指你的意思,而依,就是楊柳依依,弱柳扶風的意思。指人比較溫柔,柔弱。
❹ 曾柳號航空母艦
曾柳號航空母艦?不會是這樣嗎……在於
❺ 麻煩大家開動腦經給我姐姐的小孩取一個名字!拜託了......!
天
樓上那個起的也太土了
看我想我吧
我很用心的哦
曾晨璐
曾夕君
曾雲佩
曾鈺萱
曾薇薇
曾芷婧
曾宸悅
曾馨苑
曾錦年
曾佑慧
曾洛施
曾亦欣
曾柳婕
曾雯姍
曾佳瑜
希望採納
我比較喜歡王字旁的字
代表美玉的意思
很適合女孩子
我的名字里也有王字偏旁的字
❻ 楊柳代稱的含義
古典詩詞中的楊柳意象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一個意象。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於了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徵。古代詩詞曲借楊柳意象來抒寫離別之情的佳句可謂不勝枚舉。「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纏綿悱惻。
楊柳意象與離別聯系在一起,首先,是因為楊柳姿態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小雅•採薇》)楊柳的依依不捨之態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認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從《詩經》這個源頭開始,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
其次,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這一習俗到唐代尤盛。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據《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這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系的最早記載。「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說《柳》)「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游《秋波媚》)「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再次,「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舍之情。「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秦觀《江城子》)
還有一點是,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例如,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城一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笛聲而激起鄉愁,觸動離憂,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
楊柳生長於春,茂密於夏,枝葉葳蕤,生機蓬勃,所以古人常借詠柳來贊美春光歌詠大自然。例如,「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春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晏殊《訴衷情》)「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晏殊《破陣子》)「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最負盛名的當數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不但表現了柳葉的精緻之
美,歌頌了春天的盎然生機,而且喚起了讀者的聯想,給人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堪稱詠柳的千古絕唱。
也有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例如,「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頭,豆蔻梢頭。」再如,「參差煙柳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枯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柳永《少年游》)把傷春、惜別和相思之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借楊柳描寫女子和愛情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楊柳來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顏。「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狀女人俏麗之姿、優雅之態,如在目前。
楊柳給人的審美愉悅還體現在對愛情的描寫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愛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江上」並非「江岸」)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詩歌以楊柳起興,寓情於景,描寫了一幅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的絕妙圖畫。也有借楊柳描寫愛情悲劇,抒寫感世傷懷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敦煌曲子詞》)以楊柳自比,直抒胸臆,其身遭遺棄的痛苦和怨憤,求愛不得的無奈和悲哀,怎不令人潸然淚下,感慨系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楊柳嫵媚婀娜,搖曳多姿。它誕生於《詩經》這方沃土裡,茁壯於陶淵明的草廬旁,繁榮於唐詩宋詞的藝苑中,歷來為詩人畫家所鍾愛,為文人墨客所青睞。千百年來它寄託了多少相思離愁,又承載了幾多羈旅情懷。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楊柳代表著春風,象徵著春天,它是春的使者。所謂「風回小院庭蕪綠,楊柳春相續」你看,庭院綠意盎然,柳睜開了眼睛。春天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綠色世界啊!「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美麗的黃鸝在嫩綠的柳枝間盡情的歡唱,春天又是一個多麼富有生機的世界啊!「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居然裁出了絲絛,可見春天是一個多麼富有創造力的季節!詩人們就是這樣把對春天的熱愛贊美之情融於對楊柳的描繪中。
「楊柳枝,芳菲節,可憎年年增離別」。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枝相贈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至唐代「折柳」這一風俗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霸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羅隱《柳》)詩人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抒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的送別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離情別緒。楊柳啊,你留給多少親朋摯友惜別的痛苦辛酸!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代叔倫《堤上柳》)青青的垂柳啊,你垂下的萬條柔絲,編織了多少離情,又縫進了多少別緒,你使夫妻們肝腸寸斷,又使多少情侶們愛意纏綿,淚水漣漣。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邊柳》)詩中的女主人公沒有折柳送別。反而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難以割捨的依戀之情通過柳絲的這一意象表現得何等真切,又何等凄婉。
「絆惹春風別有情,時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唐彥謙《垂柳》)。這首詩的開篇惟妙惟肖的寫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然後筆鋒一轉,另闢蹊徑,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針砭時弊,諷刺矛頭直指皇帝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於柔情中見犀利,含蓄中露鋒芒,憤世嫉俗之情可謂淋漓盡致!
「參差煙樹霸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3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這是柳永的一曲《少年游》。作者借霸橋暮色、衰楊古柳、夕陽殘照等一系列物象寄情,將羈愁與傷感的雙重惆悵進行了強烈的渲染,字字跳盪著浪跡異鄉、淪落不遇的憤慨;句句蘊涵著對現實的不滿和詛咒。高度的概括了封建社會無數遊宦漂泊的文人的凄苦憂憤的心境。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折柳象徵著離別,所以楊柳往往成為引發相思、觸動離愁的媒介,寄託著相思懷人之情感。「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該詩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的登上翠樓去欣賞春景,忽然間無情的楊柳闖入了她的眼簾,撩撥起她的相思,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激起她對丈夫的無比思戀。孤獨、寂寞、悔恨之情便油然而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柳永《雨霖鈴》中有名的詩句,它把楊柳、曉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相思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而又凄涼的畫面。因為此時是他離開心愛的人兒的第二天早晨,「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還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面對眼前的凄涼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煙波」還要繼續前行,離自己的戀人越來越遠,他怎麼能不思念萬分呢?這惹人的楊柳啊,就如同他那綿綿的相思深深地紮根於他痛苦的心畔。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中國人民如春風中的楊柳那麼蓬勃,那麼多姿,那麼富有活力和生機,他們在社會主義春風的吹拂下,意氣風發,欣欣向榮,婆娑舞弄。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無比偉大的創造力,毛澤東借春風中的楊柳抒發了對勞動人民的無比熱愛和深深贊美之情。
出門順風栽楊柳
清明前後,谷風習習,柳條依依,柳葉如眉,不禁想起溫州鼓詞藝人吟唱的「出門順風栽楊柳,回家金杏滿樹紅」的俚語。溫州人素有外出務工經商的習慣,每年清明前後,春和景明,便打點家生伙出門做生意,家人鄰里預祝他順風順水在外地發達賺銀,廣進財源。像楊柳那樣栽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立業,葉茂枝盛,待到秋後回家時,門前屋後金杏滿枝碩果,紅紅似火。這雖是一句古老的吉祥討彩的祝語,卻應驗當今數百萬溫州能人在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以至越洋過海在外國創業之身,像楊柳那樣隨土而安、異域生財。數不盡的溫州村、溫州城正是溫州人出門順風栽楊柳的寫照,更是溫州人的驕傲。
楊柳,不僅是溫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華民族藉以詠吟胸臆、寄託心志的具有詩情畫意的素材,側面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
楊柳的柳字與留字諧音,提到柳便在人們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親人的意境。早在漢代便有折柳送別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兩宋更盛。隋代無名氏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唐代長安東邊的灞水上有座灞橋,是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風。因而灞水兩岸遍植楊柳。南朝那位才盡的江郎曾有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句子,後人便改稱灞橋為銷魂橋。唐代裴說《柳》詩:「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樹無情,實怨離人無情。被誤歸李白名下的《憶秦娥》詞中「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灞陵就是指這座銷魂橋。離人在此橋折柳話別,難禁熱淚。現代常聞於歌壇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風笛聲中的柳絲來抒發「知交半零落」後好友又要分手的傷感!
楊柳的柳字與留字諧音,提到柳便在人們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親人的意境。早在漢代便有折柳送別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兩宋更盛。隋代無名氏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唐代長安東邊的灞水上有座灞橋,是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風。因而灞水兩岸遍植楊柳。南朝那位才盡的江郎曾有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句子,後人便改稱灞橋為銷魂橋。唐代裴說《柳》詩:「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樹無情,實怨離人無情。被誤歸李白名下的《憶秦娥》詞中「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灞陵就是指這座銷魂橋。離人在此橋折柳話別,難禁熱淚。現代常聞於歌壇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風笛聲中的柳絲來抒發「知交半零落」後好友又要分手的傷感!
❼ 柳皓辰的含義
含義:境地悲凄,空虛無物,人格有此數者,多災短命。如同日沒,四顧茫茫,神哭鬼嚎凶之象,行萬象乏氣力,常陷於不如意,凡要求功,因多障礙漸自失敗,遂致破家亡戶;或者貧困逆難疊至,無眷屬之緣,或者自幼失親,或者病弱,遭難,或者有不測之災禍;或者犯官府等,難免非業非運。三才配合不得其宜者,大都中年後編進黃泉之籍。然萬人中有一二例外,可絕處逢生。
❽ 請有學問的大哥們幫我女兒起個好名字~我姓(曾)
中文姓名數理分析:
【曾淑琪】 女
┃姓名┃ 繁 體 ┃ 拼 音 ┃筆劃┃五行┃吉凶┃ 字意
┃曾 ┃曾 ┃ceng,zeng ┃12 ┃金 ┃吉 ┃
┃淑 ┃淑 ┃shu ┃12 ┃水 ┃吉 ┃溫和伶俐,中年吉祥。
┃琪 ┃璂 ┃qi ┃13 ┃木 ┃吉 ┃
天格:13 人格:24 地格:25 總格:37 外格:14
陽火 陰火 陽土 陽金 陰火
❾ 柳的象徵意義是什麼急需!!!!
1、以柳贈別
柳,諧音「留」。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的難言難分之情.「折柳」贈別之風,尤其是在唐、宋朝時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為贈別的代稱。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萬念灰。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曉風輕拂、殘月朦朧、楊柳依依」,曉風、殘月、楊柳三個意象羅列,構成一幅哀愁的景觀,引起人們對詞人深秋旅途的無限遐想。
3、以柔為美
柳的形體特徵,具有陰柔之美。「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折腰」,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過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體之美。
4、象徵青春
青青春柳有象徵青春之義,正可以表達人們心中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5、以柳喻情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楊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含有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俯拾即是。
(9)曾柳名字的含義擴展閱讀
關於柳的詩句
1、《新柳》宋代: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釋義: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2、《送別詩》隋代: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釋義:
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
送別的時候眼裡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請問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
❿ 男孩子,姓曾,什麼名字比較大方簡潔好聽呢
曾生 曾曾 曾曾曾
曾佳佳 曾松 曾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