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沭陽名字由來

沭陽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8 02:07:11

1. 沭陽韓山為啥得名

韓山,既沒有雲霧繚繞,引人人勝之境,也沒有泉水潺潺,花果飄香之趣。但是,好多傳說,又使它具有傳奇的色彩。韓山古為武都山,相傳漢朝大將軍韓信曾帶兵駐扎於此,後人為紀念他,在山上建廟勒石,更名為韓山。清代沭陽文人胡樵漢曾到此游覽,並寫下了"蒼茫何處讀碑文,欲問遺蹤只白雲。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屬將軍"的詩句。

居住在韓山四周的人們,自古流傳著"山肚裡有寶貝"的傳說。千百年來,韓山"藏寶"之謎,不知激發了多少人覓寶的想像和慾望。不知有多少人在悄悄地挖和刨,無奈都是泄氣而歸。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1983年初,江蘇省地質勘探隊在韓山周圍找到了韓山肚裡的寶貝--藍晶石。

2. 沭河名字的由來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隸屬地級宿遷市,轄38個鄉鎮(場),縣域面積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萬畝,人口174萬,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 沭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建郯子國,西漢武帝時置厚丘縣,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陽縣,因縣治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境內顏集鎮是絕代佳人虞姬的故鄉,「霸王別姬」故事千載傳誦。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率民眾治理沭河、六塘河,政聲遠播。清代詩人袁枚任沭陽縣令期間,留下許多詩篇佳話,親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綠。清朝末年沭陽才女劉清韻攜10本傳奇下江南,江浙名士為之傾倒,傳為美談。晚清進士李映庚,官至肅政使,創作我國第一部軍樂譜。建國前後,沭陽孕育了攝影大師吳印咸,著名記者兼作家白夜,京劇表演藝術家、"活紅娘"宋長榮,魯迅研究專家王士菁,著名歷史學家葉蠖生,兩院院士李德義,新時代"活雷峰"張子祥等傑出人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貢獻,為沭陽人民贏得了榮譽。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今日的沭陽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45、324、326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鍾,西到徐州觀音機場1個小時。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我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經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沭陽資源十分豐富。沭陽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和科技先進縣。年產糧食100萬噸、油料2.3萬噸、棉花10萬擔,年出欄商品豬近200萬頭。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25萬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80餘萬盆,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之譽。1999-2002年全縣連續4年花卉銷售收入達6億元,2003年全縣實現花卉銷售收入12億元。被譽為全省花卉銷售龍頭的蘇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國家二級園林設計資質,縣內顏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沭陽是傳統的林業大縣,全縣楊樹成片林達60萬畝,林網總面積達200萬畝,植樹總量9000多萬株,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6.5%。沭陽水產資源優勢明顯,全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沭陽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采價值。
沭陽舊時多臨河建街,沿街辟巷。明正德七年(1512)始築土城,萬曆四十四年(1616)改建磚城。鄉村集鎮多始建於元代,明、清時期漸趨規模,定期集散。 城鄉屋宇簡陋,道路晴塵雨濘。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造舊城區。1956年城區南擴,1981年向東西拓展。至1987年城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條,人均居住面積為5.91平方米。近年來,沭陽全面實施"群鎮崛起、拉動內需,群馬拉車、增強輻射,眾星拱月、形成體系,城鄉一體、促進發展"的戰略,堅持高標准建設、高要求管理、高速度開發,城鎮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城市建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眾星拱月"式城鎮體系逐漸形成,截止2003年底,全縣人口城鎮化率已達30%,全縣新建樓房面積913.8萬平方米;城區新鋪水泥路53.7千米;小城鎮新鋪水泥路14.6千米,總長139.6千米。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南京東路、廣州路、上海路等16條路段實施無桿化改造,共安裝路燈2238桿、5986盞;鋪設天然氣主管道16千米、支管網20千米;新建、改造水沖式公廁132座;建成廣場38個,城區綠地面積71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5.2%。今天的沭陽城鎮,街道寬敞,樓房鱗次櫛比,綠地成片,繁花似錦,環境優美,管理有序,人氣旺盛,基本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目標,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目前,沭陽縣城正按中等城市標准規劃,積極啟動工業園區建設,全縣已基本形成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的載體,城鎮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沭陽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但明朝以前文化建樹已湮沒。明代以來,沭陽在文學創作、戲劇、音樂、曲藝、繪畫、書法、攝影、雕刻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沭陽方言屬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 是過渡方言區,但受北方話影響,故縣內各地語言、語調有所差異,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如淮海戲、僮戲等,還有琴書、快板、鼓鑼等曲藝品種。沭陽的民間文藝繁榮,花船、高蹺、舞龍、舞獅、跳財神、秧歌、腰鼓、跑驢等藝術形式為群眾喜聞樂見。長期以來形成的禮儀風俗也很多,如祭灶、新年、二月二、六月六等,婚喪嫁娶、來客接待、生育壽慶上的儀式和席面也別有一番程式。 沭陽地區屬淮揚菜系與魯菜系的中間地帶,既有淮揚菜系的風味,又有魯菜系的特色。顏集"朝牌"始於明代。馬廠季家饅頭曾被慈禧太後選為清廷貢品。顧家吊爐餅始源於清乾隆年間,清宰相劉墉曾題寫"吊爐大餅,乃沭陽之一絕"。軟熘長魚是沭陽名菜之一,清乾隆皇帝和革命前輩劉少奇都曾食用。廟頭千張(百葉)源於明代,曾被清代大詩人袁枚寫入《隨園食譜》。馬廠五香花生米風味獨特,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港澳等地。酒文化底蘊尤為深厚,沭陽芝麻香、虞姬神大麴久負盛名。
沭陽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 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全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境內。

作為黃淮平原上的一座古城,沭陽地處南北交匯之地,自古就是商品集散重地,素有"商賈雲集處"之美譽。幾百年來,南來北往的客商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沭陽的繁華與富庶,更促進了南北文化在沭陽的交流、融合,也使沭陽產生了極具特色的地方民俗風情和居民個性特徵。沭陽人在日常交往中熱情大方、講話禮貌,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好客,更兼有南方人的情感細膩;沭陽的民間文藝既具有北方的豪邁剛硬之氣概,更兼有南方清新婉約的特色。民國初年,現代文明的新風吹進了沭陽,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傳統健康的民俗得到了保留相傳,陳規陋習被摒棄,新的風尚在全縣逐步形成。據記載,得以保留的具有沭陽特色的民俗風情有:節日上有六月六、冬至、祭灶等;飲食上有"無酒不成席"、"狗肉不上席"之說;民俗上,主屋朝南稱為"堂屋";禮儀上,老人過壽"過九不過十",提前一年過生日;文化上,有淮海戲、僮戲等古老劇種及民歌和高蹺、秧歌、腰鼓等民間舞蹈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西方和港台文化進入了沭陽人的生活,沭陽古老的民俗風情中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內容,也更具現代特色。
夏商時屬徐州,周時屬青州,春秋末期為魯國南境,戰國時屬楚國,秦初屬薛郡,後屬郯。西漢置厚丘縣,隸屬東海郡,立陰平、建陵兩侯國。三國時立東海國,領厚丘、陰平、建陵等11縣。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並入襄賁,另置僮縣。 梁武帝天監五年,廢僮縣,置僮陽郡。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改僮陽郡為沭陽郡。北周建德七年(578)始定沭陽縣名。隋文帝開皇年間隸屬海州,唐高宗總章元年(668)改屬泗州,咸亨五年還屬海州,明洪武年間隸屬淮安府,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改屬海州府,民國2年屬徐海道,民國17年至37年屬東海專員公署、徐海行政公署;民國29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對境內區劃作了較大調整,分設泗沭縣抗日民主政府、潼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淮海區專員公署;1949年5月,撤銷東海、潼陽、泗沭縣,原轄區劃歸沭陽縣,宿遷部分轄區劃給沭陽,隸屬淮陰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實行市管縣,屬淮陰市。1996年8月蘇北區劃調整,屬新設地級宿遷市。

3. 江蘇沭陽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叫:厚邱、建陵、懷文、潼陽。

沭陽縣,是宿遷市下轄縣,目前是江蘇三個省直管縣之一;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簡稱沭,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四市結合部,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

沭陽素以改革創新聞名全國,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沭陽速度」和沭陽經驗。

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連續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攀升至第29位;連續三屆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位居第55位。

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蘇北唯一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3)沭陽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沭陽地理環境:

1、地理位置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 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

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

2、地形地貌

沭陽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

3、水文

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沭陽縣境內。

4、氣候

沭陽縣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

年平均氣溫14.1℃,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39.4℃。

歷年最低氣溫一般在-4℃—-5℃左右,歷史極端最低氣溫為-18.0℃。年平均降水量918.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80.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51.7毫米。

年平均日照時數2046.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數28.3天,年平均暴雨日數3.6天,年平均大於等於35℃高溫日數4天。

4. 沭陽有什麼傳說

家鄉有一條河,人稱「眼淚」河。小時候,我不明白這條河的由來,我看它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一條普通排澇河罷了。不過,把它和其他的幾條排澇河比較,它確有不同,它要比別的排澇河又寬又深。我估摸著是不是跟人的眼淚有關呢?卻不敢確定,我思來想去,還是弄不明白,便興沖沖地跑回家問媽媽,媽媽慈祥地看著我,沉思了一會兒,就一五一十地講起了眼淚河名字的來歷。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那是64年秋冬季,朔風瑟瑟,天氣漸漸寒冷。我剛滿一周歲,坐著窩籃,嗷嗷待乳,家中只有我.媽媽和一個八十多歲的奶奶。父親扒大河去了。那時是個大躍進年代,人們的思想紅,作風硬,大幹快上,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地方要興修水利,缺少勞力,沒辦法,女人們也只好上工扒河。因為工地離家遠,各家都有奶頭孩子,不便回家喂孩子,所以只有帶著孩子。不用說,母親也是帶上我去上工的。當時窮,吃的是山芋干,胡蘿卜,這些婦女們得乾重活,又沒有好吃的,甚至吃不飽,奶水自然少,她們干一段時間的活,休息了,她們就趁休息的時間跑回駐地看孩子,喂孩子,小孩子是哇哇一片,一個比一個能喊,哭鬧不止,母親們抱著孩子,心疼不已,流下了苦澀的淚水。有的小孩把奶頭放到嘴裡還哭呢,就這樣哭的哭,喊的喊,成了一鍋開了的粥,但沒辦法,時間一到,任憑孩子哭鬧,母親們擦乾眼淚,還得去幹活。故而這河叫眼淚河了。母親說得平靜,我卻聽得難受。
眼淚河啊!眼淚河,你要流下多少母親的淚水,才成這么深的河啊?你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河呀!我們這些襁褓里的孩子,怎麼就不能為媽媽們分擔一點疾苦呀?我真不明白當年是那樣的窮,又是那樣的苦,這些母親怎麼有那樣沖天的干勁,扒出這樣的河啊?她們有著不竭的動力,火一樣的熱情,無窮的鬥志,她們戰天斗地,舍小家,為大家,她們用柔弱的雙肩硬是抬,硬是挑,硬是推,開挖出這樣一條長10公里,寬50米,深約4米的大河。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業績啊!
在家鄉的歷史上,我不能不濃墨重彩地抹上一筆,以紀念這些偉大的母親們。如今,我的母親已經故去,我已人到中年,但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些可愛可敬的母親們,她們為家鄉建設所做出的貢獻令人敬仰,令人贊嘆。
前些時候,走親戚。親戚說,他們那兒也有一條眼淚河,原來他那兒的河和我們這兒的眼淚河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都記載著當年婦女們跟自然作斗爭時,付出的巨大汗水和心血,甚至是婦女們和她們孩子的淚水啊!
如今,眼淚河流淌的已不再是淚水,而是稻花飄香之水,魚肥蟹黃之水,是富裕的水,是幸福的水,是快樂的水。我們這里自從有了它,旱能灌,澇能排,風調雨順,年年都有好收成,成了著名的「魚米之鄉」,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老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眼淚河成了豐收的河,富裕的河,幸福的河。
眼淚河啊,眼淚河,你承載了我太多的感情,不僅因為你留下了母親的淚水,也因為你留下了童年幸福快樂的回憶,我要用真情去呵護你,我要用激情去贊美你!願你永遠清澈純凈,涓涓流淌。

5. 沭陽從古至今的名字分別是什麼

在公元56年(北周建清六年)把懷文縣改為沭陽縣,沭陽縣的縣名沿用至今。

6. 沭陽名字的由來

查《中國地名大辭典》沭陽縣如下:漢厚丘建陵二縣。梁置潼陽郡,東魏改曰沭陽郡,兼治懷文縣,後周改曰沭陽,以在沭水之陽而得名。隋開皇初郡廢,清屬江蘇海州,今屬江蘇徐海道。

以上解釋,疑問有二:1.「沭」什麼意思?2.為何東魏改名?

近日咨詢網友書痴,得「沭」之意,我以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錄如下:《說文·行部》註:「術,邑中道也。從行,術聲。」五代時期的文字學家徐鍇在《說文解字系傳》中說:「邑中道而術,大道之派也。」「術」字的本義是道路,「沭水」之名應該與道路有關。據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記述:春秋時期,我國東部有一條南北交通要道,這條道路北至齊國都城臨淄(現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南至徐國(現江蘇省泗洪縣附近),中間經穆陵關、莒國(今山東莒縣)、郯國(現今山東郯城縣北)。由於這條道路「僻在東方」,其重要性略遜於中原地區的主要道路。這個觀點與徐鍇所說「大道之派」相符,因此可以將這條道路稱為「術」道。而從沭河的流經地域看,二者路線一致,相依相傍,古人便把這條「僻在東方」的交通要道一側的河流稱為「術水」。這就是沭河名稱的由來。

其二,為何東魏時沭陽改名?沭陽古有厚丘、建陵、懷文、服武、臨渣、潼陽等名稱。厚丘現位於縣境茆圩鄉厚鎮村,因建於丘陵地區得名;建陵得名於建陵山,現在新沂市境內;懷文、服武得名於古人願景;臨査得名於臨近渣水;潼陽,顧名思義潼河之北。潼河是沭陽境內一條古老河流,發源於建陵山西麓,南向蜿蜒而流,經現新沂市的建陵、宿遷市的馬陵山東,折而東流,過沭城鎮西,分兩股東北流入海,潼陽縣因以得名。但沭陽縣為何東魏改名呢?沭河發源於山東沂蒙山,經臨沂、郯城進入江蘇,過新沂、邳州、宿遷,西向流入泗水,簡單的說,沭河是泗水的支流,不流經沭陽縣域。南北朝東魏時,南梁北伐,進軍山東,東魏在郯城南堰塞沭水,企圖水淹梁軍(確實起了作用),然而,從此沭水南流,經郯城、建陵山東進入沭陽境,奪取潼河水道。從此,沭水存而潼河滅,沭水也直接與沭陽發生了關系,沭陽縣取代潼陽縣名稱,至今未改。

7. 沭陽縣在以前每個朝代都叫什麼名

沭陽自西漢建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境內有魯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建的郯子國,在今沭城西北20公里處,仍可尋到留下的遺址。
西漢時東海郡的厚丘、建陵、陰平、下城、臨渣、懷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內。
後漢,建陵縣並入厚丘縣。至晉,陰平縣也並入厚丘縣。
宋元嘉十二年,廢厚丘縣為襄賁縣,直 到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始定沭陽縣名,沿用至今。沭陽夏商時屬徐州。

周時屬青州。
春秋末期為魯國南境。
戰國時屬楚國。
秦初屬薛郡,後屬郯。
西漢置厚丘縣,隸屬東海郡,立陰平、建陵兩侯國。
三國時立東海國,領厚丘、陰平、建陵等11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並入襄賁,另置僮縣。
梁武帝天監五年,廢僮縣,置僮陽郡。
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陽郡為沭陽郡。
隋文帝開皇年間隸屬海州。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改屬泗州。
咸亨五年(674年)還屬海州。
明洪武年間隸屬淮安府。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海州府。
民國2年屬徐海道。
民國17年至37年屬東海專員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國29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對境內區劃作了較大調整,分設泗沭縣抗日民主政府、潼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淮海區專員公署。
1949年5月,撤銷東海、潼陽、泗沭縣,原轄區劃歸沭陽縣,宿遷部分轄區劃給沭陽,隸屬淮陰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實行市管縣,屬淮陰市。
1996年8月區劃調整,屬新設地級宿遷市。
2011年江蘇省試點省直管縣。

8. 江蘇宿遷市名稱的由來

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於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9. 宿遷名字由來

宿遷市位於江蘇北部淮水之陽。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於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閱讀全文

與沭陽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