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曾參名字由來

曾參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8 05:30:24

① 曾申與曾參的名字怎麼讀

曾[zēng]申與曾[zēng]參

[zēng] 1. 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親屬:~祖父。~孫。

2. 古同「增」,增加。
3. 姓。

[céng] 1. 嘗,表示從前經歷過:~經。未~。何~。~幾何時。

2. 古同「層」,重(chǒng )。

② 曾子的名字是不是和孟子的名字一樣啊!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魯國人。名參,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虐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順初年,加封為「郕國宗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宗聖」。在山東嘉祥縣南建有曾子廟。

二十四孝記載了曾子嚙指痛心的佳話:曾子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孟子,名:軻,字:子輿;子車;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前385年?-前304年?)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師承子思(一說是師承自子思的學生),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③ 求「曾參回車於勝母之閭」的意思,為什麼.

邑名勝母,曾子不入;水名盜泉,仲尼不飲。丑其名也。

是說曾參坐車到了眼前的巷子,但因為這個巷子名字叫勝母,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好所以就沒進去,掉轉車頭走了

④ 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參」字該怎麼念

雖然以前一直覺得是SHEN 剛剛查了一下 資料如下 曾參、曹參、岑參三人名字中的「參」讀音是 can

⑤ 高分兩個問題:單做為姓為什麼讀shan,曾參的參為到底怎麼讀,為什麼,請給出理由

網路解釋了:單,中國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2.北方少數民族復姓改單姓而來。單氏來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經考古證實為謬誤]。單氏來源:根據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盤銘文顯示,單氏高祖為周文王族弟。
曾參,第二個讀shen第一聲,這也是作為名字的時候才這么讀。歷史上曾參就是曾子,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魯國南武城人,是孔子的徒弟,後編《論語》、著《大學》、寫《孝經》、著《曾子十篇》

⑥ 曾國藩之前叫曾子城,後來才改名為曾國藩。那他的弟弟們為什麼也都是叫國什麼什麼的比如曾國荃曾國葆

曾祖諱竟希,誥贈光祿大夫,妣彭氏,誥贈一品夫人。
祖諱玉屏,字星岡,誥封中憲大夫,累贈光祿大夫。妣王氏,誥封恭人,累贈一品夫人。
考諱麟書,字竹亭,湘鄉縣學生員(塾師),誥封中憲大夫,累封光祿大夫。妣江氏,誥封恭人,累封一品夫人。
仲父諱鼎尊,早卒。
叔父諱驥雲,字高軒,以公官「貝也」封光祿大夫。
兄弟輩:
五個兄弟,四個姐妹,老大是姐姐,他是兄弟輩里排行最大的。
曾國潢:1820-1886。原名國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
曾國華:1822-1858。字溫甫,族中排行第六,是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第三子,因為出繼為叔父曾驥雲之子。後戰死於三河鎮。一說於廬山道觀外采葯時失足跌下山崖而死。
曾國荃:1824-1890。字沅甫,號叔純,是曾國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稱「曾老九」。
曾國葆:1828-1862。字季洪。後更名貞干。是曾國藩五弟。病逝於軍中。
曾國藩後裔中比較出名的有:
曾紀澤:1839-1890。字劼剛,號夢瞻,是曾國藩長子。官至兵部左侍郎。
曾紀鴻:1848-1881。是曾國藩次子。對數學頗有研究。
曾紀靜:1841-?。字孟衡,曾國藩長女。她與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憂郁成疾,終身未及生育,晚景凄涼。
曾紀耀:1843-1881。字仲坤,曾國藩次女。夫家經濟困窘,但她牢記父訓,多方籌劃家務以盡婦道,且與家人和睦相處,雖未生育,但深得兩個嫂子信任,繼養兩個女兒,其次女後來成為民國要人朱啟鈐的第一夫人。病逝於巴黎。
曾紀琛:1844-1912。字鳳如,曾國藩第三女。丈夫羅允吉(1846-1888,其父羅澤南是湘軍早期重要將領),性情暴躁固執,婆母悍厲刻薄。
曾紀純:1846-1881。曾國藩第四女。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燾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英年早逝,結婚三年就成了寡婦,含辛茹苦撫育兩個幼子,35歲時就病亡。
曾紀芬:1852-1935,晚號崇德老人,曾國藩幼女。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不僅年壽最高而且比四個姐姐命運要好。丈夫和兒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資本家。三女婿張其煌系清光緒年間進士,民國初年曾任湖南軍政府軍事廳長。五女婿瞿宣穎系晚清重臣瞿鴻機之子。
曾廣鈞:1866-1929。字重伯,又名伋安,曾紀鴻長子。他是一位典型的世家貴公子,生活放盪無忌,但思想比較開明,不幹涉兒女婚姻、信仰等自由。
曾廣銘:曾紀澤第二子,幼殤。
曾廣鑾:1873-1920。字君和。曾紀澤第三子,承襲一等毅勇侯。
曾廣陽:曾紀澤第四子,八歲時病亡。
曾廣鎔:1870-1929。字理初。曾紀鴻第三子。
曾廣銓:1871-1930。字靖彝,曾紀澤嗣子,是曾紀鴻第四子。是一名翻譯家,精通英、法、德及滿文。
曾廣鍾:1875-1923。字君融。曾紀鴻第五子。
曾廣璇:1860-1889。曾紀澤長女。丈夫李經馥,是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第四子。
曾廣珣:?-1899。曾紀澤次女。
曾廣珊:曾紀鴻獨生女。丈夫俞明頤,1904年前後擔任過湖南學政。女兒俞大絪是北京大學一級教授 曾憲植(1910-1989),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的玄孫女

⑦ "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由來

俗稱「天下一曾無二曾」,就是因為曾氏統一字行,自58世起為「希言光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而曾氏在龍頭山一派自66世起,自立字行:「奎璧呈雲瑞,人文煥國華……」他們的「奎」字,正對應曾氏統譜的「尚」字。

而晉江內坑齊山曾氏的字行「得職克欽洪,孚光志銳淑,懋耀惟鍾澤,森昭德愈鴻……」這套字行中的「耀」字也正對應曾氏統一譜牒中的「尚」字。

(7)曾參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曾姓名人: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參(shēn),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一說為山東嘉祥縣,一說為平邑縣鄭城鎮 )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後代。

2、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⑧ 曾子的原名是什麼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沒

落貴族家庭,少年就參加農業勞動。後從師孔子,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他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並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頗有建樹。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於曾阝地,建立 曾阝國。曾阝國故址,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原名「繒邑」,以當地多產絲織品而得名。公元前567年(魯襄公六年)鄰近的莒國滅掉了曾阝國,曾阝太子巫無家可歸,在遠離莒國的魯國南武城居住下來。曾阝太子巫的曾孫叫曾點,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親,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⑨ 『曾』氏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曾(Z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
2、據有關資料所載,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數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遠古帝舜時期,鯀的妻子因夢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賜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夏室後,曾把幼子曲烈封於「鄫」地(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從此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兩千多年,直到春秋時代才被莒國所並滅。此時,懷著亡國之痛的鄫國太子巫,出奔於鄰近的魯國為官,其後裔以原國名「鄫」為氏,後去掉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曾姓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一帶。先秦時期,逃至魯國的曾姓後代在魯為官,並且就此繁衍生息下來,同時向四周地區播遷,使曾姓族人遍布於山東、河北等地。秦漢期間,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稱,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宗聖」,從而聲名顯赫,家族昌盛。曾參長子曾元八世孫曾樂,曾為西漢山陰縣都鄉侯,曾樂之子渙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孫頊家望於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是為扶風房,其二子玉、昌分別徙於冀州(治今河北省冀縣)、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曾寶之孫曾據,因避西漢末年王莽之亂,率宗族千餘人自山東南遷至廬陵縣(治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之吉陽鄉,是為吉陽房。曾據有二子:闡與王易。曾闡的五世孫曾丞有三子:珪、舊、略。略居撫州南豐(今江西省廣昌縣東),為撫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臨川市西)房。曾闡的十世孫曾震忽避亂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廣東省韶關市南),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贛州市),其十一世孫曾通則徙居交州(今廣東省廣州)。至此,曾姓族人在漢末以前,由於累官或戰亂等原因,不斷遷移,已分別進入了山東、河北、湖南、陝西、江西、廣東等省。人口眾多,家族興旺,形成了幾個較大的郡望。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連年戰亂頻仍,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之中,加之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所以曾姓在此期間也大量進入南方諸省,其一支徙居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尚有幾支分別遷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吳郡(治今江蘇省蘇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南陽(今屬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陽(今屬湖北省)等地。從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布全國,名人不斷涌現,家族勢力日漸壯大的局面,逐漸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姓之一。盛唐時期,社會安定,宗族發展速度加快,擴張、播遷亦為時尚。唐末,曾姓有入遷福建者。至宋末,由於戰亂,外族入侵,曾姓又幾度遷移。元明清時期,曾姓已播遷於各地,且有遠播台灣與海外各地者。當今曾姓在我國人口眾多,尤以四川、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曾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曾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八位、台灣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
三、歷史名人
曾 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魏庄鄉南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贊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曾 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 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曾 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 輝:曾駢次子、曾慶的孫子,任吳散騎常侍,鎮南節度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經任程鄉縣令,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葯來接濟百姓。來求葯的人接連不斷。
曾 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佑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
曾 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又廣輯有關遒教的文獻資料,編成《道樞》。
曾 幾:今江西贛州人,南宋詩人,曾歷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詩學江西派,風格清雋。陸游曾從他學詩。
曾 鞏:北宋文學家,字子固(1019-1083),南豐(今屬江西省)人,世稱南豐先生。嘉佑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因循守舊表示不 滿,主張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對「法制度數」進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豐類稿》。另《隆平集》也題為所作。
曾 魯:明朝時新淦人,自幼好學,博學古今,以文字聞名於時,後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
曾 瓊:今福建甫田人,明代傑出的畫家,其人擅畫人像,號稱「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畫法曾風行一時,弟子眾多且出眾,被時人稱為「波臣派」。
曾 銑:明江蘇省江都人,嘉靖進士,以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
曾 生:原名曾振聲,廣東省深圳坪山鎮石灰陂人。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推舉為中山大學員生工反抗日救國會主席團主席、廣州抗日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後參加游擊隊轉入部隊。抗戰時期,歷任香港海員工委書記、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廣東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區司令員、政委,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街。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曾生回憶錄》一書。
曾文迪:後梁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致堯,字正臣(950-1007),南豐人,北宋散文家,曾鞏、曾布祖父,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是北宋以來南豐第一個進士。先後任過符離主簿、梁州錄事參軍、著作佐郎、兩浙和京西轉運使;當過壽、泰、泉、蘇、揚、鄂等州知州。官至禮部郎中,後改任吏部郎中。曾致堯為官期間,減免民間苛捐雜稅,體察百姓疾苦,所到之處,頗有政聲。在壽州當知州離任時,壽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幾天不能成行,後以單騎帶二卒,才悄悄地離開了壽州。曾致堯性格剛直,敢於揭人之過,諫議大夫魏庠知蘇州,所作所為多行不法,別人不敢言,致堯則進行彈劾,魏庠被罷了官,致堯常因奏章言辭激烈,得罪不少權臣,因而屢遭降職或調任。卒後贈諫議大夫、太子太師,封密國公。致堯一生著述甚多,有《仙鳧羽翼》30卷、《廣中台紀》80卷、《清邊前要》30卷、《西陲要紀》10卷、《直言集》10卷、《為臣要紀》3卷,共達176卷(篇)之多。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北宋名相。泉州晉江(今福建省)人,其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稱,曾主編過《武經總要》。
曾國藩: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原名子城(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江總督等職,後病死於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紀澤:字頡剛(1839-1890),曾國藩長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時事,博覽群籍,通西文,好西學。初以蔭補戶部員外郎,後襲侯爵。光緒四年(1878年)出任駐英、法公使,1880年兼充駐俄公使。中法戰爭時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軍衙門幫辦,旋為兵部左侍郎,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1887年著《中國先睡後醒論》,主張「強兵」優先於「富國」。有《曾惠敏公遺集》。
曾國荃:曾國藩弟,字沅甫(1824-1890),號叔純,貢生出自。1856年起與太平天國軍作戰,1862年進圍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為一等伯爵。1866年任湖北巡撫,因對捻軍作戰失敗稱病退職。1875年又被提用,歷任陝西、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1884年升任兩江總督。
曾運乾:湖南益陽人,音韻學家,曾歷任東北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教授,一生撰有《切韻五聲五十一紐考》、《喻母古讀考》及《尚書正讀》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魯 郡: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相當今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縣地。晉改為魯郡。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相當於今甘肅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西晉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當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
廬陵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石陽(今江西省吉水東北),三國吳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當今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魯陽縣: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省魯山縣。
武城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吉縣。
2、堂號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1)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3)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復習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兒子曲烈於鄫(在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建立鄫國,歷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67年被莒國滅掉,太子巫逃往魯國,後稱之武城,即今濟寧之嘉祥縣境。「鄫」去邑(阝)為曾,稱為曾氏。曾巫的孫子曾點,字暫,是孔子賢弟子;曾暫兒子曾參傳孔子之學,被後世儒家奉為「宗聖」。武城即為曾姓的遠祖發祥之地,「武城堂」名本源此。
追遠堂:取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曾參「慎終追遠」之意。
此外,曾氏的主要堂號還有:「魯陽堂」、「敦本堂」、「宗聖堂」、「守約堂」、「養志堂」、「若文堂」等。
五、宗族特徵
1、曾姓族人在很早的時期就遍布於全國各地。
2、曾姓以仁孝禮義而著稱於世。
3、曾姓字行輩份排列工整、嚴密,有明顯的時代特色與宗族特色。
4、各支曾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因曾姓著名人物曾參為孔子門人,世稱宗聖,其後子孫亦為聖裔,故曾氏家族字行輩份亦參照孔氏族人「命字行輩」即「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遒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⑩ 曾姓的來歷

曾(Zēng)氏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孫。黃帝二十五子昌意為曾姓之祖,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堯命禹父親鯀治理水患,而鯀治水九年無效。舜繼承堯位後仍命鯀治水,結果勞民傷財而沒有消除水患,於是便殺鯀於羽山,舜並命鯀子禹繼續治水。禹受命後,為了治理水患從二十歲開始,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導的方法,終於消除了水患。因獲得重大的歷史功績,舜讓禹繼位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世尊稱為大禹。禹繼承舜位後制定了刑法嚴格懲罰違令者,因而勢力日益強大。時過多年後他因年老力衰,按當時禪讓制應讓東夷部落聯盟首領皋陶的兒子伯益做繼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幫助禹治水。但禹死後眾多部落聯盟的首領卻反對伯益而歸順禹的兒子——啟。啟聯合各部落首領的勢力,殺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其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登封縣的東南部。啟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蒼山縣向城鎮)建立鄫國,為鄫國之始。古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此為曾氏得姓之始。後人尊曲烈世子巫為曾氏第一世祖。從曲烈至巫改為曾姓,經歷54傳至巫,58傳至曾參。
曾參,俗稱曾子,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今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滿硐鄉南武山村,一說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魏庄鄉南武村)。生於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歲拜孔子為師。盡傳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先祖),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校)的主張。《大戴禮記》對其言行記載甚詳,相傳《大學》一書是他所著,後世尊為「宗聖」。目前曾姓均以宗聖公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先。
宗聖公曾參是武城曾氏的開派祖先。曾參字子輿,巫的五世孫,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子)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營養。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閱讀全文

與曾參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