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字在姓的读音中怎么念
曾zēng
曾氏姒姓后裔 具有黄帝血统
曾,这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
提起曾氏的来龙去脉,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的地方,这就是古代著名的“¤国”。然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就世代在¤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国才被莒国所并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去,并且在鲁国作了官。同时,以故国的国名“去邑当曾”,以曾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袭下来。
光辉家世源流
关于曾氏的悠长源流,是明载于最古老的姓氏专书《世本》。该书指出:“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后为莒灭,¤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另外,历来的姓氏古籍,像《姓纂》、《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同样的记载。
除了拥有这样一份光辉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加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尽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国太子巫,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名符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在曾氏家族之间是一向被严格禁止的。
古代的¤国,位置是在现在山东省峄县的东方。换句话说,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每一个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东!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也就是说,这个家望过去是以鲁国和庐陵两处地方为繁衍中心。鲁国,就是山东;庐陵,指的则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避王莽乱渡江居庐陵;易言之,庐陵一望始自东汉之际。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己的先祖大多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
南方巨姓大族
两千多年前始见于山东,又是一脉相传的曾氏,后来为为什么会“望出庐陵”,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个繁衍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项珍藏于台北县莺歌镇的《武城曾族谱》的记载,可资参考。该项族谱是这样说的:“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族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析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
由此可见,发祥于山东的曾氏,是早在大约两千年前的王莽篡汉之时,由于不屑在篡国之臣的淫威之下生活,就举族搬迁到了江西,并且在庐陵一带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的。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曾氏一直是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有关曾氏在南方各地的播迁和繁衍情形,还有下面两项文献,可资参考:《晋江曾氏族谱》所录《清源曾氏族谱序》:“曾氏先出于¤,春秋时并莒,子孙散析,在鲁者自别为曾氏。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国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兴宁曾氏族谱》曰:“¤,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
曾子备受敬仰
上面曾经一再提到过,曾氏自古以来就是名门大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至高荣誉的获得,当然不是偶然所致,而是由他们的无数杰出祖先,一点一滴地累积而成的。而提起两千多年来曾氏的一连串光荣历史,头一位浮上大家脑际的,可能就是人人都衷心敬仰的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代鲁国的武城人。他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以事亲至孝,悟圣道一贯之旨,而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贰』 曾字做姓氏怎么读
一、曾字做姓氏的拼音是[zēng],曾字有两个读音。
二、基本释义
[ zēng ]
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祖父的父亲)。曾孙(孙子的儿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1、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曾。曾来过。
2、古又同“层”。
三、组词有曾经、几曾、未曾、不曾、曾孙、何曾、曾今、曾折、曾飔、曾巢、多曾、曾泉、曾挠、青曾等。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曾,词之舒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曾,虚词中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字形采用“八、曰”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曾青
[zēng qīng]
矿产名。色青,可供绘画及化金属用。道士常用为炼丹的药品。
2、曾闵
[zēng mǐn]
曾参与闵损(闵子骞)的并称。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3、曾茧
[zēng jiǎn]
手掌或脚掌上磨起的多层硬皮。俗称“老茧”。曾,通“层”。
4、几曾
[jǐ céng]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几时曾经:在他重病期间,我几曾安睡过一夜?
5、不曾
[bù céng]
(“曾经”的否定):我还不曾去过广州。除此之外,不曾发现其他疑点。
『叁』 “曾用名”的“曾”字,读音是“zēng”还是“céng”
“曾用名”的“曾”字读音是[céng]释义为:尝,表示从前经历过。
“曾用名”的释义:泛指曾经使用过的人名、地名和科技名词。
造句
鲁迅的曾用名有长庚、风声、尊古等。
2.“飘来飘去”是我的曾用名。
3.她户籍上的“曾用名”很少见。
4.档案里的“曾用名”一栏如何填写?
5.“曾用名”和“别名”有区别吗?
『肆』 在姓名里面,(曾)这个字读什么
曾(Zēng)氏——百家姓排184位(中国姓氏排行第31位,台湾第18名)——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但不忘先祖,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伍』 曾怎么读音是什么
一、曾字有两个读音,拼音是zēng和céng。
二、曾字的基本释义:
[ zēng ]
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祖父的父亲)。曾孙(孙子的儿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1、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曾。曾来过。
2、古又同“层”。
三、曾字的笔顺是点, 撇, 竖, 横折, 竖,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相关组词有曾经、未曾、几曾、何曾、不曾、曾孙、曾加、曾臣、曾折、曾泉、曾今、也曾、曾飔、曾翁等。
一、曾坑
[zēng kēng]
地名。在宋时福建建安北苑苏氏园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
二、曾经
[céng jīng]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爸爸中学毕业后曾经到北大荒插队。
三、未曾
[wèi céng]
没有(“曾经”的否定):尽管我与她多年未曾相见,却看不出她有什么异样。
四、几曾
[jǐ céng]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几时曾经:在他重病期间,我几曾安睡过一夜?
五、曾标
[zēng biāo]
高标。比喻高尚的风姿。曾,通“层”。
『陆』 曾用名的“曾”字到底该怎么读
“曾”有两个读音,分别为[céng]和[zēng]。主要表示过去的事情,也可以当姓氏使用。在这里读[céng],曾[céng]用[yòng]名[míng]。意为曾经用过的名字。
曾[céng]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用名。
古同“层”,重(chǒng )。
曾[zēng]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古同“增”,增加。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姓。
『柒』 曾字有几个读音
有两个读音:[ zēng ]和[ cé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