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傣族的男人名字为什么前面要有岩字呢
西双版纳傣族,是有名无姓的民族。西双版纳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别的岩(音为aj)与玉为名字之首。男子称为岩××,女子称为玉××。名字多以出生的顺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组的排列顺序以及父母的心愿三者相互结合命名。重名时,又在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词加以区别。长子、长女多选用西双版纳傣文的第一个字母阿(a)拼字命名,如岩温、玉温;岩应、玉应;岩燕、玉燕等;其余子女通常也选用与其排行相关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个子女,通常用腊(1a)字命名。有的名字,有着明显的降生顺序,如岩燕、岩刚、岩腊。燕为长,刚为次(中间)、腊为末;有些名字又明显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愿,如在名字中加以恩(银)、罕(金)和皎、香(宝石)等字,将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这种以降生顺序和傣文字母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极易造成重名,一个村寨内如果出现几个名字相同的人时,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区别。如岩温龙(大岩温)、岩温囡(小岩温)、岩温讷(上岩温)、岩温代(下岩温)等。
西双版纳傣族除按降生顺序和傣文字母的排列次序命名外,还有以名花命名的,有以吉祥动物孔雀、凤凰、狮子、虎等命名的、有以重量命名的,以及以某种迷信观念命名的等等。
西双版纳傣族一人往往会有几个名字,儿童时代有童名,人寺当和尚以后有僧名,还俗以后有俗名,当父母以后又有父母名等。某男童降生时名为岩燕,出家后便称为帕燕(和尚岩燕)、都窀燕(大佛爷岩燕);当和尚还俗后称岩底燕,当佛爷还俗后称康朗燕等。傣族男女,一旦当了父母便改称波岩×、波玉×;咪岩×、咪玉×。即在父(波)、母(咪)之后加上长子或长女之名。若长子为岩温,其父便称波岩温;其母便称咪岩温。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有时会出现召××、刀××等姓名。其实,召与刀都不是西双版纳傣族原有的姓氏。在旧社会,西双版纳傣族有贵族、贫民、官与百姓之分。西双版纳贫民百姓往往称旧时的男性贵族和官员为召和岛,如称宣慰使为召片领、称土司为召勐、称头人为岛帕雅。召与岛均系对旧时的土司、贵族之称,并非西双版纳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姓氏。以刀为人名之首,始见于车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称为刀补瓦。《车里宣慰世系简史》记载说:“岛亨龙继承父位时,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时期。朝庭将景陇王的奏文中岛亨龙的‘岛’译为‘刀’,自此以后,景陇王的汉名都是‘刀’字起头。……岛亨龙有二子,长子刀补瓦……”。刀补瓦是车里宣慰使中第一个用刀字命名的人,后来又出现刀暹答、刀弓满、刀更勐、刀坝光、刀双勐等。以上记载说明“刀”是“岛”或“召”的译音,是贵族和官的音译异字,并非传统姓氏。关于“刀”字的取用,还有一说,即西双版纳傣族首领于1500多年前向朝廷进贡时,天子见傣王无姓,便赐宝刀一把,以刀为姓。
“刀”,也许是“岛”的音译,也许是朝廷天子所赐。不论其来历如何,它已被越来越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认可为姓氏,刀姓已经成为有名无姓的西双版纳傣族首先采用的姓氏。
B. 求问傣族的姓氏有哪些
历史上的傣族是无姓的。姓氏是其部族(部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区别和分辨部族内部这一群与那一群的特征、身份地位,理清世系血源关系及世族发展脉络而产生的。每个民族姓氏的由来都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傣那都有姓,傣那姓氏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得来:
一、身份地位的象征或尊称演变为姓氏,主要有罕、金、刀、俸、陶、思等等。罕是傣族土司家族的姓氏,罕在傣语中是黄金、珍贵、金贵、稀罕之意,开始只是对男性土司的尊称,后来才成为土司家族的姓氏。与罕相对应,过去对土司家小姐、太太都尊称“相”,为“宝石”之意。只是“相”没有演变为姓氏。
刀在傣语中是圣贤、知识、修养、先生、导师之意,也是尊称。后成为版纳、德宏土司、官家姓氏。
金姓是傣族用汉语金银、金贵的金字为姓,表示其家族富有、富足、宝贵。
俸在傣语中是总理、总管、总务的意思,最早姓俸的人都是当过土司衙门总管职务之人,也是土司赐给其最信任、能办事、会办事之人的姓氏。
陶在傣语里是土司直管官之意,也是对长辈的尊称。后来当过直管官的后代便都沿姓陶。
在德宏有姓思的,在傣语中思是虎,意为有虎威,能降虎者。
二、因居住地而得姓。相传汉官开始到傣族地方,人生地不熟,便指着土司的文官问,你叫什么、姓什么?文官听不懂,以为是问他家住哪里,便指着路上说:宋。意思是住在高处,路上方。于是汉官就把文官的姓写成宋,后来文官家族就成了宋姓。宋在傣语中的意思是高处。汉官又指着土司的武官问:你贵姓?武官也以为是问他家住在哪里,便回答:南,意思是住在水沟边。因为南在傣语中是水的意思,于是土司的武官及家人便都姓南了。
三、以出家当和尚冠姓,这在孟定较为普遍,傣族的男子中,凡当过和尚的便可以在名前加“贺”,如贺依(依为老二,排行老二),也有地方男子中凡当过和尚的便在名前加“尚”。如尚岩(岩是男子的排行老大)。如果寨子中叫贺岩、贺依的多,便在后面再加字,贺和尚作为姓氏,但许多姓贺或姓尚的子孙往往并不沿用。这说明一部分傣族对姓氏并不十分看重。
四、与汉族通婚后用汉姓。
五、随老师姓,或随自己敬重的人姓,傣族孩子入学后,叫艾依、艾尚、贺岩的相当多,老师为了便于区分,就用汉姓给他们起了汉名,以后便成了其家姓。有的因崇拜而跟着姓等。
六、以信仰为姓,傣族多信仰佛教,汉族官员在计名单时,问其你姓什么?叫什么?其便答:信佛,于是就有姓佛的了,也有由姓佛演变为姓胡的。
等等
C. 云南各族对男女的称呼
藏族:女孩子——卓玛,男孩子——扎西。
彝族:女孩子——阿诗玛,男孩子——阿黑哥。
白族:女孩子——金花,男孩子——阿鹏.
纳西族:女孩子——胖金妹,男孩子——胖金哥。
傣族:女孩子——少多利,男孩子——毛多利。
摩梭人:女孩子——阿夏,男孩子——阿朱
在云南民簇中,女孩子最不高兴叫小姐。
D. 傣族小男孩有什么习俗
傣族的小男孩长到7——8岁,就要进寺庙当和尚,接受佛教洗礼和教育,其中纹身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傣民族认为,男性只有当过和尚刻有纹身的才是人,否则被视为野人。刻纹身是件很痛苦的事。纹身的部位因人而异,有刻在胸前、背后、肩膀、手臂、肚皮、大腿,甚至全身各个部位。纹身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最常见的有龙、虎、神像、八卦、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经文字母等人生的密码和信息。纹身部位越多花纹越复杂,也受到人们的尊重,并成为傣族妇女选择对象的首要条件。
E. 傣族女人有什么好听的名字
玉罕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 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性以“玉”字当头,“玉罕”。
乳名有以下几种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顺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个儿子。”玉岗“,即中间一个女儿。”玉腊“,即最小一个女儿。 按出生时间取的。如“岩丙”,即月中生的男孩。“岩纳”,即月末生的男孩。
按金银财宝取名的。如“玉罕”,即象金子一样的姑娘。“玉恩”,即象莲花一样的姑娘。
成年人结婚生了孩子以后,一般就不用自己的名字。男人通称“波涛”,女人通称“咪涛”。他们的名字也随着儿女的名字而改变,一种是在长子长女名字前加“波”(父)或“咪”(母),如长子“岩双”,其父就叫“波岩双”,其母就叫“咪岩双”;如长女叫“玉香”,其母就叫“咪玉香”。另一种是把儿女性别加在他的名字前面,在儿女性别前面又加“波”或“咪”,如“波南相”,波是父,“南”代表女性,“相”是本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女儿玉相的父亲”。
傣族中还有的叫刀 。其实,“ 刀”就逐渐在一部分领主的名字中常出现。另外还有一种传说,古时西双版纳傣族领主被称为“岛”,“岛”与 “刀”音相近。于是在一部分领主及其家族的成员名字中,也常出现“刀”字。
F. 傣族名字大全
傣族,是有名无姓的民族。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别的岩(音为ai)与玉为名字之首。男子称为岩××,女子称为玉××。名字多以出生的顺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组成的排列顺序以及父母的心愿三者相互结合命名。重名时,又有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词不达意加以区别。长子、长女多选用傣文的第一个字母阿(a)拼字命名,如岩温、玉温;岩应、玉应;岩燕、玉燕等;其余子女通常也选用与其排行相关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个子女,通常用腊(lǎ)字命名。有的名字,有着明显的降生顺序,如岩燕、岩刚、岩腊。燕为长,刚为次(中间)、腊为末;有些名字又明显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愿,如在名字中加以恩(银)、罕(金)和皎、香(宝石)等字,将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这种以降生顺序和傣文字线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极易造成重名,一个村寨内如果出现几个名字相同的人时,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区别。如岩温龙(大岩温)、岩温囡(小岩温)、岩温讷(上岩温)、岩温代(下岩温)等。
傣族除按降生顺序和傣文字母的排列次序命名外,还有以名花命名的,有以吉祥动物孔雀、凤凰、狮子、虎等命名的、有以重量命名的,以及以某种迷信观念命名的等等。
傣族一人往往会有几个名字,儿童时代有童名,入寺当和尚以后有僧名,还俗以后有俗后,当父母以后又有父母名等。某男童降生时名为岩燕,出家后便称为帕燕(和尚岩燕)、都 燕(大佛爷岩燕);当和尚还俗后称岩底燕,当佛爷还俗后称康朗燕等。傣族男女,一旦当了父母便改称波岩×、波玉×;咪岩×、咪玉×。即在父(波)、母(咪)之后加上长子或长女之名。若长子为岩温,其父便称波岩温;其母便称咪岩温。
在傣族中,有时会出现召××、刀××等姓名。其实,召与刀都不是傣族原有的姓氏。在旧社会,傣族有贵族、贫民、官与百姓之分。贫民百姓往往称旧时的男性贵族和官员为召和岛,如称宣慰使为召往领称土司为召勐、称头人为岛帕雅。召与岛均系对旧时的土司、贵族之称,并非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傣族传统姓氏。以刀为人名之首,始见于车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称为刀补瓦。《车里宣慰世系简史》记载说:“岛亨龙继承父位时,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时期。朝庭将景陇王的奏文中岛亨龙的‘岛’译为‘刀’,自此以后,景陇王的汉名都是‘刀’字起头。……岛亨龙有二子,长子刀补瓦……”。刀补瓦是车里宣慰使中第一个用刀字命名的人,后来又出现刀暹答、刀弓满、刀更勐、刀坝光、刀双勐等。以上记载说明“刀”是“岛”或“召”的译音,是贵族和官的音译异字,并非传姓氏。关于“刀”字的取用,还有一说,即傣族首领于1500多年前向朝廷进贡时,天子见傣王无姓,便赐宝刀一把,以刀为姓。
“刀”,也许是“岛”的音译,也许是朝廷天子所赐。不论其来历如何,它已被越来越多的傣族认可为姓氏,刀姓已经成为有名无姓的傣族首采用的姓氏。
G. 版纳傣族人的姓氏有哪些
傣族占版纳州人口的35%
傣族又分旱(汉)傣、水傣和花傣三个分支。
姓氏多为“刀、依、岩(ai)”,一般来说,男子姓刀为贵族后代,岩是贫民;依为女子姓氏,命名多带玉字。
人口沿湄公河等水域呈条带状,设乡镇,也多零星分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腊区并飘乡、尚勇区曼庄乡、磨龙乡、龙门乡、大户乡。
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房屋为两层,下层为柱(通常用来拴耕牛和养家禽)上层为居室,早期为竹木结构,现为砖混结构,样式仍保持吊角楼的式样。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H. 傣族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怎么称呼
傣族中称小女孩为“小卜哨”;称小男孩为“小卜冒”。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卜冒(小伙)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8)傣族男孩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傣族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二、傣族男性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条腿需两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I. 给傣族舞取个好名字!
傣族?曾学过一首诗中,里头有句:“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这句诗也许能帮帮你。我自我感觉吧,竹韵映月,月色风情竹前飞.......
J. 西双版纳傣族男女称呼
西双版纳傣族男女称呼为:男孩被称为毛哆哩,女孩被称为少哆哩。年长的男人称为老波桃,年长的女人称为老篾桃。
(10)傣族男孩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傣族男女服饰:
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1] 。
男性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条腿需两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网络-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