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给姓胡的宝宝取四个字的名字
胡源轩明
『贰』 昭陵六骏的名字各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昭陵六骏”是原置於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後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勤)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著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後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後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後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著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後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後,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後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纔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後,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後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後,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後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後,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後,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馀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著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可惜它们已被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者全部打碎,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袼””两骏,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馀四幅真品,於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葛承雍教授发布了他对"昭陵六骏"的产地来源、名号含义和陪葬习俗的全新诠释。学术界有关专家认为,葛承雍对这一千古之谜所作的破译,与其历史背景、语言对音、图像寓意、民族葬俗等相吻合,具有突破性、可信度、说服力。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九 山上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爅",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勤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爅"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随著近年来突厥学和敦煌学、藏学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葛承雍对前人的一些尝试产生了疑问,他从1996年开始将破译昭陵六骏来源的研究定为与国际学术接轨的工作,经过3年多科学严谨的研究,以突厥语作为突破口,分析了贞观年间唐帝国外域贡马、俘获战马、互市买马和隋宫厩马等四条不同途径进入中原的"胡马",认为大都来自突厥或突厥汗国控制下的西域诸国。葛承雍还从马种学上分析了昭陵六骏的来源产地,在骏马类型、体质结构、杂交特点及外观造型诸方面缜密论证了六骏中至少有四骏属于突厥马系中的优良品种。 葛承雍对“昭陵六骏”来源的破译,不仅解开了历史之谜,第一次全面诠释了六匹骏马来自突厥汗国及其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也完整地勾画出六骏的马种原型,充分说明了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与外来文明在中原大地交流、融合的新气象,既给国内外学术界留下了无限遐想的探索领域,又对我们重振汉唐雄风,以丝绸之路为龙头的现代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持此石本示予为赋之—— 天将铲隋乱 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 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 山川俨莫回 长鸣视八表 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 鲁乌不足惧 腰间大白羽 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 博取若提孩 手持扫天帚 六合如尘埃 艰难济大业 一一非常才 维时六骥足 绩与英卫陪 功成锵八鸾 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 古石埋苍苔
『叁』 秦汉时期的"胡马"主要指当时北方的哪个少数民族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肆』 姓胡姓马加在一起怎么起名
胡马蔚
胡马懿
胡马声
胡马月
胡马高
胡马礼
胡马鑫
胡马彤
胡马添
胡马利
胡马相
胡马士
胡马如
胡马延
胡马悦
胡马雄
胡马昭
胡马长
胡马凡
胡马骐
胡马焕
胡马禹
胡马朋
胡马忻
胡马积
胡马绍
胡马学
胡马修
胡马沐
胡马恺
胡马承
胡马德
胡马仕
胡马勋
胡马震
胡马汉
胡马亮
胡马森
胡马传
胡马孝
胡马玉
胡马宗
胡马仁
胡马飞
胡马鸣
胡马峥
胡马光
胡马桐
胡马镇
胡马予
胡马久
胡马琪
胡马亚
胡马道
胡马义
胡马秋
胡马宁
胡马波
胡马琛
胡马水
胡马晨
胡马富
胡马灵
胡马虎
胡马潇
胡马彦
胡马远
胡马楚
胡马岚
胡马裕
胡马钦
胡马朗
胡马雅
胡马琳
胡马昱
胡马善
胡马晓
胡马城
胡马思
胡马运
胡马浚
胡马劲
胡马有
胡马以
胡马和
胡马来
胡马秀
胡马易
胡马凌
胡马人
胡马丁
胡马泊
胡马为
胡马炜
胡马恒
胡马宜
胡马知
胡马小
胡马烁
胡马心
胡马鹤
胡马强
胡马胤
胡马欣
胡马孟
胡马栩
胡马友
胡马佑
胡马崇
胡马世
胡马济
胡马屹
胡马铭
胡马望
胡马洛
胡马力
胡马厚
胡马雪
胡马津
胡马亦
『伍』 "房兵曹胡马" 的意思
此 诗 前 四 句 具 体 地 描 写 胡 马 瘦 骨 棱起 如 刀 峰 , 耳 竹 削 似 的 尖 耸 , 俊 逸 矫 健 , 步 履 轻快 , 四 蹄 生 风 , 是 匹 骏 马 。 后 四 句 则 赞 美 胡 马 的 本 领 , 指 出 其 所 到 之 处 , 没 有 东 西可 阻 挡 之 , 值 得 策 骑 者 信 赖 , 甚 至 可 将 生 命 交 托 给 它 , 由 於 胡 马 如 此 骁 勇 快 捷 , 故万 里 亦 可 横 行 。 全 诗 赞 美 胡 马 之 余 , 亦 抒 发 出 诗 人 渴 望 建 功 立 业 的 抱 负
『陆』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最详细的解释,以及出处
【原文】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简介】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注释】
1.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停。
2.胡马:意指北方的马。古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越鸟: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
3.缓:宽松。衣带日已缓:表示人因为相思一天比一天瘦。
4.浮云蔽白日: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
5.蔽:遮掩
【大意】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作者介绍】
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是选自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这是一组诗的名称,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评析】
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这里收集的古诗作者已佚。但它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善于运用兴比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
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
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
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
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
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
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
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
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
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
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
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
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
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
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
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
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
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
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
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
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
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柒』 用马和胡起四个字的名字都有什么好听的名字
胡马依风 寓意不忘根本不忘本
『捌』 23首马诗的全部名字
马诗
共有23首――李贺
[又名:诗鬼]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诗文】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
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一)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二)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五)
唐剑斩隋公,□[3]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其十六)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七)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八)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十九)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一)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二)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注释】
[1]乌江:一作江东。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换“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象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显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朱世英)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周啸天)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怎样呢?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它上天呢!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朱世英)
『玖』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解释以及出处是什么
【原文】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简介】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注释】
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停。
2.胡马:意指北方的马。古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越鸟: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
3.缓:宽松。衣带日已缓:表示人因为相思一天比一天瘦。
4.浮云蔽白日: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
5.蔽:遮掩
【大意】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作者介绍】
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
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是选自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这是一组诗的名称,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评析】
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这里收集的古诗作者已佚。但它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善于运用兴比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
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
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
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
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
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
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
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
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
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
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
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
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
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
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
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
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
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
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
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
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
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拾』 胡马八破的意思
红糖糍粑:解辣神器,味道正宗,好吃,推荐!
红糖锅盔:夹红糖的小饼饼儿,红糖微苦,胖冬一口气可以吃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