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太原有哈好玩的地方
太原节日
太原酒店
太原餐饮
太原娱乐
太原购物
太原特产
太原交通
太原服务
太原基本资料
太原景点列表:
《晋祠铭》碑 白塔 碑林公园 北武当山 滨河公园 常家庄园 城市人工森林公园 崇善寺 纯阳宫 大佛寺(净因寺) 东缉虎营 多福寺 儿童公园 汾河二库风景区 奉圣祠 傅山书法碑林公园 光化寺 金刚堰 晋祠 晋祠公园 晋窦大夫祠 晋府沧桑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湖 崛围山风景区 开化寺连理塔 刘胡兰纪念馆 龙山石窟 马道坡 漫山阁 蒙山大佛 南十方院(白云寺) 难老泉 庞泉沟 七府坟 清真古寺 三国演义城 山西省博物馆 圣母殿 圣寿寺 双塔 双塔烈士陵园 双塔寺(永祚寺) 太山寺 太原动物园 太原古街巷 天地坛 天龙八景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天宁寺 天主教堂 童子寺燃灯塔 五一广场 西华门 献殿 杏花村 杏花岭 玄中寺 迎泽公园 鱼沼飞梁 豫让桥 中国煤炭博物馆 周柏唐槐
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狄仁杰名迹
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太原狄村人,曾以明经(相当于后来的进士)举,任并州都督府曹,转大理丞,历任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执政时,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即宰相)。
东缉虎营
太原市有两条街叫做“缉虎营”。一条位于解放路东侧,名“东缉虎营”;一条位居解放路西侧,名“西缉虎营”。它们隔解放路相望。追溯东、西缉虎营的成街历史及得名缘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间,这两条街实为一街,街名叫做“广昌府前街”。因此街位于广昌王朱济熵府宅之前,故名。广昌王朱济熵是第一代晋藩朱(木冈)的七儿子,所以广昌王府也别称“七府”,由是之故,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据说晋王有七个儿子,其七子聪明尚武,颇受青睐,当年晋王府兵丁便由广昌王辖带,驻于广昌王府一带,所以广昌府前街俗称“七府营”。
金刚堰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崛围山
崛围山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原来同时兴建的道观“昊天观”已经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风景区,位于阳泉市东约40公里处,地势险要, 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颂兵驻守,遂攻故名“苇泽关”为今名“娘子关”。娘子关口,山地雄山战,水流回溢,瀑布飞溅,实融自然、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娘子关风景交通十分便利,东有阳泉市直线通往景区的旅游班车,西有河北井经县(距景区30余公里)开经景区的公共汽车。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两县境内,面积10466公顷,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
山西省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东南上官巷内,原是文庙,后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53年改为山西省博物馆。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清重修扩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市西原庙址迁移到此。
双塔寺
位于太原市区东南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由于“双塔凌霄”,成为太原的标志。
双塔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相传由明代万历皇帝之母宣文太后出资,佛教高僧佛灯和尚主持修建。两塔相距60米,塔高54.85米,十三层,底层高7米,八角形,砖石结构。
太原市动物园
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760亩,其中水面260亩,它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性动物园,园内遍植树木花卉,并以大量盆花点缀其间。白色拱桥横跨南北湖,三条平坦宽阔的园路通往各动物展区。
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
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鱼沼飞梁
位于圣母殿前,是我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晋祠的这座鱼沼飞梁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桥面呈十字型,把圣母殿和献殿连为一体,给人以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飞梁”之意,当在于此了。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座落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公顷,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有陈列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放映厅和办公研究楼组成。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建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晋王朱纲(朱元璋的第三子)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建筑(扩建)新寺,历时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崇善寺原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等6座正殿。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和方丈院。在这浩瀚的建筑群中,最雄伟的是大雄宝殿,面宽九间,高约33米,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屋顶装饰螭首、海鱼等,被誉为“玉佛殿”。
大殿两旁筑两条半壁长廊,绘以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壁画,更加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这座庞大的群体建筑,平面布局之恢宏严谨;建筑规模之雄伟宏大;造型艺术之奇特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反映了兴建佛寺的那种“费竭财产,务存高广”,“层宇奢侈,博敞宏丽”的遗风。遗憾的是,寺于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五日,被一场大火所吞噬,仅存大悲殿一组建筑,即现在的崇善寺。清光绪八年(1882),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起一座规模巨大的文庙,使崇善寺一分为二。对于它辉煌的过去,我们只能观看寺内现存明代绘制的“崇善寺平面图”借以神游,而不能亲睹了。 现存的崇善寺,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西小院等,占地面积仅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解放后得到政府的精心维护,恢复了原来的风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崇善寺无论是宏丽轩昂、舒展健美的木构建筑,还是造型奇特、比例匀称的密宗造像;无论是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的壁画摹本,还是从宋迄今的各种佛藏版本,以及各种雕刻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印刷技术和宗教历史的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悲殿是现崇善寺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宽厚的台基上。殿前有平旷的“凸”字形月台,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殿内正面须弥座上,三尊泥塑贴金菩萨并立,通高8.3米,为观音、文殊、普贤,称为“三大士”。三尊造像,比例适度,身容敦肃,体态健硕,面像丰圆,颜貌舒泰,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具有一种温文敦厚、雍容华贵、秀丽妩媚、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神韵,是我国明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正中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据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观世音”,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称“观音”,道场在浙江定海普陀山,其生日为夏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夏历六月十九,涅磐日为夏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大悲殿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属密宗(佛教的一个宗派)所属六种形象之一。观音菩萨的左侧是千手千钵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智慧和能言善辩著称,故其名号为“大智文殊”,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塑于大悲殿内的这尊文殊立像,只有三头六臂,之所以称千手千钵,是因为她身后的相轮是由一圈圈手臂组成,而每只手都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细、玲珑剔透的释迦佛,据说也是文殊的变相之一。从造形可以看出他的智慧确实大得很,据佛经讲,一只手持一个体,代表一个僧人,千手千钵代表一千个僧人,而千手千钵实际是“无数”的代名词。这样“无数”僧人的智慧集于一身,智慧当然就是无限的了。
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净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天土殿和东配殿,中部有卡墙和垂花门相隔,后院有大雄宝 殿、罗汉殿和地藏殿。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阁内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跌坐,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物。寺旁古柏,长势奇特、怪异,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一大奇观,亦为晋阳一景。
奉圣祠
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 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山西-纯阳宫
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原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吕洞宾修建的,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91年)扩建,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
纯阳宫为一进五层院落,亭台楼阁皆备,牌坊门庑齐全,复道行空,楼廊环绕,是一处小巧玲珑、风格别致的道教古建筑群。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窑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盈。
现在馆内展出了山西文物的精粹部分,分成大小20个陈列室。这些陈列室有陶瓷、铜器、漆器、珐琅、石刻雕塑、玉石竹木牙雕、书法、绘画、碑贴、刺绣等专题展品。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太山寺
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得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改为佛寺。
金元时,寺庙被毁,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厢廊。有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后部山腰有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殿内塑像俱全,与殿阁同为明嘉靖17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炼,色泽纯朴,面形、衣饰、神态等极富明塑像中俏丽俊秀的风格。寺后面有石构建筑3楹,名莲花宝洞,以示佛教中八宝莲花观之义。洞中积水缓缓流向洞外,颇有雅致。
太原古街巷
太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所以这里有不少留着历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说的,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图,再走一走,真的是这样。东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宽又长的迎泽大街,一出火车站,的士就带我上了这条大街,以后只要出宾馆就少不了走这条街。它横穿了太原城。东西走向的建设路,并州路,解放路,我也走过。不过走得最明白的还是解放路。因为从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来就上的是解放路。
太原清真寺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清真寺始建的确切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建筑风格来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清真寺为二进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原有面积5000平方米),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如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楼等,布局紧凑严整。寺院开有东西两门,1958年扩建解放路前,东门为正门,面临狭窄的东米市牛肉巷。扩建解放路后,西门改为正门,面临宽阔的解放路大街。 省心楼,是教民们忏悔的地方,面对东门入口,峭立于庭院中央。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檐角双层飞翘,底层外围红漆木柱内倾支撑,玲珑俊俏。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吟不及清”,字为草体,龙飞凤舞,堪为书法珍品。省心楼的西北、西南两侧,六角碑亭对峙。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文革”期间大都被凿。
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子昂、清代傅山、刘石庵等书法家的题词题名。 庭院的西面是讲经堂和防火墙。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防火墙将古寺分隔为两院,距大殿约8米,与大殿等宽,与殿前檐等高,墙厚1米,中开铁门。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铁门关闭,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灾。这种防火措施,在我国古建筑中尚不多见。 穿过防火墙,即是原第二进院。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场所。
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金代诗人元好问墓及野史亭,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婵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胜古迹也在溶洞附近。
禹王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洞,称得上一个宝洞,洞内色彩斑谰,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认为:大约四亿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一片汪洋。七千万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现在的太行山脉,后由于碳酸盐侵蚀岩层,形成繁多的记载:“仙人洞,在福田寺左,相传通平山县,产玛瑙,内有遗蜕二,长丈余,大如斗。”
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长约700余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内有“八戒化石”、“子母狮子”、“刺猬游洞”、“睡狮初醒”、“万佛朝圣”、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花香鸟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小河流水,鸟兽虫鱼,是一个集登山、旅游、探险、避暑为一体,惊险奇特,人称“华北第一洞”的旅游胜地。1992年林业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内常年恒温8—11℃,盛夏之时,洞内凉气习习,隆冬季节,洞里温暖如春。
忻州与外界在这里沟通。伴随着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禹王洞成了忻州了解外界、外界了解忻州的重要窗口。通过禹王洞,忻州正及时地捕捉着外界的信息;通过禹王洞是,忻州也正不失时机地重塑着自己的形象;通过禹王洞,忻州人还架起了走出封闭、走向明天。走向辉煌的金色“桥梁”。
❷ 五月十九太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原景点列表:
《晋祠铭》碑 白塔 碑林公园 北武当山 滨河公园 常家庄园 城市人工森林公园 崇善寺 纯阳宫 大佛寺(净因寺) 东缉虎营 多福寺 儿童公园 汾河二库风景区 奉圣祠 傅山书法碑林公园 光化寺 金刚堰 晋祠 晋祠公园 晋窦大夫祠 晋府沧桑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湖 崛围山风景区 开化寺连理塔 刘胡兰纪念馆 龙山石窟 马道坡 漫山阁 蒙山大佛 南十方院(白云寺) 难老泉 庞泉沟 七府坟 清真古寺 三国演义城 山西省博物馆 圣母殿 圣寿寺 双塔 双塔烈士陵园 双塔寺(永祚寺) 太山寺 太原动物园 太原古街巷 天地坛 天龙八景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天宁寺 天主教堂 童子寺燃灯塔 五一广场 西华门 献殿 杏花村 杏花岭 玄中寺 迎泽公园 鱼沼飞梁 豫让桥 中国煤炭博物馆 周柏唐槐
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狄仁杰名迹
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太原狄村人,曾以明经(相当于后来的进士)举,任并州都督府曹,转大理丞,历任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执政时,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即宰相)。
东缉虎营
太原市有两条街叫做“缉虎营”。一条位于解放路东侧,名“东缉虎营”;一条位居解放路西侧,名“西缉虎营”。它们隔解放路相望。追溯东、西缉虎营的成街历史及得名缘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间,这两条街实为一街,街名叫做“广昌府前街”。因此街位于广昌王朱济熵府宅之前,故名。广昌王朱济熵是第一代晋藩朱(木冈)的七儿子,所以广昌王府也别称“七府”,由是之故,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据说晋王有七个儿子,其七子聪明尚武,颇受青睐,当年晋王府兵丁便由广昌王辖带,驻于广昌王府一带,所以广昌府前街俗称“七府营”。
金刚堰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崛围山
崛围山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原来同时兴建的道观“昊天观”已经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风景区,位于阳泉市东约40公里处,地势险要, 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颂兵驻守,遂攻故名“苇泽关”为今名“娘子关”。娘子关口,山地雄山战,水流回溢,瀑布飞溅,实融自然、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娘子关风景交通十分便利,东有阳泉市直线通往景区的旅游班车,西有河北井经县(距景区30余公里)开经景区的公共汽车。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两县境内,面积10466公顷,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
山西省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东南上官巷内,原是文庙,后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53年改为山西省博物馆。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清重修扩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市西原庙址迁移到此。
双塔寺
位于太原市区东南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由于“双塔凌霄”,成为太原的标志。
双塔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相传由明代万历皇帝之母宣文太后出资,佛教高僧佛灯和尚主持修建。两塔相距60米,塔高54.85米,十三层,底层高7米,八角形,砖石结构。
太原市动物园
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760亩,其中水面260亩,它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性动物园,园内遍植树木花卉,并以大量盆花点缀其间。白色拱桥横跨南北湖,三条平坦宽阔的园路通往各动物展区。
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
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鱼沼飞梁
位于圣母殿前,是我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晋祠的这座鱼沼飞梁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桥面呈十字型,把圣母殿和献殿连为一体,给人以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飞梁”之意,当在于此了。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座落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公顷,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有陈列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放映厅和办公研究楼组成。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建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晋王朱纲(朱元璋的第三子)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建筑(扩建)新寺,历时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崇善寺原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等6座正殿。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和方丈院。在这浩瀚的建筑群中,最雄伟的是大雄宝殿,面宽九间,高约33米,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屋顶装饰螭首、海鱼等,被誉为“玉佛殿”。
大殿两旁筑两条半壁长廊,绘以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壁画,更加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这座庞大的群体建筑,平面布局之恢宏严谨;建筑规模之雄伟宏大;造型艺术之奇特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反映了兴建佛寺的那种“费竭财产,务存高广”,“层宇奢侈,博敞宏丽”的遗风。遗憾的是,寺于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五日,被一场大火所吞噬,仅存大悲殿一组建筑,即现在的崇善寺。清光绪八年(1882),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起一座规模巨大的文庙,使崇善寺一分为二。对于它辉煌的过去,我们只能观看寺内现存明代绘制的“崇善寺平面图”借以神游,而不能亲睹了。 现存的崇善寺,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西小院等,占地面积仅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解放后得到政府的精心维护,恢复了原来的风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崇善寺无论是宏丽轩昂、舒展健美的木构建筑,还是造型奇特、比例匀称的密宗造像;无论是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的壁画摹本,还是从宋迄今的各种佛藏版本,以及各种雕刻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印刷技术和宗教历史的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悲殿是现崇善寺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宽厚的台基上。殿前有平旷的“凸”字形月台,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殿内正面须弥座上,三尊泥塑贴金菩萨并立,通高8.3米,为观音、文殊、普贤,称为“三大士”。三尊造像,比例适度,身容敦肃,体态健硕,面像丰圆,颜貌舒泰,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具有一种温文敦厚、雍容华贵、秀丽妩媚、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神韵,是我国明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正中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据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观世音”,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称“观音”,道场在浙江定海普陀山,其生日为夏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夏历六月十九,涅磐日为夏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大悲殿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属密宗(佛教的一个宗派)所属六种形象之一。观音菩萨的左侧是千手千钵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智慧和能言善辩著称,故其名号为“大智文殊”,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塑于大悲殿内的这尊文殊立像,只有三头六臂,之所以称千手千钵,是因为她身后的相轮是由一圈圈手臂组成,而每只手都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细、玲珑剔透的释迦佛,据说也是文殊的变相之一。从造形可以看出他的智慧确实大得很,据佛经讲,一只手持一个体,代表一个僧人,千手千钵代表一千个僧人,而千手千钵实际是“无数”的代名词。这样“无数”僧人的智慧集于一身,智慧当然就是无限的了。
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净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天土殿和东配殿,中部有卡墙和垂花门相隔,后院有大雄宝 殿、罗汉殿和地藏殿。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阁内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跌坐,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物。寺旁古柏,长势奇特、怪异,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一大奇观,亦为晋阳一景。
奉圣祠
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 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山西-纯阳宫
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原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吕洞宾修建的,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91年)扩建,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
纯阳宫为一进五层院落,亭台楼阁皆备,牌坊门庑齐全,复道行空,楼廊环绕,是一处小巧玲珑、风格别致的道教古建筑群。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窑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盈。
现在馆内展出了山西文物的精粹部分,分成大小20个陈列室。这些陈列室有陶瓷、铜器、漆器、珐琅、石刻雕塑、玉石竹木牙雕、书法、绘画、碑贴、刺绣等专题展品。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太山寺
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得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改为佛寺。
金元时,寺庙被毁,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厢廊。有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后部山腰有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殿内塑像俱全,与殿阁同为明嘉靖17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炼,色泽纯朴,面形、衣饰、神态等极富明塑像中俏丽俊秀的风格。寺后面有石构建筑3楹,名莲花宝洞,以示佛教中八宝莲花观之义。洞中积水缓缓流向洞外,颇有雅致。
太原古街巷
?太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所以这里有不少留着历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说的,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图,再走一走,真的是这样。东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宽又长的迎泽大街,一出火车站,的士就带我上了这条大街,以后只要出宾馆就少不了走这条街。它横穿了太原城。东西走向的建设路,并州路,解放路,我也走过。不过走得最明白的还是解放路。因为从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来就上的是解放路。
太原清真寺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清真寺始建的确切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建筑风格来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清真寺为二进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原有面积5000平方米),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如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楼等,布局紧凑严整。寺院开有东西两门,1958年扩建解放路前,东门为正门,面临狭窄的东米市牛肉巷。扩建解放路后,西门改为正门,面临宽阔的解放路大街。 省心楼,是教民们忏悔的地方,面对东门入口,峭立于庭院中央。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檐角双层飞翘,底层外围红漆木柱内倾支撑,玲珑俊俏。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吟不及清”,字为草体,龙飞凤舞,堪为书法珍品。省心楼的西北、西南两侧,六角碑亭对峙。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文革”期间大都被凿。
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子昂、清代傅山、刘石庵等书法家的题词题名。 庭院的西面是讲经堂和防火墙。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防火墙将古寺分隔为两院,距大殿约8米,与大殿等宽,与殿前檐等高,墙厚1米,中开铁门。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铁门关闭,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灾。这种防火措施,在我国古建筑中尚不多见。 穿过防火墙,即是原第二进院。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场所。
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金代诗人元好问墓及野史亭,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婵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胜古迹也在溶洞附近。
禹王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洞,称得上一个宝洞,洞内色彩斑谰,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认为:大约四亿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一片汪洋。七千万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现在的太行山脉,后由于碳酸盐侵蚀岩层,形成繁多的记载:“仙人洞,在福田寺左,相传通平山县,产玛瑙,内有遗蜕二,长丈余,大如斗。”
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长约700余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内有“八戒化石”、“子母狮子”、“刺猬游洞”、“睡狮初醒”、“万佛朝圣”、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花香鸟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小河流水,鸟兽虫鱼,是一个集登山、旅游、探险、避暑为一体,惊险奇特,人称“华北第一洞”的旅游胜地。1992年林业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内常年恒温8—11℃,盛夏之时,洞内凉气习习,隆冬季节,洞里温暖如春。
忻州与外界在这里沟通。伴随着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禹王洞成了忻州了解外界、外界了解忻州的重要窗口。通过禹王洞,忻州正及时地捕捉着外界的信息;通过禹王洞是,忻州也正不失时机地重塑着自己的形象;通过禹王洞,忻州人还架起了走出封闭、走向明天。走向辉煌的金色“桥梁”。
❸ 小说里特殊生物取名字
1,参考山海经,这上面有特别特别多的奇异的动物。
2,直接采用生物命名法则,虽然属名加种名在小说里没法用,但是可以考虑类似的。比如:白腹锦鸡白鹳白冠长尾雉白鹤白颈长尾雉 藏马鸡草鴞草原雕长耳鴞长尾阔嘴鸟长尾鴞赤颈鹤大鸨大绯胸鹦鹉 雕鴞蜂鹰高山兀鹫冠斑犀鸟褐鲣鸟褐林鴞褐马鸡黑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黑颈鹤黑脸琵鹭黑琴鸡黑鹇 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红角鴞红脚鲣鸟红隼
后面标定是什么类型的,前面来修饰是什么样子的。
3,参考各民族神话,比如使徒直接来自希伯来神话。
❹ 沈石溪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作品:
《猎狐》、《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一只猎雕的遭遇》、《和乌鸦做邻居》、《野犬女皇》、《鸟奴》、《混血豺王》、《雪豹悲歌》、《暮色》、《天命》。
还有《狼国女王》、《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圣火--沈石溪获奖作品集》、《老鹿王哈克》《残狼灰满》、《象王泪》、《红奶羊》、《保姆蟒》、《疯羊血顶儿》、《混血豺王》《野猪囚犯》《沈石溪动物故事系列》。
除此之外《沈石溪动物小说文集》、《狼妻》、《牧羊犬阿甲》、《豺狼拥抱》、《当保姆的蟒蛇》、《鸟奴》、《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雪豹悲歌》、《狼王梦》、《白天鹅红珊瑚》。
(4)褐马鸡起名扩展阅读:
沈石溪的作品特征
1、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
2、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
3、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的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个别的性格命运;
4、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
❺ 在太原跟女友去哪玩好些
神堂沟室内游泳,滨河体育中心打打保龄球,看电影,ktv,多了,关键是看你们喜欢什么。
❻ 动物名称大全
1、哺乳动物
虎 狼 鼠 鹿 貂 猴 貘 树懒
斑马 狗 狐 熊 象 豹子 麝牛 狮子
小熊猫 疣猪 羚羊 驯鹿 考拉 犀牛 猞猁 穿山甲
2.鱼类
龙鱼 塘鳢 鲶鱼 鲨鱼 章鱼 刺鱼目 鲱形目 鲵
鳅鱼 鳟鱼 锦鲤 鲀鱼 神仙鱼 鳗鲡 热带鱼 鲽形目
鰕虎鱼 鳄鱼 鲈鱼 鳐鱼 鲤鱼 鳢鱼 金枪鱼 深海鱼
3.鸟类
鹰 鹭 鹅 企鹅 犀鸟 遗鸥 隼 鹳
松鸡 鲣鸟 鹦鹉 鸳鸯 啄木鸟 鸮 鹮 鸵鸟
翠鸟 天鹅 蜂鸟 信天翁 鹤 雉 夜鹰 海鸥
4.两栖动物 海狮 龟 蜥蜴 龟鳖 蟾蜍 大鲵
5.昆虫
蝴蝶 蜻蜓 蝎子 吸虫 珊瑚 纤毛虫绦虫螈
蚓螈 肉足虫 藤壶 水蚤 水蛭 蟋蟀 蜈蚣 蝗虫
(6)褐马鸡起名扩展阅读:
1、哺乳动物身体特征有:
第一、它们的皮肤一般来说比其他脊椎动物厚,它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第二、哺乳动物的口内有再生齿。
第三、哺乳动物除单孔目外,均为胎生。
第四、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脑比其他脊椎动物要发达得多,而且还有12对脑神经。此外,哺乳动的心脏分两心耳、两心室;有红血球,但无细胞核。
2、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还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的群体生活中,“首领”是雄狒狒享有优先权,其他成员对他表示顺从等。
参考资料:
网络-哺乳动物
❼ 太原有哪些著名景点各有什么特色
太原重要景点列表:
《晋祠铭》碑 白塔 碑林公园 北武当山 滨河公园 常家庄园 城市人工森林公园 崇善寺 纯阳宫 大佛寺(净因寺) 东缉虎营 多福寺 儿童公园 汾河二库风景区 奉圣祠 傅山书法碑林公园 光化寺 金刚堰 晋祠 晋祠公园 晋窦大夫祠 晋府沧桑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湖 崛围山风景区 开化寺连理塔 刘胡兰纪念馆 龙山石窟 马道坡 漫山阁 蒙山大佛 南十方院(白云寺) 难老泉 庞泉沟 七府坟 清真古寺 三国演义城 山西省博物馆 圣母殿 圣寿寺 双塔 双塔烈士陵园 双塔寺(永祚寺) 太山寺 太原动物园 太原古街巷 天地坛 天龙八景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天宁寺 天主教堂 童子寺燃灯塔 五一广场 西华门 献殿 杏花村 杏花岭 玄中寺 迎泽公园 鱼沼飞梁 豫让桥 中国煤炭博物馆 周柏唐槐
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狄仁杰名迹
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太原狄村人,曾以明经(相当于后来的进士)举,任并州都督府曹,转大理丞,历任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执政时,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即宰相)。
东缉虎营
太原市有两条街叫做“缉虎营”。一条位于解放路东侧,名“东缉虎营”;一条位居解放路西侧,名“西缉虎营”。它们隔解放路相望。追溯东、西缉虎营的成街历史及得名缘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间,这两条街实为一街,街名叫做“广昌府前街”。因此街位于广昌王朱济熵府宅之前,故名。广昌王朱济熵是第一代晋藩朱(木冈)的七儿子,所以广昌王府也别称“七府”,由是之故,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据说晋王有七个儿子,其七子聪明尚武,颇受青睐,当年晋王府兵丁便由广昌王辖带,驻于广昌王府一带,所以广昌府前街俗称“七府营”。
金刚堰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崛围山
崛围山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原来同时兴建的道观“昊天观”已经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风景区,位于阳泉市东约40公里处,地势险要, 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颂兵驻守,遂攻故名“苇泽关”为今名“娘子关”。娘子关口,山地雄山战,水流回溢,瀑布飞溅,实融自然、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娘子关风景交通十分便利,东有阳泉市直线通往景区的旅游班车,西有河北井经县(距景区30余公里)开经景区的公共汽车。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两县境内,面积10466公顷,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
山西省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东南上官巷内,原是文庙,后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53年改为山西省博物馆。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清重修扩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市西原庙址迁移到此。
双塔寺
位于太原市区东南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由于“双塔凌霄”,成为太原的标志。
双塔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相传由明代万历皇帝之母宣文太后出资,佛教高僧佛灯和尚主持修建。两塔相距60米,塔高54.85米,十三层,底层高7米,八角形,砖石结构。
太原市动物园
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760亩,其中水面260亩,它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性动物园,园内遍植树木花卉,并以大量盆花点缀其间。白色拱桥横跨南北湖,三条平坦宽阔的园路通往各动物展区。
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
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鱼沼飞梁
位于圣母殿前,是我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晋祠的这座鱼沼飞梁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桥面呈十字型,把圣母殿和献殿连为一体,给人以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飞梁”之意,当在于此了。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座落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公顷,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有陈列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放映厅和办公研究楼组成。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建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晋王朱纲(朱元璋的第三子)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建筑(扩建)新寺,历时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崇善寺原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等6座正殿。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和方丈院。在这浩瀚的建筑群中,最雄伟的是大雄宝殿,面宽九间,高约33米,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屋顶装饰螭首、海鱼等,被誉为“玉佛殿”。
大殿两旁筑两条半壁长廊,绘以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壁画,更加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这座庞大的群体建筑,平面布局之恢宏严谨;建筑规模之雄伟宏大;造型艺术之奇特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反映了兴建佛寺的那种“费竭财产,务存高广”,“层宇奢侈,博敞宏丽”的遗风。遗憾的是,寺于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五日,被一场大火所吞噬,仅存大悲殿一组建筑,即现在的崇善寺。清光绪八年(1882),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起一座规模巨大的文庙,使崇善寺一分为二。对于它辉煌的过去,我们只能观看寺内现存明代绘制的“崇善寺平面图”借以神游,而不能亲睹了。 现存的崇善寺,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西小院等,占地面积仅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解放后得到政府的精心维护,恢复了原来的风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崇善寺无论是宏丽轩昂、舒展健美的木构建筑,还是造型奇特、比例匀称的密宗造像;无论是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的壁画摹本,还是从宋迄今的各种佛藏版本,以及各种雕刻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印刷技术和宗教历史的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悲殿是现崇善寺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宽厚的台基上。殿前有平旷的“凸”字形月台,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殿内正面须弥座上,三尊泥塑贴金菩萨并立,通高8.3米,为观音、文殊、普贤,称为“三大士”。三尊造像,比例适度,身容敦肃,体态健硕,面像丰圆,颜貌舒泰,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具有一种温文敦厚、雍容华贵、秀丽妩媚、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神韵,是我国明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正中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据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观世音”,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称“观音”,道场在浙江定海普陀山,其生日为夏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夏历六月十九,涅磐日为夏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大悲殿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属密宗(佛教的一个宗派)所属六种形象之一。观音菩萨的左侧是千手千钵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智慧和能言善辩著称,故其名号为“大智文殊”,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塑于大悲殿内的这尊文殊立像,只有三头六臂,之所以称千手千钵,是因为她身后的相轮是由一圈圈手臂组成,而每只手都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细、玲珑剔透的释迦佛,据说也是文殊的变相之一。从造形可以看出他的智慧确实大得很,据佛经讲,一只手持一个体,代表一个僧人,千手千钵代表一千个僧人,而千手千钵实际是“无数”的代名词。这样“无数”僧人的智慧集于一身,智慧当然就是无限的了。
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净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天土殿和东配殿,中部有卡墙和垂花门相隔,后院有大雄宝 殿、罗汉殿和地藏殿。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阁内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跌坐,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物。寺旁古柏,长势奇特、怪异,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一大奇观,亦为晋阳一景。
奉圣祠
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 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山西-纯阳宫
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原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吕洞宾修建的,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91年)扩建,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
纯阳宫为一进五层院落,亭台楼阁皆备,牌坊门庑齐全,复道行空,楼廊环绕,是一处小巧玲珑、风格别致的道教古建筑群。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窑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盈。
现在馆内展出了山西文物的精粹部分,分成大小20个陈列室。这些陈列室有陶瓷、铜器、漆器、珐琅、石刻雕塑、玉石竹木牙雕、书法、绘画、碑贴、刺绣等专题展品。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太山寺
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得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改为佛寺。
金元时,寺庙被毁,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厢廊。有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后部山腰有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殿内塑像俱全,与殿阁同为明嘉靖17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炼,色泽纯朴,面形、衣饰、神态等极富明塑像中俏丽俊秀的风格。寺后面有石构建筑3楹,名莲花宝洞,以示佛教中八宝莲花观之义。洞中积水缓缓流向洞外,颇有雅致。
太原古街巷
太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所以这里有不少留着历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说的,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图,再走一走,真的是这样。东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宽又长的迎泽大街,一出火车站,的士就带我上了这条大街,以后只要出宾馆就少不了走这条街。它横穿了太原城。东西走向的建设路,并州路,解放路,我也走过。不过走得最明白的还是解放路。因为从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来就上的是解放路。
太原清真寺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清真寺始建的确切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建筑风格来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清真寺为二进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原有面积5000平方米),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如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楼等,布局紧凑严整。寺院开有东西两门,1958年扩建解放路前,东门为正门,面临狭窄的东米市牛肉巷。扩建解放路后,西门改为正门,面临宽阔的解放路大街。 省心楼,是教民们忏悔的地方,面对东门入口,峭立于庭院中央。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檐角双层飞翘,底层外围红漆木柱内倾支撑,玲珑俊俏。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吟不及清”,字为草体,龙飞凤舞,堪为书法珍品。省心楼的西北、西南两侧,六角碑亭对峙。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文革”期间大都被凿。
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子昂、清代傅山、刘石庵等书法家的题词题名。 庭院的西面是讲经堂和防火墙。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防火墙将古寺分隔为两院,距大殿约8米,与大殿等宽,与殿前檐等高,墙厚1米,中开铁门。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铁门关闭,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灾。这种防火措施,在我国古建筑中尚不多见。 穿过防火墙,即是原第二进院。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场所。
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金代诗人元好问墓及野史亭,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婵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胜古迹也在溶洞附近。
禹王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洞,称得上一个宝洞,洞内色彩斑谰,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认为:大约四亿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一片汪洋。七千万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现在的太行山脉,后由于碳酸盐侵蚀岩层,形成繁多的记载:“仙人洞,在福田寺左,相传通平山县,产玛瑙,内有遗蜕二,长丈余,大如斗。”
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长约700余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内有“八戒化石”、“子母狮子”、“刺猬游洞”、“睡狮初醒”、“万佛朝圣”、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花香鸟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小河流水,鸟兽虫鱼,是一个集登山、旅游、探险、避暑为一体,惊险奇特,人称“华北第一洞”的旅游胜地。1992年林业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内常年恒温8—11℃,盛夏之时,洞内凉气习习,隆冬季节,洞里温暖如春。
忻州与外界在这里沟通。伴随着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禹王洞成了忻州了解外界、外界了解忻州的重要窗口。通过禹王洞,忻州正及时地捕捉着外界的信息;通过禹王洞是,忻州也正不失时机地重塑着自己的形象;通过禹王洞,忻州人还架起了走出封闭、走向明天。走向辉煌的金色“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