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鲁迅是怎样与陈西滢交恶的陈西滢又是何许人也
陈西滢一般指陈源。
1924年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主编该刊《闲话》专栏,发表许多杂文,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艺运动,被鲁迅多次抨击。他也对鲁迅做如此评价“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
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他的文章,我看过了就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陈源与鲁迅结怨始于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陈源与鲁迅针锋相对,相互笔战。
尤其是后来公开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窃取”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犯了学界的大忌。鲁迅对此当然不能容忍。
陈源的信由徐志摩编辑发表于1926年1月30日《晨报副刊》,鲁迅的反应相当强烈,立即写了《不是信》的长文反驳。据顾潮说,当时有人认为鲁迅参考盐谷温的书而未注明,有抄袭之嫌,顾颉刚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陈公布此事,遂使鲁迅与顾颉刚结怨。
(1)杨德群名字打分扩展阅读:
陈西滢,原名陈源,曾留学英国,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出名,是因《现代评论》杂志开设“闲话”栏目。
他在上面经常发表“闲话”杂文,其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对学生运动方面,陈西滢与鲁迅之间发生重大分歧,因而引出同鲁迅的一场笔墨官司。
除了“女师大风潮”论战之外,还有一件特殊事件,那就是关于“抄袭”问题的争论。事情是这样的: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2卷第50期上,发表一篇“闲话”,题目是《剽窃与抄袭》。
其中说:“我们中国的批评家有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俯伏了身躯,张大了眼睛,在地面上寻找窃贼,以致整大本的剽窃,他们倒往往视而不见。要举个例吗?还是不说吧,我实在不敢开罪‘思想界的权威’。”
所谓“思想界的权威”,是当时某些人送给鲁迅的“封号”,因为陈西滢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鲁迅当时也未给予回答和驳斥。
陈西滢含沙射影攻击鲁迅之后,却未见鲁迅反应,于是不出十天,他就写了《致志摩》一文,于1926年1月30日在《晨报副刊》上公开发表,其中攻击鲁迅说:“他常常挖苦别人抄袭。有一个学生抄了沫若的几句诗,他老先生骂得刻骨镂心的痛快。
可是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就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其实拿人家的著述做你自己的蓝本,本可以原谅,只要你书中有那样的声明。
可是鲁迅先生就没有那样的声明。在我们看来,你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也就罢了,何苦再去挖苦一个可怜的学生,可是他还尽量地把人家刻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本是自古已有的道理。”
❷ 帮忙取个名字~~~~~~~
林奎函(奎:古指涵养、才学之人
函:内涵,文化)
您的姓名(林奎函)分析结果如下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
林
林
lín
木
8
一生平凡,清雅多才,肯做肯劳,重信用,中年劳,晚年吉祥。
(吉)
奎
奎
kuí
土
9
一生福禄有进,智勇双全,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吉)
函
函
hán
水
8
(吉)
天格:9
人格:17
地格:17
外格:9
总格:25
解语:灵性高於一般人,喜欢思索。经常分析以臻求完美与真理。固然喜欢与人亲密交往,独处也能怡然自得。
林彦楠(彦:才学
楠:珍贵的落叶乔木)
您的姓名(林彦楠)分析结果如下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
林
林
lín
木
8
一生平凡,清雅多才,肯做肯劳,重信用,中年劳,晚年吉祥。
(吉)
彦
彦
yàn
木
9
操守廉正,名利双收,官运旺,成功隆昌。
(吉)
楠
楠
nán
木
13
刑偶或伤子,多才巧智,中年劳,晚年吉祥,女人刑夫,环境良好。
(吉)
天格:9
人格:17
地格:22
外格:14
总格:30
解语:灵性高於一般人,喜欢思索。经常分析以臻求完美与真理。固然喜欢与人亲密交往,独处也能怡然自得。
(祝孩子健康长大。我感觉楼上人起的名过于俗气,“林靖朗”念着太怪。个人意见!)
❸ 《纪念刘和珍君》相关问题,高手请进
我认为是指刘和珍:1从语法方面看,本段中共有5个"她",前三个都指刘和珍,而张静淑君,杨德群只有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为了全文的和谐,所有她应均指刘和珍,不然就乱套啦!此外,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前面是句号,下一个句子应从属全篇
2其次前文有暗示说 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所以 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其他二人都说立仆,应该就是死了吧
❹ 纪念刘和珍君的超级谜题
我想,因为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实际上刘和珍的名字代表是所有遇害的一批勇敢的青年,只是因为刘和珍是鲁迅较熟悉,印象较深的一个。
并且文中说(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刘和珍是这次运动中的比较重要的人物,而且是程君在向鲁迅提出要写点东西的时候说的也是为她写一些,所以就用了刘和珍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