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ally和Bella哪个好
Bella吧 ,挺特别的
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都结果子成熟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都结果子成熟了,人们把果子全摘了下来,把两棵果树的叶子弄得七零八落。梨树看着自己浑身的伤疤伤心地想:明年我说什么也不结果了。
第二年秋天,苹果树依然结出了许多红彤彤的苹果,人们像往年一样在采摘果子的同时把叶子又搞得七零八落。由于梨树一个果子也没结,身上的叶子完好无损,它得意地对苹果树说:“怎么样,我的叶子长得多茂盛,像你那样多难看呀!”这样连续过了五年,梨树被砍倒变成了一堆柴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寓意型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在梨树与苹果树的对照中揭示哲理,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
一、 梨树的角度。可以用由果溯因法立意。梨树“被砍”是结果,它为什么被砍呢?因为它“说什么也不结果子”了,并且还为自己“叶子的完好无损”而自得,甚至瞧不起苹果树的丑陋(像你那样子多难看)。
由此可以看出,梨树被砍有以下几个原因:1.太看重自我的外表美而不注重内涵,不愿意奉献;2.太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得与失,看似“小得”,实为“大失”;3.只顾眼前的枝繁叶茂而不计长远,他没有想到一棵不结果实的树的下场是什么。
所以由此提炼出三个立意:1.外表与内涵:不必过于追求外在,而应在付出中、奉献中(有益于他人、国家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只追求华丽的表象,自身的价值就会荡然无存。说到底,有奉献,才有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2.小得与大失:有得必有失,有了伤疤,得到了果实,失去了枝繁叶茂,却得到了生存。只计较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只看到自己那点小伤疤的人,只愿孤芳自赏的人,心中只有“小我”的人,必会有“大失”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3.眼前与长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如果仅看到眼前的不公正待遇,而看不到长远被砍的命运,那就是一种短视。如能放眼长远,就会明白“利他实为利己”。 ()
二、苹果树的角度。很显然材料对苹果树持赞颂的态度。面对着难看的伤疤,面对梨树的嘲讽,“苹果树依然结出了许多红彤彤的苹果”。苹果树象征了“不计个人得失,不重外表,能坚守自我、奉献社会”的人。由此可以立意为:一是“我心有主,坚守自我,任劳任怨,奉献社会”;二是“承受着伤痛甚至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奉献是一
种大境界”。
例文一
金玉其中
□刘伊扬
蜜糖虽甜,啖多便成毒药;黄连虽苦,内服便作良丹。
铅华纵美,洗净却为苍白;泥土纵陋,滴水却成沃原。
溪水暗自流淌,草木肆自生长,沉静而深刻的自然万物无不在昭示着我们一条平淡显见的道理:败絮之外常金玉,陋居之内有鸿儒。
但愿长久之时,仍忆婵娟。千年之前的楚地,汨罗江边,现世潦倒的屈原悒郁投江。一腔报国热情,一捧为民真心,却屡遭险恶坎坷。被君主厌弃,为时人误解。而狞笑着看向他苍老潦倒背影的人,却正是屈平最自得意的门生宋玉。风姿雅俊才华卓绝,金玉其外的仪表和才华掩盖不了宋玉内心的丑恶,嫉恨自己的老师,贪慕显赫的权势,联手残忍的佞臣,阿谀昏聩的君主,即便他再才华横溢,后世之人所谈起的,也只会是他欺师阴险的骂名。但是即使屈平最后的日子再潦倒再落魄,人们忆起的,仍会是他华盖珠玉般的华篇和哀民生之多艰的柔软内心。
困境之中,坚守还是逃脱,树立起不同的人格;高洁或是逐波,流传给后世不同的言说。那是个艰难的世道,国民政府严酷地剥削民生,排除异己;日本侵略者无耻地烧杀抢掠,侵占中华大好河山。这样的世界里,有人会选择保全自己,或是放纵自己,甚至是失去自己的良心品格亦不足惜;但也有人选择前行,选择战斗,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仪表堂堂,才思敏捷,写得一笔好书法和一手好文字的胡兰成,即便在他已有家室的情况下,仍让一代才女张爱玲为之倾倒,开成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才华如他,却在家国危难之时选择任职于汪伪政府,成了亿万中国人憎恨的汉奸。他却笑了,不会优待自己的人才是傻子。他的“聪明”一时酿成骂名一世,留给今人的只是一副汉奸走狗的可憎嘴脸。寸长头发,瘦小身材,其貌不扬的他却撑起了一片广袤天空;无视恫吓与威胁,不惧被国民党反动派列入黑名单,坚持要将昏昧的国人从懵懂中唤醒;他的一生,都在创作着,奔走着,战斗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即使身体多病孱弱不堪,也无阻他成为中国近代最受敬佩的人,他就是鲁迅。 (原文
金玉之外是翡翠,是败絮,是土石,是琥珀都并无干系,因为人们会懂得的,懂得朴实内中的本真,懂得那金玉内心的弥足珍贵。
金玉其中,方为世之珍宝。
评点
这篇文章立意准确,巧妙联系明朝文学家刘基《卖柑者言》中的名句“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紧扣材料活用为“金玉其中”,妙合“内在美方为真美”的主题。本文的举例颇具特色,采用对照式,同一时代的两个人物对照,屈原与宋玉,胡兰成与鲁迅,在正反对比中彰显美与丑、善与恶,观点自然更鲜明。(原文 http://www.prczw.com/zuowen/20110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