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个古风诗意名字
君墨
风畔
昌胤
闻柳
泠崖
戏时
出野
洛城
狐若
青裁
墨池
西岭
隐水
流觞
玄裳
夭梅
半云
溪叠
元徽
灼光
奉之
漠尘
萧然
衡虑
翊歌
崇凛
步崖
弄影
浮生
长恨
池暝
绯辞
⑵ 4个字古风诗意唯美名字有哪些
4个字古风诗意唯美名字有:墨城烟柳、清风煮酒、醉婉笙歌、心悦君兮、泪湿青山
1、墨城烟柳
墨城即墨书天下文学社家帽,墨书天下网络文学社,简称【墨书天下】或【墨书天下文学社】,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文学气息的综合性文学社。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唐张仲素《春游曲》之一:“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也就是说,风吹过清烟柳枝飘起了柳絮,榆树落下树叶。
2、清风煮酒
萍水过客兄之对句赋七言绝句:
清风不语留迁客,碧泉有声迎故人 。
煮酒相邀追往昔,赋诗互唱寄佳音。
清风不说话,备好薄酒,为远行迁客(贬官)送行。
3、醉婉笙歌
醉听笙歌婉转,浅笑古风悠扬。醉时赏歌舞翩跹,听那夹带着古意的悠扬丝竹之声。这句话主要在于意向表达,体现了一种潇洒、放浪、不羁的生活态度。
4、心悦君兮
《越人歌》春秋 作者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5、泪湿青山
宋代吴激的《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白话译文
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和人家中。
于异国重见故国宫姬,世事如梦呀,肌肤胜过白雪,见其昔日豪贵,发式如旧。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⑶ 哪些地方的名字比较古风化
苏州的姑苏区,吴中区。还有干将,莫邪路,桃花坞大街,吴趋坊等等南京也挺多的,什么秦淮区,玄武区,之前的白下区,乌衣巷等等感觉长三角一带此类名字挺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⑷ 求古风国名、地名、人名,越多越好,可追加悬赏
求古风点的男名
:
陌风,容止,琅琊沐,百里陌兮,非离,端木鸿,白泽,安碧城……
话说名字也4会有柔情的感觉么,除非是情...
求古风男名
:
甘泱
雷泱风
盛水泱
求古风男名
:
宗政诺语、
尉迟熙彦、
赫连如歌、长孙汉卿、
安阳夏庭
剑网3,求一古风男名,高悬赏
:
[寒野]
出自《望远行》(宋·柳永)“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觉得这诗里的皓鹤很适合藏剑...
求古风男子名字
:
百里风澈
御穆
路岩
求古风男名,三个字的
:
亲要什么类型的呀?霸气?温柔?唯美?还是其他什么?。。。讲讲要求嘛
求古风男子名~小说要用!
:
洛如风
温子冉
萧玥洺
谢清朗
高易禛
钟黎深
苏尹
董墨书
亲,望笑纳~~(如有什么要求可追问我~...
求古风男子名、三个、
:
孟凌枫,孟凌泽,孟凌心
孟清池,孟城夕,孟晚琤
孟希玥,孟瑾莜,孟晗霏
孟辰熙,孟辰昀,孟映珏
孟轩...
求古风男名
最好带个雨字
急求谢谢!
:
要一个好的古风的男名,最好带有“雨”字,并且最好是四个字(不要符号和火星文繁体字)
司徒宸雨慕容羽彦...
⑸ 急需两个字战场城市名字,带古风气息
高鹫城。平野。函谷。雁门。虎牢。
⑹ 求好听的城市名字,有诗意点,古风,其他的也可以。
现实中有的:长安【西安曾用名】,云浮【广东】,九嶷(苍梧)【湖南】,宁远【湖南】,龙岩【福建】,阳朔【广西】,宁陵【河南】
有兴趣可以自己看地图,很多名字都很好听。
⑺ 自创好听的古风地名、国名,拜托了,写小说用的
大成国太平天德元年 都广西
闽世祖明贤皇帝 明光三年 都福建
⑻ 求高人帮我想一些古风城市的名字,需原创,谢谢
鲁镇 梅西
苗岭 番禹
临安(川) 水曲
凤台 蓬莱
婉郡 西袁
余杭 菏泽
阳泉 榆次
乐亭 安岳
⑼ 为古代城市命名,求些好听的城池名,谢谢
碎叶城.黑水城.云中城.雪殇城.受降城.柔然城.清河城.
⑽ 中国古代城市名
1、战国时期
临淄、咸阳、邯郸、大梁(开封)、郢都(荆州),郑城(新郑)、曲阜、洛阳、成都、姑苏(苏州)。
2、秦朝
蓟(北京)、咸阳。
3、西汉时期
长安(西安)、洛阳、成都(蜀郡)、宛城(南阳)、邯郸,临淄、彭城(徐州)、长沙、番禺(广州)、广陵(扬州)。
4、东汉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宛城(南阳)、成都、彭城(徐州)、许昌、荆州、长沙、襄阳、邺城(邺城主体已消失)(临漳、安阳)。
5、三国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建邺(南京)、益州、赤壁(武汉)、成都、荆州,许昌、徐州、长沙、凉州(武威)、幽州(北京)。
6、两晋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建康(南京)、邺城(临漳、安阳)(邺城主体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国(邢台)、寿春、广陵(扬州)、姑苏(苏州)。
7、南北朝时期
建康(南京)、洛阳、长安(西安)、平城(大同)、 邺城(临漳、安阳)(邺城主体已消失)、成都、广州、寿春、荆州、广陵(扬州)。
8、隋唐时期
长安(西安)、洛阳、扬州、成都、太原,钱塘(杭州)、荆州、金陵(南京)、广州、幽州(北京)。
9、五代十国时期
汴州(开封)、洛阳、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长沙、荆州、扬州。
10、北宋和辽时期:
汴京(开封)、扬州、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成都、长沙。
11、南宋和金时期
临安(杭州)、泉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扬州、长沙、中都(北京)、成都。
12、大元时期
泉州、大都(北京)、扬州、广州、福州,明州(宁波)、杭州、中庆(昆明)、成都、辽阳、顺德(邢台)。
13、大明时期
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成都、济南、顺德(邢台)。
14、大清时期
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济南,广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汉、奉天(沈阳)、顺德(邢台)。
15、民国时期
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承德。
例举介绍:
1、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2、成都:
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
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
蜀汉政权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
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 [22] 时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而成都府依然不变。
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峡四路之一)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3]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康熙年间,清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清朝设置四川省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府。
民国元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民国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