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心殿的结构为何种样式清初哪位皇帝居住并死在此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7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实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现为宫廷原状陈列。
2. 养心殿前有一门曰养心门,请问养心 出自何人和语
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
3. 故宫各个宫殿的名称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2、养心殿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
3、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4、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5、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6、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7、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
4. 清朝的养心殿是干嘛的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
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5. 故宫太和殿这个名字的由来
太和殿名字的由来: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5)养心殿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华丽。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
6. 清朝乾隆有着自己的宫殿,为什么却经常住在养心殿
清朝乾隆有自己的宫殿,为什么还经常住在养心殿,原因如下:因为养心殿方便处理国家政务,睡觉时不用往寝宫奔走;养心殿的陈设简单朴素,可以提醒自己要像父皇那样发愤图强,为文武百官和后代做表率;养心殿的位置很好,距离御膳房、乾清宫、慈宁宫等都很近,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休息及尽孝。
清代的八位皇帝都先后居住在养心殿,这是节俭的表率。随着它慢慢地变成了皇帝寝宫,它的陈设也变得越来越奢华。据说在晚清,养心殿的陈设品可以达到七百八十余件。
我们看的很多清宫剧,里面经常有这样一句台词,摆驾养心殿或者皇上在养心殿,这些话是不是就暗示皇上经常在养心殿呢?
你赞同上面的原因吗?
7. 养心殿景点导游词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7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实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现为宫廷原状陈列。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养心殿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仅此而已。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养心殿是一独立的院落,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
该殿清雍正时重修。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正厅设有宝座、御案。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提拔、调动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这种仪式叫“引见”。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
一个节俭的表率,但毕竟变成了皇帝寝宫,养心殿的陈设也越来越奢华。到了晚清,殿内陈设品竟达七百八十余件!从雍正皇朝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据说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雍正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没有再搬到乾清宫。另一原因,雍正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死于养心殿。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进行日常活动,包括处理政务。养心殿的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学习与休息的场所。正门设有宝座和御案,还有书橱,内藏历代皇帝治国经验教训等记载与书籍等。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接见过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皇表章,并赐给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
养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西太后施展计谋除掉了辅政八大臣,从而得以控制皇权。在同治和光绪皇帝年幼时,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当时小皇帝坐于前座,西太后坐于后座,两座之间由一道黄色纱帘隔开。所有的决策就由黄色纱帘后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
8. 北京故宫中的养心殿,颐和园中的仁寿殿这些建筑的名称来源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阴阳家
1.养心殿的养心出处我忘了(但肯定是儒家的经典),仁寿殿的仁寿出自《论语》:智者乐仁者寿。所以答案是儒家。
2.鱼乐榭出自《世说新语》: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个有点麻烦,因为世说新语是小说组成的,按理说《世说新语》应该是小说家的东西,但是答案里没有,全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里面的故事跟孔子的思想沾边,所以我觉得也是儒家。
9. 什么是养心殿
养心殿是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雍正时期,皇帝的寝宫由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养心殿是工字形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中间以穿堂相连。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7间,通面阔36m,
养心殿外景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
养心殿,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实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10. 关于养心殿的样子,一定要样子,不要资料。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
各有耳房五间
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