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苏省丹阳市的由来
丹阳,这方肥美土地的形成已逾万年,有人类居住已在6000年以上,有文字记载已达3000余年之久。正可谓历经沧桑,源远流长。
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发利用土地。商末,太伯(太伯亦作泰伯)、仲雍(仲雍亦作虞仲)来到江南,入乡问俗,断发文身,并从中原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使本地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开发利用土地规模不断扩大。至唐宋年间,这里已成为“鱼米之乡”和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历史长河中,丹阳于春秋战国时期曾属吴、越、楚、秦等国,其名始称朱方、云阳。行政建置始于楚威王灭越后,初置云阳邑,与时之延陵邑(今常州)、金陵邑(今南京)齐名。秦代及其以后,初为云阳县,后名曲阿县(曲阿的阿读ē)。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为风美县,后又复名曲阿或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西南延陵乡置延陵县,分东北部置武进县。隋时,丹徒、兰陵(原武进)县分别并入延陵、曲阿县,并以曲阿南金山乡置金山府(后改置金山县,即今金坛市)。唐代,于武德二年(619年)至五年,曾“以曲阿置云州”,又改云州为简州,并分置武进、丹徒两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曲阿为丹杨(阳)县。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延陵县为镇,划入丹阳(宋太平兴国中撰成的《太平寰宇记》载:“唐代从木之丹杨,即今从阜之丹阳也”。又,《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等皆云唐天宝元年改为丹阳县,并不从木。按此记载,本书叙述宋代以后史事,一律称丹阳。)其5乡分别划归丹阳、金坛、丹徒、句容4县。自此,县境地域基本稳定,丹阳其名延续至今。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改名为丹阳市。也许是丹阳人民热爱家乡之故,并因城南有座凤凰山,城内有处地名为朝阳,故美其名曰“丹凤朝阳”。
㈡ 丹阳最大的诸多姓氏中,毛姓的来源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二、毛姓变迁
南北朝时期,毛姓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这就是《姓氏·考略》所说的:“又氐酋有毛氏,苻键将有毛贵,见《后秦录》。” 世居北方的毛氏,南迁江南各地,据后来的学者考证,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迁居今江西吉州龙城(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明朝立国之后,毛太华又率长子毛清一、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挢(今湘乡火车站附近)。十余年后,毛清一、毛清四又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在此定居下来。不久,又有一支毛姓人在毛命传的带领下迁到这里。从此,上述两支毛姓人便在今湖南韶山一带生息繁衍,辛勤劳作,默默耕耘,直到由毛太华下传20代,才出了一位改写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毛泽东。
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毛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76位。
三、毛姓名人
最早的毛姓名人当推家喻户晓的谋士--毛遂。毛遂为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历来不受器重。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得要领。关键时刻,毛遂按剑而上,直说厉害,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平原君赵胜由此叹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从此脱颖而出,被平原君待为上宾。
到汉元帝时,出了一名画家,名毛延寿。传说,汉元帝妃子太多,于是命令毛延寿等人将宫女们的形象画出来,以供皇上选择;众多宫女都争相贿赂画工,以求元帝宠幸,只有王嫱王昭君不肯干这样的事,结果她未能见到天子。后来,汉与匈奴和亲,王昭君被选中,准备前往塞北为匈奴王之妻,临行时元帝召见,发现其貌为宫人之最,但既已答应匈奴,却也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元帝仔细侦查此事,遂将毛延寿等人统统斩首,弃于街市。
西汉时,还出现了两位诗学家毛亨和毛苌。毛亨一说为西汉鲁人(郡治今山东曲阜一带),另一说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据传他为古文经学“毛诗派”的开创者,曾作《毛诗故训传》,以授毛苌,史称“大毛公”。毛苌为西汉赵(郡治今河北邯郸西南)人,据称其诗学传自毛亨,曾任河间献王博士,史称“小毛公”。
元朝末年,毛姓出了位农民起义军将领毛贵(?~1359年)。龙凤三年(1357年)春,他率部连克胶州、莱州(今山东掖县),继由海道攻入益都。夏季刘福通分三路扫北,他率东路军,次年克青州、沧州、长芦、济南等地,立宾兴院,选用官吏;兴办屯田,规定官民田十征其二,以充军需。转而攻克蓟州(治今天津市蓟县),锋芒直指元都,朝廷大震。后被赵均用杀害。
明朝有个藏书家叫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其数量几与后来毛泽东先生的藏书相埒。毛晋藏书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钞”,著有《隐湖题跋》,并编有《毛诗陆疏广要》。
拿《明史》与《宋史》相较。《明史》中的毛姓名人比宋史多得多,由此可知毛姓愈到后来愈发达,几成簪笏蝉联,前后辉美之势。兹就《明史》所载其他重要毛姓名人胪举如下,以窥就里:
毛玉:云南右卫军家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多有政绩,死于狱中,赠光禄少卿。其先祖当为元末从吉州避往云南省,有可能是毛太华之后,因毛太华迁湘时,只有两个儿子随往。
毛伯温:安汝厉,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毛恺:浙江江山(属衢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御史,太子太保。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年轻时替人看相谋生,习孙吴兵法,好谈兵事。 天启元年五月率军丁将近二百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将佟养真父子于镇江,一举收复辽东数百里江山,史称“镇江大捷”。后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大战时毛文龙袭击永宁,迫使后金回师沈阳。天启七年(1627年)宁锦大战时毛文龙袭击昌城、辽阳,皇太极被迫撤军。他所创建的东江镇巍然屹立于敌后,成了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一颗钉子,长期制约着后金南侵的步伐。
毛士龙: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还有湖北公安县的毛羽健,浙江余姚的毛吉,河南邓县的毛弘,江苏昆山的毛澄,山东掖县的毛纪等等,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在朝廷里任过要职。
到清朝,毛姓涌现了好几位有影响的文学家。
毛先舒(1620~1688),清初文学家。字稚黄,又名,字驰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明亡之后不求仕进。曾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有《潠书》、《思古堂集》、《诗辨坻》、《韵学通指》、《南曲正韵》等。
毛奇龄(1623~1713),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四书改错》,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毛宗岗:清初小说评点家,字序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评刻《三国演义》,将罗贯中原本,加以修订;整顿回目,改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成为今日流行的120回本。在其修改及评语中,依据朱熹《通鉴纲目》,增强了尊刘黜曹的封建正统观念,艺术分析也多八股文作法,不脱当时评点派的习气。
从以上列举的毛姓名人来看,宋代以前的毛姓名人多出自黄河流域的陕西一带,宋至清代毛姓名人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在中国的历史上,毛姓并不是一个大姓,但十分活跃。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姓氏的迁徙,人才重心也在不断变化。
迄近代,迁居到湖南的毛姓经历数百年的发展,灵秀郁积而磅礴,终于在时势的推涌下乘时而起,出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㈢ 丹阳有什么民间传说
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我在这里例举三个:
1,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并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也被改为了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费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地来破坏此地的“王气”。
原来,秦始皇这样做是有他的原因的。当初,他在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便占卜称:云阳有“王气”。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阳会出皇帝来争夺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来破掉丹阳的“风水”。这其中的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第二个举措,就是将“会稽驰道”经过丹阳的地段改得弯弯曲曲“截直道使曲”,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其目的也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
这名字也改了,道路也弄完了,但是方士的预言最终还是不幸应验了。在秦始皇死后的430年(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 今丹阳司徒镇 ),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被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被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其中的一位是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被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549年在一场大祸中身亡,享年85岁,被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2,学问的来历
孔夫子带了弟子们出游。一天,路过一个村庄,只见有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家财万贯不算富,膝下无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他回头问了:“弟子们,谁能解出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诸弟子有的直搔头皮,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干脆摇头表示答不出来。没有办法,孔夫子只好去请教户主。
孔夫子敲门进去,向户主说明来意。户主答道:“老夫子见笑了,这副对联写的是我家事实。小老儿有闺女十个,一个闺女一千金,十个闺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对联:‘家财万贯不算富’,还有,小老儿膝下无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儿十个女婿,个个争先孝顺我。我们老两口常常被女儿、女婿你争我拉地请去吃饭,比那些天天和儿子、媳妇争争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气多了。所以说:‘膝下无子亦有福’。”
听完户主的解释,孔夫子不禁称赞道:“妙哉!”再一看身后的众弟子,个个面带愧色。孔夫子对他们说:“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不耻下问,乃学习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弟子们个个点头称是。师生一行向户主道过谢,又上路去了。
3,双墩山的故事
相传古代,在曲阿(e)今丹阳,近郊区的地方,有一条龙受伤未愈,生命岌岌可危。此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晓,但又不能大肆宣扬,让凡间的子民知道龙所在的位置,于是,只好派天上的神仙下凡去医治,并以打雷闪电为信号,信号一到即刻返回天庭,不可逗留,以免招摇。这位神仙在接受了玉帝的旨意之后,挑着两担的药慌忙上路,谁知路途遥远,虽然步履快捷,但最后还是在半路收到了即刻回天庭的信号,这位神仙也没有办法,只好放下肩上的两担药,回到了天庭。而这两担的药随着日子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两座山,那根扁担便变成了一条小路,随后双墩山由此得名,而那条龙所在的位置也不曾知晓。只是在后来听人说,大跃进的时候,人们想开山植被时,挖到过一个洞,掏开一看,千百条蛇缠绕在一起,其中有一条相对粗张的蛇头戴皇冠,人们见此恐慌惧怕,丢器而逃,蛇群隔天后也不见踪影,耐人寻味。人们也由此对两座山的传说心生的崇敬,纷纷将自己家祖辈的坟墓迁至至此,以享极乐世界之福。
(后记:由于现代化发展,各种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双墩山名存实亡,因为一座山已被铲平,家家迁祖坟,听说,迁坟那天,鞭炮声响彻天际。)
㈣ 镇江名字由来
镇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见诸史籍记载或文物证明,镇江最早的地名称作“宜”。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发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铜器“夨簋”,铭文有一句话“王令虔侯夨曰:繇,侯于宜。”据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考证,这个“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为宜侯。
到了春秋中叶,镇江有了“朱方”之名。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冬,齐相庆封在贵族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举族“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居之,富于其旧”。这是朱方之名首见诸史籍。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于是改朱方为“谷阳”。
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到了谷阳,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就近调来“劳改营”的三千红衣囚徒,凿通京砚山,改谷阳为“丹徒”以污之,看你还出皇帝不!
汉朝时,在丹徒筑京口埭,故又有“京口”之称。三国时代,孙吴曾在此筑城,名之“京城”,又称“铁瓮”,因为城像一个坛子。嘉禾三年孙权为了励其与中原曹魏争霸之志,又改为 “武进”。
东晋初,丹徒县治始迁京口。当时正当五胡乱华之际,北方人民大量涌入此地,朝廷在此专门安置北方“流民”和“衣冠之族”,京口也就大有名气,以致刘裕称之“京口兵可用,酒可饮”。
京口是刘裕的出生地,也是他长期经营并最后禅晋建宋的基地。所以他做了皇帝后予以特殊地位。他的三子义隆于元嘉二十六年下诏书说:“朕违北京,二十余载;虽云密迩,瞻涂莫从。”由于京口在首都建业的东北,故称“北京”,这是知者甚少的异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与延陵两县合并而称“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注州”,这是镇江又一异名。又安史之乱后,注州又是权力很大的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因此又有“镇江”的异名。
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称“镇江”,一直沿用至今,它最确切地标示其地理特征。
此外,还有“徐陵”、“晋陵”、“蒋州”等异名。
㈤ 丹阳旧县叫法的来历
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山海经》中有一条河叫“丹水”,即丹江,根据“山水阴阳,水北为阳”的理论命名丹阳。[2]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由镇江市代管。沪宁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312国道、122省道、338省道等是通过公路出入丹阳的主要干道,水运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丹阳,大港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常州奔牛机场坐落丹阳市境内。
㈥ 江苏丹阳在古时候又叫过什么名字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
㈦ 韦丹阳的名字意义
韦【太平天国中北王
韦昌辉
的韦】丹【
热血丹心
的丹】阳【太阳的阳】连起来的意思是;希望你有一颗热血丹心;如日中天为
韦氏家族
争光
㈧ 丹阳的由来..
1.铜的别称。 唐 吕巖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铭云:‘汉 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 东坡 ,亦不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迴,舍因缘,自脱於人世苦海之外耶?”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
㈨ 写丹阳来历作文300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丹阳,古城风景如画,文化遗址,古迹建筑如一颗颗明珠洒落在丹阳的角角落落,其中万善公园最引人注目。
万善公园里有一座驰名中外的万善塔:塔身是砖木结构,棕黑色的木板表明了它的历史悠久,历尽沧桑,惟妙惟肖的雕刻,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塔身全高40多米,从古运河畔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巍然屹立,雄奇挺拔,在全国数百座古塔中,堪称一绝,所以,它又赢得了“古运河畔第一塔”的美誉。走进塔门虽然底层非常宽敞,但光线不是很好,不过踩着实木楼梯到达第二层时你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灿烂的阳光从门缝里溜了进来,驱散了阴暗,顺着楼梯层层上行,你会发现楼身越来越小,每一层塔身都是八角形的,塔外都有走廊供游
㈩ 江苏省名字的由来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10)丹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江苏地形地貌: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606.98平方千米,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