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杨柳可渡的名字由来

杨柳可渡的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29 01:26:58

⑴ “杨柳”的来源与隋炀帝

八个字: 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

现在的历史,为了树立李世民的大唐盛世,把杨广贬低了,以抬高李世民的大唐盛世。实际上,杨广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人们现在通常大肆说他残暴好色,李世民杀他的弟弟,把他爹吓的要死怎么算?杨玉环共俸两个大唐的皇帝怎么说?

可以说,没有杨广的大运河等等措施,李世民哪里那么快的就来个盛世?清朝的皇帝各个勤政,也是到了康熙时代才有了盛世的。

在历史上,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当然,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徵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再加上劳民的远征高丽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三次都均遭失败,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最后被叛军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杀。

隋炀帝杨广(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

杨广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装得很朴素,以讨其欢心,终於令文帝废长子杨勇。当杨坚病重时,他才露出真面目,对杨坚的宠妃不轨,最后东窗事发,杀掉杨坚。

他在位以后,开通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发明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凿于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由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畴坦荡,沃野千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大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祖先曾作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竞相修明内政,争强称霸,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条沟通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的人工河道,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这就是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杭州的运河网,习称南北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开凿最早、水道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的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全长1794千米。

古代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於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运河边的建筑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邗沟
东周春秋末年,位於太湖流域的吴王夫差为了与中原的晋国争霸,於前486年修筑邗城(今扬州附近)作为北上据点,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城北),沟通江、淮,以运输军队和辎重。这条运河被后世称为「邗沟」,长约150千米,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隋朝的大运河
隋代统一南北以后,陆续开挖了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

运河上的观光船
运河上的货船广通渠: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0余里。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宇文恺主持。以渭水为主要水源,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通济渠:从洛阳附近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通济渠在黄河南岸,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煮〕,引黄河水进入淮河的支流汴水,经今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xū yī虚移〕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施工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工程浩大而艰巨。可是历时很短,从三月动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当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在修建通济渠的同时,徵调淮南民工10多万扩建。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两渠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合称御河,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御河凿得很深,能够通行庞大的龙舟。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著后妃、王公、百官,乘坐几千艘舳舻〔zhú lú竹炉〕,南巡江都。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兴建迷搂,广揽江南佳丽,奢侈糜烂,也因此葬送万里江山。
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利用卫河和芦沟(永定河)等自然河道开挖加深,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大业四年(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於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当年完成。全长1900多里。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著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
疏浚江南河:春秋时的吴国,即以都城吴(苏州)为中心,在太湖平原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隋炀帝下令作进一步疏浚。《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於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隋炀帝把后两者合称御河)、永济渠和江南河等渠道,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但是由於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向东南和东北辐射,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基本一致,都要求可以通航方舟或龙舟,而且互相连接,所以又是一条大运河。这条从长安、洛阳向东南通到余杭、向东北通到涿郡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最长的运河。由於它贯穿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对加强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是很有价值的。

洛阳位於中原大平原的西缘,海拔较高,运河工程充分利用这一东低西高、自然河道自西向东流向的特点,开凿时既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航行时又便於船只顺利通过。特别是这两段运河都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河之水,使水源有了保证。这两条如此之长的渠道,能这样好地利用自然条件,证明当时水利科学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开凿这两条最长的渠道,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这样就完成了大运河的全部工程。隋朝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它贯穿河北、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运河水面宽30—70米,长约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为要解决粮食北运的问题。大量的物资要从江淮运到长安,甚至运到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所以,当时开凿运河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当成主要原因。 沿江南运河到京口(今镇江)渡长江,再顺山阳渎北上,进而转入通济渠,逆黄河、渭河向上,最后抵达长安。

但是,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徵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夥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在长江以南,完成了江南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南段。实际上,江南运河的雏形已经存在,并且早就用於漕运。「漕」是利用水路运送漕米到集中地点的意思。漕运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向农户徵收地租和田赋,在很长时期内,采取徵收实物的办法。这些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区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区徵收的粮食调运到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漕运在中国历史上形成过一套较完整的制度,并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系统。漕运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许多朝代都设专管漕运的官员。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就已经有了关於漕运的记载,到了隋朝,漕运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朝的大运河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的大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洛阳,裁弯取直,元朝就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

济州河和会通河。从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市)到东南产粮区,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大都和通州之间、临清和济州之间没有便捷的水道相通,或者原有的河道被堵塞了,或者原来根本没有河道。因此,南北水道贯通的关键就是在这两个区间修建新的人工河道。在临清和济州之间的运河,元朝分两期修建,先开济州河,再开会通河。济州河南起济州(今济宁市)南面的鲁桥镇,北到须城(在今东平县)的安山,长150里。人们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以汶水和泗水为水源,修建闸坝,开凿渠道,以通漕运。会通河南起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凿渠向北,经聊城,到临清接卫河,长250里。它同济州河一样,在河上也建立了许多闸坝。这两段运河凿成后,南方的粮船可以经此取道卫河、白河,到达通州。
会通河是元代时为了使大运河南北贯通而修凿的,河上曾建闸三十一座,以调节流量,故名闸河。但因水源不稳定,河道时患浅滩,不胜重载,故元一代漕粮北运仍以海道为主;元末,会通河废弃不用。

坝河和通惠河。由於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於是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这条水道长约20多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差距20米左右,河道的比降较大。为了便於保存河水,利於粮船通航,河道上建有七座闸坝,因而这条运河被称为坝河。后来因坝河水源不足,水道不畅,元朝又开凿了通惠河。1292-1293年,负责水利的都水监郭守敬(1231-1316年),从昌平引水源到积水潭集蓄起来,然后经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去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接白河。全长82公里。这条新的人工河道,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建成后,从南方来的大批漕船可直达城内积水潭。积水潭成了繁华的码头,「舳舻蔽水」,热闹非常。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的南北大运河不少河段,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走运河水道,前者比后者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目前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

明清的大运河
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京杭大运河分为以下七段:

通惠河
大运河最北的一段,自北京东南至通州,因水源不足,通航不正常。

北运河
通州至天津段,长186公里。利用永定河河道。漕运咽喉河西务,曾盛极一时。

南运河
从天津到至山东临清。全长524公里。利用原有的卫河加以疏通而成。水流自南而北,至天津汇入海河,流进渤海。

鲁运河
即会通河,北起临清,南至台儿庄,贯穿山东省西部,长约380公里。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疏通。宋礼修筑戴村坝,遏汶水济运。从此大运河南北畅通。在济宁设有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河道。1855年黄河北徙,鲁运河被冲毁淤塞,航运遂告中断。

中运河
自台儿庄向南至清江浦(淮安)黄淮运三水交汇处,长186公里。中运河原为发源於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里运河
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余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明、清两代,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运河与黄河故道交汇处)淮安府城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城西30里外南船北马的水陆要冲清江浦设有南河总督,负责江苏安徽两省河道。来自徽州和山西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聚居在扬州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

江南运河
自镇江至杭州330公里。贯通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江南运河流经太湖流域水网地带,沿线有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东南重镇,特别是拥有繁华富庶居全国之首,号称「天堂」的两个城市——苏州和杭州。江南运河河面窄而航船多,终日熙熙攘攘,运输繁忙。所经城镇,两岸人家尽枕河,座座石桥跨水上,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明、清两代,大运河的运输量远远超过元代。直到近代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明、清两代,大运河沿线也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商业中心城市,在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所有的繁华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扬州,淮安-清江浦,济宁和临清。后来居上的天津,曾以"小扬州"自豪。

现代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可以被输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从古至今,为了吹捧李世民和大唐,隋朝被贬低的不能再贬低了.实际上,隋文帝是影响世界百名伟人中高居榜首,和他位置相近的是孔子和秦始皇,而唐朝和汉朝的皇帝或者榜上无名,或者在百名以外.隋文帝的儿子也很强的.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杨英。开皇元年(585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55卷。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公元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还给隋朝进贡送贺礼。“(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隋书》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⑵ 柳树的名称来历是什么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头作业法。木材至今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划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则故事中的刑天氏历来被学者认为为古人虚构的神话人物,但笔者见到头木作业不久的柳树萌生新枝迎风摇曳时,总是不由得联起这个不屈不挠的刑天形象。因此,笔者认为,刑天的原形就是被头木作业的柳树,特别是树龄几十年、树干粗壮失去树冠的柳树,与断头后依然挺立的人尸非常相似,有时树干还会形成一些伤疤,更是一付“以乳为目,以脐为舌”的形象。刑天故事说明,对柳树的头木作业法由来已久。

⑶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意思是:身处黄河,抬眼远望,天上有白云一片,白云下有城池一座,城旁有万仞高的山峰。羌笛何须幽怨,杨柳与春风,度不过玉门关。

这首词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传说中一位书法家为慈禧写这首诗,但是由于疏忽忘记写了一个“间”,慈禧大怒,这位书法家灵机一动,说道:这是臣用王之涣的诗句填的词啊!于是读到: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资料: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⑷ 杨柳名字的意义

繁体 拼音 笔划 五行 吉凶
杨 杨 yang 13 木 吉
柳 桺、栁 liu 9 木 吉
卉 卉 hui 5 木 吉

天格-> 14(火)
人格-> 22(木)
地格-> 14(火)
外格-> 6(土)

总格-> 27(金)

天格14的解析
(破兆) 家庭缘薄,孤独遭难,谋事不达,悲惨不测。
含义:浮沉不定,多破兆。家属缘薄,六亲无靠, 骨肉分离,丧亲亡子、孤独、不如意、烦闷、危难、遭厄、灾祸迭至。为人慷慨,施恩招怨,劳而无功,辛苦凄惨。若其他运数配合不宜者,有伤天寿。然此数之人颖悟非凡,若“三才”配置善良者也会有极少数的怪杰、伟人成就大业。(凶 )
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人格22的解析
(秋草逢霜)秋草逢霜,困难疾弱,虽出豪杰,人生波折。
含义:秋草逢霜之象,脆弱无力。骨肉离散,孤独生涯,百事不如意,徒劳无功,懦弱病弱,挫折困难,孤寂乏力,逆境不平,为此数者人生的写照。但也有伟人、豪杰出此数者,不过其人生多波折。(凶 )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地格14的解析
(破兆) 家庭缘薄,孤独遭难,谋事不达,悲惨不测。
含义:浮沉不定,多破兆。家属缘薄,六亲无靠, 骨肉分离,丧亲亡子、孤独、不如意、烦闷、危难、遭厄、灾祸迭至。为人慷慨,施恩招怨,劳而无功,辛苦凄惨。若其他运数配合不宜者,有伤天寿。然此数之人颖悟非凡,若“三才”配置善良者也会有极少数的怪杰、伟人成就大业。(凶 )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外格6的解析
(六爻之数)六爻之数,发展变化,天赋美德,吉祥安泰。
含义:天德地祥俱备,天地人和。财禄丰盈,富裕安稳,家势盛大,万宝朝宗之运。然而满极必损,盈极则亏。若其他要素配合不周者,恐或如流水而下,成为所谓乐极生悲之象。此数理为天赋之美,安稳吉庆终生。(吉 )
外格数影响命运之灵活力。

总格27的解析
(增长) 欲望无止,自我强烈,多受毁谤,尚可成功。
含义:欲望无止境,自信心过强,不容他人言语,多受诽谤攻击,而易致失败。始以其智谋,努力奋斗博得名利。待过中年,势渐趋下,内外酿出不和,难以发达到老,假使自身温顺富有,也不免内部背后是非不息。大多为半途中折之象。或因其他运的关系而陷于刑罚、孤独、死于逆难等。(凶 )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对三才数理的影响
成功运佳,向上发展容易达到目的,基础、境遇俱佳而安泰,必定长寿享福,配置吉祥。(吉 )

对基础运的影响
吉祥安泰,但天格为9或10时,则天格地格相克而为凶兆。(吉)

对成功运的影响
上进顺利,成功迅速,容易达到目的。(吉)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稍有执拗性格或怪癖,猜疑心强,鄙视他人,但略有侠义之心,如能培养温和的涵养,也可渐进佳境。易患腹部、皮肤病。(凶 )

人格22有以下数理暗示
孤独运

地格14有以下数理暗示
败财运、孤独运、艺能运、美貌

外格6有以下数理暗示
男性双妻运、女德运

总格27有以下数理暗示
刚情运、刚情运

总评及建议:
你的名字起得相当不错,但别忘了要想成功,还要继续努力哟。。
需谨慎处理财富
姓名评分:80

⑸ 杨柳的由来

“杨柳”一词可代指树,一般意义偏重于“柳”,有柔顺的意思,与“松柏”相对的树。
应该是取自柳永《雨霖铃》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提起杨柳,大家都会想起很多的杨柳词、杨柳枝、折杨柳词等名作。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常把杨柳联系在一起呢?在植物志的分类中,杨柳是同科,其拉丁命名缩写是Salicaveae,但不是同属,如杨属populus,而柳属则是salix。在森林调查时有杨树和柳树之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两个树种在无性繁殖的培育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育出了许多亚种,品类繁多,尤其是当今人工培育的速生杨树,有上千种之多。为加速森林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作出了贡献。其实杨树和柳树在形态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历经千年,人们还是常把柳树称之为杨柳,其中自有典故:据《开河记》记载,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乘龙舟下扬州看琼花,开凿水渠,就是今天的运河。为观赏两岸的自然风光,令两岸的百姓在河道两旁栽花种柳,一来作为绿化之美,二来可以护岸,三来可遮荫纳凉。为了带动百姓栽花种树的积极性,隋炀帝杨广亲自栽了一棵柳树,并御笔赐之为垂柳,因隋炀帝姓杨,从此以后人们就称垂柳为杨柳,从此柳树也随皇姓了。 由于柳树是春天的使者,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以杨柳为题材,逐渐就有了杨柳词为曲牌,比较著名的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中的名句: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此诗描写的就是垂柳,把柳树枝的飘逸、轻俏、柔软的风姿,勾引来春风吹拂,摇曳起舞,婀娜多姿,染得春色浓如酒的诱人景象,描绘得真切动人,风情无限。

⑹ "杨柳"名称的来历

隋炀帝游时,柳树给他遮过阴。隋炀帝感激因此封柳树,赐它姓扬,故称"杨柳"

⑺ 天津杨柳青地名的由来

杨柳青名字的由来

一年初春,湖冰渐开,乾隆爷从通州上船一路南下就到了卫津镇,在北河口休息,又顺流向西南而去。行到古柳口(杨柳青),忽然目光凝滞,同行的大臣刘墉看到了赶忙循着乾隆爷的目光看去,只见岸上一位妙龄少女正提着竹篮向河边走来。

这姑娘腰肢玲珑,眉眼清秀,虽未施粉黛倒也有几分婀娜。她走到湖边,放下竹篮开始洗起衣服来,粼粼波光映在她的眉眼之间倒似加了一丝妆容,好一副玉女浣纱图。乾隆爷看得出神,船只虽然驶出去好远,但是他的目光却不曾离开那个姑娘半分,脑袋都要扭到脖子后面去了。

刘墉看了嘿嘿一笑,故意问道:“万岁爷,您说这世界上什么东西力气最大?”乾隆的心思还在那姑娘上完全没有想刘墉的问题,随口答道:“虎!”刘墉摇摇头说:“不对。”乾隆又说道:“豹!”刘墉又摇摇头:“还是不对,您再想想?”乾隆有点不耐烦了,怒道:“又不是虎,又不是豹那你说是什么?”

刘墉故作神秘的一笑,微微低下头做了个请罪的手势:“微臣不敢说。”乾隆爷一看他这副模样到对这个问题来了兴致:“朕恕你无罪,你倒说说这世界上什么力气最大。”刘墉说:“是女人。”乾隆爷一听,脸上一热:“爱卿此言怎讲?”刘墉说道:“臣方才看见那岸上的女人把龙头都牵过去了,您说是不是女人的力气最大?”

乾隆爷一听,可算明白过来了脸上一阵发烧,但还在狡辩:“朕不是看那女子,是看那堤上的杨柳。你看那参天的杨柳,婀娜的柳条,多么青翠!”接着为了转移话题,他随口问了一句:“那刘爱卿,真也要问你个问题,这是个什么地方啊?”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刘墉一愣,他并不知道这运河畔的小村镇原叫太平庄,后又改名为古柳口。

不过刘墉足智多谋,他想到刚才乾隆爷说的话便答道:“这个地方啊,叫杨柳青。”乾隆爷一听,知道是刘墉在拍他的马屁,便会心一笑:“好,这个地方就叫杨柳青!”从那时起,天津西郊的那个村镇就叫杨柳青了,杨柳青出美女也成了口头禅了。

(7)杨柳可渡的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杨柳青镇隶属于天津市西青区,系西青区政府驻地,西青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柳青镇初名“流口”,后复名“柳口”。金贞祜二年(1214)置“柳口镇”,为该镇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名为杨柳青镇。明代始建杨柳青镇。

清代之前,杨柳青镇先后隶属章武、平舒、鲁城、武清、静海、天津等县,民国时期隶属天津县,1949年为河北省直辖镇,属天津专区。

建国后,先后隶属河北省、河北省天津专区、静海县、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西郊区(今改称西青区)。1958年建杨柳青公社,1962年成立西郊区,同时将杨柳青划归西郊区。1987年建镇。

杨柳青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现在文昌阁尚存。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

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的清末建筑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⑻ 柳树名字的来历

  1.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头作业法。木材至今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划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2. 柳树是一类植物的总称。柳树种类多,容易杂交。杂种生长势和适应性强,易无性繁殖,可从天然或人工杂种群体内选择,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优良无性系品种;另外,也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获取大量优质树苗。以园林观赏为主的育种,应重点改良其枝叶及树形,提高抗污染、耐修剪整形的能力。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树枝展向柳树四方,使庭院青条片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为美化庭院之理想树种。柳树也是人们乘凉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夏天的午后,人们三三两两的去找乘凉的好去处,这时候硕大的柳树荫下是人们独一无二的选择。在春天,柳树是最为迷人、最为“潇洒”的树木,也是千百年来诗人和作家们颂扬不已的题材之一。

  3. 形态特征: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6-12厘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叶的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2mm,边缘有细锯齿。每年的4--5月开花,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杨柳科柳属植物的总称。有520多种,中国有257种,120个变种和33个变型。落叶乔木或灌木,芽鳞1枚,雌雄异株,雄蕊2、3、5或多数。蒴果,2裂。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树种有旱柳(高约20 m、胸径80 cm)、垂柳(高约18 m)和白柳(高约30 m,胸径1.5 m)。

  4. 生长习性:柳树属于广生态幅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喜光,喜湿,耐寒,是中生偏湿树种。但一些种也较耐旱和耐盐碱,在生态条件较恶劣的地方能够生长,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平原沃野,生长更好。一般寿命为20~30年,少数种可达百年以上。一年中生长期较长,发芽早,落叶晚,南方个别种为常绿树。

⑼ 柳树的别称由来 为什么叫杨柳

柳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种植,尤其是在河岸两旁居多。柳树的生长对环境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柳树枝柔韧,叶狭长,春天会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它的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脸面细长的眉毛,人称的柳叶眉就是眉形柳叶。对于杨柳树,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据考证,在在距今~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已经有了柳。柳树是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柳树还有一个别称叫杨柳,今天小编就要来讲讲柳树的别称为什么叫杨柳。
为什么叫杨柳
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
也就是说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阅读全文

与杨柳可渡的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