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的名字是什么时候叫昌图的
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
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
公元698年至925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吉林省四平市)。
907年至1135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
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
元属开元路。
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
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1806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
光绪三年
(1877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
1913年改为县。
1946年4月析置昌北县。
1954年昌北县并入。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东岸。昌图之名源于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二字之音。常突额尔克原系蒙古族之游牧区域。清嘉庆十一年
(一八零六年)取“常突额尔克”前二字命名为“昌图”。“常突”,汉语意为“绿色的草原”。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公元六九八年至九二五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古林省四平市)。公元九零七年至一一三五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元属开元路。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
(一八零六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光绪三年
(-八七七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民国二年
(一九一三年)属奉天省洮昌道所辖。一九四五年
“九·三”胜利后,昌图划为昌图和昌北两县,均属辽北省。一九四六年曾一度被国民党占领。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和一九四八年三月,昌图、昌北两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同属辽北省。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两县合并为昌图县,属辽宁省。现为铁岭地区辖县。
Ⅱ 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古时叫什么
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古时叫:据史料记载,辽金时期叫:韩洲。
Ⅲ 昌图县的介绍
Ⅳ 辽宁省昌图县古代的时候叫什么
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
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
公元698年至925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吉林省四平市)。
907年至1135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
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
元属开元路。
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
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1806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
光绪三年 (1877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
1913年改为县。
1946年4月析置昌北县。
1954年昌北县并入。
Ⅳ 昌图县有多少个乡镇,都叫什么名字
截至2019年7月,昌图县有33个镇,没有乡。
昌图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下辖39个镇(场),54个社区,425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03万人。
其中,所辖镇有33个,分别为八面城镇、昌图镇、老城镇、毛家店镇、宝力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双庙子镇、泉头镇、金家镇、朝阳镇、头道镇、马仲河镇、此路树镇、
老四平镇、大洼镇、傅家镇、四合镇、古榆树镇、七家子镇、前双井子镇、四面城镇、东嘎镇、曲家店镇、通江口镇、大四家子镇、下二台镇、平安堡镇、十八家子镇、长发镇、太平镇、大兴镇、后窑镇;
所辖农林场有4个,分别为宝力农场、傅家林场、新乡农场、虻牛马场;所辖农场办事处有2个,分别为两家子农场办事处和三江口农场办事处。
(5)铁岭昌图名字由来昌图扩展阅读:
昌图的历史沿革:
昌图历史悠久。远在虞、夏、商、周时期、为肃慎﹙息慎﹚属地。
秦、汉、晋时期,属辽东郡北境,为抚余鲜卑地。
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为契丹所占领;北魏、北齐属扶余地,曾一度为高句丽所占。
唐五代时期,属渤海国,建王都首府于抚余城﹙今昌图县的四面城﹚。
辽代,设五道154州时期,隶属东京道,境内,南有肃州﹙今昌图县的马仲河﹚,北有韩州﹙今昌图县的八面城﹚,中有龙州后改通州﹙今昌图县的四面城﹚。
金代,设19路时期,属咸平路。
元代,实行全域行省制,属中书省的开原路北境,为蒙古族游牧地。
明代,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后乌梁海为都指挥掌卫事,自立国号为科尔沁。
清代,仍属蒙古族科尔沁部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置“常突额尔克”理事通判,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县后,昌图一直为县级建制。
Ⅵ 辽宁省昌图县郑氏家族来历
郑姓原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为华夏祖先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5000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因此郑氏即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周厉王少子)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定国号为“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由此诞生。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到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使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到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躲避战祸的办法。太史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位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
县东南)两国之间,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是个既比较安全、又可图日后发展的地方,可以把妻子儿女先安排到那里。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今荥阳京襄城村),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之机,先后攻灭郐、虢,建立新的郑国,定都新郑(今属河南)。郑国在春秋初年为强国,后渐衰弱,共经历了23君,计431年,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Ⅶ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长发乡的地名由来 有知道的吗 速求!请发到[email protected],谢谢!
这个。建议去找找昌图县志来看看。或许能找到!
Ⅷ 有谁知道昌图县和昌图镇有什么区别呀求解答!
昌图县下边有很多村庄,镇和县是一样的吧!
Ⅸ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的名字是什么时候叫昌图的
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
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
公元698年至925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吉林省四平市)。
907年至1135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
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
元属开元路。
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
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1806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
光绪三年 (1877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
1913年改为县。
1946年4月析置昌北县。
1954年昌北县并入。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东岸。昌图之名源于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二字之音。常突额尔克原系蒙古族之游牧区域。清嘉庆十一年 (一八零六年)取“常突额尔克”前二字命名为“昌图”。“常突”,汉语意为“绿色的草原”。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公元六九八年至九二五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古林省四平市)。公元九零七年至一一三五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元属开元路。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 (一八零六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光绪三年 (-八七七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民国二年 (一九一三年)属奉天省洮昌道所辖。一九四五年 “九·三”胜利后,昌图划为昌图和昌北两县,均属辽北省。一九四六年曾一度被国民党占领。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和一九四八年三月,昌图、昌北两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同属辽北省。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两县合并为昌图县,属辽宁省。现为铁岭地区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