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格陵兰岛的由来
格陵兰——“绿色陆地”的由来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达217万多平方千米,相当于其宗主国丹麦领土的50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有84%的地区被重重冰山和道道冰川覆盖着,这里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都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但是它的名字却十分美丽动人。“格陵兰(Greenland)”的英文之意是“绿色陆地”,追溯其由来有着这样一个典故:据古代北欧传统记载,公元982年,挪威有一个海盗,叫埃里克·德雷德,他从冰岛出发,独驾扁舟,远涉重洋、在浪迹天涯中发现格陵兰南部一个小山谷里、有一片方圆不到一平方千米的水草地,于是他回到冰岛就大肆宣扬他发现了一块“绿色陆地”。由此,这“绿色陆地”就作为世界第一大岛的名称流传至今。
“格陵兰岛”与其名称极不相称,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严酷,一年四季、风暴凛冽,冰雪难以消融,岛上的降水也以降雪为主,格陵兰岛只是在周围沿海地区有一条狭窄地带没有冰雪,属无冰区,最大的无冰区不是在气候较温和的南部和西部,而是在气候酷寒的北部佩里兰德地区,那里气候干旱,雨量稀少,风暴怒吼,到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岛上的植物非常稀少。绝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只是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西部和南部,生长一些极低等的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在东南部的一些深山峡谷中,有少量的灌木丛和草地可供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放牧。南部的一个深谷中生长着寥寥无几高不过四五米的白桦树和柳树,被称为格陵兰唯一的“森林”。
格陵兰并不是开天辟地就是如此酷寒的,据考证,远古时代,格陵兰和北冰洋地区气候非常温和湿润,那时,岛上树繁叶茂,群莺乱飞,呈现一派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象,那时的格陵兰可谓是一片真正的“绿色陆地”。现在,人们在这一地区覆盖着冰块的海岸峭壁上,还时常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遗骸,如犀牛、野马以及银杏树等,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只是经过大约1000万年的变迁,才变成如今这样严寒的气候。随着地球的日益变暖和大陆飘移,可以预见,在地球下一个温暖期,格陵兰真的会变成一块阳光灿烂、满岛春色的“绿色陆地”,重返昔日的光彩。
格陵兰岛既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84%)被冰雪覆盖的岛屿。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其冰层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格陵兰岛所含有的冰雪总量为3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4%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而如果南极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66米。
在格陵兰岛那深广无边的白色寒冷世界里,降雪无法融化,于是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新雪轻松柔软,每立方米重100公斤。实际上,新雪直接飘落冰面的机会并不多。由于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水泥粉一样的积雪,随风掉落在冰面,形成风积雪。风积雪的密度比新雪大,每立方米重400公斤。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渐渐变成由细小雪晶粒组成的粒雪。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新冰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820公斤。当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做蓝冰。被覆盖在白色新雪、粒雪及新冰下面的蓝冰,构成大陆冰盖的主体。而且,越是深层的冰,形成的年代越古老。据估计,格陵兰冰盖最深处冰层的年龄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100万年以上。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这些巨大的河流不仅向北冰洋注人大量富含营养盐的淡水,也为北极地区的采矿业、加工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
格陵兰岛沉睡在丹麦慈爱的怀抱中,这里的土著人依然沿袭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丹麦官方的政策是禁止外界打扰土著...除油气资源外,北极地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以及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石棉矿、钨矿、金矿、金刚石矿、...
B. 格陵兰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的含义
丹麦国旗又称为“丹尼布洛”(丹麦语:Dannebrog),意思为“丹麦人的旗”或“红色的旗”。丹麦国旗是现今仍在使用的国旗之中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面,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7∶2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
中文名
丹麦国旗
外文名
Dannebrog
别称
丹尼布洛
含义
丹麦人的旗或红色的旗
形状
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7∶28
开始使用时间
1219年
丹麦国旗是现今各国国旗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面国旗,自1219年即使用至今。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7:28。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C. 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的祖先是谁,这两个岛是谁发现的
在人类扩张冒险的征途中,地球上的处女地越来越少,在那些看起来气候无法让人生存的蛮荒之地,也逐渐成了蓝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北极圈的两个巨大海岛,他们被发现还有一段传奇!
但是埃里克并没有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变成专制君主,而是按照维京人的传统,采取了比较民主的治理。岛上的居民迅速地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冰岛的管理机构,相应的法律也很快建立起来。在这样的保证下,殖民地便安稳地发展起来,也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于冰岛的维京人,他们在这片白色的海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面积达21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冰岛面积的20多倍,挪威面积的5倍多。
斯人已经远去,今天的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应该感谢那些在遥远的时代开拓的祖先们,虽然他们是粗野的海盗,可是他们不畏艰险地打造了一片新天地,没有他们,今天的冰岛和格陵兰岛,也许另有所属。
D. 英格兰和格陵兰是不是一回事
no!英格兰是英伦三镇之一 其余两个是苏格兰和爱尔兰 它们组成了英国 而格陵兰是东北欧的一个岛国 世界最大的岛屿
E. 格陵兰岛的名称来历
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Greenland)。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
关于格陵兰岛 (Greenland)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大约是公元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Gree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格陵兰岛以216.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格陵兰岛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
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F. 格陵兰岛和丹麦是什么关系
自1979年5目l日起,格陵兰建立起内部自治政府,与法罗群岛在1948年获得的地位一样,它成为在丹麦王国名义下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国家。内部自治政府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由格陵兰政府自行管理格陵兰事务,而只有与丹麦王国有关的案件才由丹麦司法机构裁定。
作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丹麦派驻格陵兰的代表其权限随着丹麦向格陵兰自治政府移交权力而大大减少。尽管如此他仍是丹麦在格陵兰的首席代表,依法管理格陵兰的内部事务,负责丹麦在格陵兰举行的选举。在外交事务上,格陵兰不能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外交关系的协议。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称补偿,丹麦宪法又承诺,所有与格陵兰有关的声明都将照会格陵兰自治政府。
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作为政治实体,格陵兰总面积为2415100平方千米,其中170多万平方千米为冰盖所覆盖,占世界淡水总量10%,占全球冰盖的1/8。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由于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气候严寒、狂风凛冽。格陵兰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夏季温度也很少超过10℃,该岛北端历史最低气温为零下70℃。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此外,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G. 格陵兰的英文名
您好,
如果您指的是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与王国内的自治体“格陵兰”,那麼它的英文名为 Greenland,又译为格林兰。虽然它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但它的名字“格陵兰” (Greenland)的意喻为「绿色土地」。
如果您的中文名字为格陵兰,那麼请参考以下翻译:
「格陵兰」的英文名翻译写法与拼音一样是写作:
Ge, Linglan 或 Ge, Ling Lan
一般英文介绍自己是先说名「陵兰」再说姓氏(格」:
Linglan Ge 或 Ling Lan Ge
现在在护照翻译上多数将两个字的名字「陵兰」拼在一起所以常见到的正式翻译是:
Ge, Linglan
H. 冰岛 格陵兰岛 名字的故事
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书记载,约在公元982年,北欧人埃里克和他的伙伴从冰岛出发,向西北航行,去寻找新大陆,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大岛。经过两个夏季的考察,终于在该岛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几片平坦之地。这几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御北极寒风的袭击,而且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面对四周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埃里克情有独钟地将这片长满绿色植被的没海地段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据冰岛古代史记载,埃里克企图以这个“令人亲切的、充满生机的称谓”诱惑世人,使人们迁徙到这个荒凉的冰原上。正如他在探险日记中所写道的:“假如这个地方有个动人的名字,一定会吸引许多人到这里来。
I. 格陵兰和冰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大部位于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上,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大约81%都由冰雪覆盖。“格陵兰”这个名称的意思为“绿色土地”,曾是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与王国内的自治体,并在2008年的公投后决定逐渐走向独立之途,并在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一个内政独立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委由丹麦代管的过渡政体。
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峡与加拿大和冰岛两国相望。
历史
主条目:格陵兰历史
格陵兰的原住居民究竟何时来到这里,为什么他们要选中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居住,这些都已经无人知晓。在冰岛的殖民者于98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无人居住。在岛的极南端,冰岛人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的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北欧移民也能和新来的因纽特人和睦相处。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在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而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岛的全部主权。
来自挪威的红胡子埃里克是有记载最早开发格陵兰的人,他把该岛命名为格陵兰。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和丹麦本土的联系,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而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采Ivigtut的冰晶石矿,设法同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了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编辑] 政治
海边的Ittoqqortoormiit 镇格陵兰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国王,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
格陵兰自治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总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虽然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不属于欧洲共同体的一部分。
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当地午夜左右,公布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公投案以超过75%选民支持大比数获得通过,成为格陵兰脱离丹麦300年统治而独立的前奏;公投通过后,格陵兰自治地位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群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运用,但其国防、外交与财政相关事务仍暂时委由丹麦协助,作为迈向完全独立进程中一个临时的阶段。
[编辑] 地理
主条目:格陵兰地理
Torssukatak Fjord
格陵兰西部的努纳岛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格陵兰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全份地区都被冰帽盖上,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帽的高峰,钻挖了一对2英里(约3.2公里)长的冰芯,去研究其化学成份。冰芯内藏有的空气是不能去除冰帽的,愈深层的冰芯空气代表该空气成份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 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冰岛共和国(冰岛文:Lýðveldið 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格陵兰岛和英国中间,首都雷克雅未克。地理概念上,冰岛经常被视为是北欧五国的一份子[1]。今日的冰岛已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排名第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人类发展指数(2006年)。
历史
主条目:冰岛历史
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凯尔特人在第9和10世纪间移民到冰岛之前,冰岛是除新西兰以外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冰岛以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冰岛语:Alþingi)而自豪,虽然这一议会此后并未运行多久。某些文字证据显示,爱尔兰人的僧侣曾经在北方人到达之前在冰岛生活过,不过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一推断。
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随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1918年,丹麦与冰岛签订联合法案,丹麦承认冰岛王国为丹麦王国附属的主权国。自此,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1940年,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占领丹麦,冰岛议会宣布冰岛政府从丹麦国王收回冰岛外交及其他事务的权力。同年英国占领了中立的冰岛,次年美军接替英军驻守岛上。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直到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
新的共和国是北约的成员国,并于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防卫冰岛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在基夫拉维克设有军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军单方面撤出。到目前为止冰岛还没有自己的军队。
战后几十年来,冰岛的经济依赖于渔业,并因为这一生物资源和周边国家发生过数次冲突,其中包括和英国间著名的“鳕鱼战争”。近年来,由于对重工业的大量投资,经济逐渐多样化,炼铝业发展起来,经济领域不断自由化和私有化。
冰岛通过EEA成为了欧洲经济区的成员,但从未申请加入欧盟。2009年7月17日,冰岛政府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和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正式递交加入欧盟的申请书。
2007年5月12日,举行议会选举。[3]在共63个席位中,独立党赢得24席,社会民主联盟获得18席,左翼绿色运动获得9席,进步党获得8席,冰岛自由党获得4席。[4]
2009年4月25日,因金融危机导致独立党进步党联合政府倒台后提前2年举行了全国大选,社民盟、独立党、左翼绿党、进步党和公民运动等五党分享63个议会席位。63名当选议员中,有26名女性,27名新人。临时联合政府的社民盟和左翼绿党总共获得34席,占微弱多数。原第一大党独立党退居第二,自由党失去议员席位。新政府总理:约翰娜·西古尔达多蒂尔(Jóhanna Sigurdardóttir)(女,社民盟),外交部长:奥苏尔·斯加普希丁松( Össur Skarphédinsson)(社民盟),财政部长:斯坦格里姆•西格弗松(Steingrímur J. Sigfússon)(左翼绿党)。但是,如何使冰岛经济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将是冰岛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编辑] 政治
主条目:冰岛政治
冰岛的阿尔庭建立于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现在它有63名成员, 由全国人口每四年选举一次。国家元首是总统,任期四年。政府首脑是总理,由总统任命,与他的内阁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责,全国政体偏向于社会民主主义。
[编辑] 地理
瓦特纳·约库鲁冰川上的火山湖
黛提瀑布位于冰岛东北方,是欧洲最高、最汹涌的瀑布
冬季夕阳下的冰岛神瀑主条目:冰岛地理
[编辑] 位置
西隔丹麦海峡与格陵兰岛相望,东临挪威海,北面格陵兰海,南界大西洋。属北欧国家,面积10.3万平方公里。
[编辑] 地质地貌
早中新世晚期以来,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广,还有安山岩、流纹岩等。
岛上多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冰岛温泉的数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
基本地势方面,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他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
[编辑] 气候
主条目:冰岛气候
地处高纬,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属于苔原气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从其南面流过,并有一支绕行于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虽然地处北极圈附近,冬季气温并不低,夏季气温全岛在7至12摄氏度之间。
处于冰岛低压中心附近,天气多变。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间,北部和东北部较少,为400至600毫米。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编辑] 水文
主条目:冰岛水文
河流呈辐射状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约德勒姆冰河等。
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瓦特纳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格陵兰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编辑] 植被
苔原广布,草地面积占24%,故畜牧业较为发达。森林面积占1.37%左右,分布在背风和向阳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桦树灌木林为主,近几十年引进不少欧美耐寒松柏,长势良好。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的定义
北极地区有多种关定义。通常认为的北极地区为北极圈(66°33'N)以北地区,以极昼和极夜为特点。基于气候和生态学因素,北极地区也可定义为七月份时的10℃等温线以北地区,而这一边界与北极树木线大致对应[6]。文化意义上的北极地区则更为广阔,包括了北极原住民的活动范围。此外,北极地区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定义是八个北极国家的北方领土,甚至包括地理上属于亚北极地区的芬兰的拉普兰省
http://www.stcsm.gov.cn/scienceworld/Detail.aspx?courseId=118&lesson=36
http://www.kepu.net.cn/gb/earth/arctic/resource/rsu405.html
J. 爱尔兰 英格兰 威尔士 格陵兰 还有英国 他们是什么关系,并且简单介绍下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去世,由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英格兰称詹姆斯一世)继位,从此,英格兰和苏格兰合成一个国家。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去世,由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
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