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茅山来历
茅山名字的由来:
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汉代的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求采纳!
『贰』 茅山道士中“茅山“一词的来缘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
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时至今日,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自明、清以来,道家传承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叁』 茅山的历史渊源
相传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国人郭四朝也修道于玉晨观,后被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修道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至今丹井尚存。
汉时 ,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宫)修道行善。 东晋时茅山人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翙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后经王灵期增修,流行于世),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齐梁陶弘景隐居茅山40多年,搜集杨羲、许谧手迹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因以茅山为本山,故又称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高道辈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宋真宗也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
北方全真派传入茅山,史志记载于明嘉靖、万历年(1522~1619年),由阎希言住乾元观,传“邱祖复字岔派分支”。 明末,龙门派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传戒。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清顺治进士笪重光因仕途维艰,退隐乾元观,自称郁冈扫叶道人。
由于他们的推广,全镇龙门派迅速在玉晨观、德祐观、仁祐观、白云观传开。由此,茅山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
(3)关于茅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茅山是旅游的福地: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风景区于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
茅山当地茅山老鹅、风鹅、咸草鸡、茶园鸡等家禽均是茅山农家自然放养,茅山特产种类繁多,还有郭庄狗肉、三岔猪头肉、香肠、白鱼、野山兔、野鸭、野鸡等多种野味、茅山地衣、赤山地衣、乌米饭、野山笋、手剥笋、
乡野菜、香椿芽、菌菇、板栗、紫玉米、越光大米、杂粮组合、无花果、草鸡蛋、青壳蛋、茅山长青、白茶、葛根茶、葛粉、金蝉花、桑果酒、等近300个品种。
『肆』 茅山名字的由来
茅山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内,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 茅山。
『伍』 茅山为啥这么有名“茅山学法”是真的吗
”茅山学道传今古,为何法由此山名。神秘道法千般变,真真假假说原因“。我国民间盛传的茅山学法,充满着神秘色彩:像除妖降魔的阴刀阴剑;押运尸骨的“死人走路”;还有什么“缩骨功”、变化诀等等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虽然很多有夸张之嫌,但是历史上“茅山学道”是真实存在的,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据说有一次为了降伏一山洞里的精怪,麻士公公带人来到洞门口,他叫人在门口使劲敲锣打鼓,叫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停,然后自己就进了山洞去斗精怪去了。可是就在他快要降伏那个精怪的时候,洞外的人听见精怪的叫声都惊呆了,一时忘记了敲锣打鼓,突然间那山洞的石门自动封闭,将麻士公公也关在了里面。
后来麻士公公据说身化泥鳅沿石洞的泉水遁地而行,从十多里外的小河里出现了!当时让人惊诧莫名!这些事迹虽然民间流传很多,现在也无从考证,但麻士公公其人却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他的道法是真是假,以及茅山道法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还有待后人进一步去考证。但我还是相信一句俗语:江湖一张纸,识破不值半文钱!
『陆』 所谓 茅山道士 茅山是啥意思,是座山名吗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以后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所融合,不复存在。
时至今日,偶尔出现的所谓茅山法门多见于附道外道的民间巫术。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由于清帝宠信佛教密宗,道家的传承在此时期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柒』 为什么茅山派这么出名
道教茅山派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民间流传的所谓“茅山术”主要将民间中原地区以及苗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一并纳为己用。修习此派法术者,多以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灵异灵力助己行事。
但是这些并不是茅山上清派的传承,所以被人称作“下茅”。至于网上说“上中下三茅”,则是对“三茅真君”的误传。茅山只有“上茅”与“下茅”,其中“上茅”就是指的茅山上清派。茅山派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宗派,在这里出了不少的大宗师,为后世做了不少的贡献。而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茅山术,也是茅山派的重要文化之一。茅山术初时又称“玉女喜神术”,乃巫术的一种,后来茅山术主要以道派道术为主,发展至今,已颇为成熟。其将佛,道两教许多部分融合为一体,并将民间中原地区以及苗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一并纳为己用,糅合到一起。茅山术的威力,是根据施法者的道行,以及所使用法术和符箓的类型、施法的环境等决定的,因此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法术,只要是在道行高深的大师手中,其威力也可能足以撼山动地的。
『捌』 茅山的来源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一、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传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国人郭四朝也修道于玉晨观,后被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修道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至今丹井尚存。 汉时 ,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宫)修道行善。 东晋时茅山人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葛洪是汉魏以来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内篇》为神仙道教构造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为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二、上清派的诞生与兴盛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翙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后经王灵期增修,流行于世),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齐梁陶弘景隐居茅山40多年,搜集杨羲、许谧手迹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因以茅山为本山,故又称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高道辈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宋真宗也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宋徽宗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250多处。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 三、“三山”符箓归正一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四、全真派的传入与发展 北方全真派传入茅山,史志记载于明嘉靖、万历年(1522~1619年),由阎希言住乾元观,传“邱祖复字岔派分支”。 明末,龙门派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传戒。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清顺治进士笪重光因仕途维艰,退隐乾元观,自称郁冈扫叶道人。由于他们的推广,全镇龙门派迅速在玉晨观、德祐观、仁祐观、白云观传开。由此,茅山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 茅山五观传习全真,在宗派上也有微小差别。乾元观与仁祐观传全真龙门岔支阎祖派,白云观、玉晨观、德祐观传全真龙门正宗。 五、近现代的曲折发展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对道教采取限制政策,规定道教“不是善教”,“应切废除”。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占句容,横行茅山,杀人放火,焚烧道观,亵渎神灵。22名道众惨遭杀害,血染净土,具有千年道统的茅山道教,几濒毁灭。1938年6月,新四军进驻茅山,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茅山道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洪流。 抗战胜利后,九霄万福宫怡云道院住持滕瑞芝、监院白玉泉、慕道居士孙凤麟发起组织江苏省大茅山道教整理会,重振茅山道教。1949年4月23日,金坛解放。苏南行政公署派张翼来茅山组织道众学习时事政治,阐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茅山三宫五观合并成茅山道院。1954年,元符宫道士黎遇航当选为金坛县人民代表,同年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工作,1961年起历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文革时期,茅山道院又经历了一场浩劫,神像被砸,道士下放,经籍焚毁,大量文物字画遗失殆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九霄宫、元符宫修复开放。1993年8月,乾元观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茅山道院传正一派,乾元观为坤道修炼道场,传全真龙门派。(茅山道教几经浩劫,大量具有珍贵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物毁于一旦,鼎盛时的257处宫观庵院,大多已无迹可寻,只能见诸史料记载。如历史悠久的崇禧万寿宫,1966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其他大大小小的道观,或在抗战中烧毁,只剩残垣断壁,或在新中国成立后拆作他用。希望人们可以认识到,保护道教文物的工作,刻不容缓。)
『玖』 谁能介绍一下茅山
茅山 地理位置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金坛市的薛埠镇境内,南北走向,面积50多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印宫、乾元观、华阳洞、金牛洞、新四军纪念馆等。 茅山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 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景区内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以茅山镇为中心,距南京、镇江、常州各约60公里,东至上海、南至杭州各约30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 参考资料: 茅山符咒 扩展阅读: 1.茅山旅游指南: http://lvmama.com/place/100194 2. http://www.quanxue.cn/CT_DaoJia/BaoPuZiIndex.html 3. http://www.51766.com/img/msfjmsq/ 4. http://www.52maoshan.com/maoshan/index.html 5. http://www.xhms.gov.cn/
『拾』 茅山道士的由来是什么呢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渊源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
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