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际航班 南方航空 名字 姓 写反 急急急急!
1)据说国际段没关系的。
2)还有人说:
甭听南航忽悠!
财付通国际机票页面的字段是他们设置反了!
所以所有客人如果按照要求输入了姓名,就都是反的!
3)还有人说:
问了南航的一个朋友,他问了相关人员,回答是:不用改,可以登记。所以问题圆满解决了。经过一系列的电话和查找资料,我的几个感觉:
1、南航财付通的客服是没有权限改系统中的,所以找客服吵架没有用,只有升级到高层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在南航内部的人员处获得了证实)
2、客服好多问题都不清楚,也不愿意承担负责,只会引导客户找其它部门,至于能不能解决问题,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3、出现名字颠倒的事,还是有不少人出过类似的错,都可以上机。
4)打了南航客服,他说他的职位不能给任何答复但是一般理论上都可以过的。
5)我的经验是没啥大问题,我有两三次把姓和名搞反了 不过边境都放了,只要护照号对得上
机场工作的老外基本都知道中国人的姓名顺序跟西方不一样,姓和名无论哪个在前都无所谓
不过有次出浦东机场还是被拦住问了半天,仔细核对了护照号和相片后才放行
6)一点问题都没有,一般都让过的,不必那么担心!
7)航空公司(登机手续)和边检(出入境手续)都没问题
B. 名字的由来
66666666666666666
C. 航空公司缩写的由来
航空公司向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申请,经批准后使用。因为中国的航空公司成立得比较晚,大部分代码都已被其他航空公司使用,所以中国的航空公司的二字代码只能挑那么还没使用的,有的甚至还是数字,所以显得很没有规律性。
如:川航是3U、厦航是MF、东航是MU等都是没什么意义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代码CA是延续当年中国民航CAAC的代码(当时中国还没有航空公司,只有一个中国民航局,所有中国的航班都是CA开头,民航改革成立航空公司后,CA就由国航使用了)而外国的航空公司申请得早,可以申请到与航空公司名称相关性比较强的代码。
如:美国航空公司是AA(American Airlines)、联合航空公司是UA(United Airlines)、法国航空公司是AF(Air France)、日本航空公司是JL(Japan Air Lines)等。
每一家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都是有编码的,有两种编码二字编码和三字编码,其中二字编码最为常用,其中MU就是东方航空公司的编码,MU不是东航的英文缩写。航班号:一般前两位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代表航空公司,是国际航空协会规定的两字代码。
(3)南方航空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一、海南航空 HU
海航是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波音787、波音737系列空中客车A350系列和空中客车A330系列为主的年轻豪华机队,适用于客运和货运飞行,为旅客打造独立空间的优质头等舱与宽敞舒适的全新商务舱。截至2019年2月,共运营飞机244架,[4]其中主力机型为波音737-800型客机,宽体客机73架。
二、山东航空 SC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由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和鲁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重组而成,其中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等十家股东合资组成。
三、深圳航空 ZH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由广东广控(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资的航空公司,1993年9月17日正式开航。
是一家位于广东深圳的航空公司。2005年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股权转让,深圳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亿阳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深航65%股权,深圳航空成为民营资本控股的航空公司。
四、四川航空 3U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ichuan Airlines,简称“川航”)的前身是四川航空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6年9月19日,1988年7月14日正式开航营运。
五、厦门航空 MF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简称“厦航”),成立于1984年7月25日,厦门航空是由民航局与福建省合作创办的中国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航空公司。
现股东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55%)、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34%)和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厦门航空承运人代码为“MF”,企业标志为“蓝天白鹭”。
D. 星星港的名字由来
“星星港”的名字富有童话的色彩:湛蓝的夜空,美丽的星星在璀璨,那是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没有离开,去了一个更美的世界;地上有一片宁静的港湾,家长们相依相守仰望星空,他们每天都关注着自己的天使,守望着他们的成长。对我们来说,这样的解释充满了幻想,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对星星港的家长们来说,他们需要用这种美好的想象来安抚自己。“我多么希望能有一部手机,可以和天上的孩子通话”,当一个50多岁的工程师说出他的这个愿望时,我们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痛。
E. 名字的来历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
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还有小名、别名、绰号、乳名等。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5)南方航空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名字的类别:
1、笔名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2、艺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3、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4、学名
学名,就是一个人开始求学时使用的名字。
F. 南京禄口机场名称的由来
机场是所在地是南京江宁的禄口镇由此得名。
G. 航班三字代码的由来
机场三字代码是中国城市音译的英文的缩写,不过这些城市的英文名现在都不用了。比如北京原来的英文是Peking,所以北京的代码是PEK;成都Chengtu,缩写CTU;广州Canton,缩写CAN
南京:Nanking
青岛:Tsingtao
西安:Hsian
珠海:Chu-hai
天津:Tientisn
桂林:Kweilin
宁波:Ningpo
汕头:Swatow
潮州:Twochew
福州:Foochow
杭州:Hangchow
揭阳:Kityall
湛江:Tsamkong
苏州:Soochow
扬州:Yangchow
梅州:Kaying
拉萨:Lhasa
呼和浩特:Hohhot
韶关:Shaokwan
乌鲁木齐:Urumqi
惠州:Waichow
沈阳:Mukden
重庆:Chungking
H. 名字的 由来
名和字其实是两个概念,名指的是对某个人的称呼,名从有人类文明开始就有了,最早的名是随便起的,父母想怎样称呼孩子就怎样叫,再到后来因各个部落区别的需要在名的前面出现了代表部落的姓,这时对人的称呼就叫做姓名了,如黄帝姓公孙,炎帝姓姜。商周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对一些有地位有成就的人(主要是帝王)有了尊称,这称之为号,活着的人称为尊号,死去的人称为谥号,例如周文王的“文”就是谥号。大约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在自己的名字外再娶个别名,称之为表字,简称字一般都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或者自己的思想的,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来人们逐渐将名与字连起来形成指对别人称呼的词语,这就是“名字”的由来。
I. 火箭名字的由来
“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在敌我双方的交战中,人们把一种头部带有易燃物、点燃后射向敌方、飞行时带火的箭叫做火箭。这是一种用来火攻的武器,实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带“火”的箭,在含义上与我们现在所称的火箭相差甚远。唐代发明火药之后,到了宋代,人们把装有火药的筒绑在箭杆上,或在箭杆内装上火药,点燃引火线后射出去,箭在飞行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人们又把这种喷火的箭叫做火箭。这种向后喷火、利用反作用力助推的箭,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可以称之为原始的固体火箭。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通常火箭一词也包括导弹、航天器,甚至烟花焰火。
最常见的火箭燃烧的是固体或液体的化学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热气,通过喷口向火箭后部喷出气流。火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其他各种喷气发动机仅须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须的氧取自空气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使用,而其他喷气发动机不能。火箭发射时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入高空,随着燃料不断减少,火箭自身质量逐渐减小,在与地球距离增大的同时,质量和重力影响不断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来越快。
“土星”5号火箭启程登月时,5台发动机每秒钟消耗近3吨煤油,它们产生的推力相当于32架波音747的起飞推力。无法确定火箭发明的确切时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国人早在13世纪就研制出了实用的军用火箭。19世纪出现了几项重大技术进步:燃料容器的纸壳改为金属壳,延长了燃烧的持续时间;火药推进剂的配方标准化;制造出发射台;发现了自旋导向原理等等。19世纪末,火箭开始用于非军事目的,如用火箭携带救生索飞向海上遇难船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和其他几位专家奠定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础,并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出全新的火箭动力航天运载工具即航天飞机。它主要分3个部分:机身后部装有3台主发动机的轨道飞行器;装有液氢和液氧推进剂的外挂燃料箱(5分钟后脱落),保证主发动机工作;装有2台可分离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2分钟后脱落),它们与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同时启动,提供初始升空阶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
中国古代火箭技术传到欧洲之后,经改进,火箭曾被列为军队的装备。早期的火箭射程近、落点散布大,以后被火炮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火箭武器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19世纪80年代,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发明了拉瓦尔喷管,使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日臻完善。19世纪末20世纪初,液体火箭技术开始兴起。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 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1944年,德国首次将有控的、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V—2导弹用于战争。1931年5月,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领导的宇宙航行协会试验成功了欧洲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到了1932年,德国军方在参观该协会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射试验之后,意识到火箭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具有的巨大潜力,便开始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到40年代初,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研制成功了能用于实战的V-1、V-2两种导弹。其中V-1是一种飞航式有翼导弹,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作动力装置;V-2是一种弹道式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美国等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1970年 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 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 “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中国的钱学森、德国的冯·布劳恩和苏联的S.P.科罗廖夫齐奥尔科夫斯基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编辑本段]【火箭的故乡在中国】
清朝以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箭和火箭技术最高的国家,甚至在明朝时期一度是世界上唯一掌握火箭武器技术和大规模应用火箭技术的国家,大约在南宋时期,人们用球状火药包装在箭头杆附近,点着引线之后,用弓箭射出去杀伤敌人,这就是后来的“万人敌”。后来,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装着细小的“定向棒”点燃引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在明朝旧火箭技术达到高峰并广泛应用于实战,从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到万历时期的援朝抗日战争,在到后来对英国人的战斗中都有大规模使用的记载,《武备志》一书中更是记载了当时琳琅满目的火箭类武器,从单发的简单火箭,到多管连发的一窝蜂等火箭炮,在到多级火箭出水火龙,基本以形成了现代火箭的所有门类,根据《明史》记载在当时明朝同蛮族的战争中,一场战斗动用几万支火箭是司空见惯的。更有一位叫万户(可能是官名)的人将47支大型火箭绑在椅子上,同时点燃,想利用反推原理飞上太空,单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是可考的世界第一次载人火箭发射(以当时的条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明朝先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勇气!),而当时在华的窦玛丽等人也都部分记载了相关史料,参见《窦玛丽杂记》,对中国的火箭技术也有一定得记载。
后来,中国在满清政府的残酷统治之下,因为采取的抑制火器发展和闭关锁国的愚蠢思维,中国的火箭技术逐渐停滞并严重倒退,直到1958年,中国才造出第一支现代火箭,不但晚于美国,苏联,更晚于日本等国,不得不因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