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诸葛亮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没有什么特别含义
Ⅱ 诸葛亮的原名是什么
诸葛亮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县南]
容貌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官至 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谥曰:忠武侯
家族资料 父亲 诸葛珪
母亲 章氏
配偶 黄氏
兄弟姐妹 诸葛瑾 诸葛均
子女 诸葛瞻
相关人物 诸葛瞻 诸葛尚 诸葛瑾 诸葛恪 刘备 赵云 孙权 司马懿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诸葛亮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Ⅲ 诸葛亮他的名和字意思相近都表达了什么意思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例如: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都是光线充足的意思,属于名与字之间意义相同。类似的还有:
马超字孟起,超与起皆有多过的意思。黄盖字公覆,覆及盖有遮蔽、隐藏之意。张辽字文远,辽和远有遥远的意思。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制品。
Ⅳ 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葛亮的名字含义扩展阅读:
诸葛亮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
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Ⅳ 诸葛亮名字的由来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
Ⅵ 诸葛亮字的由来
诸葛亮本姓葛,原住山东诸城县葛家庄。年轻时父母双亡,他白天学木匠,晚上读书。由于心灵手巧,他学徒期满后技艺超群,人称葛木匠,闻名全县。
庄里财主仗势欺人,他常常设法收拾他们,结果被告发关进县里大牢。那年元宵节前,县令想扎一盏最好的灯笼,显示自己的威风,把他从监狱提出来,责令扎灯。
他心生一计,一口气扎了一个高三丈、宽一丈的灯笼。这灯笼又大又漂亮,只是四周严严实实的,不透气。元宵节那天,他在灯笼下面打了一个洞,钻进去,点上几百支蜡烛。不一会儿,灯笼离开地面向天上升去。县令在一旁大惊失色,城里围观的人更是惊呼乱叫,有的说:“太神奇了!”有的喊:“真亮,真亮!”有的大喊:“孔明灯,孔明灯!”这“孔明”就是特别亮的意思。
灯笼升上天后,随风飘动,飘过一村又一庄,蜡烛烧光后,灯笼落到一个村子里。村民们以为是天上来了神仙,都好奇地围过去看。葛木匠走出灯笼,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知道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来到阳都县的葛家庄。村民也打听他从那里来,姓甚名啥。
知道他来自诸城的葛木匠,还没有大名。他想,自己是坐很亮很亮的孔明灯来的,就以此为名字吧。于是,以诸葛为姓,意思是诸城的葛姓,取名为亮,字孔明。
Ⅶ 诸葛亮字什么有什么意思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人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
Ⅷ 诸葛亮的名字是什么由来是什么
诸葛亮祖父诸葛丰曾任过司隶校尉(东汉时,天下行政区分别为十三个州,因都城建在洛阳和长安,故将关中、晋南、洛阳、豫西一带称之为司川或司隶,寓从这里发号令,统辖天下之意。司隶校尉主管都城治安和监视百官,治地点今洛阳东北),致仕后搬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依其时的社会民风,名流须照顾到全族人衣食住行。搬家时,族中人多数相随。该村原有许多葛姓人家,大概是投靠了同宗。诸葛丰是社会名流,找他的外地人天然就多,打问中,社会下层不免有人不知道,知道的就说:“嗨,村那头那几家姓葛的嘛!”“那几家”是本日的口语,其时的口语是:村那头诸葛家嘛!诸家是不确定命词,相称于本日说“诸位密斯,诸位老师”。在姓氏的演变历程中,说的人多了,诸葛就成了这几家新搬家户特有的姓氏(《三国志·诸葛瑾传》裴松之注)。
Ⅸ “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民间故事对他的智慧谋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谋的人物。
Ⅹ 诸葛亮的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用【亮】字
《三国志》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自古以来,关于诸葛亮名和字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关于诸葛亮单名“亮”的由来,民间故事说:诸葛亮是在天快要亮的时候出生的,所以,他父亲给他起名叫“亮”;有些专家、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关于“孔明”的由来,人们多认为是因“亮”和“明”同义所致。下面,针对“诸葛亮字孔明”作一番分析论证,并谈谈本人的看法。
以“亮”的字义为起点,探寻“孔明”的由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说:“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释文后面列举了两个例句,其中一个是“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吉常宏先生在《中国人的姓名字号》中说:“名和字有极为密切的意义联系,二者可以说是相互依存。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姓名》中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又说:“一个人的名字,由父母所取,所以名字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隐含着对子女的期望和寄托。”古语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诸葛亮出生于仕宦家庭,诸葛家族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因此,诸葛亮的名与字,不是随意而起的,应该是经过一番研究起出来的,而且是符合“傍其名而为之字”这一普遍规律的。
古代汉语中,很多时候是将宾语用在动词前,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宾语前置的语言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如“自卫”“自爱”皆是。同理,“孔明”即“明孔”。“孔明”的含义就是:“懂得孔子学说”。这既是命名者对诸葛亮的期望,也是后来诸葛亮自己的思想愿望。
用“孔明”作字号,也与时代背景相吻合。
孔子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已远远不如西周时期,所以极力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应该说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宗旨。诸葛亮生于汉末乱世,群雄并起,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他本人及其家庭当然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
诸葛亮将曹操、孙权等割据的人统统看作乱臣贼子,唯独在《隆中对》中称刘备“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向刘备献计献策的目的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儒家正统思想非常浓厚。将诸葛亮与儒家代表人物的言行作对比,便可见分晓:(1)儒家积极入世,诸葛亮亦然。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在田间耕作之余,一边和学友们切磋,一边向老师求教,博览群书,系统地学习经史子集,探索诸子百家思想,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忠君报国的政治主张。有雄才大略必有雄心壮志。所以,他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意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他曾对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等三位好友说:“你们要是做官的话,是可以做到郡守、刺史的。”他们反问诸葛亮,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言”。若把这件事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和“自比管乐”联系起来看,便知诸葛亮是不屑于在割据各方的势力中做一般官吏,他希望自己像管仲、乐毅一样,干一番大事业;(2)儒家主张正统观念。诸葛亮以刘汉王朝为正统,劝刘备利用皇族出身的招牌,借兴复汉室的名义,夺取天下,统一中国;(3)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和裴松之称道诸葛亮时所说的“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是一致的;(4)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便提出“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的口号,指出:“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因此,国君和执法的人,应该“先理身”,“后理人”;(5)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百分之百的“忠”。凡此种种,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诸葛亮尊崇儒家思想、学习儒家思想,并用之于政治实践的结果。换句话说,诸葛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绝大部分来自于儒家学说。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得以在1600多年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当作和孔子、孟子一样备受称赞的对象。
诸葛亮取名为“亮”的原因:
(一)从字典、辞书中的释义看。《汉语大字典》中,“亮”是个多音字,读liàng、liáng两音。其中,“亮(liàng)”有10个义项。请看第2个义项:“亮,辅助。《尔雅·释诂下》:‘亮,导也。’又‘亮,右也。’郭璞注:‘皆相佑助。’邢?疏:‘亦皆谓佐助。’”。
(二)联系诸葛亮的政治实践看。章映阁先生在《诸葛亮新传》中说:“诸葛亮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稍长,又亲身经历了汉皇室的衰落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隆中期间,他博览群籍,交游士林,关注时局,立下了统一天下的凌云壮志。可以说,隆中十年是他思想发展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曹操平定了中原,孙策奠基于江东。诸葛亮既未北去,也未南行,却选定了一条要尽他平生之力去走的道路,这就是裴松之称道他时所说的‘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诸葛亮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他维护封建纲常和忠义道德的儒家正统思想。”
(三)从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以及历代对他的评论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作为一代伟人,历代对其评论比比皆是,且多是从“辅佐”这个角度来评价的。如:诸葛亮在世时,因罪被囚禁的彭?称诸葛亮为“当世伊吕”;后世的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把他比作春秋时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和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的萧何。
我们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诸葛亮的“亮”字之由来。三个方面互相印证,得出了确凿无疑的结论:“亮”即“辅佐”。意思是希望诸葛亮长大成人后,学成文武之才,辅佐明主,干一番大事业。你看,诸葛亮前半生的勤学,后半生的政治生涯,岂不全是围绕着“辅佐”二字?这“辅佐”岂不正是“亮”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