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春名字的由来
黑龙江省伊春市
城市概况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小兴安岭纵贯全境,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1948年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现在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17个林业局,总人口132万。现市长:许兆君
伊春是座美丽的林业城市,是国家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这里因盛产珍贵珍树“红松”,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荫县,曾挖掘出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洲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在其附近又新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和甲龙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称为“恐龙故乡”。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委风光如画。初春,冰雪动融、杜鹃盛开;盛夏,千山盎然、百水争秀;仲秋,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深冬,银装素裹、雪玉冰清。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其原始、自然、粗犷、神奇而闻名遐迩。2000年,伊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自然资源
伊春是一座绿色宝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伊春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702条,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水系。汤旺河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内流长443公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市内大部分城镇沿河分布,河水环绕山行,两岸山秀树奇,最适宜进行休闲及探险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积300多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2.2%,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立方米。伊春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蓄积量较多的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各种珍惜名贵的针阔叶树种达110余种。
伊春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小兴安岭的森林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260多种鸟类。小兴安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疗效显著、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和独具特色的300多种野生药材。总蓄积量200多万吨,年允收量20万吨,年有收量约为5000吨。伊春市药材资源在黑龙江省所占比重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胆、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参、刺五加等十分名贵。森林中有1390多种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猕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种,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种。山野菜年允采量84万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伊春矿产资源丰富,地貌景观奇特。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铜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黄金储备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玛瑙石、花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兴安奇石、红星火山地质公园、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已成为中国北立罕见的地质奇观。
行政区划
伊春市辖1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伊春市 面积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2003年)。
伊春区 面积 100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邮编153000。
南岔区 面积3088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邮编153100。
友好区 面积2366平方千米,人口 7万人。邮编153031。
西林区 面积 457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编153025。
翠峦区 面积156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编153013。
新青区 面积1181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编153036。
美溪区 面积2259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编153021。
金山屯区 面积185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编152026。
五营区 面积1040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邮编153033。
乌马河区 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邮编153011。
汤旺河区 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邮编153037。
带岭区 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邮编153106。
乌伊岭区 面积3162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邮编153038。
红星区 面积3042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邮编153035。
上甘岭区 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 2万人。邮编153032。
铁力市 面积6620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152500。市人民政府驻铁力镇。
嘉荫县 面积7273平方千米,人口 8万人。邮编153200。县人民政府驻朝阳镇。
历史沿革
伊春市,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清代,先后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和呼兰副都统管辖。清末民初,划归汤原县管辖,为原始森林地区。东北沦陷后,1941年11月建成绥佳线铁路后,于1942年7月修建汤林线铁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进行掠夺式地乱砍滥伐。1945年春,伪汤原县公署于伊春设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管辖,1949年10月设置伊春镇。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设南岔等5个森工分局。为了适应森林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7月报请设置伊春县。同年9月29日,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经中央内务部批示,同意将汤原县伊春林区划出,成立伊春县,县府设在伊春街”。全县共7.5万人,为丁等县。12月1日,伊春县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7月,将小白、朗乡两镇划归铁骊县管辖。同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由于森林工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底,全县人口剧增到23万人,且政权组织与党的组织、经济组织不相适应,1957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春县,设置伊春市(地级),以原伊春县的行政区域为伊春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委员会驻伊春镇。伊春市由省直辖。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原伊春县的伊春、南岔等13个镇和佳林乡的建制,分别设置伊新、南岔、双子河、五营、带岭、翠峦、美溪、浩良河8个市辖区。1958年2月13日,召开伊春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设置伊春市,撤销伊春县。同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0年增设新青、五星、大丰、东风、红星、上甘岭、乌马河、大西林8个市辖区,全市共辖16个区。1962年12月,将16个区调整为11个区,撤销了东风、红星、上甘岭、乌马河、大西林5个区。翌年4月,撤销五星区,并入五营区。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撤销伊春市,设置伊春特区,试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实行双层领导制度”,有关企业工作以林业部为主,有关地方工作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为主。同年12月,设置乌敏河、上甘岭、友好、东风、红星5个区,全市共为15个区,基本上是1个林业局1个区,“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销伊新区设置伊春镇和伊东区。1966年4月,撤销伊东区并入乌敏河区。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员会,伊春特区随之撤销。同年设立乌伊岭区,将伊春镇改为伊春区。1969年10月,设置西林区;撤销浩良河区,并入南岔区;撤销双子河区,并入友好区。1970年4月1日,设置伊春地区,实行地市合一。同时,将黑河地区的嘉荫县和绥化地区的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伊春地区由省直辖。是时,伊春地区共辖15区、2县。1979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春地区,恢复伊春市(地级),由省直辖。原伊春地区的嘉荫、铁力两县仍归伊春市领导。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乌敏河区更名为乌马河区,东风区更名为汤旺河区,大丰区更名为金山屯区。1988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铁力县,设立铁力市(县级),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辖15个区,领导1个县,代管1个市。
1992年,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脉。东邻鹤岗市和汤原县,南接依兰县,西南与铁力市毗连,西与庆安、绥棱县接壤,西北与逊克县分界,东北与嘉荫县相连。全市总面积19655平方公里。全市共辖伊春、南岔、带岭、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峦、乌马河、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15个市辖区。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辖县市)总人口8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9万人,占92.7%。市政府驻地伊春区。
Ⅱ 伊在名字中的含义
所谓伊人中的伊是那个的意思,我日思夜想的那个人。
Ⅲ 伊利名称的来历
伊利的Logo是由一个蓝色月牙和绿色月牙组成的,代表蓝天和绿地,也是产品天然纯正和清真企业的象征,“伊利”有着两层含义:伊利集团在1993年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而成,生产的都是清真特色的产品,代表伊斯兰人民的利益。
此外,“伊”在古汉语中又是你、我、他、大家的意思,“伊利”又被引申为大家的利益。伊利集团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发展的。
(3)伊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发展概要
伊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
上世纪50年代,仅95户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六十余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不仅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还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伊利又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
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蝉联全球乳业10强,继2014年后,再次成为全球乳业第一阵营中的亚洲乳企。2018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净利润64.52亿元。与业绩的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几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业第一。
2018年7月26日,在荷兰合作银行(RABO BANK NEDERL-ANDS)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集团继续蝉联亚洲第一,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19-20],体现了企业在亚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综合领先优势。
Ⅳ 伊字在名字里好吗
伊
拼音:yī
解释:
1. 彼,他,她:~说。~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2. 文言助词:下车~始。~谁之力?~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3. 姓。
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用在名字里可以有啊!
Ⅳ “伊尹”的由来
伊尹名挚,曾经是成汤妻子有莘氏陪嫁来的奴隶。关于伊尹的身世,还有一个神奇的神话传说。有个小国叫有莘氏,一天,一个姑娘去桑林采桑叶,忽然听到婴儿的哭声,她就顺着哭声找去,发现在一个空心的桑树洞里有个胖胖的男婴在啼哭。姑娘很可怜这孩子,便把孩子抱回去,献给了有莘氏国王。国王觉得这孩子挺蹊跷,便派人去探查这孩子的来历。不久,去查的人回来说:孩子的母亲住在伊水岸边,身怀有孕。一天夜里,她梦见一个神仙对她说,如果舂米臼出了水,就赶紧向东走,千万不要回头,切记!切记!第二天,她的舂米臼果然出水了,她就赶紧告诉众乡邻,跟她往东走。有的人相信她的话,跟着她走;有些人不太相信她的话,破家难舍就留在村子里。大家结队走了十几里路后,她心中惦念留在村中的人就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可了不得了!原来伊水暴涨,洪水已淹没了村子。她吓得大喊,但已喊不出声来,她已变成了一株空心的老桑树。终于,洪水逐渐地退走了。过了几天,那位采桑姑娘,发现这株空心树的树洞里有了个孩子。因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水边,就让他以“伊”为姓,后来他官拜为“尹”,因而后人称其为伊尹。
Ⅵ 名字中带有‘伊’有什么含义
伊和意读音相同,便代表着万事如意,心想意成。
Ⅶ 伊山的名字由来
巫山由何得名?历来众说纷纭。因为它是巫山神女的故乡,有人认为是神女瑶姬而得名。 巫山神女的事故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开始流传了。据《山海经.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这个记载大意说,天帝的女儿死后,在姑瑶之山化为“女尸”(使今神女峰),就成瑶草,人吃了就长得很漂亮,使之妩媚动人。这种想象富有浪漫的色彩,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就把神女作为“巫”来崇拜。因为“巫”在古代是专指以舞降神的女性(男巫称为觋)。且瑶草的“瑶”字是瑶姬的“瑶”的假借字,姑瑶山的“姑”与“巫”是声相近,韵相同,故有人说,这就是巫山的来历。台湾山脉之阿里山名称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十分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Ⅷ 女孩名字中的“伊”是什么意思
伊的意思有三个,分别是:
1、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始。~于胡底。~谁之力?
2、姓。
3、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伊”专指女性,后来改用“她”。
相关组词:伊人、伊始、伊蒲、伊威、伊阳、伊祁、伊楼、伊尹、伊兰、伊祈、伊衡、伊甸
(8)伊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伊,殷代的圣人阿衡,文治天下的人。字形采用“人、尹”会义。
三、相关词汇解释
1、伊威[yī wēi]
虫名。
2、伊阳[yī yáng]
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
3、伊祁[yī qí]
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
4、伊楼[yī lóu]
复姓。即伊娄。北魏有伊楼拔。
5、伊兰[yī lán]
草花名。有臭气的恶草。佛经中多以伊兰比喻烦,以旃檀木的香味比喻菩提。
Ⅸ 伊字在名字中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带伊字 是希望孩子可爱伊人 美丽 的涵义
Ⅹ 伊做名字有什么意义
详细字义
1.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2.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that]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
3.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he;she]
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红楼梦》
江家我顾伊, 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
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
4. 又如:伊行(她那里;他们);伊曹(彼辈,他们);伊俦(彼辈,其类);伊拉(方言。他们)
5.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you]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
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佚名《马陵道》
6. 又如:伊咱(你);伊行(你这里;你们);伊家(你)
〈动〉
1. 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be]
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
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
2. 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
<语>
1. 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旨酒既清,嘉荐伊脯。——《仪礼》
2. 发语词,无义。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
3. 通“繄”。是 [yes]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