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曾母暗沙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渔民向称沙排,是因海南岛渔民对那些低潮时也不露出海面的珊瑚礁(暗沙)称为“沙排”之故。
1935年,中华民国公布名称为曾姆滩。
1947年,中华民国公布名称为曾母暗沙。
198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其标准化地名,仍为曾母暗沙。
198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并于22日8时19分在曾母暗沙抛锚,宣示主权。
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再次在曾母暗沙宣示主权,并投下一块主权碑。
据传: 郑和大将军有一次於再次出航时经南中国海南方,其中一艘经南中国海船上有多名福建籍水兵,有一位沿海福建籍航海绘测员非常机警,发现上次标记处陆地怎麼在航行图上消失?(注:可能涨潮淹没),明确航运正确,而且上次放生海龟还惊见踪迹!(注:该福建水兵 刻龟背"福"字以思念福建老家),於是操著浓浓福建口音惊呼"怎某搵山"!?(注福建方言为:怎麼没有我们的山);
此时船上文书兵记录员趋前了解发生何事,该文书兵乃北方北京籍书生为随船文官 因绘测员特浓南方口音叙述一直无法让这北京书生听懂 在细心沟通放弃歧见下得到了具体答案—增母暗砂,后来改为曾母,自此延至今日"曾母暗砂",小兵一小步成就大中国。
Ⅱ 福而摩莎是什么意思台湾有个叫福而摩莎营的,其中这个福而摩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
福尔摩沙来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均为「美丽」之意。15世纪以来,随葡萄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在全球开辟新航线,世界上许多地方以福尔摩沙命名,遍布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形亦包括海湾、海滩、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城市等。在世界各地称为「福尔摩沙」的地方发现的生物物种,经常都以「福尔摩沙」命名;包括原有的阴性词,也包括其阳性形式,例如「formosa」、「formosana」、「formosanensis」、「formosanus」等。国际上使用「Formosa」时,通常指的是台湾。
世界各地的福尔摩沙
以「福尔摩沙」命名的地方遍布五大洲,包括各类地形。其中,面积最大的为阿根廷北部内陆的福尔摩沙省,面积7.2万km²,首府福尔摩沙市。巴西、秘鲁、美国、葡萄牙、阿根廷等地都有乡镇城市被称为福尔摩沙。除台湾岛(下文详介)外,以「福尔摩沙」为名的一些著名地方有:
葡萄牙
福尔摩沙河(葡萄牙语:Rio Formosa)及福尔摩沙河国家公园。
巴西
福尔摩沙山脉(葡萄牙语:Serra Formosa)
圣玛利亚市(Santa Maria)的福尔摩沙海滩(葡萄牙语:Formosa Beach)
福尔摩沙湖(葡萄牙语:Lagoa Formosa)
福尔摩沙市(葡萄牙语:Formosa, Goiás)
阿根廷
福尔摩沙省
福尔摩沙市
美国
佛罗里达奥兰多市的福尔摩沙湖(英语:Lake Formosa)
肯亚
肯亚外海的福尔摩沙湾(英语:Formosa Bay),今名「翁瓦纳湾」(斯瓦希里语:Ungwana Bay
)
随着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人类进入海权时代,同时又盛传东方地区有遍地的黄金与香料,使得当时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新兴海权国家,纷纷派遣船只到此勘探,对远东地区发展转贩贸易。
自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有许多航海路线通过台湾海域附近,当时的葡萄牙船员在经过台湾海面时,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岛上高山峻岭,林木葱绿,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这句话,即“美丽之岛”的意思(Ilha相当于英文的island)。
当时的葡萄牙人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中南半岛上,因此台湾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路过的美丽景点,但是“Formosa”这个名称却被日后的荷兰人沿用至今,所以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喜欢将台湾宝岛称之为“福尔摩沙”,这就是“福尔摩沙”的由来。
1554年,“福尔摩沙”之岛名,首先出现在葡萄牙制图家罗伯·欧蒙( Lopo Homem)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由欧洲人所绘制的、出现台湾岛名的地图。此地图,是以八幅的羊皮纸绘制而成,原尺寸为149×230公分,现藏于佛罗伦斯考古博物馆。
Ⅲ 九龙山的名称由来
九龙山,自古以来就有一苍龙和八小龙盘居在山下,一天九苍龙携八小龙飞往东海,中途回望,因见峰峦叠嶂,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道回归,安营扎寨,润物造化,衍育众生,最终化作一大八小九座山脉。
上图为九龙山后山(网络图片选取)
九龙山景点错落有致,分布在一条完整的旅游环线上,令游人目不暇接。沿山上黄金洞,一条树木掩映的狭长通道里,有龙头石,独立山头,吞云吐雾,有形似碧螺的九龙山水库,嵌镶在奇峰峡谷之中,有梵音缈缈的九龙古刹,给人一种清净境界的享受。
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即为传说的由来,但正是因此,也形成了中华五千年的一种财富。
Ⅳ 为什么台湾曾被欧洲殖民者称为“福萨摩”
formosa,葡萄牙语“美丽”的意思。一般翻译成福尔摩莎、福摩萨。
“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商船带着船坚炮利的优势,席卷全世界。 1543 或 44 年间 ,一艘葡萄牙商船由澳门出发,准备前往日本,在航程中发现了台湾岛,也让位于东南亚海域的台湾岛,有了共通的名字 — “福尔摩沙 - 美丽之岛” ( Ilha Formosa) 。 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台湾岛上的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出出入入,各种生命在此生根发芽,人类在此学习、适应和生存,建构起独特的生命力。这一切都随着十七世纪的到来而加快速度,开启了台湾历史的序幕。”
“当时的葡萄牙人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中南半岛上,因此台湾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路过的美丽景点,但是“Formosa”这个名称却被日后的荷兰人沿用至今,所以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喜欢将台湾宝岛称之为“福尔摩沙”,这就是“福尔摩沙”的由来。
1554年,“福尔摩沙”之岛名,首先出现在葡萄牙制图家罗伯 欧蒙( Lopo Homem)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由欧洲人所绘制的、出现台湾岛名的地图。此地图,是以八幅的羊皮纸绘制而成,原尺寸为149×230公分,现藏于佛洛伦特斯考古博物馆。”
Ⅳ 台湾名字的起源
名称由来
大员
台湾的名称由来很多,其中南部的台湾原住民平埔西拉雅族的「Taian」或「Tayan」,为「外来者」之意;台湾荷治时期称台湾为「Taioan」,以音译转写为汉字「大员」、「台员」、「大湾」或「台窝湾」,这些名称原本是指现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后来在日治时期,逐渐演变为整座岛屿的名称。
高砂
另外,日本古代称呼台湾为「高砂」、「高砂国」。
埋冤
本土文史学家连雅堂的说法为台湾在明代的汉人移民,多数是从福建渡过台湾海峡而来,此海峡有黑水沟之称,天气海流海象令早期移民渡海困难,九死一生,来台湾后也可能因水土不服、瘟疫传染而死亡,无法生还故乡,便以「埋冤」为此地名,本来是纪录先民艰辛开垦的情状,后来因为名字不吉利,而改成跟台湾闽南语发音一样的「台湾」。
但事实上,台湾地名由来不是埋冤!「台湾」一词早在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就首次出现於公家文书之上,明末何乔远所著之《镜山全集》中,也出现「台湾」这个名称,而大量移民形成「埋冤」之地,却发生在清领初期,所以此种说法并不正确。
福尔摩沙
台湾又称为「福尔摩沙」,在16世纪当时的葡萄牙船只在经过台湾海面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岛甚为美丽,於是高呼「Ilha Formosa!」,在葡萄牙语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Ilha」为「岛屿」之意,故翻译为美丽之岛,因此「福尔摩沙」取葡萄牙语「Formosa」音译而来,在1950年代前是欧洲国家对台湾的主要称呼
是故又称宝岛,士人则喜以山海经中的海上仙山名号蓬莱、瀛州等,作为台湾的雅称。
台湾
台湾在汉字的正式写法为「台湾」,而「台」为正体字,但与异体字「台」通用,现今民间与媒体多用「台湾」,在部分官方文件中也使用「台湾」
Ⅵ 福建省名的由来
福建省名的由来: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1950年4月1日起,将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各该署驻地之县名,即:
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福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闽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Ⅶ 福冈市的名称由来
福冈县在七世纪以前是属于日本古国名的筑紫国与丰前国一带,筑紫国约在七世纪末后又分为筑前国与筑后国,统称“筑州”,至今博多车站尚分有博多出口与筑紫出口。黑田长政在庆长5年(1600年)关原之战之后,因为战功而受德川家康封给筑前国领地,赐52万3000石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岛城。黑田长政在次年(1601年)于当时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带(新的福冈市中央区)建筑新的城堡,城堡取名自他原本来自备前国福冈庄(21世纪的冈山县瀬戸内市长船町福冈)称为“福冈城”[9],此后福冈县之地名即由此而来。然而,原本备前国的福冈地名是因为“在丘陵上的福地”之意。
Ⅷ 福字的起源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汉字造字基本有四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右边的“畐”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古容器的象形字。
在周代金文中代“酒”字,酒是当时的珍贵饮料,祭祀时必用;左边的“示”字祭台象形,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神事也”。《说文》)“示”与“畐”合起来成一“福”字,就是“指事”了。
福字有“祈”、“敬”、“祝”的意义,是先人祈求并祭祀上天时所作供奉的形式。人们在向天地、向神灵祈祷,希冀自己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即能够得到“福”。由此可看出,人类社会这种最初的最本能的向往和追求,就是“福”。从汉字的起源和构造中,我们不难领悟福文化的最初含义。
Ⅸ 台湾名称的由来,为何会叫台湾呢或有其它名称吗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北港、东蕃。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76年)建为台湾省。台湾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献的是明崇祯八年(1635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从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台湾”这一名称由何而来?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学术界仍持不同看法,尚难定论。 有人说“台湾”是古代神话传说“岱屿”和“员峤”首字联名“岱员”转变而来的;也有人说“台湾”是因盛行于闽台地区的台风而得名;还有人说“台湾”原作“埋冤”,后因其词不详才改称为“台湾”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其后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篇》)。更多的人则主张“台湾”之名来源于陈第所著《东番记》中的“大员”、周婴《远游篇》中的“台员”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的“大湾”。“台湾”则由“大员”、“台员”、“大湾”等或因语音相同转译,或以当地部落名称谓转化而来的。例如《辞海》等都持这种看法。谭其骧等在《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台湾省条中,阐明了“台湾”名称的演变过程和各个时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说,十六世纪时有“大员”之称,本指今台南安平镇附近一带,是当地高山族部落名译音。进入十七世纪“大员”又改写成台湾。其时荷兰侵略者在该地所筑的热兰遮(ZeeIandia)城,华人即称之为台湾城。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全岛后,“台湾”所指大致在今台南市一带。清初建立台湾府后,台湾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个岛屿。另一种看法,认为因荷兰人在海湾修城筑台,故名“台湾”。道光重刻本康熙《台湾县志》云:“荷兰设市于此,筑砖城,制若崇台,其海滨沙环水曲曰湾,又泊舟处概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 此外,成书早于《东番记》的《日本一鉴》的《穷河话海》和《桴海图经》两册中,都把台湾称作“大惠”。吴壮达认为“大惠”与《东番记》的“大员”及后出现的“台员”、“大湾” 都是对同一地理对象的名称从闽南方言转化。他从安平古海湾“大湾”的转化论证“台湾”一名由来于“大湾”。又据康熙《台湾县志》所筑城堡“制若崇台”,“台湾”的“台”与“湾”两字联称的含义才成立。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名才被人们采用。邵秦在《台湾名称由来考略》(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2期)一文中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台湾闽音称谓大员、台员、大湾等,在荷兰人侵台前早已存在,在修城筑台前荷兰人也随中国人称安平为“大员”;也不同意把“台湾”之称来源于大海湾的“大湾”一名转化而来,因为《东番记》并未记成大湾而写成大员,《远游篇》作台员。“大员”、“台员”在字义上不能表示出海湾之意。“台湾” 应由来于原安平地区土著台窝湾族,以其族名称其地,据调查确认台南城的大湾庄为台窝湾族原住地。“大湾”即“台窝湾”的同音异字。荷兰文献中对安平一带有时写成Tayovoan(台窝湾),有时写成Tyovon(梯窝湾)、Teijoan(大员)、Toyouan(台员)等 中荷两国的两种不同民族语言对该地称呼基本一致的记载,雄辨地证明了关于台湾名称最早来源的出处,即与台湾安平一带土著台窝族名称有关。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目前虽仍存在分歧,但在辞书、报刊出版物中,涉及有关台湾名称来源的有其一定的倾向性,很多专家、学者又都在积极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揭开这个谜底。 参考资料:http://www.beelink.com/20001031/416439.shtml
Ⅹ 宁德市名字的由来
宁德取宁川之“宁”、戴德之“德”为之定名。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夏、商、周时闽东属古扬州。三国时属吴国,是吴国造船基地。
晋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设立县治温麻县(治所在今霞浦县沙江镇古县村),唐(623年)改长溪县,唐(836~840年)将长溪县的宁川和古田县东北划为戴德场,933年(五代后唐)升场置县(宁德取宁川之“宁”、戴德之“德”为之定名)。
宁德,界闽浙之交,俗称闽东,地处福建省东北部,2000年撤地设市。下辖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柘荣县(4个沿海县区,5个山区县),以及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东侨。
宁德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三大经济区中心位置,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天然良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中国沿海南北海岸线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