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人名字的来由和含义
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向别人借,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
一直以此自励,发奋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因为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有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其后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
⑵ 名人名字的来历和含义简短版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时头顶有些凹陷,又因其父叔梁纥因家中原有九女一子,但唯一的儿子却有残疾,与其母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子,后果真降下一子,春秋时期家中长幼以”伯仲叔季“排序,孔子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因此取”仲“代表他在家中的排行。其父便为其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2、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的大意是:父亲认为我的生辰好,为我起了一个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这个名字也象征着一种经天纬地之才。
3、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浪漫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相传李白在抓周礼上拿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觉得自己儿子一定会成为诗人,但却想到李白七岁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名字来,就在这年春天的某一日,父亲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春日绝句,只说两句,你们各接一句,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又想说到:”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立刻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了之后反复吟诵,觉得儿子果然文采非凡,十分高兴,于是便取”李白“二字为名。
4、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张居正十二岁便参加童试,因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李士翱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5、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秦淮河畔的勾栏瓦肆间,歌舞升平笙歌彻夜,风尘中世人首推“风骨嶒峻柳如是”。
”如是“也是佛经的常见开卷语中”如是我闻“有相似之处,但柳隐是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后取的名,本意是想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水。
⑶ 李泊言姓名的来历和意义怎么表达
通过这个人的名字,我们能够看出他可能是无形缺水才起的这个一个带水字旁的名字。
⑷ 名字的由来
??这么简单的几个字?
名字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 释地》:“广平曰原。” )又如岳飞,字鹏举。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老师说:名字是一个不知名物品的代号,有了名字才能准确的指出一个东西,否则,将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更有气质的活下去。
中国名字的详细起源习俗: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这大概是从前医卫条件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通常称「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齐桓公名小白……
「名」与「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来,意义上,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白虎通˙姓名》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大体上,我们粗分为以下七大类∶
一、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二、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连战,字永平
三、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如:陆羽,字鸿渐(《易˙渐卦》:「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羽仪」)
四、景仰前贤。如:牛僧孺,字师黯(汲黯,字长孺,汉武帝赞之为社稷之臣)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五、崇奉宗教。如: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
六、原名变化。把名做些简单变化,便成为字。如:李白,字太白
七、记实志盛。有些人名、字间,根本无法望文生义。如:张耒,字文潜;若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纪录:「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任谁也猜不透其名字意义上之关联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宋派民老师说:名与字除了表称呼外,还能显现亲属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辈关系;万一是单名的话,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苏轼、苏辙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现长幼排行,先秦时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长)、仲、叔、季来表示。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齐两昆仲。唐代则以数字来表示,称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与元九书》的「元九」指元稹,韩愈《祭十二郎文》等,都是以名字来表示长幼秩序。另外,甚至还可以以排行为字,例如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不过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上姓,姓的前面再加上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母”或“女”表示性别,这样就构成了女子字的全称。例如孟妊车母,中姞义母。也可省去“母”字、“女”字或排行,例如季姬牙、姬原母。有时甚至可以单称“某母”或“某女”,例如寿母、帛女。
⑸ 陆曦名字的来历及寓意
名字要问来历,最多的是家人和取名的人能说出一二,但也不靠谱。
含义的解读因为很多基本就看笔画和五行,实际上更应多注重字的本义或者延伸意义。
陆,高出水面的土地。姓氏。
曦,太阳,阳光。
⑹ 名字来历的作文怎么写
范文如下:
我的名字叫林秋旺,我曾经问过我爸爸为什么给我取这名,他却说他也记不清了。唉,会不会老年痴呆症提前了?没办法,只好自己推测了喽!
第一种:碰巧型
一天,爸爸在看成语词典的时候,无意看到了“望秋先零”这个成语。爸爸心想:“望秋先零”,反过来就是“零先秋望”,去掉“先”就成了“林秋旺”了。就这样,老爸给我取了这名。
第二种:实际型
老爸老妈蜜月旅行的时候,经过了一个果园,那里果实累累(那时是秋天)。这时,妈妈慷慨到:秋天真旺啊!爸爸连忙说:“还不如给儿子取秋旺的名呢!”
第三种:讨论型
就在为我取什么名字而烦恼时,爸爸只好召开“紧急会议”,让大家讨论。姨妈先发言:“我看叫林光才比较好。”二叔反驳道:“干嘛把名字取得这么晦气,万一听成林棺材就不好了!我看叫林景天。”“你电视看多了吧!”••••••“我觉得应该叫了林秋华,既然是秋天生的,就应该有“秋”字。”这时,老爸才发言:“林秋华取得不错,不过有点儿像女生的名字,那就叫林秋旺吧!”大家都一致同意。
你觉得我猜的哪种是对的,快来帮我一起想吧!
⑺ 网名的由来和含义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自己网名的含义和来历进行描述,比如自己的网名是“南城阳温暖”,和一个好闺蜜起的名,她叫“顾北清歌寒”“我”叫“南城阳温暖”她是北边,“我”是南边;她是寒冷,我的温暖,刚好相对应。
正文:
城市日新月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经布满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用书信来传递信息了,现在只要拿起手机,就能给远在他乡的亲友联系,而且几秒内就能收到信息。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这不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网名。
我的第一个网名是和一个好闺蜜起的情侣名,就像一首诗一样,她叫“顾北清歌寒”我叫“南城阳温暖”她是北边,我是南边;她是寒冷,我的温暖。刚好相对应,这是我俩多年交结的友谊,这个网名我是很满意的,很有诗意,让我觉得文艺范十足。
我的第二个网名呢,也是我的闺蜜取的,因为加上我有三个人,所以,“顾北清歌寒”“南城阳温暖”就没有了,总不能再取个东边的吧?于是我们决定再次换名。
班里突然流行起了“社会”这个词,它指的是那些抽烟,喝酒的不良青年,我们三个赶潮流,决定取“社会××”而最近一部漫画也很火,我们就把男女主角的名字用上。
沈楚晗是狄琪儿,孙卉是萧然,我就是江应怜。于是我们的网名就变成了“社会你琪姐”“社会你然姐”“社会你应哥”。也许是我的性格像男的吧,他们给我分配了一个男主角的网名。三个好闺蜜,一起来社会。
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友情似乎更好了。
⑻ 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及意义。
中国,又有“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
华夷之辨
代称。“夏”,在商、周以前有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1]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
而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在汉人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2]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3] 汉代始建蛮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馆”。明朝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等。[4] 满清统治中国以来,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的默认就渐渐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