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子名字的含义
一、姓
姓不就是爸爸的姓嘛。。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二,名
也没什么好说的啊,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
三、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贰』 孔子名字怎么的来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县(今山东曲阜),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有个先祖叫公孙嘉奖,字孔文,公孙嘉奖可称为孔文嘉奖。古人有以祖先的名或字为姓的,到了孔子父亲这一代就用“孔”作为代号,孔子的“孔”就是这么来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孔子“姓孔氏”,这是从汉代姓氏不分的角度上来叙述上古历史的方式,正因为秦汉以后姓氏无别,以氏作姓,所以,司马迁才能说孔子“姓孔”。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时,还觉得不满意。古时男尊女卑,女儿虽多不算有子;仅有一子,也是腿残拐瘸,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相传他和妻子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再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一子,叔梁纥认为这是去尼丘山求神得来的,就取尼丘山的“丘”为名,“尼”为字,因男孩中孔子排行第二,“仲”在古文中是二的意思,所以字“仲尼”。孔子的“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或尊称,也含老师之意。所以,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等,不直称其名,而称其为某子。如墨子、老子、孟子、孙子等。
『叁』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你知道他名字的由来吗?为何称他为“夫子”和“圣人”?
一、姓的来由。孔子是宋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父。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孙得臣。孔子也是按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二、名、字的来由。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视的,而叔梁纥仅有一个儿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多次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认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过去有人称孔子为孔老二。
三、为何称“夫子”。“夫子”是老师的意思。孔子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周游列国。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提出学生学习应当积极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尊为儒家的始祖。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夫子”。
四、为何称“圣人”。“圣”字,在古代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孔子曾教诗书,传六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声誉甚高,古代公认他是有学问的聪明人,是“圣人”。汉代董仲舒认为儒家宗旨对统治者有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统治者采用。从此,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也逐渐被尊崇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封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并以“大成”作孔子庙的殿名。
『肆』 孔子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故姓“孔”。子即夫子,是老师的意思。
孔子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周游列国,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提出学生学习应当积极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尊为儒家的始祖。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夫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扩展资料: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伍』 孔子名字的来历
孔子的“孔”,其实是“氏”,而不是姓。
我国上古时期,不仅有姓,而且有氏。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分支,姓是不变的,而氏可以比较自由的变化。对于氏,个人根据需要,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方式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二是以居住的地名为氏,三是以官名为氏,四是以祖先的官名或者谥号为氏。“孔”就是孔子六祖“孔父嘉”的字;“孔父嘉”其实是字和名的组合,“嘉”是名,“孔父”是字。
因为按照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弗父何让国于弟,地位自然就成了卿大夫,所以在孔父嘉被杀后,其后代遂以“孔”为氏,大约也有纪念祖先的意思。
所以,孔子实际应该姓“子”,“孔”只是氏,取自于其六祖孔父嘉的字,秦汉以后以后才真正成了姓。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人的姓名比较复杂,秦汉以前,同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称呼,到战国时期才逐渐固定下来,秦汉以后就基本和现在一样了。
『陆』 5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
孔子的父亲名字叫做“叔梁纥”,是鲁国的著名武士,曾任陬(zōu)邑大夫。
有一天,春和景明,叔梁纥郊游,走到“尼丘山”下,遇到一个美丽姑娘颜征在,二人一见钟情,就在青山绿水中“野合”(现在叫做打野战)。
谁知道一发中的,颜氏女竟然怀孕了。
没办法,娶回来吧。
到了日子,颜氏女生下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小子。
为了纪念这风流倜傥的际遇,给这个男孩起名叫做“丘”,长大了起个字“仲尼”。
叔梁纥的妾先生了一个儿子,名“孟皮”,字“伯尼”。所以孔子又被叫做“孔老二”。又因为孔子幼年时平躺着时候多,没有后脑勺子,又叫做“孔二扁头”。
因为孔子是“非婚生子女”,很被家里人瞧不起,幼年时吃了很多苦,净干一些下三滥的活计。就是这些磨难,锻炼“万世师表”孔圣人。
『柒』 孔子名字由来
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古时候,人们对有成就的人称为子,子同音籽,是成熟饱满的意思,后来孔丘变称为孔子,象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捌』 孔子的由来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孔”,其实是“氏”,而不是姓。
我国上古时期,不仅有姓,而且有氏。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分支,姓是不变的,而氏可以比较自由的变化。对于氏,个人根据需要,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方式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二是以居住的地名为氏,三是以官名为氏,四是以祖先的官名或者谥号为氏。“孔”就是孔子六祖“孔父嘉”的字;“孔父嘉”其实是字和名的组合,“嘉”是名,“孔父”是字。
因为按照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弗父何让国于弟,地位自然就成了卿大夫,所以在孔父嘉被杀后,其后代遂以“孔”为氏,大约也有纪念祖先的意思。
所以,孔子实际应该姓“子”,“孔”只是氏,取自于其六祖孔父嘉的字,秦汉以后以后才真正成了姓。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人的姓名比较复杂,秦汉以前,同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称呼,到战国时期才逐渐固定下来,秦汉以后就基本和现在一样了。
『玖』 孔子的简介《30字》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授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