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桂花的来历
我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1)桂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桂花的分布范围:
园林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西南部、四川、陕南、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等地。
生长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量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宁、湖南桃源、江苏苏州、广西桂林、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几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
Ⅱ 桂花名字由来
桂花树上结的花
Ⅲ 桂林名字的由来
桂林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多人认同的是下面两种说法:
1、桂是“八桂”的简称,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是指广西一带多桂树(八,是多的意思)。桂树,包括药用的肉桂和八月飘香的桂花树。这两种树自古以来都以广西最多出产,是标志性的土特产。早在秦始皇时广西已名为桂林郡,广西的简称历来称桂,解放前广西历代首府均在以桂树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从桂林至梧州与西江汇合之水称桂江等等,都是以桂命名的。
2、是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时,桂林这个 地名都还没有呢!
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
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 观”。麻姑喜不自胜。
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
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 红、雍容华贵的牡丹。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 才有“桂林”这个地名。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 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她骑上一匹快马领头,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经过长途艰难跋 涉,终于把马群赶到了桂林。
嫦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样,将马群变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这里放三座,那里垒五堆,东边置一座 大山,西面摆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当年的领头马啊,那马鞍山就是当年嫦娥坐过的 马鞍呢......
那些石马也象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山上长满绿树,浓荫覆 盖,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奇巧啦。嫦娥巧摆石山,使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配上原来的桂 花树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园。遗憾的是没有水,比起杭州西湖来,就显得美中不足,略逊一筹了。
嫦娥想仿效织女,到瑶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发觉,将织女监禁起来,并派天兵天将把瑶池看管 得严严实实;就连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绞尽脑汁想办法,赶巧南海观音正从桂林上空经过,被桂花的冲天香气吸引, 便循香察看,见到这里处处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赞口不绝。可 当她环视四野,纵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叹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条江河,损折了许多灵气。”
嫦娥一听,正中下怀,忙不迭跑到菩萨面前道:“大师所言极是,我正为此发愁呢!” 菩萨闻言玉口一开:“这有何难,你只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会清波 荡荡,水到渠成。”
嫦娥听了,顿时愁云尽扫,笑逐颜开,谢过观音,接过净瓶,就要去开河道。菩萨一再嘱咐嫦娥,时日五 更,一定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不许擅离一步。
仙姑满口答应。在群山之间选择了一条理想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绕山环,交相辉映的绝妙佳境。接着, 她飞回月宫,取来种树的花锄,按照选定的走向,落锄开去。于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迹般地 开了出来,有如游龙走蛇,曲曲弯弯。当嫦娥从兴安经桂林,把河道开到阳朔后,已是四更光景。往南, 沟通西江水系,还有几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为止,那么阳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将永远干旱。她沉思良久。左右为难......
天鸡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气陡生,决心冒着被观音惩罚的危险,将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赋去。
当嫦娥开出北起兴安,南通西江的数百里逶迤长河之时。太阳神曦和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大吃一惊,慌 忙把净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缓缓南去,桂林顿时水光潋滟。倒影生辉,增添了千种姿态,万般妩媚,变成山水甲天下的宝地啦!
可是观音老母的净瓶,此刻也失去法力,从兴安随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鸡潭就不动了。从此,净瓶化为石 山,就是现在的净瓶山。为此,观音大为生气,责令嫦娥归天。桂林的百姓与嫦娥分别时,真是哭声百里,泪满江河。为了记住这次离别,就把这条河取名离江。江从水,后人就改写为“漓江”。
嫦娥回宫后,只能倚窗俯视人间,欣赏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时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涟涟。那泪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丽的榕湖和杉湖。
此后,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经营,桂林山水就逐渐扬名天下啦。
Ⅳ 桂花树名字的由来
桂花古名“木樨”,老一辈人绝少叫它桂花,一张口就是“木樨”。因其质“纹理如樨”,古名就叫木樨。
桂花树的资料:
http://ke..com/view/4323.htm
Ⅳ 桂花树名字的由来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 .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 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吴刚伐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一说见自《晋史》。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许多才子争攀折。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
Ⅵ 桂花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 .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 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
Ⅶ 桂花为什么叫桂花
有了桂花,便能酿制桂花酒。人们对桂花酒特别感兴趣,祝酒时常饮桂花酒,诗人们常咏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间的桂花与桂花酒,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Ⅷ 桂花树的俗名由来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 .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 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吴刚伐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一说见自《晋史》。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许多才子争攀折。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