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各种桥介绍以及名字的来历
中国古代十大名桥
内容:
我国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桥梁不计其数,流传至今,已成为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有十大名桥不可不知。
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KM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桥上因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
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M左右,重约1T。
广济桥:俗称汀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交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M,两边42块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KM的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全桥由立于沼中的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又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
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桥为“五音桥”。
漫话中国古桥
中国北宋时期的"飞桥"(也称虹桥)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公园1111-1125年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汴水上的虹桥。这座拱式木桥建于宋·庆历间(1041-1048),以三杆构架与四杆构架相间排列,节点贯穿横梁,互相固结,构成板拱:四杆构架的两端嵌固于由巨石叠砌而的台座中,构成无较拱。其特有的结构形式是高度想像力和构思取得的成果,已闻名於世。
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全桥用汉白玉琢成,主拱圈采用蛋形尖拱,配以双向反弯曲线的桥面,宛如驼峰高耸,玉带票扬,俗称驼背桥。这座桥净跨径11.38米,为取得通航净空,拱矢特高,约7.5米,桥下曾通行小火轮船,供清慈禧游园使用,以纤乡、挺拔、轻巧为其特色。
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四翼高翘,造型雅朴,是泰顺县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浙江湖州市南浔宋代古桥通津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俗称大桥
浙江湖州市南浔明代洪济桥,洪济桥明万历时地方志中已有记载,俗称新桥
三条桥位于羊溪、洲岭二乡界溪上,通寿宁。旧瓦有“贞观”年号。现桥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年重建,解放后县文博部门查旧瓦沿有宋“绍兴”年号(约为1137年)。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跨21.26米,桥屋单檐如弓,为木拱廊桥结构。
薛宅桥:始建于明,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此桥跨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是泰顺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桥,造型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安济桥位于赵县南门外约3公里的洨河上,为古代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单孔石栱桥,是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617年)在匠师李春的主持下建造的。赵县古称赵州,古安济桥又称为赵州桥。
苏州宝带桥全长316.08米,桥面宽4.1米。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因苏州刺史王仲舒为建桥捐助玉宝带而得名。后屡经兴废。明正统十一年(1446)重建。1863年,英国侵略军拆毁该桥大孔,造成北端26桥孔均塌毁。日军侵华时期,曾炸毁南端6孔。1956年,按明代形制规模重修了此桥
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联拱石桥。卢沟桥工程浩大,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工艺高超,为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绰,桥身全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下分11个券孔,中间的券孔高大,两边的券孔较小。10座桥墩建在9米多厚的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坚实无比。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每个尖端安装着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这是为了保护桥墩,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身的撞击,人们把三角铁柱称为“斩龙剑”。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这些建筑结构是科学的杰出创造,堪称绝技。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扼控闽粤,向为交通要津,全长518米。因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在桥畔的石碑上书“洪水止此”,故此桥又俗称湘子桥。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本体的建筑风格,在中国桥梁史上独具匠心。并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时称济州桥。明朝重修,增建六墩,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贰』 风雨桥因什么得名
风雨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得名。
『叁』 风雨桥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啊
风雨桥(wind-rain bridge)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简介
风雨桥亦称花桥。是侗族的一种交通风俗。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方便行人过往歇脚,也是迎宾场所。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历来由民众集资、献工、献料建成,桥头立石碑,镌刻捐资、献工料者姓名,建造风雨桥现已成侗乡的一项公益事业。
『肆』 恩施风雨桥简介
恩施风雨桥2004年3月建成,位于恩施境内清江河之上,连接清江东西两岸。东临施州大道,西接凤凰山森林公园,是人行桥。
主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人行桥面,桥宽约18米,桥长约96米;二层是“清和园”茶楼。整座桥既有古老风韵和民族特色,又具现代气息和人行景观。
恩施风雨桥
地址:恩施市其他施州大道清河园
交通:
凤凰山公园-公交站81米
途径公交车:8路内环8路外环18路29路内环29路外环31路内环31路外环
『伍』 风雨桥的由来
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侗寨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故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具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风雨桥多跨河而建,整个桥身不用一钉一铆以及其他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风雨桥集桥、廊、亭、塔、楼、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可以在上面躲避,故名风雨桥。关于风雨桥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古老的时候,侗家住在半山坡上,其中有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俩十分恩爱,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漂亮,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时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将培冠刮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他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忽然,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现出一条花龙。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原来花龙是在与螃蟹精展开大战。经过一番撕杀,花龙终于打败螃蟹精,救出了培冠。
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已往上游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陆』 侗家风雨桥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广西三江人,我们县有很多风雨桥、鼓楼等,风雨桥是古代人在桥的基础上搭建木楼,渡河的同时可以遮风挡雨,因此得名“风雨桥”,后著名诗人郭沫若到我们三江程阳风雨桥游玩,并为其提名“程阳永济桥”从此三江侗族风雨桥、鼓楼等闻名。今年2010年三江政府投资3200万人民币在三江县城古宜镇按照古老风雨桥样式兴建三江二桥,并取名为“三江风雨桥”。欢迎前来观赏!
『柒』 风雨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风雨桥(wind-rain bridge)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捌』 风雨桥的来历
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侗寨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故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具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风雨桥多跨河而建, 整个桥身不用一钉一铆以及其他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风雨桥集桥、廊、亭、塔、楼、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可以在上面躲避,故名风雨桥。关于风雨桥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古老的时候,侗家住在半山坡上,其中有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俩十分恩爱,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漂亮,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时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将培冠刮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他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忽然,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35sk.com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现出一条花龙。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原来花龙是在与螃蟹精展开大战。经过一番撕杀,花龙终于打败螃蟹精,救出了培冠。 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1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已往上游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玖』 关于风雨桥的有哪些传说
在那古老的时候,侗乡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平原大寨,侗乡人大多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10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字叫布卡,他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总是形影不离。每次两人干活回来,不是一个挑柴,一个担草。就是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妻子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连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得跃出水面来偷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下大雨了,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得这个了,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卷着大雨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哎呀”的一声跌进水里。
卡布睁开眼一看,却不见了妻子的踪影,他知道一定是刚才让风给刮进河里去了,于是就一头栽入水里,潜到了河底。可是卡布在河里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还是不见妻子的影子。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跑来帮卡布寻找妻子培冠,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这下人们便觉得不对劲,一定是有妖怪在这里作怪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村里人四处打听,后来知道了原来在河弯深处有一只螃蟹精,把妻子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然后一下子螃蟹精便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但它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河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花龙马上来到这里,想要施法救人。这时突然天气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也早已被波涛卷走了,冲得无踪无影。
人们都感到心惊胆战的!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所在的沙滩边时,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骨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地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来了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那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这团黑云正是那只黑螃蟹精所变,现形的螃蟹精足有鼓楼顶那么大。
黑螃蟹慌慌张张想要逃跑,刚爬上崖壁10米多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黑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着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
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黑螃蟹又跌进河中。
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水平静了之后,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叫喊声音……
布卡定睛一看,那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培冠,布卡叫了几声培冠的名字,就马上游水过去救她。
当布卡上岸之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了花龙搭救啊!”
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去了,还不时回身向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变了整个侗乡。侗乡人便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了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不光在大木桥上建了亭子,还在大桥的4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以祝愿花龙长驻人间。
空中长廊式大木桥建成后,举行庆贺典礼时,奏芦笙,唱多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时,天空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丈;众人细看,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
关于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后来人们为了统一名称,也因为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最后人们称它为“风雨桥”。
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