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亳州在古代叫什么
东汉置,晋侨置陈留郡,北魏兼置南兖州,南朝梁改谯州,北周改亳州,隋复曰谯郡,宋升集庆军,即今安徽亳州治。
东晋末置,南朝梁改置北新安郡,东魏改蒙郡,隋废,故治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里。
北魏置,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Ⅱ 亳州什么最著名
亳州著名的东西很多,不知道你是向问文化历史呢还是问亳州的名胜古迹、或者是问亳州的特产呢?
不论你问什么,下面给你点介绍,希望有你想要得到的
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蕴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一代圣哲庄子,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实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保护单位22家,占全省的l/3。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戏文遍布,彩绘艳丽,大殿威严,戏楼、鼓楼辅衬,砖木镂雕双绝,其建筑巧夺天工闻名于世,令人赞叹不止。全国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静宫,俗称老子庙,规模宏大,建筑辉煌,碧瓦红墙,紫气萦回,庄严肃穆,气势非凡。汤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盘空,苍碑夹道耸立,置身园中,凭吊先贤,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古运兵道,双道并行,纵横交错,互相连通,工程巨大,建筑宏伟,相传为曹操所建,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当代文史大家郭沫若亲题馆名的华祖庵,包括有"草堂经声"、"药圃流香"、"五禽鸣寿"等八大景观,庙祠完整,古朴典雅,实为亳州一大胜迹。其它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筑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辉煌,殿宇宽敞,孔子问礼处的道德中宫;有造型美观,高耸云霄,朝山进香人群如潮的薛阁塔和万佛塔;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静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巅,古风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压之痕的陈抟卧迹;还有市区内明清风格犹存、古貌依旧的36条老街、72条古巷等等,名胜遍布,古韵悠然。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素有"南黄山,北亳州"之说。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
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药都之一,盛产中药材,药材市场由来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上市量4000万公斤。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同时,与药材中心相配套的中国中药材期货交易所、中国中药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陆续建立起来了。1995年,江总书记欣然为亳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亳州所产的国宴用酒“古井贡酒”享誉九州,驰名中外。近年还建成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展品丰富,陈列考究,充分表现出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Ⅲ “亳”字,只为一座城池所有!你知道“亳”的由来和具体含义吗
“亳”字说亳州。
通过对亳州境内的遗址进行分析,人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依河而建。为防范洪水,人们选择在高地聚居。高地建宅,这不正是亳字的含义吗?在甲骨文之后的众多史籍中,也发现了亳州的记载。
在孟子一书《滕文公下》,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说明汤最初居住在亳。在《万章下》里面记载,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意思是:商汤说,天要诛夏,是他自己在宫中淫乱,坏了社稷,朕只不过是从亳州开始去取得他的政权。建立了商王朝而已。
这说明,亳州的亳始终是汤,发达和兴旺的最初的地方。他的最初的都城应该是在“亳”。
这样一个商文化的起源之地,为什么要用亳来命名?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亳”字有着这样的解释,“亳”,“京兆杜陵亭也”。这样短短几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京”是“京城、都城”的意思。“兆”是“占卜”的意思。杜陵,《说文解字》的考证本,杜陵是一种传说中的笔误。应该是“社陵亭也”。
亳字下面的字乇(zhe)
在《说文解字》里面是一种草叶,上有垂叶,下有根。是古代的一种原始谷物。
在亳州发现中国最早的谷物,将农作物作为都城名字的组成之一,有力体现了商民族重视农耕。亳字上面是京,京兆,下面是乇(zhe),是京都和社稷结合起来,含义非常高深。
亳州市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似乎都可以浓缩在这个字中,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们的智慧。
那么创造这个字的古人是谁?
“伊尹像”
亳字是由商王朝的开国宰相,伊尹创造的。历史记载的第一位贤相。他辅佐商汤,灭夏桀。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并先后辅佐四位商王。
历史上的亳州,孕育了灿烂的商文化,涌现出众多的历史名人。今天的亳州更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著名的酒香,亳州人正将“亳”字传遍天下。
Ⅳ 亳州的`亳~是什么意思
亳州的亳意思是〔亳州〕地名,在安徽省。
基本信息:
拼音:bó
部首:亠、四角码:00714、仓颉:yrbp
86五笔:ypta、98五笔:ypta、郑码:SJMH
统一码:4EB3、总笔画数:10
(4)亳州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常见组词:
1、南亳[nán bó]
地名,商三亳之一,汤初的国都。后迁西亳,故南亳又称东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
2、亳宫[bó gōng]
商都亳的宫殿。
3、亳桐[bó tóng]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明人王廷相就赞称:“桐宫桑林古帝都”,把桐树的种植考证到商代以前。泡桐主要产区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
4、亳丘子[bó qiū zǐ]
晋嵇含号。
5、一丝一亳[yī sī yī bó]
一丝一毫意为一点点儿,指极小或极少。
Ⅳ 亳州为何被称为我国的药都,这个有何来历
亳州为何被称为我国的药都,这个有何来历?亳州在药材领域的地位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如今亳州是世界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可以说在药材领域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但是无奈境内的经济发展不是特比的好,而且省内还有着合肥这样的霸都,亳州的全年经济总量也只有1200亿不到。
亳州在一九九五年建成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大药行搬迁到火车站附近,并于九六年正式开始营业,成就了亳州国家级专业交易市场。
Ⅵ 安徽名字的由来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它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2018年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82.9万人,常住人口6323.6万人。
截止到2018年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6)亳州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安徽风景名胜:
1,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2,黄山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Ⅶ 亳州嵇康路的名字由来
嵇康 是东汉末年的一个人物
嵇(jī)康(224年—263年 [1]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2]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Ⅷ 亳州-毫州是地方吗;是的话为什么有两个名字。
非常同意楼上同仁们的看法!!!我爱我家!我爱亳州!不过,很不好意思,我很惭愧,我从来没有去过亳州!我家是亳州市涡阳县的,呵呵!高公镇就是涡阳的,^_^!不过很不好意思,我也没有去过高公!(不要丢砖头啊!)虽然都没有去过,但是我还是很爱这些地方的!我爱亳州!我爱涡阳!我也爱涡阳的每一个镇包括高公!如果都能快速发展,我当然很高兴了!希望整个亳州市都能快速振兴啊!!!支持亳州!!亳州会很快发展起来的!
满意请采纳
Ⅸ 亳州古代的时候叫什么名字
东汉 置,晋侨置陈留郡, 北魏 兼置南兖州,南朝梁改谯州,北周改亳州,隋复曰谯郡,宋升集庆军,即今安徽亳州治。 东晋末置,南朝梁改置北新安郡,东魏改蒙郡,隋废,故治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里。 北魏置,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Ⅹ 安徽的毫州在古代是那个国家,叫什么名字
1、商时,亳州境内建有嵇方国。
2、西周,周武王封神农之后建立的姜姓焦国,由河南陕县迁都于此,并修筑焦城。
3、春秋初期,焦国被陈国所灭,焦城属陈国。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楚国伐陈国,夺取境内的焦城、夷邑(今城父镇)。
4、秦时,置谯县、城父县,属泗水郡。谯县后隶属砀郡。
5、西汉时,属沛郡。
6、汉时,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在谯县治豫州刺史部。
7、三国时期,魏皇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 “陪都”
8、西晋时,在此置谯国,后又为谯郡,治谯县。
9、北魏正始四年(507年),为南兖州治所。
10、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南兖州属于北周。鉴于谯城为军政重镇,北周在谯县设置总管府,统辖数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周静帝将南兖州改称亳州。
11、隋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亳州为谯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谯郡更名为亳州,下辖谯县(今谯城区)、山桑县(今蒙城县)、城父县12、(今谯城区城父镇)
临涣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酂县(今河南永城酂城镇)、鹿邑县(今河南鹿邑县西南)、永城县(今河南永城)、真源县(今鹿邑县)8县。
13、宋时,亳州属淮南路,宋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置节度使,统县七。
14、金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
15、元时,亳州属汴梁路,下辖6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于亳州称帝,建 “韩宋”政权,以亳州为都城三年。
16、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属南直隶凤阳府。弘治九年(1496年),又升县为州,境内设义门巡检司。
17、清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雍正二年,亳州辖谯县、太和县、蒙城县(今蒙城、涡阳和利辛部分地区)
(10)亳州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地形地貌:
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
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亳州市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
除蒙城和涡阳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以外总体为典型的黄淮堆积型地貌,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区域,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平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土壤:
亳州市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土和石灰土。其中砂礓黑土(又叫青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浅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1.6%;潮土系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约占总面积的23.2%。
棕壤土系老的黄土性冲击母质所形成,分布于河流中游沿岸,呈带状分布,占土地总面积的1.5%。石灰土系以石灰岩为主的风化积物发育而成,均集中在小山丘周围,约占土地面积的3.7%。
气候:
亳州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
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