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天津简称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名称中,“天津”二字不但郎朗上口,而且从字面上更是秀外慧中,与众不同。在地理位置上,天津旁依河海、紧邻京畿,占据交通要道。天津因何而得名?几百年来,这困扰着无数的专家、学者。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四种。
一是缘河说。有人认为天津之名得名于“天津河”。据《金史》卷二十七《河渠志》记载:“泰和六年,卜二月,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司通管漕河闸岸,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此外,《天津卫志》在记述“学田”时,称其“坐落天津河北武清县”。据此考证,天津河确实存在过,因天津河而得名。
二是星座说。此说把“天津”与星座联系了起来。据《隋书天文志》记载:“九坎东列星”说:“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宋史天文志》有记述“天津九星在虚宿”。旧《静海县志》记载:“女宿上有天津九星”。乾隆时期的《天津县志》参考了上述文献,以此来为天津命名。由此看来,古人对星座也是很有研究的嘛~
三是赐名说。此说认为天津之名是皇帝所赐。当然,这也是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一种说法。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翌年改年号为“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直沽设卫筑城,并赐名“天津”,意思是“天子经由之渡口”。因此,我们常听到的“天津卫”也是古时候的天津别称。
四是关口说。此说认为天津是一个关口。据《天津县志》记载:“按旧志,天津本近日关名,在良乡北,据《畿辅通志》考证,天津关在宛乎县西二百一十五里,称天津关或云天津口”。
天津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究竟孰真孰假,现已无从考证。但这些典故和传说也是一种文化,它们为这座港口城市凭添了一份神秘。
㈡ 河北沧州的由来与历史是什么一前叫什么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上古时期,沧州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贞观元(公元627年)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沧州。
北宋又改为景城郡,后废。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为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㈢ 天津静海的地名的来源
春秋时,属齐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齐宣王八年(前312),齐国伐燕,属齐国;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
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
东汉元和二年(90),属河间国;建安末年(2l9),属章武郡。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晋太始元年( 265 ),属章武国。
东晋十六国时,属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时,属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
隋朝大业三年(607),属瀛州河间郡。
唐朝时,先属河北道沧州;武德四年(621),改属景州。
五代十国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
北宋时,先属河北路沧州;庆历四年( 1048 ),属高阳关路沧州。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属河北东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会川县(即今青县)。嗣后,再置靖海县。
明洪武初年,该“靖”为“静”,称静海县,相沿至今。
㈣ 天津杨柳青地名的由来
杨柳青名字的由来
一年初春,湖冰渐开,乾隆爷从通州上船一路南下就到了卫津镇,在北河口休息,又顺流向西南而去。行到古柳口(杨柳青),忽然目光凝滞,同行的大臣刘墉看到了赶忙循着乾隆爷的目光看去,只见岸上一位妙龄少女正提着竹篮向河边走来。
这姑娘腰肢玲珑,眉眼清秀,虽未施粉黛倒也有几分婀娜。她走到湖边,放下竹篮开始洗起衣服来,粼粼波光映在她的眉眼之间倒似加了一丝妆容,好一副玉女浣纱图。乾隆爷看得出神,船只虽然驶出去好远,但是他的目光却不曾离开那个姑娘半分,脑袋都要扭到脖子后面去了。
刘墉看了嘿嘿一笑,故意问道:“万岁爷,您说这世界上什么东西力气最大?”乾隆的心思还在那姑娘上完全没有想刘墉的问题,随口答道:“虎!”刘墉摇摇头说:“不对。”乾隆又说道:“豹!”刘墉又摇摇头:“还是不对,您再想想?”乾隆有点不耐烦了,怒道:“又不是虎,又不是豹那你说是什么?”
刘墉故作神秘的一笑,微微低下头做了个请罪的手势:“微臣不敢说。”乾隆爷一看他这副模样到对这个问题来了兴致:“朕恕你无罪,你倒说说这世界上什么力气最大。”刘墉说:“是女人。”乾隆爷一听,脸上一热:“爱卿此言怎讲?”刘墉说道:“臣方才看见那岸上的女人把龙头都牵过去了,您说是不是女人的力气最大?”
乾隆爷一听,可算明白过来了脸上一阵发烧,但还在狡辩:“朕不是看那女子,是看那堤上的杨柳。你看那参天的杨柳,婀娜的柳条,多么青翠!”接着为了转移话题,他随口问了一句:“那刘爱卿,真也要问你个问题,这是个什么地方啊?”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刘墉一愣,他并不知道这运河畔的小村镇原叫太平庄,后又改名为古柳口。
不过刘墉足智多谋,他想到刚才乾隆爷说的话便答道:“这个地方啊,叫杨柳青。”乾隆爷一听,知道是刘墉在拍他的马屁,便会心一笑:“好,这个地方就叫杨柳青!”从那时起,天津西郊的那个村镇就叫杨柳青了,杨柳青出美女也成了口头禅了。
(4)静海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杨柳青镇隶属于天津市西青区,系西青区政府驻地,西青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柳青镇初名“流口”,后复名“柳口”。金贞祜二年(1214)置“柳口镇”,为该镇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名为杨柳青镇。明代始建杨柳青镇。
清代之前,杨柳青镇先后隶属章武、平舒、鲁城、武清、静海、天津等县,民国时期隶属天津县,1949年为河北省直辖镇,属天津专区。
建国后,先后隶属河北省、河北省天津专区、静海县、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西郊区(今改称西青区)。1958年建杨柳青公社,1962年成立西郊区,同时将杨柳青划归西郊区。1987年建镇。
杨柳青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现在文昌阁尚存。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
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的清末建筑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㈤ 天津市静海区各乡镇各村名称
静海区2015年撤县设区,截至2019年4月,静海区辖18个乡镇,分别是静海镇、大邱庄镇、陈官屯镇、大丰堆镇、粱头镇、西翟庄镇、子牙镇、蔡公庄镇、双塘镇、王口镇、沿庄镇、中旺镇、唐官屯镇、独流镇、团泊镇、台头镇、杨成庄乡、良王庄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乡镇:
1、良王庄乡
良王庄乡是天津市静海区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静海区北部。良王庄花卉种植由来已久,闻名远近。
2、唐官屯镇
唐官屯镇隶属于天津市静海区,位于静海镇南30公里,天津市区西南65公里处。古老的南运河畔,有一座历史上因漕运而兴盛起来的古镇——唐官屯。
著名的九宣闸坐落镇中,南运河、马厂减河流经镇区,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穿镇而过,成为人们北上进津的第一道门户,素有“天津南大门”和“津南第一镇”之称。
3、大邱庄镇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位于天津市西南30公里,西北距静海新城18千米,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5公里,离天津港60公里,紧靠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津沧高速公路,滨石高速公路傍区而过,并在距镇区2公里处设出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便利。
4、独流镇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区域面积64.4平方公里,独静公路、津静公路、津涞公路、津霸公路和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独流镇乃千年古镇,始建于宋辽对峙期,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大兴土木,渐成集镇。
5、大丰堆镇
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地处静海县城东南偏东,属静海县人民政府,镇驻地大丰堆村,距静海县城八公里,北纬38°53′,东经116°59′,南与大邱庄镇、西翟庄镇相连,东连团泊洼水库,北与杨成庄比邻,西南接东双塘镇。
㈥ 天津卫名称由来
“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6)静海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一)天津的其他别称:津门、津沽、沽上。
1、津沽
因天津有七十二沽(包括塘沽、大沽、大直沽、西沽、丁字沽、咸水沽、葛沽等),所以天津被称为津沽大地。
(二)天津的著名景点: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㈦ 天津人的由来
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2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
天津方言,
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纯天津方言应该是静海、津南地区的口音,再汇集安徽、江苏等地口音,才有了今天的天津方言。
天津早期人口构成中有一支是安徽人。尤其是安徽方言对天津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说天津人来自安徽是不恰当的。天津总体来说是个移民城市。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汇聚于此。
㈧ 请告诉我天津静海县境内的南运河的历史以及九宣闸名字的由来(急)
南运河
今晨,“大运河寻踪”采访组抵达天津市静海县,在这里寻访大运河当年的踪迹。
当时的河水,捧起来就喝
在独流镇的运河桥上,记者看到整个河道已完全干涸。岸边偶尔有来往的当地人,一位姓杜的老人说:“这条河曾是整个静海县的命脉,当初最繁华的地方就是这了,那会儿的‘东看粮、西看房,运河两岸看衣裳’说的就是这河。现在河干了,很多的记忆也就慢慢抹去。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从小都是从运河边上长起来的,当时的水别提多甜了,捧起来就能喝。”
最早的南运河,曹操挖的
据静海县县志办主任王敬模介绍,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在静海县境内全长48.21公里,南起梁官屯、北至独流镇十一堡,贯穿南北。最早始于东汉建安十一年,曹操为了北伐运粮,开挖的平虏渠,当时大概是从青县到独流这一段,随后隋炀帝将沟渠连起来形成大运河。1958年引黄济津,这里成为黄河北徙的通道,也是历次引黄的必经之路。
静海县水利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运河这一段只有在引黄入津的时候水比较多,平时主要用于泄洪。静海县最早的县城就在运河边上,由最早的一平方公里发展到20多平方公里,当时的运河两岸可以说是热闹非凡。静海较大的镇如唐官屯、独流镇等都在运河边上。
遗迹文物,显现历史积淀
当地有很多遗迹和文物。1978年,在元蒙口村西的地表下4米处,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位置在离运河10华里的地方。船长14.62米,头宽2.56米,尾宽3.15米,中间宽3.9米,深1.25米,船内有绳子和开元通宝,市区内的娘娘宫里还保留着沉船的模型。近年,又发现了埋藏在那里的一艘古代沉船。在西钓台村的运河边上,有姜太公钓鱼的遗址。静海县界内运河两岸文化遗迹较多,当地政府正在筹划开发运河文化。
还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