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密云县名胜古迹名字来历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历史悠久,既是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又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县,被誉为“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巍峨的古长城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上;中部是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西南是洪积冲积平原,总地形为三面环山,中部低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
密云县民俗旅游依托旅游资源或旅游景区,以古石城堡、古村落,古居民遗产为根基,以民俗文化特色为内涵,住民俗户,以贴窗花、放鞭炮、睡火炕和吃玉米饼子、小米粥、摊煎饼、垮炖鱼等地方特色饮食为享受,密云的民俗村吸引了大量京城游客纷至沓来。葡萄架,葫芦藤点缀农家小院欢声笑语,密云的民俗旅游红红火火。
为进一步发挥密云民俗旅游的优势,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密云县政府为民俗旅游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帮助各主要民俗村策划“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等一系列农家乐活动。石城、新城子、太师屯、溪翁庄、古北口一批旅游乡镇民俗村、民俗户发展迅速。随着郊区民俗旅游发展,竞争的加剧,密云县的民俗村、民俗户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在广泛推广果树种植和动物养殖业的基础上,各民俗户正在改善传统的卫生间、淋浴室、厨房和客房等接待条件,农民们安装了电话、卡拉OK,印制了名片,部分民俗户还将接待条件发布到网站上,除了传统的民俗活动,大部分民俗户开始组织游客进行采摘、垂钓、烧烤、篝火等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⑵ 密云白龙潭地名来历
白龙潭的白龙传说
白龙潭地处南北两山的峡谷地带,古称石盆谷,又称龙潭沟。水从二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跌下来,有三潭三瀑之美景,称为三潭泻玉。水从山崖上沿着两个水溜子(水沟)旋转而下,冲入一潭,在一潭中打了几个圈后再跌入二潭。白龙潭通常指头潭,头潭为瓮形,深三丈有余。二潭也有三丈深,往西是沙滩。水漫过沙滩,流入三潭。潭边的山崖有一棵平顶松树,斜斜的伸出来,正遮在白龙潭上,像给龙邸撑了一把伞。潭南侧山下有一巨石,上有康有为亲书镌刻“神气风庭”,瀑布两侧八字石上是乾隆御笔:飞圣境,则灵潭。后来这些都在修水库时炸掉了。二潭下潭沿也炸下六、七尺深,三潭保持原样。
传说中白龙潭封潭开潭非常灵验:封潭指沙子把潭填满。上游的河里,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沙子,象沙米一样,流进潭里,直到把三潭填满,大约四五天时间。以后再发多么大的水,沙子也冲不走了。而开潭正相反。些许下点雨,上游流下清凌凌的水,沙子在潭里,象有人用棍子搅,随着水旋转着,流出去了,潭里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水。开潭比封潭快,只需两、三天。据说封潭开潭是对潭的保护。冯军、奉军打仗的时候,每当冯军占领时,就封潭。冯军一走,就开潭。日本来时封潭,日本投降时开潭,中间没开过潭。
每年的三月三附近,上游流下水来,之后的某一天,一声巨响,大块大块的冰从潭里被掀出来,动静很大。传说是白龙在东海休息了一冬,带足了一年的雨水回来了。所以庙会就选在三月三。但封潭开潭并不是指这事。
白龙潭,距密云经古北口至承德的古御道十余华里,自汉室以“应龙能致云雨”之说,就被崇拜和建设,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经过从元代至明清几百年间的建设,白龙潭古建林立,香火旺盛,以龙泉寺和五龙祠为中心,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最辉煌年代应为清朝康乾时期,传说有四殿十八亭台及大戏楼等,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龙潭沟谷中。
在其鼎盛时期,乾隆帝从派官祭龙、为民祈雨到亲临祭潭,进而形成了每年二、八月祭龙的皇家典制;乾隆帝赐曹天印半朝銮驾使其每年六月十五办会代为祭坛。参考康熙帝在密云与村民交谈,避暑山庄选址,不毁农家田宅;并参考乾隆帝《罪己诏》中检讨一生出巡扰民,内心不安。白龙潭皇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敬龙亲民。
安定必农本,盛世必亲民,明君与民乐,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
而在当地的传说中白龙潭封潭开潭非常灵验:封潭指沙子把潭填满。上游的河里,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沙子,象沙米一样,流进潭里,直到把三潭填满,大约四五天时间。以后再发多么大的水,沙子也冲不走了。而开潭正相反。些许下点雨,上游流下清凌凌的水,沙子在潭里,象有人用棍子搅,随着水旋转着,流出去了,潭里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水。开潭比封潭快,只需两、三天。据说封潭开潭是对潭的保护。冯军、奉军打仗的时候,每当冯军占领时,就封潭。冯军一走,就开潭。日本来时封潭,日本投降时开潭,中间没开过潭。这也说明了白龙潭的灵验。
每年的三月三附近,上游流下水来,之后的某一天,一声巨响,大块大块的冰从潭里被掀出来,动静很大。传说是白龙在东海休息了一冬,带足了一年的雨水回来了。所以庙会就选在三月三。
而围绕白龙潭的传说都是从白龙的传说开始,关于白龙的身世来历,民间有四种说法。
·不明说。不言白龙出处,只说白龙为一白衣俊男出现在当地。
·北海说。白龙原住北京的北海,明朝时因皇帝朱棣派刘伯温在北京建都,不便于在北京居住,遂出北京东行,溯潮河、清水河而上,来至白龙潭。
·龙宫说。此说白龙与黑龙同为龙子,黑龙年长为兄,白龙为弟。奉父东海龙王之命,到燕山利民。行至密云地界,黑龙北入云蒙山居黑龙潭,白龙进雾灵山安身于白龙潭,哥俩各镇一方。
·沙场说。有老人说白龙是从白龙沟向南过梁二里左右的龙堂子来的,原因是这儿的地方好。
关于白龙的形象,各说比较统一,均为白衣英俊小伙。只是在传说之外有人说五龙祠里的白龙形象为微笑着的白衣慈爱长者。这两种说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和愿望,一方面,人们希望白龙用青春的活力打败和镇住恶势力;另一方面,人们希望白龙有长者之风,宽仁厚待百姓。
白龙的性格方面主要有三点:
1、聪明,美好事物的主角大都应该是聪明的。
2、顽皮,当地百姓很多说白龙是一个孩子气很重的年轻人,比如打工时和掌柜的顶嘴,这反映了生活中有时会制约能人的现象;又比如干活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这也反映了生活中一类人的现象。
3、正义,白龙代表了人们的希望,性格中的正义是人们必然要赋与他的。白龙是当地人民心中的正义化身。
白龙的事迹主要有行云布雨、白黑二龙争潭、惩罚作恶者与不敬潭者、到天庭开会回来治王八(下雨不收雨、争纱帽)、接收礼品有选择等等。
1、行云布雨是白龙为当地做的主要善举,与黑龙比较,白龙在南黑龙在北,有百姓说从南边来云下的是和风细雨,而从北面来的是粗风恶雨。农耕文化在这点上表现得最充分,先民们直接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这也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地质地貌地形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先民将南龙潭分配予白龙居,且设祠以求而祭,将北龙潭指派给黑龙住,只扔了几个字在那,算作标记。
2、龙争潭作为白龙的主要事迹在各说中都有,事迹主干均为当地人助以馒头和石头帮白龙战胜黑龙;只在争战的起由、助者相助的原因和身份以及黑龙战败后的去向等各点上略有不同。白龙是农民意志的直接反映,白龙是农民英雄的化身;白龙就出现在当地人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却还不能完全自由驾驭自然的时代。
·惩罚不敬神者,白龙是当地人求福祀顺的主要神明,对他不恭敬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凡人无力解决的情况下,只能托神出鬼没明来处理。如说王八寒碜,回家路上被龙抓了后背;又如捡了脖子上带刀口的死王八,回家后雹打等。换个角度想,人、人民是不容侮辱的。
·龙住在白龙潭里,人们送礼自然就要送到潭里。当地习俗,将所送之礼投入白龙潭三个潭中的头潭;白龙对礼品满意就收下,如不满意礼品就顺着旋转的潭水进入二潭。民谚云:“一潭龙二潭龟,三潭王八堆成堆”。二潭三潭的居住者按次序选择完毕后,剩余被淘汰的礼品便随流远去。这说明人们在对神的敬畏心情中愿意自己也要求别人将好的礼品送给对百姓有大益处的人。
·白龙从天庭回来惩治下属的事迹有二说。大义灭亲说讲王八们下了雨不收,造成灾害,白龙回来后,怒而尽杀之,脖子上带刀口血印的王八横;另说白龙潭山上有纱帽石并有帽翅左右各一,象征着白龙的官位,白龙去开会,王八、龟、螳螂、猴子等为争纱帽(大概是临时管理权)打得不可开交,白龙回来后,用神力将它们定在原地,使其各具原形,永世为石。这两说中白龙下属所犯过失,一类属于渎职,一类属于统治阶级下层内讧,都是百姓所厌恶的,百姓别无它法,只好通过白龙出气。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白龙是古老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及民俗文化在当地(即太师屯地区及密云)的产物,是人们在自己的能力还不能确信时对大自然某种程度折服的表现,是人们由于生产力和文化程度的低下所造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低程度理解的代码;白龙来自人,白龙的形象来自生活,当地人又把他反作用于人和生活;他是人们混沌黑暗生活中的一盏希望明灯,他是帮助人民驱邪镇恶的一柄正义利剑,他是制约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把量尺;无论传说中的白龙来自何方,也不管他是长或幼,他已坚实地扎根于当地文化之中,他已长远地盘踞于百姓内心深处。如果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那么就可以说作为当地文化结晶的白龙便是白龙潭人民的魂。
http://www.longtan.com/yjcs.htm
⑶ 密云水库的由来
密云水库的由来:
1951年开始着手密云水库的规划和勘测工作。1956年7月,北京水利勘测设计院在《海河流域水能规划要点》中将修建密云水库列为治理海河的首批工程,并于1957年11月提出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问修建密云水库的具体规划。
1958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临密云勘察并确定了潮、白河主坝坝址。6月底,国务院作出了于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
1974年。密云水库蓄水水位达到了153米,是自水库建成后水位最高的一年。库区“压宝地”(157.5米以下)大部分被淹,库边一部分村庄房屋进水,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因此,密云县决定将一部分村庄再次迁移到水库南部定居。从1974年到1976年,共有13个村近4000人迁往水库南部的十里堡、西田各庄。
1982年起,密云水库停止向津冀供水,专门保障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从那时起,它就有了京城“大水盆”的美誉,源源不断向城区输水。
水库最高水位水面面积达到188平方公里,水面137000亩,水深40米至60米,分白河,潮河、内湖三个库区,最大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相当于67个十三陵水库或150个昆明湖。环湖公路110公里。
形态描述:密云水库形似等边三角状;洪水位158.5m时,相应水面面积183.6平方千米、库容41.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7.5米,相应水面面积l79.33平方千米、库容40.08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47.0米,相应水面面积137.54平方千米,库容为23.38亿立方米,死水位126.0米,水面面积46.154平方千米,库容4.37亿立方米。
密云水库有2大支流,一条支流是白河,起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县,延庆县,怀柔区,流入密云水库;潮河起源于河北省丰宁县, 经滦平县,自古北口入密云水库。
⑷ 领教明清时代北京密云的地名
密云历史悠久,距今约10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据燕落寨出土文物考证,在6000年以前,密云就有人类聚居成村了。又根据转山会夏家店等多处地下文化遗址考证,当时密云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为商汤领地。西周和春秋时,密云属燕国,燕昭王设五郡,密云为渔阳郡。秦始皇二十二年,设渔阳县,这是密云地区行政建制最早的记载。秦二世末年陈胜、吴广戍守渔阳,就是戍守现在的密云。王莽建新朝,改渔阳县为得渔县。东汉时期又改为渔阳县。三国时期密云为魏地。曹操战乌桓,即在密云。西晋初,郡、县俱废。密云属幽州燕国,后又设渔阳郡、渔阳县。北魏皇始二年(公元379年)设置密云县。原址在现今的河北丰宁大阁镇南关村。因县城南15公里处有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名为密云山,这就是密云志所载密云得名的由来。
隋开皇16年,在旧玄州处设檀州。大业三年改檀州为安乐郡。乾元元年又改密云为檀州。后晋天福元年,割幽州16州给契丹。檀州为16州之一,密云为辽地。北宋宣和五年,改檀州为横山郡,宝和七年改横山为檀州。金太守废檀州,密云为中都路顺州。元朝时,密云为大都路檀州地,以后又复设密云县。
明洪武元年,檀州并入密云。抗倭名将戚继光从浙江调入密云,驻防石匣古北口一带。戚继光在古北口,重修了金山岭、古北口、司马台长城,并在城楼上修了指挥机关。因此,这一段长城,敌楼密布,敌楼楼顶形式多样。指挥所处,玉石栏杆,旌旗招展,楼上修楼,甚为壮观。
戚继光还常游览白龙潭,并提诗留念,诗曰:“紫极龙飞翼北春,石潭犹自守鲛人。风云气薄河山迥,阊阖情开日月新。三辅看天常五色,万年卜世属中宸。同游不少攀鳞志,独有波臣愧此身。”
明代,在密云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相传,明万历皇帝三岁登基,由杨勃抱着上朝。杨想篡位,抱万历捏其睾丸,想致万历于死地。万历却是铜蛋子,不但不疼,反而发笑,杨勃只好另择办法。于是在密云修了新城,在现在城内的宾阳地方修了宫殿,秘密造了九龙冠,因为时机不成熟,拖了十几年。万历成年,亲临朝政,想起杨勃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作为把杨勃满门抄斩,拆了宾阳宫殿。密云小南门叫做“迎勋门”,据传做城门的老木工,痛恨杨勃,把一颗虎头钉倒安城门上,因此破了风水,那颗虎头钉被称为“倒吊一只虎”,是密云新八景之一。
清初,密云归昌平州管辖。
1914年归京北地方,1928年又归河北省。
1933年密云归冀东自治政府。
1933年以后,日军占领密云,归河北省冀东道。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蓟平密联合县,密云归冀东十三署。又建丰、滦、密联合县,密云归平北专署。
1947年密云分东西两县。潮河东为密云县,潮河西为乙化县。
1949年8月,密云、乙化两县合并,称密云县,归河北通县专署。
1958年4月密云划归河北承德专署。
1958年10月,密云划归北京市至今。
密云历史上,建制多变,县域变迁频繁,其境域面积大致相当于密云全境及怀柔的东部和北部。渔阳郡在今天的统军庄村南,因位于渔水之阳而得名。
檀州和密云郡,东魏元象年间设于南提携庄,即今河南寨的提辖庄,唐元寿2年檀州迁至现今的县城。
⑸ 北京市密云县古代叫什么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置渔阳郡、渔阳县,为密云地区建县之始。
西汉时期密云地区分属渔阳郡之渔阳、犷平、厗奚3县。王莽建新朝,改渔阳郡为通潞郡,改渔阳县为得渔县,犷平县为平犷县,厗奚县为敦德县。东汉复称渔阳郡和渔阳县、犷平县、厗奚县。渔阳郡郡址一度徙治于潞,后又迁回原址。
三国为魏地,建置未变。西晋初,郡、县俱废,密云地区属幽州燕国。后复设渔阳郡、渔阳县,密云地区属之。十六国时期,密云地区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仍为渔阳郡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渔阳郡徙治于雍奴,渔阳县仍旧。
东魏元象元年(538),安州及所属之密云郡、安乐郡、广阳郡以及所属之8县(密云、要阳、白檀、安市、土垠、燕乐、方城、广兴(大兴))寄治幽州北界渔阳县境内。其中密云县为北魏皇始二年(397)置,县治原址在今丰宁县大阁镇东北南关村。县南15公里余有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名密云山,即今之云雾山。县名来自山名。
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废广阳郡,将大兴、方城二县并入燕乐县;废密云郡,将要阳、白檀二县并入密云县;又废土垠入安市。密云地区为安州安乐郡之密云、燕乐、安市三县分辖。北周改安州为玄州(元州),废安市入密云。密云地区为玄州安乐郡之密云、燕乐二县地。
⑹ 密云太师屯村的历史故事
密云区
编辑
同义词 密云(北京市下辖区)一般指密云区
密云区隶属北京市,地理坐标西起东经116°39 ′33",东至117°30 ′25 ",东西长69公里;南起北纬40°13 ′ 7",北至北纬40°47 ′57",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
2014年,幅员面积2229.45平方千米,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2014年,户籍人口43.3万(常住人口47.8万),辖17个镇、2个街道和1个乡(地区办事处)。[1]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9亿元,比2013年增长7.6%。
2009年12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10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2011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2]
密云区的主要特产有密云甘栗[3] 、红香酥梨、御皇李子[4] 、“云岫”李子、熘鸡脯等。
中文名称
密云区
外文名称
Miyun District
别 名
渔阳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 北京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7个镇1个乡(地区办事处)
政府驻地
鼓楼西大街3号[1]
电话区号
010
邮政区码
101500
地理位置
北京市东北部
面 积
2229.45平方千米
人 口
常住人口47.8万(2014年)
方 言
北京官话-怀承片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密云水库、司马台长城、黑龙潭、 云蒙山森林公园、古北水镇等
机 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火车站
密云北站、密云东站
车牌代码
京G
代 码
110228
目录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气候
▪ 水文
4 自然资源
▪ 水资源
▪ 土地资源
▪ 矿藏资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经济概况
▪ 综合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7 社会事业
▪ 教育
▪ 卫生
▪ 社保
▪ 科技
▪ 文化
▪ 体育
8 交通
9 特产
10 风景名胜
▪ 明长城
▪ 古北水镇
▪ 密云水库
11 获得荣誉
建制沿革
编辑
渔阳郡
密云区历史悠久,距今6000年前,燕落寨雪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陶器等文物考证,已有人类聚居。唐虞时期,密云地区属幽陵。《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请流共工于幽陵”,筑“共工城”。“共工城”距今4100年,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古城。
西周、春秋时期属燕国。战国时代一度被东胡占据,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设五郡,渔阳郡即为新设的五郡之一。渔阳郡址在密云统军庄村南半公里之南城子,此为密云地区行政建置最早的记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置渔阳郡、渔阳县,为密云地区建县之始。县址与郡址同设于南城子,现密云全境统归其管辖。
西汉时期密云地区分属渔阳郡之渔阳、犷平、厗奚3县。王莽建新朝,改渔阳郡为通潞郡,改渔阳县为得渔县,犷平县为平犷县,厗奚县为敦德县。东汉复称渔阳郡和渔阳县、犷平县、厗奚县。渔阳郡郡址一度徙治于潞,后又迁回原址。
三国为魏地,建置未变。西晋初,郡、县俱废,密云地区属幽州燕国。后复设渔阳郡、渔阳县,密云地区属之。十六国时期,密云地区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仍为渔阳郡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渔阳郡徙治于雍奴,渔阳县仍旧。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安州及所属之密云郡、安乐郡、广阳郡以及所属之8县(密云、要阳、白檀、安市、土垠、燕乐、方城、广兴(大兴))寄治幽州北界渔阳县境内。其中密云为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县治原址在今丰宁县大阁镇东北南关村。县南15公里余有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名密云山,即今之云雾山。县名来自山名。
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废广阳郡,将大兴、方城二县并入燕乐县;废密云郡,将要阳、白檀二县并入密云;又废土垠入安市。密云地区为安州安乐郡之密云、燕乐、安市三县分辖。北周改安州为玄州(元州),废安市入密云。密云地区为玄州安乐郡之密云、燕乐二县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安乐郡,六年(586年)徙玄州(元州)于蓟县,十六年(596年)于旧玄州地置檀州,辖密云、燕乐二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设郡,改檀州为安乐郡。密云地区为安乐郡之密云、燕乐二县地。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设州,改安乐郡为檀州。长寿二年(693年)州址迁今县城。天宝元年(742年)改檀州为密云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密云郡为檀州,密云地区仍为檀州的密云、燕乐二县地。
五代时期,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废燕乐县入密云。密云为檀州密云地。后唐因之。后晋天福元年(936),割幽云十六州予契丹,檀州为十六州之一。自此密云地区为辽地。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辽归还涿、易、檀、顺、景、蓟6州24县于宋。宋改檀州为横山郡,改行唐为威塞。密云地区为宋横山郡之密云、威塞二县地。宣和七年(1125年),金收回6州24县地,仍称横山为檀州,威塞为行唐。后废行唐入密云。金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废檀州,密云归中都路顺州管辖。金末复檀州,以密云入檀州。
元朝,密云地区为大都路檀州地,后又复置密云。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省密云入檀州,十二月复置密云,并省檀州入密云,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顺天府。正德元年(1506年)改属昌平州,旋罢。正德九年(1514年)复属昌平州。
清初密云仍属昌平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属顺天府北路厅。雍正六年(1728年)直属顺天府。
民国三年(1914年)密云属京兆地方。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京兆为北平,密云改隶河北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长城抗战失败,密云被划入“非武装区”,属蓟密行政督察专员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12月25日改称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密云属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完全占领密云,12月隶伪河北省冀东道。
民国二十七(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于密云、滦平、昌平三县交界地区建立昌滦密联合县,密云西部地区属之;于密云、平谷、蓟县三县交界地区建立密平蓟联合县,密云东南部地区属之。10月二联合县撤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蓟平密联合县建立,隶晋察冀边区冀东办事处,密云潮河东地区属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蓟平密联合县西北办事处扩建为平密兴联合县,密云潮河东地区为之第三区,隶冀东十三专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1月,平密兴联合县改称平三密联合县。密云潮河以东地区仍为第三区,隶冀东十三专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建丰滦密联合县,密云潮河西地区属之,隶晋察冀边区平北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丰滦密联合县划归冀东十四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又重新划回平北专署。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建立伪密云政府,隶伪河北省冀东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改隶伪河北省燕京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平三密联合县第三区扩建为承兴密联合县。密云潮河东地区属之,隶冀东十四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日伪军拒向八路军投降。国民党政府军乘机攻入密云,在原日伪军控制区建立县政府,隶河北省冀东道。[5]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承兴密联合县撤销。于密云潮河东地区建密东办事处,隶属关系未变。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丰滦密所属密云潮河西地区与密东办事处所辖潮河东地区合并,恢复密云建制,隶属冀东十四专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密云复分为东西两县,潮河东地区建密云,隶冀东十四专署;河西地区建乙化县,隶平北专署(后改冀察专署)。
1948年12月5日,密云城解放。1949年8月,密云县、乙化两县合并,仍称密云县,隶河北省通县专署。
1958年4月,河北省通县专署撤销,密云区改属河北省承德专署。
1958年10月,密云划归北京市管辖至今。[2]
2015年11月,撤销密云县,设立密云区。[1]
密云区全景图
行政区划
编辑
2015年,密云区辖2个街道,即鼓楼街道、果园街道;17个镇,即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溪翁庄镇、穆家峪镇、巨各庄镇、西田各庄镇、大城子镇、石城镇、太师屯镇、北庄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古北口镇、冯家峪镇、东邵渠镇、新城子镇;1个乡(地区办事处)即檀营满族蒙古族乡(檀营地区办事处)。[3] 政府驻鼓楼街道鼓楼西大街3号。
望采纳
⑺ 密云的来历百度百科
你可以编辑密云的网络,密云的来历 这个词是编辑不了的。
网络是人人可以创建的,而且是没有等级限制的。
编写网络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网络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网络所有产品中最具权威性的。必须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明。
2、你的这种说法或许是可信的,但是不具有权威性,只是自己的猜测。网络是不会认可的。
3、需要有有来源可靠的参考资料,网络认可的有新华网,人民网,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地方性新闻。其他的新闻报道都不具有参考性。
3、编辑网络必须要遵守网络里面的原则,只有知道这些规则,你才能在规则内达到你的目的。建议先认证看下网络规则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⑻ 秦朝时,密云名字的由来
密云历史悠久,约10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据燕落寨出土文物考证,在6000年以前,密云就有人类聚居成村了.又根据转山会夏家店等多处地下文化遗址考证,当
⑼ 怀柔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怀柔区: 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也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此联巧妙地嵌上了北京市所辖的八个郊县,即:密云、三河、玉田、丰润、怀柔、遵化、顺义、良乡。
怀柔早就去过了,很想去遵化的清东陵走走,玉田是哥成长的地方,她的家在丰润……(乱七八糟的想法)
做了去玉田走一趟的打算。昨晚上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的地下一层虽然找不到实用的信息,但至少知道有个叫净觉寺的去处。查了玉田地名的由来和文物古迹:玉田由来: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19年),以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的民间传说“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而更名为玉田。玉田之名沿用至今已一千三百余年。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净觉寺、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彩亭桥、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⑽ 北京各个区县名字的来历
北京市共有18 个区县,现在的区域划分和名称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经调整后而确定的。谈及各区县名称的由来,多有掌故。
四个城区的名称是以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东城区: 位于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大部分地区在东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东城区”;
西城区: 位于内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在西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西城区”;
崇文区: 位于外城的东半部,在崇文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崇文区”;
宣武区: 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宣武区”。
四个城近郊区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区: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称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积之处。以后这一带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朝阳区: 解放初期叫东郊区,1958年改名为朝阳区,其得名源于地处朝阳门外之东。
丰台区: 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石景山区: 因境内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设区时因山而得名。 十个远郊区县原属河北省,从1956年至1958年划归北京市,1960年开始重新定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除密云、延庆两县外,其他八个“县”逐步改为“区”。
通州区: 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顺义区: 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顺”是根据地理形势(地貌)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
平谷区: 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怀柔区: 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房山区: 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门头沟区: 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大兴区: 在金代设大兴府,意思是宏大而兴盛。元忽必烈把大兴府的治所迁到今天的东城区大兴胡同。清时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东城及东郊属大兴县。
昌平区: 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延庆县: 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密云县: 于春秋时在此建渔阳郡,东魏时因临近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境内的云雾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称为“檀州”、“密云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