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名字的由来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1)常熟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江苏地形地貌: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606.98平方千米,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2. 常熟梅李的来历
唐代,《吴地记》后集载∶“常熟县十二都∶积善、开元、太平、感化、南沙、崇素、端委、归政、双凤、思政、郭行、升平”。梅李一地属于开元。
宋代,《元丰九域志》载,常熟县辖九乡三镇,梅李为三镇之一。
南宋端平年间,常熟县以下九乡辖五十都,都以下辖里,梅李一地大致属开元乡第二十五都和第二十六都。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改里为图,乡以下划分场、都、图。梅李一地属东二场二十都和东三场二十五都。属东二场二十都的∶一图梅李,二三图、又三图梅李北,四图梅李东,五图、十三图梅李南,二十图梅东江下桥。属东三场二十五都的∶又六图塘桥,十八上下图寨角,清水港。
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设昭文县,梅李一地隶属于昭文县开元乡。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常熟县、昭文两县划分为35市乡,置梅李市。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8月,常熟县划为15区。梅李市隶属于梅塘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4月,全县改为8个区,建立梅李区(第二区),区公所驻梅李镇,辖5镇37乡。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36年)5月,梅李区扩并为5镇8乡,169保,2326甲。将原梅北镇、师德乡、聚沙乡、赤乌乡合并为梅李镇,原万柳乡、塘桥乡、淘沙乡合并为塘桥镇。
1950年3月,全县划为14区、218乡,梅李区辖19乡。现梅李镇境域划分为梅李、聚沙、翻身(1953年9月改为景巷乡)、清水、师德、塘坔和赤乌乡的一部分。下半年,乡以下废除保甲,建立行政村和村民组。
1952年11月,县划梅李乡为梅李区直属镇,乡改镇名。
1957年9月,全县撤区并乡,现梅李镇全境并成梅李大乡,由县直属。
1958年10月,以乡建立农村人民公社,梅李乡改称梅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81年3月,撤销梅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复称梅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政社分设,复称梅李乡人民政府,直属于常熟市。
1986年4月5日,撤乡建镇,成立梅李镇人民政府。
请采纳
3. 常熟的俞姓的由来
一、姓氏来源
源于俞: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医官叫俞柑,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柑的后代相传姓俞,约3000多年到南宋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
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
二、郡望堂号
汉置江夏郡,现在湖北省云梦县。
三、历代名人
喻樗--字子才,号湍石。南宋时,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
喻昌--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年80,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4. 江苏名称的由来
江苏:
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简介
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纵贯全省南北。全省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左右,有汉、回、满等民族,是中国人口最密的省份。省会南京。
江苏历史悠久。春战秋国时分别属吴、楚等国地,汉时属徐、杨二州,元属河南和江浙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清置江苏省。长江以北称苏北,长江以南称苏南。江苏省是我国地势最低平的省份。全省十之八、九为平原。苏南太湖、苏北洪泽湖周围水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劳力充裕,商品经济发达。盛产稻、麦、棉、蚕、鱼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江苏交通发达。长江航线和京沪铁路干线在南京交汇,内河航运密如蜘蛛网,航空线路发展十分迅速。
江苏名城众多。建城历史大多已有1500年左右。其中南京、镇江、常熟、徐州、淮安、扬州、苏州等已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遍布全省,是中国旅游业比较发达的省区之一。风景名胜主要有太湖、南京钟山、中山陵、雨花台、扬州瘦西湖、苏州拙政园、虎丘、无锡鼋头渚、镇江三山、宜兴三奇、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等
5. 琴川的命名由来
常熟别称“琴川”,常熟地方志上素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常熟城内古代有自南向北平行排列的河道,像古琴的七根弦,故常熟别称“琴川”;另一是因为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在常熟所筑的“梧桐园”,又名“鸣琴川”,故常熟别称为“琴川”。
常熟古城格局的水系为七条运河组成的七弦河(又称琴川河),明代有“七溪流水皆通海”的诗句;东汉邑人有焦尾琴,于是古城的街巷有“焦桐街”(桐木为制琴材料),山麓的溪泉名“焦尾溪”、“焦尾泉”等等。
常熟之所以别称为琴川,义源应当在上古书典《论语》里。《论语·阳货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说言偃从孔子处受业结束之后,到武城(今山东省费县附近)去做县长。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听到城内处处是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就微笑着对言偃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意思是说治理这种小地方,用不着实施礼乐之教。言偃当即回答道:“以前我听您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礼乐,就会有仁义之心;老百姓学习礼乐,就容易听指挥。礼乐之教有用啊!”孔子听罢,就向身边的学生们说:“大家听着,言偃的话是正确的。我刚才怪他杀鸡用牛刀,不过是同他开个玩笑罢了。”
从《论语》的这个记述中,可以看到言偃因笃行孔子礼乐治人的教诲,深得孔子赞赏。古人有“誉人及乡”的风习,言偃既然是笃行礼乐之人,那么他的家乡常熟自然也是弦歌礼乐之乡了。众所周知,古代汉语中的“川”,可训释为“大地”(如“一马平川”之类),“琴川”,就是琴声歌声遍布的大地。常熟人过去把家乡常熟称为“弦歌旧里”,就是这个意思。由此看来,“琴川”这个称呼是古人对常熟此一礼仪之域的赞美之词。
常熟别称“琴川”与《论语》有关,这一点其实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南宋范成大就说过:“言偃,……尝为武城宰,孔子过之,闻弦歌声……。常熟,世传一名琴川,本弦歌之说教也。”(见《吴郡志》卷二十)。清初徐菘、张大纯所编《百城烟水》引张元桢《琴川杂咏》诗曰:“四科文学仰前贤,遗泽流风遍海壖。敢是弦歌分两地,至今犹复话琴川”,诗中以《论语》言偃“弦歌”古事暗托出了常熟别称琴川之由来。
至于吴王夫差在常熟筑“鸣琴川”园,这似乎也与《论语》所载言偃弦歌事有关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是公元前473年。孔子称赞言偃弦歌礼乐之事,可能在当时就传扬于诸侯各国之中,故吴王夫差对言偃这位孔子高足中唯一的南方人的家乡常熟特别看重,特以“鸣琴川”称谓其在常熟构筑的园林。
6. 常熟虞山以什么命名
常熟虞山的话,他主要是这个历史意义倒至的命名,这个是有一个9点的一个故事事业故事里面的一个主要的人物名字来命名的。
7. 常熟的由来
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商末(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武王灭纣后(公元前841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
东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年—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郡,虞乡隶于吴郡吴县。其时,常熟地域内又增设南沙乡,并在该乡置司盐都尉署,开常熟地域史设吏治之先河。
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吴国吴郡吴县。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虞乡升为海虞县(因县境东临沧海而命名),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东晋元帝初年(317年),以海虞县北境侨设郯县、朐县、利城县,为南东海郡。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南沙乡升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设南沙城(即福山),是为常熟县名之始。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海虞、兴国、海阳、前京、信义等县并入常熟县,隶于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
宋代,常熟属平江府。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年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8. 常熟市浒浦镇名字的来历
传说以前浒浦的浒不念xǔ,而是念hǔ。有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浒浦的一个村子时想要休息下,顺口就问当地官员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官员就在纸上写了浒浦二字,此时乾隆就读出来的是xǔpu,正因为是皇帝的金口一开,所以官员们就将错就错,就将hǔ pu改叫为xǔ pu。而乾隆所休息提问的村子也改名为“问村”。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9. 常熟名字的由来
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