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应县有几个女人叫徐永廉
应县叫徐永廉的女人应该挺多的。具体多少需要去户籍科去查证。
㈡ 应县康辛庄剪子铺村的来历
相传,高氏约于清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由南三里河迁入,当时属逃荒至此搭屋而居,由于是盐碱地,杂草丛生,为了生计,在有草丛的地方开荒种地,把有盐碱的土收拢在一起淋成盐食用,之后,因地制宜,用草坯砌墙,草笘坯屋面,由于盖起新房,形成新的自然村落,故此取名新庄;后来,可能为了纪念生活的“艰辛”,便易名“辛庄”。
㈢ 姓氏"应"的由来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爵,建立了应国。
在应侯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国名号为姓氏,称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应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应乐史,亦称应人、应师,就是在王族宫廷乐队中执掌演奏应鼓,不包括编钟、编磬等成套大型组乐。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春官·小师》中记载:“击应鼓。鼙也。”在典籍《周礼·春官·笙师应乐》中也记载:“应长六尺五寸,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 后泛称小型打击乐器的演奏乐师,这在典籍《乐书》中,对应乐史给予了更详细的解释:“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小鼙曰应鼓。 ”
在应乐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应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应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应门史,就是专门职掌君王出入之门的官吏。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负责守卫、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在史书中记载:“天子之门曰应门。”在《诗·大雅》中有“乃立应门”之语。
在应门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应门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应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历史上,有西域人、蒙古族冠汉姓为应氏者。详实情况,仍需考证。
传说大禹治水事,曾受应龙的帮助,其后人为纪念,自称为应氏。
第五个渊源
河北涿鹿县黄帝城遗址,传说黄帝令应龙擒杀蚩尤于此地。
应龙氏部落以龙为图腾
通过姓氏,我们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由姓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民族。姓氏让我们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应姓是古老的姓氏群体,源于我市,现有人口6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3%。按当今人口排序,在全国姓氏中居248位。应姓分布很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尤以中国东南沿海居多。其中浙江、上海、福建、江西的应姓人口占全国应姓人口的50%以上。
应姓起源与古代图腾崇拜有关
“图腾”是印第安语“亲属”的意思。远古图腾带给我们太多遐想,而古老的应姓就源起于这种神话与现实的交汇。如果不是走进位于我国北方广袤的辽河流域,目睹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含胚胎的翼龙革质蛋化石,就不会想到千万年前龙出辽河和一个远古氏族部落对“龙”的精神崇拜;如果不是走进内蒙古老哈河流域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看到5000年前玉雕龙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绘夔龙纹陶瓿,就不会想到3000多年前商、周时代青铜器花纹的前身出自这里和人类早期的播迁及远古文明的融合;如果不是站在华山脚下品味庙底沟文化遗址带有玫瑰图案的彩陶,就不能真正解读“华山玫瑰燕山龙”,解读5000年前北方古文化与中原古文化交汇以及华夏民族起源的真正含义。
翻阅《史记·五帝本纪》,最初让人们对龙的概念有所认识的便是应龙。《辞源》对应龙的解释是:“有翼的龙。龙五千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遂杀蚩尤。”五帝时期,龙作为半神半人的形象趋于明朗,逐渐开始走出神话。这是人类氏族社会脱离原始部落开始迈向古代文明的标志。而这个故事发生及应龙的出现地正是五帝时期的燕山以北地区。远古时期,应龙氏族就是一个生活在我国北方以翼龙为图腾的部落。他们渔猎、繁衍、徙居于老哈河、大凌河、辽河、桑干河及黄河、燕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并把部落名称“应”带往不同的居住区域。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草原上的应昌城遗址,桑干河上游雁门关的山西朔州应县,青海湖海心山上的应龙城遗址,传说都曾是应龙氏部落的分支,他们徙居这里并融合当地其他部族,使这里有了象征自己部落的名称或地名,这便成为应姓以图腾和地名起源的发端。
㈣ 应县木塔所在的地方 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中文名: 应县木塔
地理位置: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
别名: 应州塔,释迦木塔,应县释迦塔
所属地区: 山西 朔州
㈤ 请告诉我应县木塔上每一个牌匾的寓意和来源,谢谢谢!!!
一、从历史年代上来分:
金代1面《释迦塔》
明代6面:《竣极神工》、《望嵩》、《玩海》、《拱辰》、《天下奇观》、《天柱地轴》。
清代38面:其中《万古观瞻》、《慈光远照》、《万象逢春》、《天华云锦》等20面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建。
民国1面:《灵山未散》
另有2件年代不详:《金城》、《雁塔》
二、从内容上来分:
1、记事4面:《释迦塔》、《金城》、《雁塔》、《古迹重新》。
2、弘扬佛法、扩大佛教影响19面:《鹫岭无异》、《灵山未散》、《慈光远照》、《香风花雨》、《法海慧莲》、《永镇金城》《香云普注》、《大法力》、《百尺莲开》、《庄严法相》、《毗卢真境》、《洗涤尘心》、《重新真会》、《花宫仙梵》、《皈依佛》、《荡胸云外》、《天华云锦》、《奎光普照》、《慈云普济》。
3、统治者借佛力和奇景,赞颂木塔,宣扬帝力3面:《竣极神工》、《天下奇观》、《木德参天》。
4、赞颂木塔雄姿和精湛的建筑艺术17面:《天宫高耸》、《万古观瞻》、《壮观》、《高出云表》、《上接云天》、《近日低云》、《在半天》、《留白云》、《第一浮图》、《霄汉凭临》、《仰之弥高》、《望嵩》、《玩海》、《拱辰》、《永镇金城》、《天柱地轴》、《突兀碧空》。
5、借塔抒发个人情怀4面:《正直》、《中立不倚》、《文笔参天》、《奎耀增辉》。
6、直接写景1面:《万象逢春》。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三点:
(一)明弘治三年(1490年),时任应州知州的薛敬之观塔触景生情,欣然命笔,写下玩海、望嵩、挂月、拱辰八个字,遂制成4匾,分别悬挂在木塔第五层明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现存3块,《挂月》匾早已下落不明。
(二)原一层南面东次间有宣统元年(1909年)权州篆程世荣谨书“足壮观瞻”匾和二层内槽东南面有咸丰元年(1851年)居士何其祥等敬立“同登极乐”匾在“文革”中失落。
(三)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大同也成立了三人和谈小组,国民党方面代表叫温天和。他为了给土匪、地头蛇出身的应县国民党守军司令乔日成打气撑腰,特赠书“顶天立地”四字,并制匾挂于木塔二层。应县的老百姓,对乔日成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早就深恶痛绝,应县刚一解放,就把这块挂了不到二年的牌子摘下砸碎烧火了。
㈥ 临潼名字的由来
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
临潼区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
《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临潼区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应宫名,将唐时的昭应县改称临潼。临潼之称是因其城东、西有临、潼二河围绕而得名。
(6)应县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临潼的地形地貌
临潼区地貌,按形态来分,山、川、台、塬俱全,属于构造地貌。就地貌基底构造而言,是渭河中断陷的一部分,又由于秦岭东西构造带和新华夏系(NNE)构造体系在区境内的主导控制作用。
所以地貌构造运动不但具有南北阶梯状断裂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东西断块隆升和沉降拗陷的特点,因此,除渭河中断陷盆地外,盆地内又产生了一系列次一级的断块与凹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差异的隆起和拗陷,从而奠定了现代地貌轮廓基础。
隆起区域发育成黄土丘陵和台塬,凹陷区域成为河谷平原及山前洪积扇裙,由于渭河自西向东经区境中部蜿蜒穿过,骊山横岭又屹立于南,故区境内山川台塬俱全。
㈦ 应县最出名的啥护驾岗是哪个城市有啥来历呢
给我个满意得了!!!!我就不答你了 追问: 活了? 回答: en sdf ssestyydrytgyriur
㈧ 应县木塔传说
一、传说木塔是由中国传说中的木匠鼻祖鲁班建造的,鲁班的妹妹与哥哥比赛手艺,妹妹说在一夜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赢。结果,鲁班真的盖成了十二层的木塔。
修完的木塔一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拍,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应县木塔。
二、传说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的劳动成果,使木塔与岁月并存,便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
三、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传说应县木塔有神仙在保佑,因此从建塔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8)应县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释迦塔的奇特之处有两点,一是建材之奇,释迦塔建造过程中没有用一个铁钉子,整个塔身都是用木材建造而成;二是经历之奇,当初建造完成的时候是公元1195年,到今年已经过了800多年。
据考证,这800多年间,释迦塔遭受的地震光是震级5级以上的就有十几次之多,还屡陷战火,但它却仿佛有灵性一般,800多年了,还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释迦塔㈨ 应县周易起名地址在哪里
分高就好么,不是的,你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与子千金不如赐子一名,很多人知道名字的重要性。
于是在起名网站,名字打分网站拿着想好的名字,或者别人取的名字一去打分,一看得分比较高就满意,一看到得分低。于是就觉得这个名字不好。
㈩ 山西应县木塔的历史、周围环境、特色、故事
历史:
它建于公元1056年,并且在2016年的时候获得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周围环境: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山西应县木塔的特色: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
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应县木塔的故事:
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故事。“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就因为这一句谚语,梁思成就跑遍了整个北平的图书馆。但是没有找到一张图片。
他也不认识这儿的朋友,所以他做了个决定,写了一封地址不明确信投石问路。他把这封信寄到了“应县最高等的照相馆”,他想要有人帮他拍下木塔,并把照片寄给他。梁思成收到了照片以后十分的激动,便一个人跑来了应县去研究这个木塔了,从此应县木塔就走上了被保护的道路。
(10)应县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山西应县木塔的传说:
折叠水火不侵
应县民间流传中,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的劳动成果,使木塔与岁月并存,便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
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
折叠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
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慧能大师的这一功德,由名画家给他绘了一张图。 这图叫"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在保存在应县文物管理所。